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15篇)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15篇)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1

《認識人民幣》是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的第5單元,今天是第一個課時,主要是引導小學生們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下面是我對《認識人民幣》的教學反思。

在實際生活中,只認識人民幣是遠遠不夠的,認識人民幣的目的是爲了會使用它,體現它的社會價值。在設計這一節課時,我考慮到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家長一般不放心小孩獨自出門,因此他們獨立購物的機會較少。雖然學生對認識人民幣有一定的基礎,但對如何合理使用缺乏經驗。針對以上分析,在教學前,我利用家長接孩子的時機,先詢問家長,孩子對人民幣的認識情況,還找了不同程度的孩子進行調查。結果不僅證明了我的分析是正確的,還發現多數學生在買東西時付幾種不同面值的人民幣比較難。

課一開始我就讓學生看購物的掛圖。聯繫學生生活,貼近生活,激發學生內在的情感體驗,引發學習興趣。注重人文精神的滲透,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使他們主動活潑的學習。同時,體會到生活中處處都有使用人民幣的地方,瞭解人民幣的作用,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課堂中我還滲透:保管好錢,積少成多,養成勤儉節約的好品質,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

在認識人民幣的這個環節中,放手讓學生自己認識人民幣,因爲大部分學生都有購物的經驗,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同時,實踐活動是學生最喜歡的事情,因此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學生自己觀察人民幣,爲他們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空間,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通過交流,豐富學生對人民幣的瞭解,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同時滲透:國徽是國家的標誌,教育學生要愛護它。

分幣的教學不夠理想。第一是學生對分幣比較陌生,因爲“分”在實際生活中已經很少使用,而我對此又估計不足。第二是認爲分幣很少用到,便想輕輕帶過。其實這是認識人民幣的起始課,分幣的認識同樣重要,雖然分幣不大使用,但是讓學生建立元、角、分的觀念,理解元、角、分的關係,分幣的認識不容忽視。必須認真鑽研教材,讀懂教材,備教材、備學生,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自己主動學習、探索。放手讓學生去想去學。其次教師的駕駛課堂能力,關注每一位學生,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如何引導。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2

有關人民幣的知識,孩子們並不陌生,在生活中經常接觸,有一定的直接經驗。在這次活動時,我充分利用了這一點,以小朋友的生活經驗爲前提,充分調動幼兒的已有經驗,促使幼兒主動探究、積極參與活動。

在第一個環節中,我讓孩子們認識人民幣,以及他們的面值,一開始就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從孩子的生活實際出發,創設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爲後面的學習探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後面的環節裏,主要是讓孩子們學習錢幣的換算,主要是讓孩子學習10以內的加減法。其中我採用了小組和個別的形式,小組討論有利於全體幼兒主動性的發揮,有利於師幼之間、幼兒之間的信息交流,有利於不同思維的碰撞。認識人民幣的知識比較適合運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既鼓勵他們獨立嘗試,又重視幼兒間的合作互助,給幼兒提供了多向交往的機會。幼兒在學習中互相交流,提高了觀察、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今後的教學中,要不斷用新的課改理念武裝自己,真正走進新課堂,尊重孩子的思維和想法,讓孩子們喜歡學習,從而徹底激發幼兒的求知慾。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3

有關人民幣的教學一直困擾着我,雖然每個孩子都認識錢,都花過錢,但由於學生的年齡較小,單獨使用的人民幣都是小面額的。特別是我們農村的孩子,一般只用過1角、2角、5角、1元、2元的人民幣,極個別家庭比較好的學生有時拿過5元的人民幣,對於更大面額的,家長不會放心地教給學生。

因此人民幣的學習對學生來說一直是雲裏霧裏,首先是人民幣的換算,學生都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但是一到作業上這些知識就全拋到九霄雲外了。比如:

2元=()角,1元3角=()角,

30角=()元,46角=()元()角。

其次是換錢,學生在換錢時,腦子了就會一片糊塗,無從下手,只有發呆的份。其實他們平時在2個2個、5個5個、10個10個數數時卻數得特別好,在鈔票面前就全都失靈了。於是我就告訴學生換錢就是2個2個、5個5個、10個10個數數,我還要求學生跟着老師一起擺着手指頭說一說。比如:一張10元的能換()張1元的,換()張2元的,()張5元的,學生讀完題後,開始和我一起掰手指頭數起來。

