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學上冊蘇教版教案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年級數學上冊蘇教版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數學上冊蘇教版教案

三年級數學上冊蘇教版教案1

多彩的“分數條”教材第96~97頁的內容

1.通過實踐活動,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藉助數形結合,提高學生分數大小比較及簡單分數加減法的計算能力。

2.激發學生參與數學實踐活動的興趣,提高動手操作水平,發展合作交流能力,積累比較分析、探究交流等數學活動經驗。

理解“1”是可以由幾個不同的幾分之一合起來的,一個幾分之一是可以由幾個更小的幾分之一合起來的。

課件、各色直條、自制帶有分數的正方體。

師:同學們,之前我們已經認識了一些分數,你能試着說幾個我們已經認識的一些分數嗎?

學生回答交流。

師:同學們都能很快地說出一些我們已經認識的分數,今天我們就用彩紙來玩一些關於分數的小遊戲,最後我們要把遊戲的勝利者封爲分數之王,大家有信心贏得遊戲的勝利嗎?那麼就讓我們開動腦筋來玩這個遊戲吧!(板書課題:多彩的“分數條”。)

一、活動準備

1.摺紙,繼續認識幾分之一。

(1)出示一張長方形直條,用“1”來表示它的長度。

(2)對摺一次,每一份是它的幾分之一?“1”有幾個2(1)?(將黃色直條粘貼在黑板上。)

(3)在剛纔的基礎上再對摺一次,打開,你看到了什麼?“1”有幾個4(1)?(將綠色直條粘貼在黑板上。)

(4)繼續再對摺一次,打開,你看到了什麼?“1”有幾個8(1)?(將藍色直條粘貼在黑板上。)

(5)繼續再對摺一次,打開,你看到了什麼?“1”有幾個16(1)(將紫色直條粘貼在黑板上。)

(6)小結:通過前面的操作,你發現了什麼?

我們怎樣來表示這些彩色的紙條?(板書:分數條。)

(7)討論:①將“1”鋪滿,需要幾個表示2(1)的紙條?

②將“1”鋪滿,我們還可以怎樣做?(課件出示。)

教學預設1:用相同顏色的紙條拼。

教學預設2:用不同顏色的紙條拼。

(8)討論:①將2(1)鋪滿,你會怎麼做?

教學預設1:用相同顏色的紙條拼。

教學預設2:用不同顏色的紙條拼。

②將4(1)鋪滿,你會怎麼做?鋪滿8(1)呢?鋪滿16(1)呢?

2.認識分數骰。

(1)出示分數骰,觀察:這些分數骰和我們平時見到的骰子有什麼不同?

(2)分數骰子的六個面分別爲4(1)、4(1)、8(1)、8(1)、16(1)、16(1)。

學生試玩,說說分別轉到了哪個分數。

(3)下面就讓我們用骰子和分數條來玩一玩遊戲。

 二、搶“1”遊戲

1.課件出示搶“1”遊戲的規則。

(1)同桌兩人輪流拋骰子,朝上的一面是哪個分數,就將表示這個分數的彩條貼在自己的白色正方形裏面。

(2)誰先把自己的“1”鋪滿,誰就得1分。一共玩5次,得分高的同學獲勝。

2.兩個學生上臺演示遊戲過程,邊玩邊結合遊戲規則說說自己的遊戲過程。

教學預設:在遊戲的過程中會發現,玩到後面時拋出的分數所表示的分數條鋪不下,例如前4次是4(1)、4(1)、8(1)、4(1),第5次又是有4(1)的一面向上,這樣一來就超過了“1”。

(讓學生想一想解決的方法)

如果出現超出的情況則視爲無效,繼續進行下輪拋擲,直到正好鋪滿“1”爲止。

3.同桌兩人按照操作要求進行遊戲。

4.隨機選擇5份鋪滿“1”的作品,展臺出示:觀察這5份作品,你有什麼發現?

預設:(1)它們都拼成了“1”;(2)它們拼成“1”的方法不同。

5.操作後交流:在剛纔的操作過程中,你遇到了什麼問題?你是怎樣處理的?

預設:我發現表示幾分之一(例如4(1))的分數條用完了,我是用……

三、清“0”遊戲

1.剛纔的遊戲好玩嗎?下面我們仍然用剛纔的分數條,玩一個新的遊戲。

遊戲規則:(1)每人各用兩個4(1)的分數條共同把“1”鋪滿。

(2)同桌兩人輪流拋骰子,朝上的一面是哪個分數,就從自己的直條中拿走相應長度的彩條。

(3)誰先把自己的彩條全部拿走,誰就得1分。一共玩5次,得分高的同學獲勝。

2.兩個學生上臺演示遊戲過程,邊玩邊結合遊戲規則說說自己的遊戲過程。

教學預設1:在遊戲的過程中會發現,形如:正方形骰子4(1)的面向上,而分數條上沒有表示4(1)長度的直條,怎麼辦?(讓學生想一想解決的方法。)

將2(1)換成2個4(1),再拿走一個4(1)。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有多種方法,例如將2(1)換成4(1)+8(1)+8(1)等,合理即可。可以多問一問學生能怎樣換。

教學預設2:例如最後只剩下16(1),而正方體的骰子代表8(1)的一面向上,則這種情況無效。繼續進行下輪拋擲,直到正好向上的面爲16(1)爲止。

3.同桌兩人按照操作要求進行遊戲。

4.操作後交流:在剛纔的操作過程中,你遇到了什麼問題?你是怎樣處理的?

預設:怎樣用較小的分數條表示較大的分數條。通過遊戲,你對分數又有哪些新的認識?有什麼體會?

“多彩的‘分數條’”一課屬於數學四大板塊中的“實踐與綜合應用”課,這一類課要求學生在數學活動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知識,掌握一般的變化規律,使學生能夠根據信息源收集、發現必要的數學信息,通過各種實踐活動探索信息源,在動手操作和教師的指導下逐步學會辨別,選擇有用的數學信息,提高獨立整理、分析新信息的能力和應用信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年級數學上冊蘇教版教案2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自主探究計算經過時間的算法,能夠根據具體情況靈活地進行有關計算。

2、進一步感知和體驗時間,逐步建立時間觀念。進一步瞭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進一步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

計算經過時間的思路與方法。

教學難點:

計算從幾時幾十分到幾時幾十分經過了多少時間的問題。

教學對策:

以口答爲主,讓學生充分的討論,在討論的基礎上,藉助直觀的線段圖或鐘面幫助理解,相互啓發,體會用多種方法靈活計算時間。

教學準備:

節目預報表。

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24時記時法:

出示節目預報:

節目預報

上午8時50分金色的童年

上午9時30分兒童英語

…………

下午2時六一劇場

下午4時美術星空

下午4時40分七巧板

…………

晚上6時30分大風車

晚上7時新聞聯播

…………

你能用24時記時法播報節目嗎?

同桌兩人練習。

出示節目預報表。

二、新授:

1、這是小紅暑假一天生活中的部分時間安排記錄表,從中你知道了些什麼?

出示:6:30起牀

7:00——7:30吃早飯

7:30——8:00做家務

8:00——9:00做作業

9:00——11:00到新華書店購書

11:00——11:20吃中飯

11:20——11:40飯後休息

11:40——12:40午睡

12:40——13:00在家休息片刻

13:00——14:30游泳館游泳

14:30——15:20看電視

┈┈

2、小紅的生活活動有些是從整時開始整時結束,有些是從幾時幾分開始到幾時幾分結束,你能將上面的活動時間按這樣的情況分分類嗎?

(引導學生將活動時間分成三類:

1)整時——整時

2)幾時幾分——幾時幾分(幾分是一樣的)

3)幾時幾分——幾時幾分(幾分是不一樣的)

3、你能算出小紅什麼活動所用的時間?你是怎樣計算的?同桌或小組討論。

4、小結交流計算方法。

整時的比較容易理解,只要用後面的時刻減前面的時刻,16-14=2

幾時幾分到幾時幾分(幾分一樣的,學生比較容易理解)

幾時幾分到幾時幾分(幾分不一樣的,學生不太容易理解)計算可藉助鐘面圖或藉助線段圖。

有兩種思路:例14:30——15:20看電視

(1)先算從14時30分到15時是30分,再算從15時到15時20分是20分,一共播放了50分鐘。

(2)先算從14時30分到15時30分是1小時,15時30分與15時20分比,超過了10分,所以一共播放了60分-10分=50分。

三、練習:

1、節目預報表

(1)回到複習的節目預報表(24時記時法)

你能說說你最喜歡看的節目從什麼時候開始到什麼時候結束,播放了多少時間?

交流彙總。

2、書上53頁想想做做第1題

讀題,理解題意。

獨立思考。交流怎樣想的。

有兩種思路:

(1)分別算出上午和下午各有多長時間,再加起來。12:00到13:30是1小時30分,15:40到17:00是1小時20分,合起來是2小時50分。

(2)先算12:00到17:00是5小時,再從5上時中減去不借書的一段時間13:30到15:40是2小時10分,所以是2小時50分。

四、小結:(略)

板書設計:有關經過時間的簡單計算

16-14=2口答:播放了2小時。

想:從14時30分到15時是30分,再過20分是15時20分一共播放了50分。

三年級數學上冊蘇教版教案3

教學目標:

是學生知道有餘數除法的含義,讓學生體會有餘數出發的實際背景。

教學重點:

知道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來自生活中。

教學道具:(略)

教學過程:

複習乘法口訣。

一、結合生活情況讓學生體會有餘數除法的實際背景。

1、教學P49的主題圖。

(1)讓學生獨立觀察教材P49上的情境圖。

思考問題:

這幅畫面是什麼地方?

你發現了畫面中有什麼活動內容?(按順序)

(2)在小組中互相說一說自己觀察到了什麼內容。你想到了什麼?

(3)各組代表彙報。

(4)教師板書學生彙報的數據。

這是某個校園裏的活動情景圖。從圖中發現了教學大樓前面的兩樹之間都插着4面不同顏色的旗子,升旗臺上也飄着一面國旗。

運動場上每4人一組小朋友在跳繩。

籃球場上每5人一組準備打籃球比賽。

[4]板報下面擺的花是每3盆擺一組,旁邊還有很多盆花。

(5)根據上面的信息(條件),想一想能提出用除法計算的問題嗎?大家在小組議一議。

2、感知生活中處處有除法。

(6)學生彙報。(略)

(7)師:以上這些活動,你們在那裏見過或自己親身參加過呢?

生:(略)

3、體會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師:除了以上這些數學問題,你們誰還能提出其他的數學問題,並且使用除法計算的?

(可根據全班的總人數,每()人一組坐可以坐幾組)

二、練一練,圈一圈。

大家來圈△,一共有15個△。

1、每份3個,共幾份?

2、每份4個,共幾份?還多幾個?

3、每根5個,共幾份?

4、每份6個,共幾份?還多幾個?

三、彙報自己這節課學會什麼。

四、總結下課。

三年級數學上冊蘇教版教案4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較透徹地理解萬以內筆算加法的計算法則,並能應用法則準確地計算兩位數連續進位的加法題.

2.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計算水平.

重點、難點:

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數相加時,要記得加上進上來的1。

教學過程

複習準備,導出新知

基礎訓練

口算:9+6=5+5=6+8=

8+6+1=8+2+1=6+5+1=

求385與705的和。

全班齊練,教師巡視,做完後集體訂正。

你能不能自己寫出一道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加法算式呢?

筆算不進位加法要注意什麼呢?

相同數位對齊。

從個位加起。

教師強調: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數相加時,要記得加上進上來的1。

學習新課

導入新課出示課題

師:剛纔的複習,是前面剛剛學過的進位加法,同學們掌握得很好,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進位加,但和前面學的稍有不同,今天要學習的是連續進位加。

板書課題:連續進位加

教學例1

學生嘗試擺小棒求得98+25的結果(允許有各種方法。)

小組合作討論喜歡哪種方法,引導研究課本中的方法。

提問:

師:先加哪一部分,單根的8根和5根怎樣加?給8根小棒湊幾根就是10根?(8+2+3=13)

滿了10根可以捆成一捆,捆好舉起來讓大家看看,放在哪裏呢?10個1根捆成1捆,也就是1個十,放在整捆小棒下面。再加整捆小棒,9捆加2捆再加這1捆,一共有12捆小棒零3根。指着圖問:這一捆小棒哪裏來的?把單根小棒合起來,滿了10根就捆成一捆,放在整捆小棒下面。

教師小結:單根合起來滿十就可以捆成一捆,放在整捆下面,表示1個十。

列豎式計算。

學生自由書寫豎式,再討論哪一種合理。這道題的豎式怎麼寫?(個位和個位對齊,十位和十位對齊。)

從哪一位加起呢?(從個位加起。)

那麼豎式中個位相加的得數怎樣寫呢?

想一想:小棒應該怎樣擺?

獨立完成計算。(兩個學生板演,其餘同學在書上完成。)

講評:同桌口述並檢查,在進位時1寫的位置對不對,做進位加法時,是否漏寫1或忘加1。

做一做

1、直接在書本上計算,指明學生板演,集體講評

2、求出每一個胡蘿蔔上的算式的得數。

3、練習四,第一題,連一連

4、地球儀85元,書包48元,買一個地球儀和一個書包一共要多少錢?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

三年級數學上冊蘇教版教案5

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內容是蘇教版教材三年級(上冊)《周長是多少》。這是一次實踐活動。教材設計了用線圍一圍、用小棒擺一擺、用小正方形計算相應的周長、以及量一量、估一估等豐富的活動,旨在通過活動,鞏固對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以及周長的含義和計算方法的認識,同時在發現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數學思考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學生分析:

本課時的教學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已經掌握了周長的意義和計算方法的基礎上教學教學,本節課的內容旨在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相互交流,可以進一步明確周長的含義,並有創意地解決實際問題,同時通過小組交流的形式,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口頭表達能力,並使學生熟練靈活地掌握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的方法。

教學目標:

1、通過實踐加深對周長含義的認識,增強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周長的能力。

2、在實踐活動中坦步提高動手操作水平,發展數學思考,培養創新意識和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

通過實踐加深對周長含義的認識,增強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周長的能力。

教學難點:

在實踐活動中坦步提高動手操作水平,發展數學思考,培養創新意識和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這節課,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份禮物,你們想知道是什麼嗎?

只要今天能獲得三顆星的小朋友就可以看到老師獎勵的'禮物了。

你們每個人面前都有一個信封。請你打開,看一看,裏面有哪些學具?你能告訴老師嗎?

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用這些學具來研究一些平面圖形的周長。

板書課題:周長是多少

二、操作實踐,解決問題。

(一)圍一圍。(多媒體出示課本上的插圖)

1、師:看,圖中的小朋友們正在圍着自己喜歡的圖形呢!

(鑰匙、松樹、五角星、三角形)

2、師:你能用一根絲線圍出你喜歡的圖形嗎?請大家拿出信封裏的線圍一圍。

要求

(1)要把老師給你的線都用完。

(2)把你圍好的圖形形狀填在作業紙第一張表格裏。

(3)學生操作,教師指導。

3、師:說一說,你圍的是什麼圖形。

展示學生的作品。同學們用線圍成的圖形真好看。

4、師:用手指一指你圍成的圖形的周長好嗎?

想一想,圍成的圖形周長是多少?怎樣量最方便?

(把線拉直,用尺量一量)

學生圍圖形、量周長、填表格,在小組內交流。

5、評價:完成老師要求的小朋友可以在評價表裏貼好第一顆星。

設計說明讓每個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用線圍出美麗的圖形。進一步明確周長的含義,並有創意地解決實際問題。

(二)擺一擺。(多媒體出示課本上的插圖)

1、師:圖上的小朋友在幹什麼?

2、師:請你拿出信封裏的小棒。

量一量:4根短的長度是多少釐米?4根長的長度是多少釐米?

3、師:你打算用幾根小棒,怎樣擺成正方形或長方形呢?

先想一想,想好了再擺一擺。

把你圍好的結果填在作業紙第二張表格裏。

交流:我擺的是長方形,它的長是( )釐米,寬是( )釐米,周長是( )釐米。

我擺的正方形,它的邊長是( )釐米,周長是( )釐米。

4、互相評價:同桌兩人交流、評價。爲成功的小朋友在評價表裏畫上第二顆星。

設計說明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操作學具,獨立地擺出自己想象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口頭表達能力。

(三)估一估。

同學們的表現真不錯,我們一起用紙頭來玩遊戲吧。

老師幫我們每人準備了一張小紙片(長:10釐米,寬:6釐米),你能從這張紙上看出有哪些數學問題,並提問出來讓其他同學來回答嗎?

生:這是什麼圖形的紙?回答:長方形的。

生:長方形有什麼特點?回答:有4條邊、對邊相等;有4個角,都是直角。

(生評價同學回答的問題)

生:它的周長是多少?回答:長大約~釐米,寬大約~釐米,周長大約是30釐米。

師:要確切知道這張紙的周長,怎麼辦?(量一量)

請大家測量一下這個長方形,並彙報你是怎麼量的,看看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學生動手測量長方形的周長)

學生彙報結果及方法。

(1)102+62=32

(2)10+6=16 162=32

設計說明學生作爲學習的主人自己提出問題,請同學回答,評價同學的回答。給他們留出了廣闊的思維空間,讓他們在提問、猜測、評價、驗證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四)剪一剪。

師:如果老師讓你在這張長方形紙上剪下一個最大的正方形,你知道這個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

(邊長是6釐米。邊長就是原來長方形的寬。)

師:對,在長方形裏剪一個最大的正方形,長方形的寬其實就是這個最大正方形的邊長。(板書:寬是正方形的邊長)

師:下面請大家動手摺一折,把這個正方形剪下來,注意不要剪歪了。

學生動手剪正方形。

師:你會計算這個正方形的周長嗎?(64=24釐米)

師:你能再把這個正方形剪成兩個完全相同的長方形嗎?

學生動手剪。

師:現在,每個小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呢?你是怎麼算出來的?

方法一:46=24(釐米) 242=12(釐米) 12+6=18(釐米)

方法二:62=3(釐米) 3+6=9(釐米) 92=18(釐米)

方法三:移一移,63=18(釐米)

小結:大家剛纔想出了幾種方法,這說明解決問題的途徑很多,只要我們換一個角度去思考,就會有新的發現。

設計說明增加的剪一剪的內容,充分讓學生在折、剪中體會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聯繫和區別,掌握它們的特徵,熟練周長的計算。讓學生體會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五)拼一拼。(多媒體出示課本上的插圖)

1、看一看,你們的桌子上還有什麼學具我們沒用呢?

師:讀要求:用12個邊長是1釐米的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

拿出12個邊長是1釐米的小正方形。

先想一想,商量一下怎樣拼,小組合作,小組長記錄填表格。

2、小組交流。(課件出示)

一排擺幾個?擺幾排?長是多少?寬是多少?周長是多少?

3、師:請你觀察一下這些數據,說說你有什麼發現?

4、師:都是由十二個小正方形組成的,周長怎麼會不一樣呢?

5、師:在我們拼出的3種長方形裏,它們的周長哪個最長,哪個最短?

提問: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排出的圖形越長,它的周長越長,排出的圖形越方,它的周長越短。)

設計說明:小組合作拼一拼,培養學生協作解題的能力。讓學生在拼圖形和計算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周長的含義,在觀察、比較、找規律的過程中,發展數學思考能力。

三年級數學上冊蘇教版教案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知道大小月。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年份的認識,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判斷推理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年份的認識,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同時教育學生珍惜時間。

重點:探究發現年、月、日之間的關係。

難點:發現並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斷方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師生交流,導入新課。

1、交流猜生日

2、導入利用學生的生日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觀察、探索新知

1、課件出示圖片師:大家一起看看這些有意義的日子發生在什麼時候?(出示主題圖,播放課件第2張到第5張。)

A、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這是一個永遠值得紀念的日子。

B、誰也無法忘記20xx年7月13日北京申奧成功的那一刻。“中國贏了!”“北京贏了!”一剎那間,就如一個喜炮炸響了,撼人心魄的歡呼聲淹沒了天安門廣場所有的一切。

2、你還知道哪些有意義的日子呀?

師:記住這些有意義的日子時我們用到了什麼時間單位?

生:年、月、日。

3、認識年曆卡

師:那麼年、月、日之間有什麼關係呢?同學們想知道嗎?這裏有一張20xx的年曆卡,請同學們觀察上面的年曆卡,然後在小組內完成下面的幾個問題。(課件逐一出示問題)

一年有幾個月?

哪幾個月是31天?哪幾個月是30天?

二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

4、學生彙報,交流師:哪個小組來說說你是怎麼填的?(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靈活的操作和板書)

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31天)

4月、6月、9月、11月(30天)

二月(28天)365天

小結:同學觀察的很認真,回答的也非常完整。像這樣每月有31天的月份叫作“大月”,一年中有幾個大月?每月有30天的月份叫作“小月”,一年中有幾個小月?(繼續完善板書)

大月:1、3、5、7、8、10、12月(31天)

小月:4、6、9、11月(30天)

5、對比今年的年曆,讓學生去發現大月和小月中的月份是否一樣。

6、探索大月小月的記憶方法師:我們有什麼好的辦法能又快又牢固的記住哪個月有多少天?

生:老師,我們可以用拳頭來記住。

師:喔,這真是個好辦法,請你到前面嘗試數出各月。

師:你真是了不起,告訴了大家一個這麼好的辦法,同學們要注意凸起的地方每月是31天,凹下的地方每月是30天(二月除外)。

師:我們跟着電腦博士再來記一遍。(播放課件第8張)

師:誰能用兒歌的形式教給大家記住大月?

生: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永不差。(播放課件第9張,全班同學齊讀一遍)

師:謝謝你告訴大家一個這麼好的方法,在這兩種方法中請選擇你喜歡的方法,比一比誰記得又快又牢固。

師:記好了嗎?我們來玩一個遊戲吧,聽好了,遊戲的方法是:老師來報月份,若是大月請男生起立,若是小月請女生起立,準備好了嗎?下面開始:(教師所報月份依次如下:1月、4月、3月、6月、5月、9月、7月、10月、2月。)(適當提問爲什麼要起立?)

強調:二月是個特殊月。

三、鞏固練習

1、做一做:

找出你的生日和父母的生日

2、我會填

(1)一年有()個大月,有()小月。

(2)9月1日開學的前一天是()月()日;

(3)12月30日的後一天是()月()日;

(4)一年的最後一天是()月()日。

3、我是小法官

(1)13個月就是一年零3個月。()

(2)每年只有2、4、6、8、11月是小月()

(3)今天是5月30日,明天就是兒童節了。()

(4)4月12日是星期三,4月19日也是星期三。()

四、製作月曆

老師蒐集到了些月曆的圖片大家來欣賞一下,欣賞之後,那麼製作月曆需要什麼條件?學生說說。(知道上個月是星期幾,要製作月份共有多少天?)

課堂總結:

時間對我們非常重要,希望同學們能夠珍惜時間,每日都學會新知識,每月都有大收穫,每年取得更大的進步。

三年級數學上冊蘇教版教案7

在幾何中,長方形(又稱矩形)定義爲四個內角相等的四邊形,即是說所有內角均爲直角。蘇教版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長方形的周長,我們來看看下文。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長方形面,使學生初步理解由面組成體的意義;使學生在認識長方形面、掌握長方形特徵的基礎上,通過操作進一步理解周長的意義,會求長方形的周長。提高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實踐能力。

2.過程與方法:緊密聯繫學生生活實際提出問題,通過學生觀察、動手操作,引導學生髮現規律,主動他就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能初步應用長方形的計算公式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教學重點:理解長方形周長的意義,會求長方形的周長。

教學難點:

長方形周長的推導過程。

教具準備:

釘子板 活動記錄單學具準備:帶有長方形的盒子,釘子板學具,米尺

教學過程:

一、 聯繫生活,引入新課上節課,老師給大家留了個作業。

讓同學們觀察周圍的物體,看哪些物體上有長方形,並量出他的長與寬,你們蒐集到了嗎?(蒐集到了)都蒐集到什麼?學生彙報自己收集到的長方形並說出它的長和寬。還有很多,是嗎?(是 )好了,同學們,看得出來,你們都是細心觀察的好孩子。同學們蒐集到了這麼多的長方形,看來,長方形在生活中到處可見,數學啊就在我們身邊,對嗎?這麼多的長方形,它們的大小一樣嗎?舉起你手中的物體,師選出兩個大小不一樣的帶有長方形的盒子,讓學生到前面來。這兩個長方形哪個大?哪個小?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指的是什麼呢?誰能上前面來指給大家看看?那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呢?它們的周長一樣長嗎?誰能看出這兩個長方形,哪個周長長一些?你是怎麼知道的?可見長方形的周長是由它的長和寬決定的,長方形的周長和它的長、寬有什麼關係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長方形的周長。師板書課題:長方形的周長

二、 動手操作,探索新知大家手中都有一個釘子板學具,你能在上面圍出任意的一個長方形,並求出它的周長嗎?

好,聽好活動要求:每人先任意圍出一個長方形,然後由組長領着,選出你們最喜歡的幾個長方形填到報告單中,並求出每個長方形的周長,重點要想想:你是怎麼知道它的周長的?活動中要注意分工合作。聽明白了嗎?那我們開始吧!老師巡視指導學生活動彙報操作情況老師看到了,同學們在活動中合作的非常好,哪個小組願意第一個來彙報?想來幾人來幾人。其他小組也來彙報。老師在每個小組的彙報單中畫出他們用的不同方法:哪中方法是最簡單的?(長與寬的和乘2是最簡單的)你們同意嗎?所以我們常用長與寬的和乘2來計算長方形的周長。師板書: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怎麼求長方形的周長?在小組裏說一說,再彙報說。那麼,如果知道了長和寬,我們能求出長方形的周長嗎?

三、鞏固新知,應用實踐

1、基礎練習題:看圖算出長方形的周長

2、實踐題:在我們的身邊也有長方形,比如:我惡魔內數學書的封面,還有什麼?學生舉例你最想知道哪個長方形的周長,一會你就去找一找,然後量一量算一算吧。學生彙報自己的實際測量情況。在實際測量中,我們難免會出現誤差,因此在測量中我們要力求準確,減少誤差。

3發散拓展題:請同學們看老師在釘子板上圍圖形,你也能圍出支援的圖形嗎?試一試,並切除這個圖形的周長。

四、全課總結: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

三年級數學上冊蘇教版教案8

教學目標:

1、知道時間可以分鐘面時間、經過時間兩個方面,從而正確把握有關時間計算的概念。

2、正確計算一天之內的經過時間,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認識兩種時間概念:

1、我們學習了兩種記時法,老師這兒有一句關於時間的話,來看一下:媽媽上午8時,上班一天工作8小時。(板書:8時、8小時)

(1)讀一讀,問:它們一樣嗎?有什麼不一樣的?請你分別說說自己的想法。

(2)教師要在學生說的基礎上加以規範:

8時:它表示上午的一個時刻,那時我們正在上課,它還可以寫成8:00;

8小時:它指的是一段時間。

出示鐘面(畫一畫)……

指出:8時,是表示的某一時刻,用“時”來說,它是一個鐘面時間。(板書:鐘面時間—時)

而8小時,是從8:00開始數8個小時,到下午4時下班,這一段時間裏經過了8個小時,它不是一個具體的時刻。)(板書:經過時間—小時)

(3)指板書說:時,一般是指鐘面上的幾時,它表示的是鐘面時間;小時,它一般表示的是從某一個時間開始到另一個時間結束,它是一個經過時間。(用點●和箭頭在鐘面旁加以區分)

2、判斷,仔細聽老師說的話,想:這是鐘面時間還是經過時間?

老師晚上10時睡覺;老師晚上睡10小時。

3、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要通過一些鐘面時間來簡單地算經過時間。

二、教學經過時間的計算

1、出示:老師今天早上7:00上班,一直到中午11時下班,上午要上班幾小時?

(1)出示題目:這裏的早上7:00、中午11時是什麼時間?問題求上午要上班幾小時是什麼時間?

(2)學生計算。

(3)交流:用什麼方法比較好?(實物投影反饋)

板書:11-7=4(小時)

11:00-7:00=4(小時)

討論:4的單位是時?還是小時?可以寫成4:00嗎,爲什麼?

(4)結:像這樣簡單的計算,我們可以直接用後面的幾時減前面的幾時。

2、王師傅上午7:30上班,中午11:00吃飯,他上午工作了多少時間?

(1)獨立思考

(2)全班交流,說說怎樣計算:要求的是什麼時間?(經過時間)還能用後面的時間減去前面的時間嗎?你是怎麼減的?

教師藉助0—24小時圖幫助學生理解、體會不同方法。

7:30——10:303小時,再加30分鐘,是3小時30分

7:30——11:304小時,再減30分,是3小時30分

教師重點介紹橫式書寫方法,先減分再減時,分不夠減想時借1作60。

11:00(10:60)-7:30=3小時30分

3、練一練:同學們下午1:00開始上課,下午4:25放學,同學們下午在校有多長時間?

三、綜合練習

1、想想做做第2題

示圖,補充銀行營業時間:上午8:30——下午5:00

(1)計算每個商場的營業時間

說說所標內容是什麼意思?嘗試練習

(2)交流:說說你是怎樣計算每個商場的營業時間的?

(3)比較得出結果

師結:用普通記時法表示時,若兩個時間都在上午或下午,就可以直接用後面的時間減去前面的時間,若兩個時間,一個在上午,一個在下午,就要把下午的時間先化成24時記時法,再用後面的時間減去前面的時間。

四、總結

今天學習了什麼內容?要求經過時間只要怎樣計算?該注意什麼?(單位;下午時間轉化成24時記時法;退1作60來計算)

三年級數學上冊蘇教版教案9

教學目標:

經歷探索口算整百數乘一位數的算法的過程,會口算整百數乘一位數。

在具體情境中應用數學方法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進一步發展數學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探索算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於日常生活的聯繫,增強自主探索的意識,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掛圖,談話: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幅圖,圖中的兩位小朋友正在幹什麼?你知道了什麼?

根據蒐集到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二、自主探究

談話:同學們提出了很多問題,現在我們先來一起解決其中的兩個問題。

1、解決“小女孩要跑多少米”的問題

⑴問:求小女孩要跑多少米怎樣列式?

學生口答,教師板書算式。

⑵談話:請同學們先想一想怎樣計算400×2,結果是多少?再在小組裏交流。

三年級數學上冊蘇教版教案10

教學內容:

江蘇教育版課程標準教科書三年級上冊58-60頁

教學目標:

1.引領學生經歷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特徵的過程,初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徵。

2.在探究過程中,注重學生觀察、操作、猜想等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

3.創設互相協作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在合作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

備課重點:

長、正方形的特徵,已有的學情分析都表明學生是大致認識的。這樣的狀況並不表明,教學就此輕鬆,而恰恰給教學帶來了更大的挑戰性因爲似懂非懂,新知也就失去了其應有的吸引力;因爲一知半解,教學也就更不易組織和深入。

重點思考:

怎麼基於而又超越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在處理教學細節時,突出了特徵的揭示,怎樣出自學生自己,而且又是興趣盎然的?

驗證的安排,怎樣超越細枝末節而又重點突出,在取捨中凸顯教學智慧?

生活的聯繫,怎樣從司空見慣中提煉新的題材和賦予更多的數學思考?

特徵的運用,怎樣緊扣兩個圖形的特徵提高數學思考的含金量?

教學過程:

一、遊戲引入,揭示長方形特徵

1.已經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小朋友舉舉手?閉上眼睛想一想,長方形是什麼樣的?在桌上找一找什麼顏色的圖形是長方形?

學生找到了大大小小的長方形。

2.通過以前的學習,大家對長方形已經有了大體的認識,接下來,我們來玩一個猜猜它是不是長方形的遊戲,看看大家對於長方形的瞭解到底有多少?

①號圖形(一個角是銳角的圖形),是長方形嗎?用手中的長方形說清楚理由。反襯出長方形內角是直角。

②號圖形(直角梯形)這個是嗎?從邊和角兩個方面去看,得出長方形對邊相等,有四個直角。

3.組織學生驗證長方形邊的特徵。

長方形真的上下邊相等、左右邊相等嗎?用手中的長方形驗證一下,再和同桌說一說。

學生驗證,再交流彙報。由於學生手中的長方形有大有小,所以測量出來的數據各不相同,但每一個個體的測量結果都證明了長方形對邊相等。

三年級數學上冊蘇教版教案11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質量單位克,建立克的觀念。

2、熟記1千克=1000克。

二、教學重點:

1、使學生初步認識質量單位克,建立克的觀念。

2、熟記1千克=1000克。

三、學具準備:

1枚二分硬幣、1袋食鹽(1千克)。

四、學習過程:

(一)複習舊知。

1、你已經學習過那些質量單位?你能說一說嗎?

2、請用手掂一掂1千克的食鹽,感受一下有多重。

3、你還能掂出你身邊的物品有多重嗎?(隨便找)

(二)認識質量單位克。

1、建立質量單位克的觀念。

A、請用手掂一掂1枚二分硬幣有多重, 你能說出它的質量大概是多少千克嗎?

B、1枚二分硬幣太輕了,用千克表示它的質量不太方便,我們用一個新的質量單位克來表示它的質量。記住哦:1枚二分硬幣大約重1克。克還可以用g來表示。

C、你還能列舉其它例子,說一說1克有多重嗎?

D、通過用天平稱量我們知道:兩粒普通的花生米,大約1克。還有……

E、察看身邊物品的質量:(用手掂一掂)

一袋方便麪的質量是( )g,一袋餅乾的質量是( )g,一塊巧克力的質量是( )g,一袋牛奶的質量是( )g。

2、認識克與千克的關係。(1千克=1000克)

A、我們已經認識了千克和克,那麼千克和克又有什麼聯繫呢?

1千克=1000克

B、結合身邊的例子,說一說,1千克有多重。

( )袋方便麪1千克,

( )幾袋牛奶1千克,

C、克和千克的辨析。填上合適的單位。(克和千克)

2() 300() 150() 450()

(三)練習。

1、是真是假,請根據下面有關物體質量的敘述,判斷這些敘述是否正確,如果不正確,請寫出正確的答案。

前前今年9歲,長得特別健壯,體重已達61克,他每天早上能吃掉50千克的雞蛋一個,250克的牛奶一袋,中午可以吃掉kg的饅頭3個,晚上吃得更多,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起能把將近1g的米飯吃光。

體重已達61克()。

吃掉50千克的雞蛋()。

250克的牛奶( )。

kg的饅頭( )。

將近1g的米飯( )。

2、1千克=( )克 1kg =( )g

三年級數學上冊蘇教版教案12

一、教學內容:

77頁例1。

二、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

通過讓學生觀察實踐初步體會有關時間單位“年、月、日”在生活中的應用,

培養學生應用意識及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②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合作交流、觀察討論、遊戲活動等發揮學生嘗試自主探究的能力,培

養他們觀察、語言表達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等。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觀察實踐與活動,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並滲透思品教育,培

養學生愛科學,珍惜時間,善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品質。

三、教學重點:

理解有關時間單位“年月日”的意義

四、教學難點:

平年、閏年及特殊二月的區分

五、教學準備:

1、日曆一本

2、每人備好年曆卡,20xx年——20xx年,月天數填寫表一份

3、多媒體課件或小黑板、幻燈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交流

師:同學們,老師這裏有個謎語請你們猜一猜,“有個寶寶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都要脫一件,等到年底剩張皮”。

生:“日曆”。

師:爲什麼呢?誰來解釋一下?

生:“因爲日曆每天都要撕去一張紙到了年底只剩下日曆皮了”。

生:“日曆有三百多頁紙,每過一天就要脫衣服一件。”

師出示“一本日曆”觀察。

師:“日曆上都記載着什麼?”

生:“年、月、日”

板書課題“年、月、日”

(二)學習新課

1、出示例1

2、觀察20xx年曆,你想了解到什麼知識?

生:一個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個月?

生:哪幾個月是31天?哪幾個月是30天?

生:二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

生:四月有幾個星期零幾天?

3、師:應該先研究哪個問題?

生:一個月有多少天

師:爲什麼?

生:知道了一個月有多少天,就可以求出一年有多少天。

生:用一個月的天數乘上12就會知道一年有多少天了。

師:觀察我們已備好的年曆卡,然後把每個月的天數填寫在已備好的表裏。(課件出示表格,學生填寫自己的表格)

4、你發現了什麼?

四人一組交流發現規律,指名發言。

三年級數學上冊蘇教版教案1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熟練掌握一位數除三位數筆算除法的基礎上,會正確計算商末尾有0的除法。

2、通過學習,形成一定的筆算技能。

3、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被除數的某一位不夠除,商0的原理。

教具準備:

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1、出示口算卡片,學生口答。

2、板書下面各題,請學生在本上完成,集體訂正。

請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二、探究新知

學習例7.

通過情境圖,說一說從中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

我們先來解決問題(1)。

(1)理解題意。

根據題意可知,每根短跳繩5元,求650元能買多少根短跳繩,應該用除法計算,列式爲650÷5.

(2)探究筆算方法。

用豎式計算650÷5時,先用5去除被除數百位上的6,在商的百位上寫1,餘下的1個百和5個十合成15個十,5除15個十商3,3寫在十位上,個位上的0除以5得0,直接在商的個位上寫0,其中0減去商和除數的乘積0的步驟可以省略不寫。

指名學生板演。

我們再來解決問題(2)

(1)理解題意。

根據題意可知,每根長跳繩8元,求245元能買多少根長跳繩,還剩多少錢,應該用除法計算,列式爲245÷8

(2)探究筆算方法。

筆算時,先看被除數百位上的數,百位上的數不夠除時,看被除數的前兩位,用8去除被除數百位和十位合成份數“24”,8除24得3,在商的十位上寫3,接着用8去除被除數個位上的5,8除5不夠商1,在商的個位上寫0,被除數的個位上還餘5,表明這是一道有餘數的除法算式。

指名學生板演。

師生總結商末尾有0的兩種情況

①除到被除數十位正好除盡,個位又是0,就不必再除下去,只要在個位上商0就可以。

②除到被除數十位正好除盡,而被除數個位上的數比除數小,就不必再除,只要在商的個位上寫0,落下被除數個位上的數作餘數即可。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教材第25頁的“做一做”

(1)請學生自選兩題在練習本上完成。

(2)指名學生板演,,敘述自己的計算過程。

(3)檢驗。

2、病題門診。(教材第26頁練習五的第6題)

(1)看題,明確題意。

(2)觀察各題錯在哪裏。

(3)同桌互說如何改正。

(4)在本上動筆改錯。

3、教材第26頁練習五的第1、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

四、思維訓練

教材第28頁第14題。

三年級數學上冊蘇教版教案14

一、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質量觀念。

2、 使學生通過動手實踐,瞭解用秤稱物體質量的方法,能夠根據物體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質量單位進行表達和交流;瞭解千克和克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換算;會進行簡單的估測,逐步提高估測能力。

3、 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二、教學時間:4課時

千克的認識

教學內容:P29——32

教學目標:

1、 在具體生活情境中瞭解用秤物體質量的方法,通過看一看、稱一稱、拎一拎、數一數、說一說等活動,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質量觀念。

2、 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從而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談話: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兩樣食品(出示蜜棗、膨化食品),他們在爭吵到底誰比較重,你能想個辦法幫它們解決這個問題嗎?

討論,得出結論:掂一掂、稱一稱、看一看

二、操作體驗,認識千克

1、學生嘗試稱一稱蜜棗的重量

談話:通過掂一掂,我們發現蜜棗比較重,但它到底有多重呢?我們一起來稱一稱吧。

學生活動,交流稱的結果並說出自己是怎樣看出重量來的。

談話:