小學數學五年級教學反思

身爲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五年級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學反思1

商的近似值是在小數乘除法之後教學的,學生已經有了小數除法的基礎,且已經掌握了求積的近似值的方法。本節課旨在學生認識循環小數,並且會根據要求取循環小數的近似值。

上課伊始,出示例7中的圖表,並根據要求列出算式40÷60。當我剛想提出要求時,發現有的學生已經做了起來。我並沒有阻止,而是繼續讓學生在計算中發現問題。算了一會後,發現有的學生抓耳撓腮,有的學生小聲的嘀咕,還有的乾脆停下了筆看同位的。知道學生遇到了困難,我故意問:“怎麼都不算了,有結果了嗎?”“沒有,除不完。”“怎麼可能呢?爲什麼除不完?”“老師,真的除不完,你看,總是餘40,根本就除不完。”看來到了不憤不啓,不悱不發的時候了。“想知道爲什麼嗎?打開書,看看你能從書上找到答案嗎?”話音剛落,利索的孩子早已經打開了課本讀了起來。一分鐘過後,學生們都發現了問題,知道了這是循環小數。但對於循環小數的知識,書上只是提到了定義,並沒有做過多的解釋。而學生想知道的並沒有停留在表面,瞧,有的孩子有疑問了:“老師,循環小數書上沒有說怎麼寫,該怎樣寫橫式呢?豎式要除到什麼時候?”提的好,看來好奇心已經很濃了。於是我讓學生打開課本,讀一讀101頁的“你知道嗎”,從中獲取他想得到的答案。

在學生得到想要的答案後,我順勢引導求循環小數的近似值的方法。如:保留兩位小數要除到第幾位,保留三位小數要除到第幾位等。有了前幾節課的基礎,再加上濃厚的興趣,學生很快探索出解決的方法,並用30分鐘的時間,高效率的完成了本課的任務。且在練習中也很少發現錯誤,讓我高興的同時也深深的意識到興趣對於學生來說多麼重要。

反思前幾節課的教學,似乎除了灌輸乘除法的法則外就是大量的練習,但效果並不是多好,補充習題中的錯誤層出不窮。想來,計算課本來就是枯燥乏味的,大量的練習只能徒增學生的厭倦感,如果只是純粹的計算,怎麼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呢!所以,在今後的計算課中,首先要激起學生探索的慾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享受成功感的同時,主動的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學反思2

這課是在學習了因數、倍數以及奇數、偶數等知識之後學習的。本人設計主要的知識內容有自然數按因數個數多少分類;判斷一個自然數是質數或合數的方法;自然數、質數、合數、偶數、奇數的關係。這個設計的特點是:

1、《數學課程標準》多次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這個教學內容知識性較強,傳統教學此內容時以講授和練習爲主,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本教學設計把單調的練習內容設計爲學生可操作的遊戲或活動形式,本設計還在學生力所能及的情況下,設計一些有關質數合數的課外內容,豐富學生的見識,開拓學生的思維。

2、學生在已有知識和生活積累的基礎上不斷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自主探究,培養創造意識和創新能力。課一開始,沒有直接告訴學生今天把自然數按因數個數多少來分類,也沒有先讓學生把20個連續自然數的因數寫出來後,按有一個因數、兩個因數和兩個以上因數分類,而是在學生知道了奇數、偶數是自然數按能否被2整除進行分類的基礎上,自己大膽猜測自然數還可以按什麼方法分類。當學生自己確定可以以一個自然數因數個數多少分類後讓學生實驗、觀察,並剖析自然數因數特點,在教師引導下,師生共同完成把自然數按約因數個數少來分類。這樣設計教學,較之以前不同之處是讓學生主動地猜測、實驗、觀察、發現,參與知識發生的全過程,學生興趣學習了,積極思維了。

