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文章結構(蘇教版九年級選修教案設計)

 【技法指導】

優化文章結構(蘇教版九年級選修教案設計)

好的文章應能給人一目瞭然的感覺,講求結構緊密。結構緊密要求文章有頭有尾,有交代有照應,既注重思維的條理性,又注重篇章組織的技巧。其條理性表現在能準確切分寫作內容的層次;而篇章結構的技巧則表現爲如何突出中心,注意各層次間的銜接、過渡與照應,使文章具有完整性、連貫性、生動性。具體說來,以下幾個方面必須引起重視。

一、段落層次清楚。我們研究歷年來的中考滿分作文,會有這樣一個發現:90%以上的中考滿分作文的段落鎖定在4至8個自然段。段落太少,則各段顯得太長;段落太多,又顯得太碎。段落安排以4至8個自然段爲宜,一般一段就寫一層意思,起止段落宜短不宜長。就層次而言,文章體裁不同,結構原則也就不同。記敘文多用“連貫式”結構,或以時間爲序,或以空間爲序,或按照事物發展和情感的變化來佈局;議論文則一般用“總-分-總”結構,開篇擺明觀點,篇末作結;中間的分論部分則可並列式展開,或層遞式推進,或正反對照式寫來,使行文清晰流暢。在具體段落中,一定要注意寫好開頭段、結尾段,發揮好這兩個段落的重要作用。

二、線索脈絡分明。清代學者劉熙載說,只要“能線索在手,則錯綜變化,惟吾所施”。特別是記敘文,以一條線索貫穿全文,就可使材料之間相互勾連,文章脈絡分明,前後渾然一體。至於線索,可以是人,是物,也可以是“一景”,“一情”,還可以是時間、空間、詩詞名句等。

三、過渡照應周全。文章結構緊密往往少不了過渡與照應。過渡語的設置,可以用中收句開頭,用總結句收束,用關聯詞轉承,用設問句啓發,文章就會顯得條理清晰。對於文章的結構而言,照應也相當重要。寫作如果顯得支離破碎。就一篇文章而言,要注意首尾照應、文題照應、關鍵詞語照應、懸念照應等。

四、追求創新特色。中考佳作中常用的特色創新結構“模式”有很多,如波瀾跌宕式,寫人敘事時有張有弛,有起有伏,一波三折,以吸引讀者。其寫作方法主要有懸念設疑法,誤會興波法,蓄勢陡轉法等。又如板塊連綴式,選擇幾個典型生動的人物、事件、景物或抒情片段組合成文,並用小標題對各個片段作某個角度的概括。需要注意的是,所選片段都要服從表達主題的需要。

     如果說主題是文章的“靈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麼,結構無疑就是文章的“骨骼”了--失去了健壯堅實、功能齊全的骨骼,{血肉無所依附,靈魂無處寄託。如果你疏於配齊、鍛鍊文章的“骨骼”,就會大大影響文章的表達效果。考場作文中,結構方面容易出現的問題主要有:

 1.撇開中心.橫生枝節

 一篇文章只能有一箇中心,這樣才能使文章中心思想明確,條理清晰,結構嚴謹。然而,有些考生在寫作時,剛開始還能圍繞一箇中心寫,中途卻岔出別的話題,另起爐竈寫到其他內容上去,.從而造成文章有多箇中心,分散了文章的力量。這樣的文章,從內容上看,多數表現爲離題;從結構上看,則是文章線索分散.筆力分散。

 2.恣意妄爲。邏輯混亂

考場作文的寫作需要在動筆之前全面審題,把作文題目、材料選擇、結構安排,乃至語言選用等都要想清楚。想清楚了再動筆是考場作文必須堅持的一個原則。然而,部分考生卻與此相反,粗看題目和要求,稍加思考、貿然確立一個立意方向後就動筆寫作,由於事先沒有通盤考慮,寫一段想一段,寫到哪算到哪,等到寫到半途發現無話可說,或者偏離題意,又不能重寫,於是要麼湊字數,要麼硬往主題上扣,導致言之無序。思路缺乏條理性。閱卷老師說,這樣的作文基本上都會被打入四類文之中去。    

3.層次不清。分段失當

 一個層次或一個段落,應該表達一個完整的意義,因此,文章分段就應該將同內容分在一起,而不是將它割裂開來。部分考生在分段上缺乏統一思考,隨意分段,或者一段到底.這都是錯誤的做法。一是把本來是一個完整的意思句羣硬分成幾個段落,七零八落,顯得文意不連貫:一是層次和層次之間內容雜糅交錯.硬將一個完整的意思拆散到幾個不同的段落中去,導致段落鬆散,段意不集中;一是在某一個段裏硬將互不關聯的幾層意思塞進來,以致破壞了段意的單一性、內容的完整性和容量的適度感。有心的中考閱卷老師曾做過統計.大約有19.5%的同學分段上都存在段落太長或者過細、內容雜糅等問題。