第三是付錢,拿真錢學生清清楚楚,一到練習就開始亂了陣腳,不知付了多少,怎麼付錢。比如:一支鉛筆3角錢,一本日記本1元1角錢,小華買了一支鉛筆和一本日記本共要多少錢,怎麼付錢?學生都會計算:3角+1元1角=1元1角,但是不會表達怎樣付錢。有幾個學生居然說:拿一張1元的和一張4角的,我爲他們見過4角的人民幣嗎?他們搖搖頭,但是下次還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第四是解決實際問題,弄不清付的錢、買物品的錢以及找回的錢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於是我就在課堂上模擬開商店時讓學生分組來當顧客和收銀員,學生在現實活動中表現的還很不錯。看來,現實和課堂有很大差距,可是爲什麼要對一年級的學生把人民幣的知識弄的那麼複雜?只要生活經驗豐富,現在面臨的問題也就會迎刃而解。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4

認識人民幣是人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第五單元的內容,一共分三課時教學。第一課時認識人民幣,掌握人民幣的顏色、面值。第二課時學習不同面值的人民幣的換算,明確:1元=10角,1角=10分。第三課時讓學生模擬購物,體驗購物的樂趣,並在這個過程中學習如何付錢。在這單元的教材分析時,我有這樣想法:關於教學重點、以往教學時總把重心放在識別面額價值和弄清進率進行換算上。而對於這些,學生都有生活經驗,過分強調、單純講授顯然脫離學生的實際,無法激起學生的興趣。這樣的教學無法讓學生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數學思維和學習能力的提高又從何談起。所以我大膽地進行了創新,下面把我將對這一單元第三課時的教學做一下反思:

1、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人民幣的認識對學生來說有初步的概念。但在實際生活中,只認識人民幣是遠遠不夠的,認識人民幣的目的是爲了使用它,體現它的社會價值。所以,這節課整個教學過程以購物爲主線,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既調用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又使學生對學習內容有親近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身邊。

2、讓學生自主探索,相互合作交流。

讓學生怎樣區分不同的人民幣,怎樣付款。這些不是老師教給學生的,而是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自主嘗試。充分利用學生到商店裏購物的生活實踐和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讓學生產生主體作用,並通過同學之間相互交流,認識人民幣面額值在100元以內的各種人民幣。通過到商店裏購買物品付款活動,買14元9角的文具盒,9元的鋼筆,23元的轉筆刀,讓學生的思維被激發時,自主探索出了多種付人民幣的方法,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踐找出不同的付款方式的共同點,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爲下一步的購物遊戲奠定了基礎。

3、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關注能力的培養。

積極、向上的學習情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爲品質,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有時比學習數學知識更重要。所以在最後我設置了一副存錢的圖片,利用問題:圖片上的小男孩在幹什麼?來引導學生學會存錢,學會如何合理地花錢。

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1.學生太活躍了,導致紀律有些差。

2.在購物遊戲中雖然學生大部分都挺活躍的,但有的學生把小組裏所有的貨物都買了一遍,可有的一件也沒買,雖然我在這個過程中把每一個組都問了一遍,幫助一些不動的同學買到了物品,但這也暴露出了問題。如何才調動起這一部分人的主動性呢?這將是我以後教學中的一項重要的任務。

3.由於時間關係,結束時太倉促,沒有引導學生說,而是自己說了出來。

4.自身業務水平還有待提高,對學生和教材的研究還不夠深入。

總之,以後的教學工作我要不斷總結每一堂課的教學經驗,認真進行反思,培養自身素質,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還要在教學上多下功夫,加強對差生的輔導工作,我相信一份耕耘就會有一份收穫的!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5

不久前教了“認識人民幣”,昨天做了一張練習卷,想想人民幣在生活中也是經常要用到的,可學生還是錯誤百出!讓人不禁感嘆:“人民幣”真的很難“認識”!

“認識人民幣”分兩課時:第一課時:“認識1元以內的人民幣”,這一課時的內容因爲準備了人民幣,讓學生親身經歷了人民幣的調換,不同面值的人民幣轉換相對來說比較容易。當時的學習效果還好!