3、在教學生找100以內各數的因數時,我應該注重探索,體現自主。就是放手讓學生自己想辦法以最短的時間找出各數因數,並在我的引導下按因數的個數給各數分類,最終得出質數和合數的概念。在以後的學習中我應當多多提倡自主探索性學習,注重“學習過程”,而不是急於看到結果。讓學生成爲自主自動的思想家,在學習新知識時根據已積累的知識經驗有所選擇、判斷、解釋、運用,從而有所發現、有所創造。

總之,在設計質數與合數這一節課時,我用“細心觀察、全面概括、準確判斷”這一主線貫穿全課。並在每個新知的後面都設計了一個小練習。以便及時鞏固和加深對新知的理解和記憶。最後的思維訓練,是給本節課學得很好的學生一個思維的提升。小結又針對全班學生做了新知的概括。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學反思3

《小數除法》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九冊的重點知識之一,同時也是本期學習的一個難點。

本節教材的重點是: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時小數點的移位法則。其關鍵是根據“除數、被除數同時擴大相同的倍數,商不變”的性質,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進行計算。教學中我認爲成功的關健在於:教師的“教”應立足於學生的“學”。由於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把除數轉化成整數後,被除數可能出現以下情況:被除數仍是小數;被除數恰好也成整數;被除數末尾還要補“0”。爲了更好地讓學生掌握本節知識,在深鑽教材的基礎上,結合本班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能力基礎,在教學時針對這些情況我設計了以下專項訓練:

1、練習在豎式中移動小數點位置時,要求學生把劃去的小數點和移動後的小數點寫清楚,新點上的小數點要點清楚,做到先劃、再移、後點。這種練習小數點移位形象具體,學生所得到的印象深刻。

2、練習在橫式中移動小數點位置時,由於“劃、移、點”只反映在頭腦裏,這就需要學生把轉化前後的算式建立起等式,使人一目瞭然。

3、小數除法中學生易出錯的地方有:整數部分不夠商,要在被除數的個位商0;除到被除數末尾還有餘數,要在餘數後面添0再除;哪一位上不夠商,要商0佔位等幾種情況。教學中把這幾種有“0”的類型的題進行了比較,歸納總結其相同點和不同點,區分出每種類型中的0的意義的不同,在學生的腦袋裏建立起0的不同意義的印象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總是存在一定的差異,而且任何學生知識經驗的提升都是一個自主建構的過程,是任何外力無法替代的,在本單元的教學中,我強調學生的獨立思考,儘量讓每一個學生對於新的問題產生獨特的體驗,以此爲基礎,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助纔會有思維的碰撞,也只有在思維的碰撞中,學生纔會有真正的發展。我想有些看起來很缺乏現代教育思想,很傳統的東西有時會使學生覺得會更紮實些。學生創新能力也離不開老師的引導,離不開對知識的遷移、分析、歸納、聯想,從中發現新的方法,使新知識感到不新。在讓學生通過聯想中喚起對已有知識的回憶,溝通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從而開闊思路,產生新的設想,提高創造性能力。

當然在開放的過程中,教師的作用仍然是不容忽視的,反思一單元的教學,我認爲教師的引導作用再加強一點,也許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另外,加強學生練習的強度,也是提高計算能力的一個有效途徑。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學反思4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爲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伴隨着新的課程的實施與推進,過去那種過分強調以教師爲中心的一些教學方法正被淘汰,隨之而來數學課程發生了可喜的變化。我在《分數基本性質》的教學中,今年和過去的教學方法進行了改革,使我明白了以下兩個問題:

一、怎樣把握學生的學習起點

課程標準指出:要從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基礎出發進行教學。在教學的伊始,教師是邏輯地顯露與教學有關的舊知,朝着既定的方向牽引?還是充分相信學生,放開空間,讓學生調度各自已有經驗走向新知學習?

