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的中國教案

作爲一名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走向世界的中國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走向世界的中國教案

走向世界的中國教案1

教學目標

(一)瞭解我國的基本國情。

(二)瞭解我國沿海地區與沿邊地帶、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的區域差異。

(三)瞭解我國社會經濟建設的偉大成就及人世後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四)在現代化建設中,應注重對生態環境的保護,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由“基本國情"、“區域差異”、“衝國走向世界”、“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四部分組成。本節教學內容涉及面很廣,既是對中國地理知識的總結與回顧,又站在全球的高度來看待中國的現在和未來。本教材在內容編排上既注意了與前面內容的銜接和聯繫,又對知識面進行了拓展和提高。在教學過程中應適當提高要求,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智能;在思想教育方面,應側重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國情教學。本節教材的重點是我國顯著的地區差異。

教學建議

新課導人:

方案①:展示。世界政區"掛圖,講述:我們知道中國是國土面積居世界第三位的國家,也是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隨着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有人說。中國這隻沉睡的雄獅已經醒來了,你認爲對嗎?對,中國需要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了解中國,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就是“走向世界的中國”。

方案②:教師蒐集中國申奧成功、加人世貿組織的有關圖片,用事實說明: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正不斷向前發展,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導人新課。

教材第一部分介紹中國的“基本國情”。教師將“中國地形”圖、“中國氣候類型分佈”圖、“中國降水量分佈”圖及居世界首位的資源的數據圖表製作成多媒體。教師指導讀圖,分兩步進行:

1.自然條件複雜多樣,地理環境特色突出:

(1)五種基本地形齊全

(2)氣候類型多樣 生態環境差異明顯

(3)乾溼區、溫度帶多

2.資源總量豐富,人均不足。

教材第二部分內容介紹“區域差異”。教師課前準備“我國沿海經濟開放城市分佈”教學掛圖及沿海各省區的經濟增長有關數據,特別是珠江三角洲與長江三角洲的經濟增長數據、“中國政區”圖、“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等教學掛圖。以對比、分析、討論等多種形式實施教學。

教材第三部分內容“中國走向世界”。這部分內容可以分兩步組織教學:

1.分析新中國經濟建設的成就。教材列舉了吸引外資總額、國內生產總值、進出口貿易、外匯儲備、居世界第一位工農業產品等實例。

2.分析經濟全球化。特別中國加入世貿後的機遇與挑戰。教師可蒐集關於經濟全球化,中國人世後對工農業生產的影響的資料或數據,展示給學生以增強說服力。

教材最後一部分內容“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教師蒐集有關我國在經濟建設過程中,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的資料、圖片,如濫伐森林、濫墾草原等等。教師實施教學時,—一列舉,同時請學生回答解決問題的措施。

教師總結:

我國經濟建設過程中,在注重經濟效益的同時,更應注重社會效益、生態效益,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爲子孫後代造福。

課後活動:

建議將課本P.112活動題1、2作爲學生課後研究性學習專題。

附板書:

一、基本國情

1.自然條件複雜多樣,地理環境特色突出

2.幅員遼闊、歷史悠久、人口衆多

二、區域差異

1.沿海經濟迅速發展

2.沿邊對外貿易潛力巨大

3.長江、黃河流域橫貫東、中、西

三、中國走向世界

1.新中國經濟建設的成就

2.經濟全球化的機遇與挑戰

四、走持續發展的道路

走向世界的中國教案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初步領會地理環境要素的綜合性和差異性及環境與人類活動的相互關係。

2、明確中國的國情和世界發展趨勢,瞭解中國與世界的聯繫。

3、瞭解全球的變化趨勢和麪臨的人口、資源、環境問題,初步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過程與方法

作圖----小組合作----導學-----練習深化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知國家綜合國力的提升,增強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我國的區域差異和區域合作中的重大工程

學習者分析

學生對關於國家的一些國情知之甚少,對南水北調等工程難以理解。

教學資源與策略

課件、素描紙、鉛筆、紅筆、黑筆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及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兩年來,我們學習了中國地理、世界地理,今天我們一起和中國走向世界。

【板書】走進世界的中國

講授新課 教師引入:在兩年的地理學習中,同學們掌握了學習地理的學習方法之一是:讀圖。今天我們就用我們手中的筆自己來描繪祖國的藍圖。將同學們分成六個小組。每個小組選一名組長。共同完成“中國輪廓圖”,並畫出四大地理區域的分界,用一句話或一個詞描述每一個區域的特徵。(時間5分鐘) 學生作畫,老師巡視。 教師承轉:不同的區域具有不同的地理特點,面臨不同的發展問題。我們怎樣才能促進區域的可持續發展,我國在世界中怎樣才能更好地發展,是今天這節課需要探究的問題。

教師板書:一、促進區域的可持續發展

教師板書:1.區域差異

學生展示作品: “我國的四大地理區域圖”,老師提問:

根據我國不同區域的主要特點,想一想我們國家的基本國情是什麼?

