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三打白骨精》教學反思範文

閱讀教學,不像數學那樣,每堂課都有明確的目標。語文老師當久了,有時我會想:一篇課文,究竟要讓學生學點什麼?

語文《三打白骨精》教學反思範文

我曾經硬生生地把一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分爲四塊,感覺雖不全面,但很有效。

第一塊:會讀。

學生自主練習,遇到不會讀的字,先找生字表;若表中沒這個字,則查字典,並添到生字表中去。遇到讀不順的句子,先試讀,實在不行就問同學問老師。

檢測時,開火車,每人讀一節;讀完一節,同學糾正,大家都沒發現的錯誤老師指導。要求不高,讀準確通順就行。

第二塊:識字。

自主學習方法:對着生字表上的拼音書空,對着生字想課文中的生詞,再對着《補充習題》或《作業本》上的一、二題(一般是字詞類練習)書空。

檢測時就用這些習題來默寫,然後當堂訂正。

第三塊:識事。

這一塊最難,不同課文差別很大,理解的要求也不一樣。但我有一條原則,寧錯勿“灌”。灌給學生的理解,除了應付考試,沒有任何作用。這裏不作詳述。

第四塊:悟寫。

對這一塊,我向來重視有加。面對一篇課文,我總要問自己:你打算引導學生悟出些什麼寫作方法來?畢竟要讓學生學習運用語言。

《三打白骨精》中的人物,其鮮明的特點是通過語言、動作、心理的描寫來刻畫的,而以傳神的動作描寫來刻畫人物更是學習這篇課文的重中之重,這也正是閱讀與寫作的結合部。找準了目標,纔好決定學習方法。

第一個環節,自讀課文,劃出能表現人物特點的句子。第二個環節,小組交流人物的特點及其這個特點是如何表現出來的.。第三個環節,當堂檢測,完成《補充習題》第三題。第四個環節,交流點撥。

教學之後發現,學生對幾個人物的特點,比較容易把握。對“奪”表現八戒嘴饞或貪吃、對“摔”表現唐僧膽小,學生也易於理解;對用“閃”表現白骨精來無影去無蹤的特點有點難,往往理解爲表現其狡猾。

最後增加了一個環節,欣賞本班學生作文中用動作表現人物特點的精彩句子:

我叫丁毛毛拿些東西給他吃。丁毛毛居然把剛纔買的東西都捧在手裏,一個也不肯給。真是個小氣鬼!後來一邊跑一邊掉,她卻一點也不在乎。

但我終於忍不住了,一咬牙,才把胳膊上的一根毛剪掉了。一剪完,我就扔了剪刀,什麼都不顧地鑽進被窩,等着變成瘋子。

女同學的議論讓有些男生更起勁了,張小軍明明可以一下子就跳過去的,爲了逗女同學笑,他偏偏要跳三下。

樂樂看見我,高興極了。掏出葡萄乾,用他那髒兮兮的小手,抓了一大把硬塞在我嘴裏,塞得我滿嘴甜。

當然,這篇課文中可用作寫作訓練的地方很多,如想象“美貌的村姑”長得何等模樣,想象“山勢險峻、峯巖重疊”的景象,但有句老話:嘴裏貪多嚼不碎。倒不如抓住一點讓學生領悟明白——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免得悟了很多卻沒有哪一樣搞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