第二課時:“認識1元以上的人民幣”,則……

(1)因爲面值比較大,不便於爲學生準備學具,見不到真人民幣,一切都變得抽象了,因而給後面的不同面值的人民幣轉換帶來了困難。

(2)部分學生對於買東西的題型缺乏生活經驗,甚至有的小朋友對於“營業員應找回多少元?”、“購物者應該付多少元”等等理解困難。

(3)下面一道題目,更是讓學生難以理解:一個鬧鐘32元,下明付的錢正好買一個鬧鐘,那麼,小明最多付了()張10元的。而小軍付的錢全是10元的,那麼,他最少付了()張10元的。

簡單的兩課時“認識人民幣”,要讓學生真正理解可不簡單。還得繼續努力啊……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6

今天要先表揚自己,同時再跟自己提一個要求。表揚:根據教材,推測出了隱藏在顯性知識點後的隱性思維要求,這是教材解讀上的進步。要求:重視課程標準,重視教師用書。這兩類書,應該熟讀精思,利於教學重難點的掌握。

例題:16元錢正好能買下面哪兩種物品?棉花糖4元 不沾鉤6元 玩具汽車 7元 童話書9元

關於解決人民幣“正好”問題,我的思考

一.學生需要有的基礎:能夠正確計算人民幣的簡單加減法計算

二.本節課教學的重點:

1,理解“正好”就是不多不少,正好等於多少。

2, 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有序排列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案,需要掌握這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想。爲以後用有序排列的方法解決後續更復雜問題,打下基礎。

三:網絡直播課堂後,學生家庭作業出現的情況:

1.直接勾選出答案

2.直接只寫出一個算式

3.把所有可能用算式表示出來了,但沒有說最後答案。

關於解決人民幣“正好”問題,教師用書要求

教材解讀:

1.讓學生繼續體驗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重點在解決問題策略的教學:羅列和嘗試——調整策略.

2.在閱讀理解環節,知道“正好”就是所買物品價格總和爲16元。

3.嘗試和羅列是解決問題最基本的兩種策略。這裏重點教學調整的方向性和羅列的有序性,指導學生有序思考。

4.“做一做”鞏固所學的策略,讓學生體會有序思考的優勢。計算不是重點,重在策略,只要學生能夠有序思考,並找到一種結論即可。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數據進行教學。

對比發現,自己確實有些許進步,表揚表揚,哈哈。感性激動之後,還需要理性總結,才能進一步成長,隨將感想記錄如下:

今日看到這個問題,能夠思考到學生的思維過程是關鍵,是自己的一大進步。但能夠有這個進步,源於對教師用書的重視,同時曾經在三年級講過類似的問題。由此可以,教師用書的重要性以及對小學數學1-6年級教材熟悉的重要性。

思考中意外發現:數學教學的很多理論,方法是在不斷的利用並逐步升級的過程。想起了兩年前備考招教,一個前輩給我建議:“把整個六年的書,都放在一起,抓一個知識點,然後把每一冊出現的這個知識一起看,更利於你對教材的把握”。但那時,心浮氣躁,未曾實施,計劃接下來要去試着這樣做。

附今日狂想曲:

(一)

目標: 讓每個學生在數學課堂上都得到重視,讓每個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獲得成就感,讓每個學生在數學課堂上覺得自己很重要。在有限的時間,給更多不同的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

計劃方案: 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分4個週期,每週一總結。記錄每節課提問學生的次數,以及提問學生的個數,可以錄製音頻的方式記錄。整理下自己每節課,每週,會提問多少學生,爲在課堂上給孩子更多展示機會做準備。

(二)

在時間和精力允許的情況下,計劃:爲我的學生也是爲我自己建立一個數據庫。每節課後,以類似本文的模式記錄自己的課後反思以及學生易錯點。從而促進自己對教材及學生的更深的瞭解。便於以後,制定出更利於學生學習和成長的方案,並形成自己的工作常規。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7

《認識人民幣》是在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 原先預想學生對人民幣會很熟悉,但實際上下來發現學生對人民幣並不瞭解。這是因爲現在的學生很少自己去買東西,平時接觸人民幣的機會不多。所以上了這節課之後,我感到完成得還不是很順利。對此我做了一下幾點反思:

1、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還不夠。少數學生上完這節課還不能很好地識別不同的人民幣。人民幣的的認識要注意“數字”與“單位”結合起來進行認識,認識錯誤的學生都是隻看數字或者只看單位導致錯誤。這裏可以引導學生觀察不同的人民幣,討論如何區分這些人民幣,比如:觀察同單位但不同數字的人民幣,看一看有什麼不同,進而總結出看人民幣的方法。