學生髮言:不同區域的地理特徵千差萬別,這說明我國的基本國情是國土遼闊,區域差異大。

教師承轉:不同的區域地理條件不同,發展的方向、途徑和所走的發展道路也不盡相同。

教師板書:2.區域發展

教師提問:

1. 以東北平原爲例,想一想爲什麼東北平原成爲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

(聯繫氣候、地形、人口、工業等方面進行分析)

2.根據課前收集的資料,分組討論自己的家鄉發展經濟的有利和不利的地理條件,想一想我們應當怎樣因地制宜地發展家鄉的經濟?

學生討論發言。(略)

師生共同總結:

1.我們可以看到東北平原地勢平坦、面積遼闊,是我國最大的平原;土壤肥沃,夏季高溫多雨;人口密度較低,適宜大規模的農業機械化生產。這些都是東北平原的農業資源優勢。充分利用這些優勢條件,發展商品糧生產,是東北平原區域發展的方向。因而東北平原成爲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

2.家鄉發展經濟的地理條件既有優勢也存在着問題。就人口這一條件而言,從不利的方面看是人口多,人均資源少;而從有利的方面看是人口多,勞動力資源豐富,這就需要我們揚長避短,發展農業要走多種經營之路,發展工業要發展勞動密集型的加工工業並積極發展需要大量勞動力的第三產業。臨近港澳、東南亞,引進外資方面更有利。可以利用優勢發展加工製造業。看來,因地制宜發展經濟,就是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優勢,最大限度地克服不利因素的影響。

看漫畫,談感受。“豐收的苦惱”。教師承轉:有了優勢,是否就能夠發展得好呢?如果東北平原生產的糧食,我們家鄉加工的產品沒有廣闊的消費市場,任何優勢也就無法實現,也就不能促進區域的持續發展。因此,我們的發展需要其他地區的合作。

走向世界的中國教案3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回憶已學中國區域地理基礎知識,同時獲取新知。

2.初步領會地理環境要素的綜合性和區域差異性及環境與人類活動的相互關係。

3.通過蒐集有關信息,明確中國的國情和世界的發展趨勢及中國與世界的聯繫。

(二)能力目標

着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蒐集、分析地理信息能力及與他人交流能力。

(三)德育目標

1.通過關心身邊家鄉的環境與發展,增強學生學習地理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

2.明確我國的綜合國力,增強熱愛祖國的情感。

3.關注中國在全球化進程中的發展情況,懂得國際合作的價值。

4.瞭解全球的變化趨勢和麪臨的人口、資源、環境問題,初步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教學重點

促進區域的可持續發展;

在世界中求發展。

(二)教學難點

在世界中求發展

三、教學方法

小組活動法、讀圖觀察法、聯繫對比法等。

四、教具準備

投影片、有關錄像片或VCD光盤。

五、課時安排

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前段時間,我們班分成四個社會調查小組,按協商選擇的辦法分別對我們家鄉的自然、人文、經濟、教育等方面進行了認真詳細的社會調查,經過對調查材料的整理,寫成了較好的社會調查報告。現在請一位同學向全班彙報一下調查結果。然後,引導學生小組討論,分析一下家鄉的區域發展有什麼優勢?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想一想爲什麼要促進一個區域的可持續發展呢?

板書:一、促進區域的可持續發展

[講授新課]

1.區域差異很大

出示掛圖:引導學生邊觀察中國地圖邊回憶所學知識:同學們還記得在中國區域地理中我們學習的大小不等的那些區域嗎?它們有什麼差異或特點呢?(請男女同學輪流回答,區域特點把握不準的,教師激勵評價後加以點撥補充)

教師講解:從地圖上,從同學們的回憶中可知,我國國土遼闊,東西南北中各方的地區(或區域)差異很大,可以說這是我國的基本國情。由此可見,我國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區域差異很大。(教師在適當位置上及時板書)

2.區域發展不同

過渡:不同地區或區域的特點不同,發展的方向、途徑和所走的發展道路也不盡相同。

投影:《東北平原》(圖9.1)弓I導學生讀圖,瞭解東北平原糧食生產情況。

東北平原面積廣大,地勢平坦,土壤肥沃,人口密度較低,適宜大規模機械化作業,已發展成爲我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

提問:從圖9.1上可以看出東北平原的地形地勢有什麼特點呢?可以想象出東北平原的土壤、農業生產有什麼特點呢?