 4.缺乏過渡。忽視照應文章的過渡與照應是文章內部層次間、段落間的銜接聯繫,是前後貫通的紐帶。用好過渡與照應,會使文章結構嚴密,層次清晰,顯示出文章的整體性。然而,在考場上,也有部分考生由於安排文章的過渡或照應不當,造成文章條理時斷時續,層次似有似無,模糊不清。主要表現爲內容轉換過程中不會用過渡性語句,前面提到的問題在後面沒有着落,後面出現的內容不見前面有鋪墊。這樣一來,即使文章內容不錯、語言不錯,也會因爲結構上的不嚴謹而降人二類文的行列。

 5.剪裁不當.頭重腳輕

文章結構佈局要勻稱,各部分之間的比例要協調,要做到“風頭、豬肚、豹尾”。然而,有的考生由於各種原因,安排文章結構時卻主次不分,平均使用力量;或者是開頭濃墨重彩,後面無尾而止。由於詳略處理不當,文章的結構不美暫且不說,還對主題的表達帶來直接的影響:中心不突出,有偏差。

【病文診所】

閱讀下面文章,回答後面的問題。

回  家

                             某考生

從上六年級起,我就來到外地上學。我剛開始來到我們學校的時候,我常常想回家,因爲待在一個陌生的地方,是很害怕的。然而我現在是初三學生了,成大姑娘了,我反而不想回家。如果有人聽到我這話,肯定會問我爲什麼不想回家?爲了我能多交幾個朋友,那我就告訴你原因吧。是因爲我媽媽特別愛嘮叨,我特別嫌她煩。每次回家不到兩分鐘,她就問這問那的,問得我都沒法活了。雖然我媽有愛嘮叨的壞習慣,但我還是挺喜歡她的,因爲她對我的關心和愛,我是知道的。

記得上個星期五回家,離冢還有20米米,我就看見媽媽站在陽臺上。我想,媽媽站在    1陽臺上幹什麼?我正準備叫她時,她卻在我前面搶先一步,說:“丫頭,你回來了。”我媽一邊說一邊朝我走來,我說:“是的,媽。”媽媽很快走快走到我跟前,我便問她:“媽媽你站在陽臺上做什麼?”我媽語重心長地說:“等你回家啊!’’想原來如此。然後,我媽幫我把書包提下來自己背,看到她這樣做,我連忙說:“媽,不用.我自己背…‘沒關係,媽媽背得動,看你頭上滿是汗,一定累壞了吧,走,回家去,媽媽用毛巾幫你擦擦。”媽說。聽到這話,我的心裏是溫暖的。回到家,媽媽放下書包,就去幫我洗毛巾,然後過來幫我擦汗。擦完汗後,媽媽切了一片大西瓜遞給我,我接過西瓜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吃完後,感到涼快多了,我笑眯眯地對媽媽說:“謝謝你,媽媽。”聽到這話,媽媽在臉上充滿了笑容。

回家是一件溫暖人心的事。

(1)關於“回家”,作者敘述了幾件事?經歷了怎樣的情感變化?

(2)你認爲這幾件事中,那一件事應該詳寫?爲什麼?

 (3)你認爲本文該怎樣來劃分段落才合理?段落之間怎樣來設置過渡句,使文章成爲一個有機的整體?

(4)除段落安排外,本文結構上還有那些失誤?從結構安排上。你認爲該怎樣來提升本文?

 參考答案:

 (1)關於“回家”,作者敘述了這幾件事:剛到學校,常常想回家;初三了,反而不想回家,因爲“我媽媽特別嘮叨,我特別嫌她煩”;一個星期五回家的情形。對於回家,作者情感經歷了愛回家、怕回家、喜歡回家的變化:對於母親,我“特別嫌她煩”,但我“還是挺喜歡她的”.從情感的變化中。闡釋了“回家是一件溫暖人心的事”的主題。

 (2)本文意圖通過回家的描寫來闡釋母愛的偉大,體現母女情深,因而有關能體現這個主題的細節、事件都應該詳寫。具體說來,母親幫我背書包、切西瓜的細節要詳寫。當然,這篇文章設置了對比的情節,以使文章波瀾起伏,因而有關母親的“嘮叨”的細節也應具體展示一兩個。