2、學生未對人民幣產生足夠的好奇心。人民幣上有着很多的圖案,陳曉娟老師在點評時說過,可以首先花一節課來光讓學生認識不同面額的人民幣,而先不教他們之間的換算。而在認識中可以讓學生深入觀察人民幣,瞭解人民幣上各種圖案的意義。這樣進行操作的話,學生就可以有更多的方法去區分不同人民幣,並對人民幣有了更多的認識,並因此對人民幣產生更大的興趣。

3、另外在教學技能上,我還有許多要改進的地方。這節課,我沒有對學生的課堂紀律表現做任何的表揚和批評。雖然公開課上,學生在有老師在後面聽課的情況下顯得特別安靜,但教師仍然要緊抓紀律,一些針對紀律的表揚批評的語言不能少,並應該成爲一種常態。另外,學生在回答完問題後,我雖然有進行評價,但評價語太過單一,沒有很好地做到激勵的效果。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8

今天數學學習《認識人民幣2》。課前我讓學生準備人民幣的學具。整節課我設計了3部分,先是認識人民幣的面額,再是數錢,最後是換錢。數錢環節,學生特別興奮。我說錢數,學生快速擺出,比一比誰擺的快,再看看同桌的擺法是否相同,在看看小組中有幾種擺法。學生會擺錢了,自然就會數錢了,緊接着的看圖說錢數的練習題順利就過了。

換錢環節,我讓男生拿一張一元錢,女生想辦法用五角錢換男生的一元錢,看誰最先成功。很快學生就興奮起來。我的話音一落,就有學生舉起手來。再讓男生說說爲什麼同意對換。很快就得出了1張1元錢能換2張5角的。同樣再進行其他面額的對換遊戲。一節課學生在玩得不亦樂乎,最後總結了本課的知識點。

這節課我和學生們都很輕鬆,快樂。學具的使用提高了課堂的質量,今後的數學課我會盡量讓學生準備學具。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9

1.由於學生在生活中經常見到人民幣,有的時候還使用人民幣,因此我通過談話式教學法在激發學生的已有經驗同時進入今天的學習內容。這樣既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搞笑的完成教學目標。

2.在講述人民幣的特徵時,孩子由於自身發展規律限制講述的不夠全面,此時我在學生講述的時候及時給與補充,讓孩子有清晰的瞭解。

3.在講述進率問題的時候,通過給孩子發紅包這一小小遊戲開展讓學生在玩中學,印象深刻的記住人民幣之間的進率是10,並讓孩子在練習本上書寫加深印象。

4.在人民幣分類時,我給出按照紙幣和硬幣的分類,讓孩子思考按照單位來分類以此開發學生思維靈活性,明白數學學習的多樣化。

5.在做想想做做第3題的時候,解決怎樣付1元2角這一開放性問題,再次培養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初步體驗付款方式的多樣性。

課上完之後第一感覺就是上的不好,總感覺缺少一點什麼。經過周校長和隗老師以及學校的同事評課之後猶如醍醐灌頂,受益匪淺。第一點上課之前必須熟讀教師用書,深入瞭解教學目標。(反思自己對教師用書的態度,好像找到了些許原因,明確了改進的方向)第二點必須體現出教學的過程,教和學是兩個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突出學生的學,確立學生的課堂主體性。第三點拋出一個問題一定要有作用,怎樣纔有作用呢?那就是拋出的問題能夠引發學生的思考,對所學內容進行思考,只有學生思考了才能夠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第四點在解決問題時,要引導學生思考解決方法,爲什麼用這種方法?第五點組織學生學習活動,一定要在例題中進行探討,不要在練習中探討探究。直觀引導教學,實物投影,讓學生深刻明白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應用於生活。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夠太物質化,提倡學生精神境界的獎勵。

通過這節課爲我以後的教育教學敲了警鐘,明確了自己的前進和努力的方向。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10

教學過程:

片段一、

師:小朋友,你們看看劉老師,有什麼發現?

生:今天老師穿了新衣服,挺好看的。

師:是嗎?謝謝!這件衣服我是在海鹽的超市裏買的。小朋友,你買過東西嗎?

生紛紛回答。

師:買東西要用什麼付款呀?