評價點撥:學生回答,教師激勵評價後指出:東北平原地勢平坦、面積廣大,是我國最大的平原。此外,東北平原以肥沃的黑土著稱,人口密度較低。這是與其他地區相比東北平原的一大優勢。利用這些優勢條件,進行大規模的農業機械化生產,爲國家提供了大量的商品糧,而成爲我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

提問:看過東北平原因地制宜發展地區經濟的例子,我們來看看自己的家鄉發展經濟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地理條件?(輪流請男同學說不利的地理條件,女同學說有利的地理條件,教師簡練地爲學生板書)

過渡:大家在找出我們家鄉發展經濟有利和不利的地理條件的基礎上,想一想應如何因地制宜地發展我們家鄉的經濟呢?

小組討論:引導學生帶着上述問題分小組討論,派代表發言,其他同學補充。

評價點撥:(小組討論,代表發言,其他同學補充,教師激勵評價後點撥)大家剛纔在找出有利和不利於經濟發展的地理條件時都提到我們地區的人口問題,不利方面認爲人口多,人均資源少,有利方面提出人口多,勞動力充足。針對這一矛盾,有同學提出在本區發展需要較多勞動力發展簡單的加工工業,不但充分利用了大量的人力資源,而且可創造更多的產值,可見,因地制宜地發展區域經濟,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優勢,也就是最大程度地克服不利因素的影響。

提問:我國最大的平原——東北平原與我們自己家鄉的發展情況相同嗎?(學生:不相同)

評價點撥:學生回答,教師激勵評價後指出:正是由於兩個區域的自然、人文地理等方面的條件不同,因此區域發展的方向、發展的途徑和發展的道路也不盡相同。可見,區域發展不同(教師在適當位置及時板書),也是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

過渡:怎樣才能促進一個區域的可持續發展呢?僅僅依靠本區域的有利條件就能促進本區域的可持續發展嗎?(學生,不能)那該怎麼辦呢?(學生:與其他區域合作)

教師:回答得有道理!促進一個區域的可持續發展必須進行區域合作.(教師及時板書)

板書:3.區域合作

教師講解:發揮了我們的優勢,是否就可以發展好了?如果東北平原生產的糧食沒有地方需要,如果我們加工的產品沒有地方銷售,優勢也就無法實現。因此,我們的發展,需要與其他區域的交流、合作,正如大家都知道的北煤南運、南水北凋、西氣東輸、西電東送,目前我國這些重點工程的實施,可以說都是區域合作的結果(教師及時板書c區域合作),離開區域間的合作,任何一項國家重點工程,都是難以實施、難以完成的。

播放錄像:引導學生收看有關“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工程的專題錄像,搞清這些工程的概況,明確區域合作對國家重點工程的建設,對國家各區域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重要的意義。

投影:“三北防護林的分佈圖”,然後,引導學生讀圖判斷三北防護林地跨我國哪三北和哪些省級行政區?

“三北”防護林全長7000多千米,寬400~1700千米,面積約佔國土面積的42%。

播放錄像:在學生讀圖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邊看錄像,邊收聽有關“三北防護林”的情況介紹:我國的“三北防護林”東起黑龍江的賓縣,西至新疆的烏孜別裏山,跨西北、華北北部和東北西部,包括1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551個縣,總面積406.9×104公頃,佔國土面積的42.4%,規劃造林3.508×104公頃,在國際上被譽爲“世界生態工程之最”。它的作用在於使森林覆蓋率平均從1975年的5%提高到14%左右,三北地區實現農田林網化,大部分牧場也有了林網、防護林的保護,黃土高原和人爲因素造成的沙地將得到不同程度的治理,宜林荒山荒地將被綠化,水土流失和風沙危害基本上得到控制。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十分巨大。

教師小結:區域間的聯繫與合作,不僅可以優勢互補,使各區域得到共同發展,還有助於解決區域的環境問題,進一步促進各區域的可持續發展。可以說“三北”防護林是我國區域合作獲得可持續發展的一個典範。

過渡:出示“世界地圖”(掛圖)。剛纔,我們從實例中看到我國的不同區域在經濟和環境各方面均有長足的發展,我們的祖國也在各區域的發展中不斷向前發展。那麼,我們的祖國怎樣才能在世界這個更大的區域中求得發展,大顯身手呢?

板書:在世界中發展

投影:“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簽字儀式”(圖9.3)

播放錄像:將中國人世的歷程以視頻(或圖片)等形式展現給學生,啓發學生思考。

提問:同學們想一想,中國曆經15輪談判終於在20xx年11月正式加入世貿組織(WTO)。爲什麼中國經過千辛萬苦一定要加入WTO呢?