第一次教學中,我一開始就複習了商不變性質和分數與除法的關係,爲新知的學習作了明確的暗示,定死了學習起點。學生在後面的學習中可以很容易沿着教師鋪設好的現成道路,毫不費力地從商不變性質中並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係推出分數的基本性質。

第二次教學我卻未作任何鋪墊,上課伊始便創設了一個唐僧師徒四人在西天取經路上分餅的情境,從中引出問題,促使學生思考,爲後續的自主學習打開了一道思維的閘門。由於我沒有“先入爲主”的牽引,學生的學習起點就定格在各自已有經驗基礎之上,他們才能按自己的經驗去建構知識,他們的數學學習活動就必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二、給學生多大的探索空間

第一次教學中,由於我指向明確,學生只是依令而行,很快就發現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從表面上看也是學生獨立觀察分析得到的,但實質上整個發現過程是在我的布控和指令下完成的,我盡力爲學生除去學習道路上的絆腳石,向着既定的目標走去,這無異於“替蝶破繭”,免去了挫折,封殺了學生的靈性。誠然,這樣的教學快捷、高效、省時,教學一帆風順,但留給學生的自主空間又有多大?學生的思路如出一轍,不敢越雷池一步,哪來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第二次教學中,本人沒有苦心突顯玄機,牽引學生就範。而是讓學生小組合作自主活動:寫出一組大小相等的分數,並想辦法證明;這樣的處理,創造了適合學生的教育,給了學生極大的探索空間,讓學生在自己的空間裏推敲、試誤、生疑、驗證,從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發現分數的基本性質已是水到渠成。在整個過程中,我始終激勵着學生的智力探究,努力把“冰冷而美麗的數學恢復爲火熱的思考”,學生是鮮活的個體,他們與生俱來的主體能動性和創造性潛能在學習上展現出創造的活力,在教師的引導下,連續不斷地生成了新的發現、新的經驗、新的感受,學生的思維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都得到了發展。

三、存在不足

班裏有一小部學習有倦怠、不按時完成作業的學生,由於本人的這樣那樣的原因不能的及時讓他們被缺補漏,導致養成了它們做作業的非留不做僥倖心理。在實施“自主合作探究問題解決”的教學模式時,還無法兼顧全體學生,一部分後進生缺乏主動探究的精神。因此,教學方法還需要進一步探討,多閱讀有關數學方面的書籍,探討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爭取家長的支持,力爭取得較好成績。

四、努力方向

(一)常抓課堂管理、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無以規矩,不成方圓。沒有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如水中望月,可望不可及。良好的課堂氛圍是提高課教學質量的前提條件。爲此,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針對學生在課堂上的坐、聽、說、講、練提出具體要求。課堂上,提倡動靜相宜,動時,積極熱烈,敢於動手操作、樂於參與實踐活動,暢所欲言。靜時,暝思苦想,勤于思考。另外,課堂教學中注意營造民主的氛圍,小學高年級階段的學生隨生理、心理的發展,個體差異大,大部分學生都渴求別人的理解與尊重。作爲教師,我必須尊重學生的人格,維護學生的自尊,平等地與學生交流,蹲下來跟學生說話,傾聽學生的心聲,教學生之所需,拋磚引玉,爲在知識海洋裏前行的學生指明方向。

(二)關愛差生,真正做到以情動人。

首先做到“真誠”二字,即我在學生面前不敢有絲毫錯誤的想法和指責等,信任中差生,鼓勵他們自由討論。最後做到“理解”二字,即通過學生的眼睛看事物。由於我能善意理解他們,高興地接受他們,因此促進了中差生不同程度的進步和發展。其次,教育是愛心事業,爲培養高素質的下一代,要時刻從現實身心健康,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去點拔引導,對於個別差生,利用課間多次傾談,鼓勵其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積極面對人生,而對優生,教育其戒驕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厲,再創佳績。

(三)創新評價,激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把評價作爲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手段,也作爲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既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抓基礎知識的掌握,抓課堂作業的堂堂清,採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定量採用等級制,定性採用評語的形式,更多地關注學生已經掌握了什麼,獲得了那些進步,具備了什麼能力。使評價結果有利於樹立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學生的發展。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將本着“勤學、善思、實幹”的準則,一如既往,力爭把工作搞得更好。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學反思5

優點;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來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學生對本部分內容掌握的很好。