生回答錢,鈔票等。

師:我國的錢就叫人民幣(課件出示各種面值的人民幣),繼續邊用課件演示邊向學生介紹美國的叫美元、日本的叫日元、香港的叫港幣等。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認識人民幣”。

[評析:由師生的談話來展開教學,比較自然。讓學生回憶在生活中的購物、付款活動,瞭解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以找準知識的起點。在介紹人民幣時,同時也向學生介紹美元、日元、港幣,不但使學生拓寬了眼界,更使學生知道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貨幣,並且貨幣的名稱也不相同。]

片段二、

1、小組合作認識人民幣

(1)拿出老師爲你們準備的信封,倒出裏面的東西,看看是什麼。你們認識這些人民幣嗎?

(2)先自己認一認,再在小組內交流,看誰認得多,把不認識放在旁邊。(學生活動)

(3)彙報交流,把各小組不認識的請其他小組裏的同學幫忙,並說說怎麼認的?

[評析: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介紹,來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形象的感知一些比較直觀的特徵,從而逐步培養學生交流合作、相互學習、觀察等諸多能力。其實在平時的生活中學生接觸人民幣的機會比較多,因此我讓學生把不認識的拿出來,請其他同學幫忙認一認。本來估計大面額的可能學生會有困難,結果恰恰是分幣學生不認識的比較多。學生一個勁地追問,“老師,5分是5角嗎?”“老師,這些錢可以在哪裏用呀?由於對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估計不足,所以在這個環節處理得不夠好。]

2、再認人民幣

(1)你能把這些人民幣分分類嗎?

(2)學生動手操作

(3)展示交流不同的分類方法,讓學生說說爲什麼這麼分。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展開教學。使學生知道人民幣有紙幣和硬幣兩種,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人民幣有不同的版本。

(4)四人小組合作,一人拿人民幣,其他三人說面值。

[評析:讓學生給人民幣分類,通過交流不同的分類方法,使學生知道人民幣有紙幣和硬幣兩種,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人民幣有不同的版本。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人。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卻由於沒有給學生充足的探究的時間,進而影響到活動的效果。]

片段三、

1、小朋友,老師帶你們到超市去看看。課件出示一些商品及其價錢。

2、如果想買一塊橡皮,應該付多少錢?可以怎麼付?同桌兩個小朋友可以拿出學具來擺一擺,比比那個同桌想出的方法多?(學生活動)

3、學生彙報交流方法。並讓學生說爲什麼這樣拿。

1元10角

2個5角

5個2角

1個5角2個2角1個1角

1個2角8個1角

3個2角4個1角

2個2角6個1角

4、從這麼多的拿法中,你發現了什麼?同桌可以討論一下。

[評析:給學生提供了操作實踐的平臺,讓學生在具體的動手操作和交流中,感知知識,從而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與合作精神。]

反思:回顧本課的教學,覺得在不少環節上沒有處理好。

首先是“以學生爲本”的教學理念還只停留在理論階段,沒有深入人心。在教學設計中,能儘量體現“以學生爲本”的教學理念。比如小組合作認識人民幣、給人民幣分類等環節都爲學生提供了探究的時間和空間,提供了充分的活動與交流的機會。但是問題是在教學實踐中,仍然較多地考慮自己的教學設計,不能及時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教學思路。對於學生對分幣的陌生,應該抓住學生提出的問題“5分是5角嗎?”讓學生來展開討論,雖然可能會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但是迴避學生的問題或者敷衍都是不可取的。給人民幣分類的活動沒有組織好,充足的時間是探究的保證,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學習來調整自己的教學。

其次是分幣的教學不夠理想。第一是學生對分幣比較陌生,因爲“分”在實際生活中已經很少使用,而我對此又估計不足。第二是認爲分幣很少用到,便想輕輕帶過。其實這是認識人民幣的起始課,分幣的認識同樣重要,雖然分幣不大使用,但是讓學生建立元、角、分的觀念,理解元、角、分的關係,分幣的認識不容忽視。

第三是教學重點的把握。教學重點是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突出辨認人民幣的方法,但是不必面面俱到,不必要求學生去認、記人民幣的顏色、圖案等。其實我覺得只要學生會認就可以了。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11

我授課的內容是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認識人民幣》。本節課要求學生認識人民幣,知道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瞭解元角分的進率,會進行兌換等。

本節課,我注重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採取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爲學生設計了看錢、認錢、分錢、換錢、購物等活動。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人人蔘與、個個動手、積極思考。針對學生對人民幣已有一定的淺顯認識,但對元角分的關係又不是很清晰的實際情況,在上課初我利用“購物”這一談話形式導入新課,從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並利用外幣的介紹,激發學生的興趣,進而引出人民幣。

