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與生活》單元複習教學反思

一、命題的熱點是:(1)六大營養素的營養功能及食物來源;(2)常見元素的微量元素;(3)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的結構特點和主要性質;(4)有機合成材料的種類、性能和用途;(5)天然纖維和合成纖維的鑑別方法;(6)白色污染。

《化學與生活》單元複習教學反思

運用這些知識解決生產、生活中的一些學知識幫助人類戰勝疾病,通過化學的發展促進合成材料的開發和利用,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題目型一般爲選擇題、填空題和簡答題。

《化學與生活》一單元是九年級化學教學的最後一個單元,在講授新課時,每個課題分爲2課時來完成的,第一課時是新授課,在此過程中穿插了生活中的具體實例;第二課時是跟蹤練習,習題的選擇是按照考試說明來設計的,目的時強化知識,由於本部分知識在中考中所佔的分值少,題型較容易些,按理說學生對本部分知識的掌握情況應該非常好,課我們在進行單元複習時,卻發現學生對本部分知識的掌握仍然是陌生,感覺很不理解。做了如下反思

1、備課組備課不充分,細緻,沒有考慮學生對於這部分知識會理解起來較抽象,而教師又高估了學生的原有認知水平,而該單元的教學內容描述性的多,推理性的少,相對來說比較零散。當然理解起來較難,而我們教師在設計課時,雖然也結合了生活中的實例,可是做的還不夠到位,只是非常籠統地提了幾個問題,從教師自身來講,就認爲本部分知識在中考中所佔的分值太少,出題又不會太難,所以重視程度也不如以前的單元教學。而通過我省對08年考生答卷情況進行調查的結果顯示,所佔分值雖少,但更更加註重能力的考查,學生失分率時非常非常高的,所以要求我們今後教學中要改變這種不正確的想法,備課一定要充分,如果教師感覺本部分的知識匱乏的話,可以上網進行蒐集整理,再加工。努力從零散的知識中梳理出一條較爲明晰的教學思路,並且儘可能把重點知識納入這一思路中,以保證教學過程的流暢,在此基礎上,設計好板書提綱,以避免教學內容在學生面前過而不留,印象不深。

2、教學中,注意加強新舊知識之間的'對比,如將蛋白質、糖類和油脂三種營養素和維生素、無機鹽、水三種營養素進行對比(前三種營養素能提供能量,後三種營養素不能);將有機化合物和無機化合物進行對比(不僅從組成上看,還要從性質上看)等。因爲在複習本部分時,有一部分同學問我,老師什麼時化合物呀?顯然,我們在複習時,不能只是講解本單元的內容,要將上下兩冊教材內容相互融合,以此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3、在教學中,本部分內容的設計顯得有些單一,比如通常都是先讓學生看書,自己結合複習目標在教材中勾畫重點知識,然後教師加以歸納,相當於在這一環節中就已經把學生撇在了一邊,只是教師在不停的講,學生在那聽,由於知識較抽象,學生還消化不了太多,實效性當然差,學生學習起來肯定時感覺枯燥乏味,所以教師更應該注意教學方式的靈活多樣性。比如學生們熟悉的日常生活知識,讓他們自己表述;教材中介紹性的知識,要求學生閱讀並勾畫;對於富有思辯性的問題,則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如化肥使用的利與弊?合成材料使用的利與弊等)。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課堂氣氛輕鬆活躍了,學生也易於接受所學知識,教學效果肯定也錯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