不足;應照顧到全體學生。

改進措施;應讓每個學生都能有發言的機會。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學反思6

《摺疊》這節課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數學與生活”部分的第二節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及展開圖之後,通過本節課的教學,讓學生親自動手,體驗立體圖形和平面展開圖之間的關係,從而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建立表象,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爲學生今後形成較強的探索能力打下基礎。

本節課的核心是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因此,我在教學中採用了互動探究式教學。即我通過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課件出示長方體與正方體展開圖,讓學生觀察、想象它們各能折成什麼立體圖形?再出示三棱柱的展開圖,讓學生繼續觀察,它能折成什麼立體圖形?)立足於“導”,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究知識,再讓學生動手摺疊“小房子”、“三棱柱”等立體圖形,接着展開房子,在圖中相應位置標出天窗和門,再通過我與學生之間的對話與交流,讓學生主動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並自覺地總結和掌握解決問題過程中所用到的思想和方法。

教學中,我創造機會,讓學生充分的自由,學生通過互動探究獲取新的知識、能力,經驗與意識。課堂上,我充分發揮教育評價的積極作用,學生自評、互評或教師評議讓學生興趣盎然,樂於其中,充分發揮教師角色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作用,使每位學生獲取不同的經驗與自信。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學反思7

一學期來,我自始至終以認真、嚴謹的治學態度,勤懇、堅持不懈的精神從事教學工作。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學生不管是在知識和技能上,或是情感和態度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順利地完成了教育教學任務,以下是本人在本學期的工作總結:

一、認真備好每一堂課

作爲一名教師,認真備好每一堂課是最基本的。我在本學期擔任五年級數學教學,多數學生對於老師所授的內容很快就接受了,而個別學生底子薄,基礎差,有些內容要不斷重複的講才能被消化。所以在備課時,我針對不同的差異選定不同的重點和難點。在備課前,我認真鑽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難點,精心設計教案,瞭解每一人學生的情況,做到因材施教。

二、常抓課堂管理,營造良好氛圍

沒有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如水中望月,可望不可及。良好的課堂氛圍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前提條件。因此,本學期針對學生在課堂上的坐、聽、說、講、練提出具體要求。課堂上,提倡動靜相宜,動時,積極熱烈,敢於動手操作、樂於參與實踐活動,暢所欲言。靜時,勤于思考。有時還採用比賽的形式激活課堂氣氛,比如進行小組互動比賽,。那些平時上課不認真聽講的學生這時候也特別專心。一堂課下來,動則不亂,收到了良好的課效。

三、及時做好教輔改的工作

作業是檢查學生在課堂上掌握所學知識的重要途徑。但不是業量越大學生對知識掌握就越好,應結合課堂教學,設計出合理的作業。數學是相容的,有些題型只不過稍微變了一下內容,思路、解題的方法還是一樣,這樣的題可以只選典型的例子來做,可以起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學生的作業,我及時批閱,對於學生反饋回來的問題及時輔導,不把問題留到第二天。課堂教學面對的是全體學生,有時難顧及到一些學習比較吃力的學生,我利用課餘時間進行個別輔導。

四、多練、多聽、多交流

作爲一名新教師應該多向那些有經驗的教師學習,多聽優秀師的公開課、觀摩課,寫聽課筆記,並參與評議,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雖然教無定法,但好的教學風格,好的經驗是值得我們借鑑的。本學期我緊扣新課程標準,和我校探究式學習的教學模式,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五、尊重學生,真正做到以情動人。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活動的個體。教師應本着遵重學生前提爲出發點,遵重學生的人格,特別是差生,他們更需要教師的關注。遵重學生,首先做到“真誠”二字,即我在學生面前不敢有絲毫虛僞與欺哄,做到言出必行;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差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心理表現和看法,如對學習的畏懼、猶豫、滿足、冷漠,錯誤的想法和指責等,信任中差生,鼓勵他們自由討論。學生只有認可你這個教師了,他纔會有信心學好這一科。由於我能善意理解他們,高興地接受他們,因此促進了中差生不同程度的進步和發展。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們將本着“勤學、善思、實幹”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做得更好。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學反思8