在開展“認人民幣”活動時,我放手讓學生自己認識人民幣,因爲大部分學生都有購物經驗,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生在小組交流中認識人民幣。在接下來“人民幣分類”的活動中,學生自己去操作、去感知、去實踐,很輕鬆地完成人民幣的分類。通過分類知道了紙幣和硬幣,還知道按元、角、分來分類,進而進行兌換,瞭解進率。在活動學習過程中,我注重滲透品德教育。使學生懂得要愛護人民幣,正確合理使用零花錢等。

在購物環節,我讓孩子們在小組內準備好錢購買自己所需要的物品。在模擬的購物環境中,進行生活經驗的在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簡單的付錢、算錢的活動中,積極主動的參與探究性學習過程,培養學生實際生活的購物能力。

回顧本節課的教學,還有很多不足:

1、學生有較強的觀察興趣,但是觀察的角度不夠寬泛,細節觀察不到位。

2、學生有了一定的小組合作意識,但是如何相互交流、互相整合意見學生存在困難。合作學習時傾聽意識模糊,小組合作學習效率有待提升。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12

《認識人民幣》是在人教版第二冊的教學內容。對於“人民幣”學生都再熟悉不過了,對於它的用途,更不用我們去講。在上這個單元之前,本以爲課會很好上的,但是上了之後,我感到好難好難,完成得還不是很順利。這讓我思考了許久,爲什麼呢?

總結了原因,有以下幾點:

1、在上第一堂課的時候,我採用了多媒體的教學方法。對於1元的人民幣比較熟悉,但對於面值大的人民幣,孩子們接觸的太少了,有些孩子認知出現了混亂,如:2元與2角辨認不清楚。孩子們經過觀察、比較終於能很快辨認了,非常高興。因爲面值比較大,不便於老師爲學生準備學具,見不到真人民幣,一切都變的抽象了,因而給後面的不同面值的人民幣轉換帶來困難。當然我也準備了真的人民幣。可效果不是很好,因爲人民幣太小,太少,不能讓所有的學生都看的很仔細。

2、在人民幣兌換這個環節上,我是通過讓他們利用自己的學具換出老師所說的多少人民幣或是怎樣拿這些錢,如:4元3角、50元、80元6角等。但是在這個環節上,學生的學具又小又多,十分的雜亂,使得整個課堂的紀律有些難以控制。40幾位學生的差距也很大,優生早就換好,可差生半天都找不到所要用的人民幣。如何讓優生和差生都能很快的兌換出人民幣呢?這點還有待進一步的思考研究。

3、部分學生對於買東西的題型缺乏生活經驗,甚至有的小朋友對於“營業員應找回多少元?”、“購物者應該付多少元”、“至少需要帶幾張十元的錢”等等理解困難,所以課後我還設計一個“紅領巾小賣部”讓學生親身體驗一下如何正確有效的使用人民幣,同時掌握人民幣的兌換的方法。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13

認識人民幣是蘇教版第二冊第五單元的教學內容,根據以往的經驗,孩子對這部分內容十分感興趣,前兩輪實驗教師也形成和積累了較爲成熟和理想的教學模式。能否在此基礎上再次創新,對我來說充滿了挑戰。

人民幣對一年級孩子來說並不陌生,但孩子們對人民幣的認知水平差距是很大的,有的孩子可能生活經驗豐富一些,不僅認識人民幣而且能進行簡單的使用和換算,有的學生因爲平時不接觸人民幣,很少實際運用,所以認識人民幣這方面能力比較弱,甚至沒有能力,這就給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這種難度我把它理解爲進行探索創新的原動力。孩子眼中的人民幣到底是什麼樣的。是課本上的知識?是能帶來快樂的花紙,是一種象徵國家的驕傲還是一種誘惑,這使我陷入了思考,書本知識是抽象的,人民幣卻是真實的存在着。通過教學研討我們提出了4個值得探討和反思的問題。

