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學會有感情地朗誦文章,學會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特點,在討論探究中把握文章內容。想象文章所描繪的畫面,把握各段的寫景重點及景物特徵,體會文章整體佈局的妙處。

過程與方法

學習本文以朗讀訓練爲主,內容的挖掘是在朗讀的基礎上想象、探索。教師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朗讀,重點研讀、合作探究誦讀,掌握文言文的學習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文中作者滲入的情感。通過想象,培養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瞭解文言文的基本學習方法:朗讀--理解--背誦,把握文章的結構特點。

難點:

體會文中作者滲入的情感,培養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教學突破

通過多層次的朗讀,品味作者在作品中蘊含的感情,加上教師有感情地朗誦引導,讓學生想象文章所描繪的畫面,從而激發學生對美的感悟。通過探討把握各段的寫景重點及景物特徵,體會文章整體佈局的妙處。

教師準備

1、對“信客”這一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要有一定了解。

2、掌握作者餘秋雨的基本情況。

學生準備

查找有關三峽的文字圖片資料,解決文章中出現的生字詞。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1、長江,我國最長的河流,全長6300多公里 ,流經四川盆地東緣衝開崇山峻嶺,奇路奔流形成雄奇壯麗,舉世無雙的大峽谷--長江三峽。今天,我們就隨着北魏的酈道元一起走進1500年前的三峽。

2、酈道元和《水經注》。

酈道元是一個忠於國家/忠心耿耿的人。汝南王元悅趁雍州刺史蕭寶夤企圖反叛之機,慫恿朝廷 派酈道元去做關右大使,被拒.途中,蕭寶夤派人把他和他弟弟道峻及兩個兒子一同殺害。

酈道元是一個治學求真的人。他收集大量資料引書437種,輯錄了碑刻350種左右,採錄了不少民間歌謠,諺語方言,傳說故事等,並分析研究,實地考察,尋訪古蹟,追根溯源。

《水經注》:1.是對《水經》的註釋,注:解釋說明。

《水經注》不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學 價值的地理著作,還是一部頗具特色的山水遊記。酈道元以飽滿的熱情,深厚的文筆,形象生動地描繪了祖國的壯麗山河。 讓我們懷着對酈道元的崇敬之情來 讀《三峽》。

二、讀課文

1、教師範讀 。

2、指名學生讀。

           3、注意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quē  xiāng  yǎn  zhǔ    sù   shù  xī   tuān  xiào      zhàng 

闕處 襄陵  絕巘  屬引 沿溯  飛漱  曦月 急湍  長嘯  重巖疊嶂 

    4、劃分句間停頓點撥:第1自然段:自/三峽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第2自然段: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第3自然段: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清/榮/峻/茂 

          第4自然段: 每至/晴初/霜旦。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5、譯一譯,記一記:

    學生圈點勾畫,試譯短文。一段一人,先讀後譯。

    注意下列劃線詞語的意思:(補充註釋)

    A、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如果)       

    B、至於夏水襄陵。(到了) 

    C、或王命急宣。(有時)     

    D、其間千二百里。(代指兩地)

    E、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即使)(認爲)     

    F、良多趣味。(很)      

    G、沿溯阻絕。(斷)   

    H、絕巘多生怪柏。(極)

    I、哀轉久絕。(停止)        

    J、每至晴初霜旦。(每當到) 

    三、展示交流,共同總結三峽山峻水急等特點。 

    四、默讀,體會作者思想感情,交流感受。 

五、本課時小結

六、拓展與延伸(作業) 

     要求學生課後蒐集其他寫三峽風光的詩句。 

            

第二課時

    一、交流、展示學生課後蒐集的三峽風光的詩句。 

    有關三峽的詩句 

1、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2、十二巫山見九峯,船頭彩翠滿秋空

朝雲暮雨渾虛語,一夜猿啼月明中 

3、扁舟轉山曲,未至已先驚 

白浪橫江起,槎牙似雪城 

4、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5、巴東三峽巫峽長,猿啼三聲淚沾裳 

6、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7、峽盡天開朝日出,山平水闊大城浮 

8、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注】此設計讓學生從總體上了解三峽的特徵,並能理論聯繫實際,培養他們觀察能力和判斷能力。。 

二、研讀課文、分析、體味、探究文章寫景的方法 

    1、指導學生朗讀,從整體把握課文。 

    ①請2-3名學生朗讀課文,其他學生仔細聽後指出他們的優點和不足之處。        

②朗讀比賽:分小組或男女生比賽的形式進行,以激發學生的讀書的積極性。 

    2、討論:疏通文意(六人小組進行討論,每兩個小組討論一個文段,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然後把意見綜合到一處,教師只起點撥、引導的作用)。 

3、在初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討論: 

    ①文章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三峽雄偉秀麗的風光的?抓住了三峽的什麼特點? 