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概念。小學生在理解概念時,往往難度較大。我就出示投影片,利用練習啓發學生:從剛纔找4的6的倍數,你發現了什麼?學生小組進行討論:公倍數、最小公倍數的意義,然後彙報。教師出示圖表示,引導學生觀察:兩個數的公倍數有什麼特點?有沒有最大的公倍數?讓學生明確:因爲每一個數的倍數的個數都是無限的,所以兩個數的公倍數的個數也是無限的。因此,兩個數沒有最大的公倍數。

理解求最小公倍數的算理時,主要也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使學生學會用一般方法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通過研究最小公倍數計算方法的算理,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引導學生利用列舉法探索新知,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和科學的思維方法。

及時鞏固練習,有層次,有趣味。

學生做全堂總結:這節課學習了什麼?怎樣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你還學到了哪些知識?調動學習積極性,學會歸納總結。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學反思9

一、從學生的學習基礎出發。

學習小數,是在認識了分數後進行的教學。關於這節課,教材首先安排了整數部分是0的小數給學生認識,再介紹整數部分不是0的小數,還介紹了小數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中讓學生說說自己知道了有關小數的哪些知識,學生已經知道的直接板書,比如讀法、寫法。學生不知道的引導學生學習,能自己學的就自學,比如小數各部分的名稱,自然數和整數的介紹等這些內容自己看書學習。充分尊重學生,從學生的實際出發。

二、從學生的生活出發。

關於這節課教材突出小數與生活、小數與分數的聯繫。測量長度單位的結果不是整米數、物品的價格不識整元數,這是生活中用到小數的最常見的兩種情況。所以教材的安排先用分數表示,再用小數表示。這能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出發,又能密切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充分感受小數的現實作用。

本節課我創設了猜價格的遊戲。書籤的價格0.1元在學習1角=1/10元=0.1元。

書籤的長度8釐米,從學生熟知的價格背景中體驗分數與小數的關係。把1分米平均分成了10份,每一份是1釐米,那麼,8釐米就是8/10分米。還可以寫成 0.8分米。在組織學生交流小結時,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注意把小數與十分之幾聯繫起來,有利於學生將小數認識納入原有的認知系統,實現認知建構中的同化與順應,完成認知整合與網絡化過程。

生活中的小數比較多,練習時讓孩子多看看生活中的小數,理解小數的實際意義。介紹小數的來歷,進一步拓展學生的.視域,把對小數的認識放到了一個更爲廣闊的時空背景體系中,讓學生感知其來龍去脈。所有的這些教學努力,都使新知在兒童頭腦中不孤單,不零碎,建立起廣泛而豐富的認知聯繫,加強了可持續發展的認知態勢,教學的內在效益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學反思10

本節課,我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精心設計一個童話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慾望。先讓學生動手操作、自學討論,幫助王叔叔選擇地板磚。再思考探索正方形地板磚的邊長與長方形地面的長、寬之間的關係。然後用問題的形式,通過複習16和12的因數,讓學生再找兩個數的因數、找兩個數的公有的因數、找兩個數公有的因數中最大的因數的過程中,發現用邊長1釐米、2釐米、4釐米的正方形都正好鋪滿長16釐米,寬12釐米的長方形。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1、2、4這些數和16、12有什麼關係,同時揭示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概念。

總之,我在教學的過程中,不但複習鞏固舊知,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新知。而且還讓學生帶着自己的數學現實參與數學課堂,不斷地利用原有的經驗背景對新的問題做出解釋。此過程中我還注意了鼓勵每一個學生參與探索,重視引發學生思考,注重學生間的交流,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述自己的發現,對於有困難的學生,我從方法上作進一步指導,小組長幫助,生生互幫等。以“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爲主。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使他們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學會了本節課的內容。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學反思11