評價點撥:(學生回答,教師激勵評價後點撥)首先,中國是一個正在發展中的大國,綜合國力逐漸增強,從自身的發展需要來看,加入WTO,融人世界,發展本國優勢,對外開放,可促進

祖國的發展;其次,從全球化的發展趨勢看,加入WTO,加強與世界其他區域的合作,是發展的途徑;(引導學生讀圖9.2)第三,加入WTO,共同解決人類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等問題,促進世界的和平、可持續發展和人類社會的進步,是時代賦予我國這個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重大責任。

[課堂小結]

兩年來,我們走過世界,走遍中國,明天將帶着我們所學到的地理知識、使用地圖本領、分析問題的能力、懂得的道理走向未來的生活。

七、板書設計

走向世界的中國教案4

【學習目標】

知道我國正在建設“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西電東送”三大工程的路線及目的、意義。知道我國經濟的基本國情: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人口衆多,人均國民產值低。聯繫我國的國情和國際環境,簡要分析我國的發展策略。

【教師活動】複習四大地理區域的自然地理特徵,把中國劃分成四大地理區域的原因是什麼?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分析已經學過的'四大地理區域的自然地理特徵,找出區域劃分的原因。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梳理、歸納知識脈絡,形成對知識體系的清晰認識。

[導入新課]

一、促進區域的可持續發展

1、區域差異大

【教師活動】歸納鋪墊:我國國土遼闊,東西南北各方面的區域差異很大,可以說這是我國的基本國情。不同區域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特點不同,發展就會有差異。我們要想實現國家的全面發展,就必須合理地對不同區域提出不同的發展模式,促進每個區域的可持續發展。

2、區域發展不同

案例分析:西北地區。

展示西北地區的地形圖、氣候圖、礦產分佈、自然景觀圖,判讀西北地區的位置、地形、氣候、交通條件、人口分佈特點。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分析西北地區的經濟發展優勢和方向。

【教師活動】西北地區光熱充足、晝夜溫差大,發展綠洲農業,西北地區油氣資源豐富,已經大規模開採油氣。

【設計意圖】採用案例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主動學習。

【教師活動】想一想:我們家鄉的自然環境怎樣?西北地區的發展模式能不能照搬到我們家鄉來?爲什麼?我們家鄉的經濟應該如何發展?

展示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地形圖、氣候圖、自然景觀圖等,判讀我們家鄉的位置、地形、氣候、交通條件、人口分佈特點。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分析我們家鄉的經濟發展優勢和方向。

【教師活動】通過對比得出結論:區域發展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發展的根本點是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優勢,最大程度地克服不利因素的影響。

想一想:新疆的天然氣、甜甜的瓜果沒有地方需要,珠三角加工製作業生產出來的產品沒有市場銷售,將會產生什麼影響?從這個方向看,促進一個區域的可持續發展還需要區域合作。

【設計意圖】聯繫學生生活設計問題,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有助於學生真正理解因地制宜的含義。

3.區域合作

【教師活動】僅僅依靠本區域的有利條件並不能有效促進本區域的可持續發展,還需要與其他地區的交流、合作,正如同學們都知道的“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西電東送”三大工程,這些重點工程的實施,都是區域合作的結果,離開區域間的合作,任何一項國家重點工程都是難以實施,難以完成的。

【案例分析】西氣東輸。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分析西氣東輸工程對東、西地區的重要意義。

【設計意圖】要學生明確區域合作對各地區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重要的意義。

【教師活動】展示世界政區圖。我們從實例中看到我們的祖國在各區域的發展中不斷向前發展,那麼,我們的祖國怎樣才能在世界這個更大的區域中求得發展,大顯身手呢?

二、在世界中求發展

【教師活動】展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簽字儀式。案例分析:展示某型飛機生產網絡-----經濟全球化的一個例證。

【學生活動】爲什麼中國一定要加入wto?

【教師活動】首先,中國是一個正在發展中的大國(金磚五國之一),綜合國力逐漸增強,從自身的發展需要來看,加入wto,融入世界,發展本國優勢,對外開放,可促進祖國的發展;其次,從全球的發展趨勢看,加入wto,加強與世界其他區域的合作,是發展的途徑;第三、加入wto,共同解決人類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等問題,促進世界和平、可持續發展和人類社會的進步,是時代賦予我國這個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重大責任。

【案例分析】中國入世五年來,可以說是一年一個突破,一年上一個臺階:xx年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0萬億元人民幣,xx年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xx年進出口貿易總額突破1萬億美元,xx年財政稅收突破3萬億元人民幣,xx年外匯儲備突破1萬億美元。xx年,中國已成爲世界第四大經濟體。

教師小結: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繁榮離不開中國。

【學生活動】開放的中國期盼着我們如何成長?

【教師活動】爲了中國的和平發展,我們應該關注國家發展,努力學習,增長才幹,爲投身國家發展做準備;關心國際形勢,反對戰爭,熱愛和平;樹立平等開放參與的國際意識,爲參與對外開放做準備。

【課堂小結】兩年來,我們學習了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的知識,今後將帶着我們所學的地理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懂得的自然規律走向明天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