 (3)本文的結構安排不是十分合理。段落劃分也不是很理想。從提升的角度.結構上可以多分幾段,現在的一、二兩段都可以至少再剖成兩段。文章先要有一個總起段,概括全文內容。第一自然段,可以分爲兩段.即初到學校愛回家爲一段,初三了怕回家爲一段:原文第二自然段至少也要分爲兩段,即初到家門,母親幫我背書包爲一段,到家後母親爲我切西瓜爲一段。段落之間用一些領起句銜接,譬如“起先,我愛回家;後來,我怕回家;現在,回家於我,是一種無法言說的幸福”。

 (4)結構安排上,主要是開頭、結尾不好,中間部分過渡也不是很好,使得文章有割裂之感。

中考作文常見的結構要求是: 1.思路清晰,構思完整2. 有頭有尾,佈局勻稱3.巧妙銜接,自然過渡

 常見的結構是:

1.橫式結構   橫式結構就是把一組屬於不同類別,但有內在聯繫的事物或景象,按照差不多相同的句子結構排列在一起,來共同表達一個主題。主體部分幾方面的內容一般是並列的關係,但卻存在一定的順序,或從主到次,或由淺入深,或時間上的先後等。

2.轉折式結構  轉折式安排文章的結構模式,就是轉折式。這種結構模式,指記敘事件時,順着一個方向鋪陳渲染.把讀者的注意力和情感願望吸引到這個方向相反的方面上去。層層推向高潮。達到頂點時。筆鋒陡然一轉.通過另一種結局的突然揭曉,掀起波瀾。

運用轉折式結構須注意以下幾點: (1)要符合生活真實。巧合能使作品引人入勝,但要注意情節的真實性。因此,設置巧合要注意符合生活邏輯,使文章的內容真實可信 (2)要有利於表現主題。爲了更好地表現文章主旨,構思巧合時應在情節的安排上多下工夫。比如,有位同學爲反映父子之間思想逐步溝通的過程.描寫父親、兒子不約而同地分別愛上了對方愛唱而自己原先不願聽的歌曲。通過這一巧合,生動地揭示了兩代人需要互相溝通、理解以消除代溝的主題。(3)文章前面的蓄勢要充分。蓄勢的目的是爲了下文的陡轉,所以一定要達到效果充分的累積,使讀者的心情相當急切,再道出事情的原委和真相。

3.小標題式   運用小標題的結構方法,把文章內容分爲幾個部分,每個部分擬製一個精妙的小標題,用這個小標題統領下文的內容,爲下文的展開指明寫作方向。這樣結構文章,脈絡清晰,一目瞭然,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中考優秀作文《水祭》一文,就分別運用杜牧的絕句《清明》中的四句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作爲文章四個部分的小標題,寫出了四個概括性的畫面。   

4.排比段式     排比。本是一種修辭方式,而將這一語言樣式擴大化運用在段落之間,就形成了段落排比法。所謂段落排比法,就是用三個或三個以上意義相關、結構相似、字數大體相當的段落組建一篇文章的主體框架的結構方法。文章各個段落之間關係是並排的,每個段落內容地位平等,互不包含。用這種方法來安排文章的結構,使文章的節奏感加強,條理性更好,更利於表達強烈的感情。常見的方法有:

(1)段首排比法    就是將相似的句型或短語放在文章若干段落的開頭,並形成全文結構的主體框架的一種寫法。這一寫法,多用於說理和抒情。用於說理,可以使論點闡述得更爲嚴密、更爲透徹;用於抒情。可以使情感抒發得淋漓盡致。用這一方法連綴文章,形散而神聚,可以使文章結構突顯,脈絡分明,展現文章嚴密的邏輯性和鮮明的條理性。

(2)人物事件排比法    它是將有着某種聯繫的不同人物的事件各自成段,這幾個段落的寫法基本一致,形成排比的一種寫法。

(3)假設排比法   它是一種用幾個假設的情形段落來組成文章的一種寫法。如一篇《如果我有…》的作文,主體部分分成四個片段,每個片段均以“如果我有…可否…”放在前面,非常醒目。        

(4)引用詩文排比法   幾個結構相同或相似的段落都引用不同的詩句,從而形成排比的一種寫法。如一篇以“快樂”爲話題的考場作文《四季之樂》,主體部分的每一個自然段均引用一句詩來開頭:“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一片梧桐一聲秋,一支芭蕉一分愁。”“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引出詩句後,。再用大體相同的字數、旬式來描寫每個季節的美景和它給人帶來的“樂”。

當然.要使用好段落排比法,應注意以下事項:

①使用結構相同或相似的段落必須是三個或三個以上,且有內在的聯繫。

②幾個結構相同或相似的段落應按一定的順序加以排列。可按時間,可按空間;可並列,可遞進;可橫式,可縱式。

③不必拘於段落結構的完全一致。完全一致的幾個段落,往往給人單調呆板的感覺,只要大致相同就可以了,這樣行文會顯得自由、活潑。

5.鏡頭組合式    所謂鏡頭組合式結構方法,就是根據表現主題的需要,選擇幾個典型生動的人物、事件或景物片段組合成文的一種結構方法。使用這種方法時.所選擇的鏡頭片段都要能表現文章的中心思想,同時還要注意幾個鏡頭的排列順序。如下文:

【範作引路】

走在歷史的畫廊裏

                         ◎一考生

     朦朧中.我被帶到了一條長廊裏,兩邊掛滿了一幅幅活動着的圖畫。我邁開步子,觀賞起這些多彩的圖畫來。

第一幕

      人聲鼎沸的羅馬廣場上,教徒們舉着火把聲嘶力竭地喊着:“燒死他!燒死他!”廣場中心豎着一個十字架,一位青年被綁在上面,腳下是成堆的柴火.眼睛裏跳動着火苗。

    “說!地球纔是中心!”一個黑長衫教徒朝他威脅道。

    “不!太陽纔是中心!”青年沒有絲毫畏懼。

    “點火!”那黑衫教徒氣急敗壞,一聲令下。    。

    火焰頓時在青年腳下燃起.廣場上一片歡呼。烈火中青年的目光始終是堅定的,他在烈火中永生。他,就是布魯諾,一個堅守真理的人.爲歷史添上了一道火紅的風景。

第二幕

     白色的病牀上。一個小女孩艱難地用小手棒翻着書。由於高位截癱,她只能通過鏡子吃力地看着.字是反的,她因此不停地流着眼淚。但她並沒有抱怨,她堅持住了,爲此露出了多少次發自內心的微笑。當她坐在輪椅上,拉着手風琴低唱着“我眼前有一片紅花綠草”時,她已經懂得了生命的真諦。張海迪,一張蒼白的臉.卻爲歷史添上了一道五彩的生命之景。 

第三幕

    烈日當空.一位農民打扮的老伯正在田間忙碌着。低頭,彎腰,又站起。他一遍又一遍地重複着這一連串動作,觀察着那一株株水稻。突然,他眼睛一亮.笑容頓時爬上了他的臉:“找到啦!可找到你啦!我找了你十年啊,今天終於讓我找到了!”說着,他彎下身去,小心翼翼地將那株水稻連根挖起,欣喜若狂地帶着它往遠處的房子跑去。他就是袁隆平,養活了13億中國人的偉大農民。堅持了十年,他終於在中國的歷史上畫上了一道金黃的風景。 

尾聲

     睜開眼,天已大亮,枕頭旁放着的書仍翻在第一頁,上面赫然寫着:只有堅持到底,才能欣賞到最美麗的風景,才能創造出最美好的風景。

     這篇文章的出彩之處在於運用了“蒙太奇”手法,運用劇本特寫鏡頭模式,採用橫向排列組合,非常自然地把不同時問、不同地點的歷史“風景”巧妙地連接在一起。作者選取了歷史上三位著名人物的故事,布魯諾被焚、張海迪苦讀、袁隆平潛心科研,組成了三幕感人至深的獨特風景。三個故事雖“老”,但作者用善感的心靈、細膩的筆觸,展示了不同人物在不’同境遇中表現出來的可貴精神--堅守。在表現手法上也各有側重.寫布魯諾重在背景的烘托,寫張海迪重在內心情感的鋪設,寫袁隆平重在人物言行的描寫,從而使三個人物都顯現出了鮮明的個性特徵。

【訓練提升】

請以“       的承諾”爲題寫一篇作文。

以下兩題任選一題。

要求:①內容具體,有真情實感;②詩歌除外,文體不限;③不少於500字;④凡涉及真實的人名、地名、校名一律用英文大寫字母ABC等代替;⑤不得抄襲。

(1)仔細閱讀下面材料,根據材料內容,結合生活實際,自擬題目,寫一篇作文。

 ①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遊子吟》)

 ②中央電視臺有一則公益廣告:一位孝順的媳婦工作一天後,打來一盆洗腳水,爲婆婆洗腳。年幼的孩子見了媽媽的這一舉動,也打了一盆洗腳水,一巔一巔地端到媽媽面前,說:“我也要給你洗腳。”

(2)也許,有的承諾是你發自肺腑的心聲,有的承諾是你一時激情的衝動;也許,有的承諾你言出必行,行必有果;有的承諾你深埋在心底,從未說出。但只要是承諾,都應該是莊重的,嚴肅的。(改寫自《今日教育.讀寫舫》2009年第5期)

    

 

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