1、教師應該成爲課程的創造者和開發者

教師從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是一種觀念和方法的轉變;從用教材中的材料教,到選擇、設計合適的材料教,更是一種創造和發展。本單元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學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後充分運用知識的遷移規律,引導學生掌握新知識。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自己發現扇行統計圖,我認爲選擇這樣的材料不僅有助於學生的發展,也有助於數學學習材料的發展,能促使學生積極思維,有利於組織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教師不應該僅僅是課程的實施者,而且應該成爲課程的創造者和開發者。

2、學生擁有不可估量的潛力,是學習的主體

現代社會是一個開放的社會,學生在教學內容把學生當作接受知識的容器的時代似乎已經過去。但學生能不能進行探究式的、自主發現式的學習,並不那麼爲大家的行動所接受。我們的教育基本上還是以接受學習作爲主要的學習方式。學生能不能解決那些連成人都會感到困惑的問題?學生無法解決。但是我相信學生確實擁有不可估量的潛力,只要我們爲學生創設出一個能展現他們才能的時間和空間,隱藏在學生頭腦中的潛力就會如埋藏在地下的能量噴涌而出。關鍵是要給學生留有較大的時間和空間。一個問題的解決需要時間和空間,只有給學生留有較大的時間和空間,學生纔能有所發現、有所創造。

3、要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展,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是一種不錯的教學。近日聽到有人說:“授人以漁不如授之以漁場。”我很贊同這樣的說法。要開發學生的潛力,教師可以爲學生準備必要的條件,但完全不必爲學生準備充分的條件。我們只要爲學生提供一個“漁場”,讓學生在實踐中成長。學生才能真正自主學習、自主發展。

當然,由於我本身的原因,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着不少的缺點。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學反思12

《分數除法三》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十冊第三單元的內容。分數應用題的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如何激發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呢?教學時,我沒有采用書上的情境,而是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入。《國家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教學一開始我就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提出相關的數學問題,例如:我們班有多少女生?有多少男生?女生佔全班人數的幾分之幾?現在知道“全班人數”和“女生佔全班人數的幾分之幾”求女生有多少人,怎樣求?學生很快就知道列出乘法算式解決。反過來,知道“女生人數”和“女生佔全班人數的幾分之幾”求全班人數呢?這樣引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已的身邊,在生活中學數學,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

讓學生理解題中的數量關係是解決分數除法應用題的關鍵。教學中,我通過省略題中的一個已知條件,讓學生髮現問題,親自感受應用題中數量之間的聯繫,想方設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規律,從而讓學生體會並歸納出:解答分數除法應用題的關鍵是從題目的關鍵句找出數量之間的相等關係。本課重點是要讓學生學會用方程的方法解決有關的分數問題,體會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模型。爲了幫助學生理解,我藉助線段圖的直觀功能,引導孩子們理清解題思路,找出數量間的相等關係。

在學生學會分析數量關係後,我把分數除法應用題與分數乘法應用題結合起來教學,讓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對比,感受它們之間的異同,挖掘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繫與區別,從而增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生掌握了用方程解決問題的方法後,我又鼓勵他們對同一個問題積極尋求多種不同的解法,拓展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學會多角度分析問題,從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教學中,給學生提供探究的平臺,先讓學生獨立思考,探究解題方法,在獨立探究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小組合作討論,探究不同的解題方法。使學生經歷獨立探究、小組探究的過程,使學生對“分數除法問題”的算法有初步的感悟,對這類應用題數量關係及解法有清晰的理解,爲進入更深層次的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學反思13

這節課首先從複習長度單位間的進率開始,接着複習面積單位間的進率,隨後就引出體積單位間的進率。讓學生猜猜體積單位相鄰的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學生一口猜出是一千。學生好像早就知道,但我告訴學生這只是猜測。於是就問猜測的東西應該怎樣做才能確定,引出需要驗證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和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的學習活動。首先,讓學生獨立去驗證,教師巡視。發現有點難,於是引導學生想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的邊長是1分米,用釐米做單位便是10釐米,由體積公式便得這個正方體的體積是10*10*10=1000立方厘米。於是便得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同理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接着,我用課件再次驗證了這一知識,加深了學生的印象。接着便讓學生用這一知識去解決問題,書本的例3和例4都是讓學生獨立去做。做之前,要求學生回答從低級單位到高級單位應該怎樣用進率,從高級到低級又怎樣用。再讓學生去寫。隨後就進行鞏固練習。

