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打白骨精教學反思範文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三打白骨精教學反思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打白骨精教學反思範文

三打白骨精教學反思範文1

《三打白骨精》通過孫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故事,體現了孫悟空善於識別妖魔詭計和勇於降妖除魔的本領,讚揚了孫悟空的堅定、機智和勇敢。在導入本課的學習時,用幻燈片讓學生欣賞了《西遊記》主題曲,六小齡童評《西遊記》,《西遊記》簡介,充分調動學生的情緒,使學生整堂課都情緒高漲。

在精讀課文時,因爲故事的內容學生早已爛熟於心,所以課堂上着重引導學生學習作者抓住人物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活動,來領會作者刻畫人物形象的寫作方法。例如白骨精“三變三騙”,孫悟空“三識三打”和唐僧“三責”,都可以引導學生從作者的刻畫中領悟到人物的特點,領悟到作者對人物刻畫的獨到之處。遺憾的是課堂上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來複述故事的情節。

三打白骨精教學反思範文2

《三打白骨精》選自四大名著中的《西遊記》。班裏學生大部分已經讀過這本書,同時也看過相關電視劇,可以說學生對於這個故事很瞭解,很熟悉。所以,課前的預習我提高了難度:小組自主學習這一課,介紹打的詳細過程。

課堂上,小組交流自己的想法後,就展示彙報了。第二組介紹了第一打——打“村姑”。他們的回答是這樣的:看到有人這麼好心送來齋飯,應該感謝的,可是這位村姑這個人物出現的不合理,原因有兩點:要不認識的陌生人,竟然知道別人在什麼地方休息,而且還主動來送飯,“徑直”這個詞可說明就是找他們的,怎麼可能?這是不合理之一,說明這個人物有問題,第二點是第一節告訴我們,唐僧師徒四人現在是在深山中,可見,這麼偏僻的地方,怎麼能出現村姑呢。從以上兩點可以看出她是一個妖精。

課堂上第二個難忘點之二:介紹完三打的故事後,我即使提問:爲什麼是三打?你還知道哪些帶三字的故事?除了學生說的說明不好打了,很困難了等,其中一個同學這樣回答的:“俗話說‘事不過三’,三次就是一個極限了,前兩次可以原諒,第三次就絕不能原諒。白骨精,不死心,前兩次很可以原諒,那麼第三次就不可原諒,必須要打死。”當然這個答案對於這個問題不太恰當,但是可以看出學生他明白了一些做人做事的原則,相信他也會在學生或者生活上能做到嚴格要求自己,讓自己“事不過三”的。

三打白骨精教學反思範文3

課文主要寫了孫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經過,我上這節課重在引導學生理解描寫三次打鬥中所用的詞句不同這一文章特色,並出示原文片段,讓學生領略古典名著的精彩,從而激發學生閱讀原著的興趣。把更多的時間讓學生潛心入文本,去品讀語言文字、去感悟人物特點。 該課表現突出的幾方面

1、重視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因勢利導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教師要爲學生的自主學習創設情境、提供機會。我讓學生自學,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打”,讀讀、圈圈、劃劃,說說爲什麼喜歡這一打?再師生交流討論,老師及時點撥,指導朗讀。這樣的學習,能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動手、動腦、動口,在親身體驗中加以領悟,讓學生在交流中達到共識,體會文章語言文字的美。

2、重視學生語言文字的感悟和積累

在學生交流自學心得時,我先讓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說說文中哪些詞句用得好,再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寫孫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白骨精三次逃跑,唐僧三次阻攔在詞句描寫上的變化,並從文中找出重點詞共同完成表格,既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又爲下一課時複述課文做好了鋪墊。

3、重視學生寫作技巧的指導

引導學生比較“三打”,並沒有停留在課文中,而是啓發學生進一步思考:爲什麼要這樣寫?有什麼好處?通過討論,使學生明白:這樣寫課文內容更爲豐富,使人感到新鮮。然後,不失時機地指導學生在平時的寫作當中,敘述同樣內容時要注意:語句要有變化,文章纔會更有吸引力。的確,我們的語文教學,很多知識點都是交叉在一起的,也是緊密相連的,只要我們時時指導學生各方面的能力,相信學生會逐漸地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高。

4、重視課外知識的積累

在學習完三打後,合作探究爲什麼要寫“三打”, 爲什麼一打不行,二打不行,三打就行了呢?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老師總結:……有“三”字的故事還有很多,在古典小說中這些故事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一波三折”。把人物的情感,心裏的距離拉大再拉大,故事的情節就產生了,人物的性格就站立起來了,故事的主題就深刻了,這就是古典小說的魅力。如果抓住這個特點,打開人物情感的密碼,這就是走進經典的一把鑰匙。你還知道哪些與“三”有關的故事嗎?生:三氣周瑜,三顧茅廬,三借芭蕉扇。

5、重視激發學生閱讀原著的興趣

只見山上山勢險峻,峯巒重疊。(原著:峯巖重疊,澗壑灣環。虎狼成陣走,麂鹿作羣行。無數獐豝鑽簇簇,滿山狐兔聚叢叢。千尺大蟒,萬丈長蛇。大蟒噴愁霧,長蛇吐怪風。道旁荊棘牽漫,嶺上鬆楠秀麗。薜蘿滿目,芳草連天。影落滄溟北,雲開斗柄南。萬古常含元氣老,千峯巍列日光寒。)

