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星星的孩子教學反思

一直以來,無論是公開課,還是家常課,字詞教學大都成了“浮光掠影”的點綴。其實閱讀教學講究“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怎樣讓字詞教學與文本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字詞教學不孤立,顯得豐滿,學生呢,又學得輕鬆有效,這是我一直以來所思考的。

數星星的孩子教學反思

《數星星的孩子》是一篇比較經典的課文,考慮到學生的學情,我把第一教時的教學內容定爲初讀課文檢查,學習第一、第五段。在教學中我力求融字詞、句段與體驗情境、化話爲畫、想像還原於一體,讓字詞教學變成一張縱橫交織的立體網。

一、扣詞,化話爲畫

對低段孩子而言,他們對字詞的感受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表象的積累。就如“珍珠”一詞,學生的腦海裏所蹦出的印象僅僅是停留在很美,是一串串的,而讓學生體會到星星像珍珠,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在具體操作時,我先讓他們自己邊讀句子,邊想像,“你彷彿看到了什麼?”再讓他們把這種感受帶進朗讀,通過教師的隨機朗讀指導,強化感悟“珍珠”,讓孩子的語言感覺敏銳起來。這樣一個過程之後,再讓學生通過看圖說話,對這一個詞語進行遷移運用,顯得順理成章。而對“珍珠”一詞的寫字教學,我也巧妙地把它安排在具體的語言情境中,使學生覺得寫字也是充滿着詩情畫意般的美。

二、扣詞,讀懂文句

“撒”字是本課中的一個生字,通過對這個字的理解能輻射到整個句子的學習。因此在教學時,第一步,我先把“撒”字換成“排”,讓學生對“撒”有一個初步的'印象,它不像“排”那麼整齊劃一;而後,我讓他們仔細觀察這個字的字形,是提手旁加一個“散”,使他們對這個字的字義有個感知;緊接着我就用肢體語言和情境描述,讓學生的腦海裏聯想星星一顆顆“撒”在天空的畫面;然後我再出現一幅星空圖,讓真實的畫面與他們的想像印證一下。在學生充分感受到“撒”字的形象、意趣、情致和色彩之後,他們再去讀這個句子時的感受是鮮活的,靈動的,更好地促進了對句子的理解。

三、扣詞,訓練表達

最後一個段的生字比較集中,出現了“張衡”“漢朝”“天文學家”等幾個比較陌生的詞語,如何讓這幾個詞語成爲孩子腦中深刻的記憶,我是這樣教學的:先讓他們自由讀,“你能從中知道些什麼?”激起孩子的求知慾,讀完之後他們會說“張衡是漢朝人”“他是著名的天文學家”等。然後通過老師的簡單介紹瞭解漢朝年代的久遠,從字面猜想“天文學家”的含義,讓學生對這些詞語的印象有了一個清晰之後,我就出示張衡的畫像,請學生用多種方式把這幾個詞語連起來介紹張衡,從而使抽象的詞語變成自己能熟練操作的語言,同時促進了孩子的對信息的組合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還讓他們明白原來同一種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多好!

從課堂上學生的表現來看,以上幾個點的落實應該還是有成效的。在回顧自己的教學後,覺得有幾點值得我去思考:

1、我創設了很多的情境想讓孩子去感受夜晚星空的美麗,以及作者描述時的語言是多麼形象,但在朗讀時,學生的感覺沒有充分地滲透和表現,我卻未及時進行點撥或範讀,回過頭想想總覺得這句話的美感、亮度表現得還不夠。當時在學生朗讀時,我是察覺到了,也想到過範讀,可又怕耽擱後面的教學便掠過了。這說明我的教學機智還不夠,主要是有種被教案所束縛的感覺。

2、在教學中,隨着各個環節的展開,每個教學點的畫面恰到好處地出示(這是我的自我感覺),在一定程度上給學生帶來了一定的視覺衝擊,但這樣的畫面多了,到後來體會並演示動詞時,學生好像有點疲憊了。我在想,閱讀教學時外在的刺激過多可能會削弱對文本的感受,學生也會產生審美疲勞。

3、最後一個環節,在語境中用“珍珠”說話後進行書寫練習,是不是讓學生先在腦海中再現這個詞,想想字形,嘗試記憶,然後我再進行指導會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