本節課不僅教給了學生知識,還灌輸了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運用猜測—驗證的方法去解決問題。但本節課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未達到理想的效果。而且在教學例題4時處理的不是十分理想,浪費了一些時間。其次在推導體積單位間進率時並不十分好,有點操之過急,只求完成任務,忽略小部分理解慢的學生。

要想上好一節課首先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對教材要非常的熟。還要預設多種方案,好讓課堂上出現的任何一種情況都在掌握之中,上課時好遊刃有餘。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學反思14

《找次品》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五(下)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這個內容的主要目的向學生滲透一種優化思想,同時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第一次接觸到這樣的內容讓我不知所措,連自己都看不懂的內容,學生能聽懂嗎?於是我認真的閱讀了教材及教學參考書,在認真思考以後,確定了自己的教學方案。在教學過程中,我首先讓孩子們明白兩點:

第一、當物體放在天平的兩端時會出現平衡和不平衡兩種情況;

第二、要想通過天平的平衡與不平衡找到次品,那麼天平兩端的物體個數必須相同。

理解了這兩點以後,首先和孩子們一起體會3個物品中找1個次品至少稱幾次能保證找到次品?並提問:還有幾個也能1次就能找到次品?讓孩子們知道2~3個物品只需要1次就夠了。接着學習4個,首先問孩子們能不能1次就找到次品,孩子們回答能夠。是呀,在運氣好的情況下是能夠找到的但是能不能保證找到呢?這樣讓孩子們在思考的過程中體會到了要考慮運氣最壞的時候也能找到才叫要保證。就4個的分法就多了:(2,2)、(1、1、2),這兩種分法都需要2次才能找到。接着教學8個,9個,都只需要2次就能保證找到,到了10個就需要3次了……,在教學的過程中,給學生建立模型:2~3個——1次,4~9個——2次,9~27個——3次,這樣就能讓孩子很快的確定稱的次數,然後根據次數來確定的自己的方案,這樣的話,學生確定方案時就不侷限於一定要按照書上的方案:能平均分成3份的就平均分成3份來稱,不能平均分成3份的:2組相等,另一組與之相差1,還有很多種分法。

這樣的教學我感覺學生接受起來還是比較容易,孩子們也很感興趣。

小學數學五年級教學反思15

《找次品》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級下冊數學廣角里的內容,屬於一節思維訓練課,以“找次品”這一操作活動爲載體,讓學生通過觀察、試驗明白解決問題的多樣性,體會運用優化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主要培養學生的優化意識和邏輯推理能力,同時掌握找次品的最優方法。

本節課先分析從5個零件中找一個次品的方法和次數,初步認識找次品的基本方法,然後再來分析在9個零件中找一個次品的方法和次數,這時進行優化,並且延伸10、11個零件怎麼分?教材雖然給我們提供一個基本教學思路,但是教學過程如何展開;優化在什麼時候妥當;還需要教師充分地備好課。

充分的動手操作和課件直觀演示是學生分析找次品次數的基礎。本節課是屬於思維訓練課,所以難度較大,比較抽象,學生學起來會有困難,特別是對學習能力中下的學生。這節課我給每個學生提供了學具,讓學生借學具模擬稱一稱,並小組交流方法,同學間相互幫助,讓學生都能理解找次品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爲接下來符號化分析稱球過程打下了基礎。課堂上還有一部分同學一直很“安靜”,那就是他們的思維根本就沒有調動起來。

本節課中教師力圖滲透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如觀察,比較,分析、猜測等方法始終貫穿着整節課。我覺得,如果單單讓學生獲得一些有關找次品的知識似乎意義不大,而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問題也不可能在一節課中一一認識,只有具備了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和一顆樂於探索的心,才能更多更好的學會找次品的方法乃至認識更多更廣的生活世界,這也是我們教師要在教學中經常要體現的重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