那是怎樣的村姑呢(原著:搖身一變,變做個月貌花容的女兒,說不盡那眉清目秀,齒白脣紅,柳眉積翠黛,杏眼閃銀星。月樣容儀俏,天然性格清。體似燕藏柳,聲如鶯囀林。)

把原著中的經典描寫非常自然地引進了課堂,增加了教學的情趣,提升了漢語的魅力。調節教學的節奏,演繹教學的精彩。激發了學生閱讀的興趣。

《三打白骨精》,主要情節來自古典文學名著《西遊記》,但又做了大量修改和刪節。對於這樣的壓縮文本,我們姑且也起一個名字,叫“用具”——希望讓學生以《三打白骨精》爲“引子”,獲得相關的文體知識和讀寫知識,學習閱讀與寫作的“方法”,但同時,又藉助課堂教學中解讀到的知識,更好地閱讀《西遊記》。因此,本課的課型是一節名著導讀課。

這種教學探索,既注重教材自身的深度解讀,又要體現“課外閱讀課內整合”的特點,我嘗試從文章體裁本身的特點出發,盡力以文學理論對於小說體裁的賞析方法作爲理論依託,打開以往語文教學只見文字不見文學的屏障,讓高年級學生不僅僅停留在文字的表面,而要帶着理性的閱讀興趣,不是僅僅知道故事情節,而是用“語文”的視角對《西遊記》這部古典文學名著,產生帶有文學鑑賞意味的閱讀理解。從而,爲即將走向中學的學生們種下一顆文學閱讀審美的種子。

我期待着通過課堂教學的主渠道,帶動讀書與教書的協同發展,探索提高語文教學效率,以此作爲提高師生的語文素養的有效途徑。

三打白骨精教學反思範文4

閱讀教學,不像數學那樣,每堂課都有明確的目標。語文老師當久了,有時我會想:一篇課文,究竟要讓學生學點什麼?

我曾經硬生生地把一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分爲四塊,感覺雖不全面,但很有效。

第一塊:會讀。

學生自主練習,遇到不會讀的`字,先找生字表;若表中沒這個字,則查字典,並添到生字表中去。遇到讀不順的句子,先試讀,實在不行就問同學問老師。

檢測時,開火車,每人讀一節;讀完一節,同學糾正,大家都沒發現的錯誤老師指導。要求不高,讀準確通順就行。

第二塊:識字。

自主學習方法:對着生字表上的拼音書空,對着生字想課文中的生詞,再對着《補充習題》或《作業本》上的一、二題(一般是字詞類練習)書空。

檢測時就用這些習題來默寫,然後當堂訂正。

第三塊:識事。

這一塊最難,不同課文差別很大,理解的要求也不一樣。但我有一條原則,寧錯勿“灌”。灌給學生的理解,除了應付考試,沒有任何作用。這裏不作詳述。

第四塊:悟寫。

對這一塊,我向來重視有加。面對一篇課文,我總要問自己:你打算引導學生悟出些什麼寫作方法來?畢竟要讓學生學習運用語言。

《三打白骨精》中的人物,其鮮明的特點是通過語言、動作、心理的描寫來刻畫的,而以傳神的動作描寫來刻畫人物更是學習這篇課文的重中之重,這也正是閱讀與寫作的結合部。找準了目標,纔好決定學習方法。

第一個環節,自讀課文,劃出能表現人物特點的句子。第二個環節,小組交流人物的特點及其這個特點是如何表現出來的。第三個環節,當堂檢測,完成《補充習題》第三題。第四個環節,交流點撥。

教學之後發現,學生對幾個人物的特點,比較容易把握。對“奪”表現八戒嘴饞或貪吃、對“摔”表現唐僧膽小,學生也易於理解;對用“閃”表現白骨精來無影去無蹤的特點有點難,往往理解爲表現其狡猾。

最後增加了一個環節,欣賞本班學生作文中用動作表現人物特點的精彩句子:

我叫丁毛毛拿些東西給他吃。丁毛毛居然把剛纔買的東西都捧在手裏,一個也不肯給。真是個小氣鬼!後來一邊跑一邊掉,她卻一點也不在乎。

但我終於忍不住了,一咬牙,才把胳膊上的一根毛剪掉了。一剪完,我就扔了剪刀,什麼都不顧地鑽進被窩,等着變成瘋子。

女同學的議論讓有些男生更起勁了,張小軍明明可以一下子就跳過去的,爲了逗女同學笑,他偏偏要跳三下。

樂樂看見我,高興極了。掏出葡萄乾,用他那髒兮兮的小手,抓了一大把硬塞在我嘴裏,塞得我滿嘴甜。

當然,這篇課文中可用作寫作訓練的地方很多,如想象“美貌的村姑”長得何等模樣,想象“山勢險峻、峯巖重疊”的景象,但有句老話:嘴裏貪多嚼不碎。倒不如抓住一點讓學生領悟明白——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免得悟了很多卻沒有哪一樣搞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