1、提供什麼樣的背景情境。

2、孩子有什麼樣的知識基礎。

3、採用什麼樣的合作形式。

4、如何進行知識的鞏固和內化。

下面就我的教學體會具體談一談。

1、提供什麼樣的背景情境。

使用人民幣是孩子們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對於孩子來說人民幣也充滿了誘惑,教孩子使用人民幣不光是簡單的認識幣值,進率,還要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這決不是一節課可以做到的。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備課組的老師展開了討論,本節教材書上給出了一個在小商店購物的情景,這是最平常樸實的場景了,孩子即熟悉又感興趣,但我們通過思考提出了一種想法,人爲什麼到商店去,是因爲有購物的需要,需要什麼,買什麼,這纔是理性的消費者,那這節課我們爲什麼要帶孩子到商店買東西呢?是因爲我們要教孩子認人民幣,要孩子學習使用人民幣的方法。如果情景使用不得當,難免讓孩子產生“假”的感覺,失去學習的興趣,但這節課又不能沒有了情景,情景可以讓孩子產生購買的慾望,孩子強烈的購買慾望是本節課學習的動力。

經過兩節課的教學嘗試,我們豐富了本節課的情境,把本課的背景情境定爲“愛心活動”,取名叫“愛心義買”,教學時我先出示了一些貧困地區孩子在艱苦條件下認真學習的圖片,讓孩子的心靈受到了震動,然後提出今天的學習任務,通過今天的學習,購買一件你最喜歡的文具,並自願把它捐獻給需要幫助的同學們。同學們一呼百應,情緒高昂,場面是比較感人的。這樣一來,孩子的購物活動有了明確的目標,一節課被一條情感主線從前到後貫穿起來,孩子在學習人民幣知識的同時,還受到了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這樣的一種形式,孩子不僅沒有降低學習的積極性,反增添了一份責任感,可以說提高了孩子學習的內驅力。

通過實際操作發現,這種形式最大的弱點就是需要佔用比較多的時間來進行組織,容易讓德育目標的實施沖淡了知識目標,有可能導致一節課的任務無法在40分鐘內完成,而且不同的老師駕馭的能力又不同,差別就更大了,把握不好度的話,這樣的情境形式反到成了負擔,起不到教育的功效還拖了課堂教學的後腿。如果過於簡化了這種組織過程,又會產生一種“作秀”“走形式”的感覺,還不如不用呢!我想這種矛盾的解決對我們教師確實提出了挑戰,也應該成爲今後我們探討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滲透思想教育的一個好題材。

2、孩子有什麼樣的知識基礎?

這個問題本來是被我最忽視的一個問題,因爲本課的知識和別的課不一樣,聯繫生活實際的東西比較多,一開始我想,孩子特別是城市孩子這方面的經歷和體驗應該是比較多的嘛,存在的差距我也是有心理準備的,但兩次教學實踐後我大吃一驚,孩子對人民幣的認知水平差距巨大,有的孩子不僅會認幣,而且知道簡單的換算,多數孩子所認的幣種不全,還有部分孩子僅僅只瞭解一種到兩種人民幣,進率和簡單的使用根本不知道。

對孩子的水平沒有充分的估計,也是導致前兩次教學嘗試中認幣環節的失敗的原因。在改進時我調整了認幣部分的教學策略,加強了孩子的拿、認、說的訓練,並在孩子說出他們所知道的人民幣後,把人民幣散亂擺在屏幕上,讓他們想一想怎樣擺看起來就不亂了,滲透分類的思想,這個環節開始我沒有把握,嘗試後發現,分類對於孩子來說難度並不大,因爲比較直觀能看的到,所以孩子的分類方法比較豐富,我重點引導了兩種,一是按單位分,分成元、角、分三種;二是按材質分,分成硬幣和紙幣。有了分類的經歷就鞏固了孩子對人民幣的認知水平,爲下面使用人民幣打下了基礎。

3、採用什麼樣的合作形式?