    文章整體是先寫山,後寫水,作者思路清晰。寫景時動、靜結合。山(兩岸連山,羣峯對峙),水(夏:大水猛漲,江流湍急  冬、春:素湍綠潭,清榮峻茂  秋:林寒澗肅,哀猿悽清)。

②爲什麼描寫山勢只有寥寥數的筆勾勒?描寫江水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順序依次,而是首先寫夏季,並將春冬二季合爲一體?

文章着重描寫山高峯峻以及由此帶來的江水四季變化。夏季是水旺的時候,秋季是水枯的時候。夏、春冬、秋的記敘次序,是根據水由旺到枯的變化過程來安排的。春冬二季之所以合在一起寫,是因爲水的狀況比較接近,並不是一般性的略寫處理,以寫景爲主要內容的三段文字,是以“水”爲線索貫穿起來的。

    ③作者描寫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聲有情,請你找出表現形、色、聲、情的關鍵詞語,並認真體味。 

 作者描寫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聲有情。如:文中描寫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綠”繪色,以“湍”、“懸”、“漱”繪形。這些皆與“清榮峻茂”相照應。而寫秋景,則重在繪聲,“長嘯”、“悽異”、“哀轉”,渲染了肅殺的氣氛。其描繪手法因時而變,因景而異,顯得變化多端,搖曳生姿。而作者的情感則蘊涵其中,一個“趣”字,確切地表達了此時的愉悅之情,而末段的“悽”字,既是對猿聲的描述,也是對秋景所觸發的感情。

本文一共只有155個字,卻概括千餘里,包容四季景色,羅列山水草木,清猿怪相,有動有靜,可見,我們祖國的大好河山確實是美不勝收的,同學們一定要熱愛我們美麗的祖國河山,爲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 

4、指導學生背誦課文。(圖文結合使學生更好地感知、記憶課文。) 

         三、師生帶着尋美的眼光找尋三峽最美的所在,教師引導:在山水。(學生回答一有沾邊,便及時鼓勵:你們跟酈道元真是心有靈犀,他也覺得三峽美在山水) 

好的詩文不需要也不要求每個字都會翻譯,因爲美需要的是體會而不是肢解,現在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下文中三峽的美景。(各組一名學生限時1分鐘描繪) 

    ①三峽很美,哪你覺得它美在哪裏呢?你能用“三峽的    (景物)美,你看                                。”的句式說一說嗎?

    示例:三峽的 山 美,你看,七百里三峽,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幾乎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遮蔽天空,擋住陽光。

    這樣美的三峽,作者僅用150餘字就描繪得如此傳神入化,其語言之美,其筆法之妙,實在令人稱奇。  

 ②如此美景,作者是怎樣將其描繪得傳神入化--抓特徵寫景。

    山--連綿不斷、高峻挺拔

    夏水--兇險、迅疾

    春冬之景--清幽、秀麗

    秋景--淒涼、哀婉(對漁歌的理解)。

四、山是雄奇、險峻的山,水是清幽、柔美的水,山美水美,面對美景,你總不能說好美好美,古人可沒照相機,他如何傳達目睹的美景,一是認真觀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徵,二是運用恰當的語言。聯繫你所見過的山,運用你腦中描寫山的詞庫,你能說出哪些? 

教師點撥:總結描寫山的詞庫 

險峻 磅礴 嶙峋 峻峭 突兀 

巍峨 崢嶸 連綿 逶迤 

千山萬壑 峯迴路轉 峯巒疊嶂 

懸崖峭壁 深山幽谷 冰峯雪嶺 

文中如何寫山? 

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附:《三峽》譯文

在七百里長的三峽中,兩岸羣山連綿,沒有一點空缺的地方。重重疊疊的巖峯像屏障一樣,遮住了藍天和太陽。除非正午和半夜,看不見太陽和月亮。到了夏天,江水暴漲,漫上兩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都被阻隔斷了。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則)有時早上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即使是騎着奔馳的駿馬,駕着長風,也不如船行的快。 春冬季節,白色的急流,迴旋着清波,碧綠的深譚,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極高的山峯上生長着許多奇形怪狀的古柏,懸掛着的泉水瀑布,從它們中間飛瀉下來。水清、樹榮、山峻、草茂,實在是趣味無窮。每逢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早晨,樹林山澗裏一片清冷寂靜,常常有一些高處的猿猴拉長了聲音在叫,叫聲連續不斷,音調淒涼怪異,空蕩的山谷裏傳來回聲,悲哀婉轉,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打漁的人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板書設計:

三   峽

                               酈道元   北魏

                 山:長、多、陡、高峻    

                 夏水:兇險、迅疾

               春冬景色:色彩斑斕、景色清幽

                 秋:悲寂淒涼

          

           

 

吳法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