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亮起來了課堂教學反思

時值三月,我校又迎來了教研中心的視導工作,在教師會上,副校長石麗君總結視導情況時,用時下最流行的一首歌名結束了總結,其名爲”有一種愛叫放手”。聽到這裏,不僅讓我想起了自己的視導課,這次我講授的是小學語文人教版第四冊第十二課《北京亮起來了》的第二課時,課後教研員王虹老師針對這節課進行了細緻的評析,在某些環節的設計和實施上提出了更好的建議,也讓我對於課堂上“放手”的問題進行了反思

北京亮起來了課堂教學反思

反思一:課堂上,教學環節的實施要學會真正的放手

我們的課堂總是在提倡“讓孩子成爲課堂上真正的主人”,亦或“以學生爲主體”,可是這一點卻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們往往會爲了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而忽略了學生。

就說說我的課吧,在“複習詞語”這一環節後,就要進行本節課的第一次總讀全文,同時向學生提出問題“當太陽的光芒漸漸退去,夜幕降臨,北京就亮起來了,整個北京城變成什麼樣了?”接着學生自讀課文,然後讓讓孩子們使用課文的第一自然段來回答,即:每當夜幕降臨,北京就亮起來了。整個北京城變成了( )。孩子們看到我的提示,自然就會說出北京變成了(燈的海洋,光的世界)。這樣的設計讓我認爲很直接,很明快,一下子可以切入到文章的主線,然後圍繞這個主線展開交流,總體感覺很流暢!課後,針對這一環節王老師和我進行了探討,她說:“爲什麼要出示第一自然段回答那個問題?你給了他們一個很有思考空間的問題,會有多種多樣的答案,多好呀!可你出示了第一自然段的填空來回答,爲什麼不讓他們用自己的話來說說感受呢?”

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呀!的確!這個環節的設計說道底對誰最有利?當然是我!在出示第一自然的引導下,孩子們可以“準確”的說出我想要的“答案”,然後再從這個“準確的答案”入手,開始全篇課文的學習,這個過程正在“準確無誤”的實施我的教案,是我在牽着學生們跟我走。如果不出示第一自然段,孩子們會怎樣說呢?於是,當我課後再次把這個問題作爲討論題在全班出示時,得到的回答是那樣的豐富多彩。有的說變成了不夜城;有的說變成了彩虹的世界;有的說變成了比白天更美的世界等等,這樣的結果讓我重新對這個環節進行了設計:提出問題後,孩子們自讀課文,回答問題時,“放手”讓學自由說出自己的感受,然後適時的“收手”引導學生再讀第一自然段,看看書上是用了什麼樣的詞句來說夜幕下的北京城?這樣的設計讓孩子們說出了自己的認識和看法,在此基礎上再學再讀,效果是顯而易見的,放手讓孩子們學習;放手讓孩子們想象;放手讓孩子們回答問題,這是對孩子們最好的愛!

反思二:課堂上,信息技術的使用也要學會放手

這篇課文中出現了許多理解起來很困難的詞語,如夜幕降臨、絢麗多彩、金碧輝煌、光彩奪目、猶如等等,可是信息技術的使用卻能夠幫助我們,但是信息技術片不能取代文字的描述,適度的使用圖片、適時的使用圖片也就尤爲重要了,信息技術如何在教學中適時適度的使用是我們應深入研究的問題。比如在這篇課文中理解“天安門城樓金碧輝煌,光彩奪目。”這句時,我先讓學生自讀這句,想象一下金碧輝煌、光彩奪目什麼樣?讓孩子們用自己的話說說,說的同時孩子們的好奇心也得到了更大的調動,然後再出示一張天安門夜景的圖片幫助理解“金碧輝煌、光彩奪目”兩個詞,在孩子們看到圖片的吃驚之餘也感受到了天安門夜景的美麗,然後再帶着自己的體會讀句子,這樣一種“從先讀文――信息技術的`使用――再回到文中”的學習模式更有利於理解難於感知的問題。課堂上這種教學模式也得到了教研中心和校領導的肯定。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的使用是幫助理解課文的,而不是主要理解課文的手段。我們在備課時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感覺這兒需要出圖片,那兒也需要出圖片,好像沒有課件的支持我們的課很難進行下去,孩子們好像哪兒哪兒都不明白不理解,我們使用信息技術時也要學會放手,放手丟掉幫助不大的圖片;放手捨棄重熱鬧輕意義的動畫,適時適度的信息技術的使用有利於課堂教學。

雖然短暫的視導工作結束了,但留給我們的思考是綿長的,“放手”的問題確實值得我們好好的研究研究,因爲放手的愛才能天長地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