這是我這次教學嘗試中體會較深的地方,最先採用的四人一小組的方式,每組安排了一個組長負責,但低年級孩子的能力是有限的,小組活動不是搞不起來,就是鬧哄哄、亂糟糟的,出現了能力較強的孩子包辦代替,能力差的孩子不知所措的問題,活動看起來熱熱鬧鬧,其它並沒有落到實處,走了形式,從購物活動一開始,老師基本已經失去了對課堂的引導和調控能力。後來我們分析問題是不是出在小組長身上,或是課桌椅擺放的形式影響了孩子的合作,基於分析的結果我們改進了合作方式,改四人一小組爲六人一小組,精選了能力強的同學擔任組長,並把學生的課桌椅重新進行了擺放,讓六人小組採取圍坐的形式。這一下減少了小組的數量,每個小組的組長都是比較能幹的孩子,紀律一下好了許多,課堂環節好象有條不紊了。當我正暗自慶幸時,一個問題又出現了,我們發現小組合作中的弱者更弱了,參與的機會更少了,不參與的人數更多了,在購物活動中能幹的孩子能買到兩件甚至三件文具,能力差,膽子小的孩子一件都沒買到,在認幣環節中體現更明顯了,讓孩子們交流他們所認識的人民幣時,有一定基礎的孩子能滔滔不絕,沒基礎的孩子不僅一言不發,而且不停的擺弄手中的紙幣。看來是“能幹”的小組長“震”住了他們。參與交流合作的羣體大了勢必導致羣體中的弱者失去鍛鍊的機會,考慮到對象是一年級的孩子,我放棄了這些合作形式,在認幣階段採用同位合作交流的形式來完成,爭取讓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鍛鍊機會,在購物活動中安排了四個購物櫃檯,每個櫃檯聘請了兩名愛心售貨員,這樣讓孩子在購物環節中可以輕鬆自由的在4個櫃檯中自由選購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增強了趣味性和真實性,同時滲透公德教育,並在活動中充分指導孩子購物的技巧,找錢的竅門,對於那麼確實有困難的同學,老師真正有機會去引導他和鼓勵他們了,這樣嘗試後活動的實效性明顯增強了。同時我們也總結出一條經驗,合作要注意面向全體,人人蔘與,幫扶要面向個體,要有針對性,體現不同的人在學習中的不同體驗和收穫。

4、如何進行知識的鞏固和內化

課上活動了,孩子更多參與了,那麼動筆練的機會和時間就變少了,本課我在每個教學環節都安排了與之相適應的練習,力求形式多樣一些,多爲主題服務一些。趣味是吸引孩子學習的動力,本課的教學活動“愛心商店”的營業活動結束後就進入了反饋階段,這個階段就是對本節課知識的深化的鞏固。我採用了“記者採訪”的形式,讓孩子談一談自己是怎樣購物的,付了多少錢,找回多少錢。學生都非常感興趣,也十分樂意回答,但實際教學中我這一塊我完成的不夠理想,交流的量太小了,大多數同學都沒有機會說,這也是下次教學中需要思考和改進的地方。

經過反思,我提出了對本課的這幾點思考。當然這節課的問題還有很多,不能一一盡敘,我們會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努力改進。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14

網課期間,一直都有登錄河南省基礎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去聽名師專家的課,由於時間、空間的限制,以前沒有機會聽到這麼多專家、名師的課,隨着這次網絡教學的開展,我們的生活和學習、工作都發生了改變。深刻意識到教師已不再是信息的傳遞者,需要更高層次的教育教學能力,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教學的各個環節,適應未來教育的需要。

名校課堂學習,適應學情,爲學生科學規劃了作息時間、學科課程,制定了共同的學習內容,多平臺播放,滿足學生的需要。

名校課堂,主動聽課,使我在思想上、專業理論知識上有了進一步的提升,在課堂上,認真聆聽名師的講解,學到了不少經驗,受益匪淺。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15

今天教學了《認識人民幣》。我創設了讓學生用學具盒裏的假幣買東西的情景。數學課上,教室變成了“小商品市場”,學生們有的擺攤設點、大聲吆喝、招攬生意,有的東轉西逛、左挑右選、討價還價,在活動中完成了對《人民幣的認識》。在教學中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創設並讓學生進入情境,投入活動,感受氛圍,激活思維,在體驗已知中獲取新知,併產生探索未知的強烈慾望,學習成了學生的內在追求,他們學得主動、學得生動,自然也就學得成功。

我在教學《人民幣的認識》中設計了這樣一道開放題:一支鉛筆3角,一塊橡皮5角,一本本子6角。最少帶幾張1元的錢才能夠各買一件物品?小明帶了1元,買了兩件不同的物品,你能說出他買的可能是哪兩件嗎?這道開放題我先設置一個讓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教學情境,再讓學生口頭說自己的想法,培養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中引入“開放”題,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對於拓寬教學思路、豐富教學內容十分有益。由於開放題的思考方法和答案不唯一,不同的學生常常找到不同的結果,這種不同是由學生不同的生活經歷、不同的知識和水平造成的。

因此,在鞏固訓練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設計的多種形式的開放性練習,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提倡個性化學習,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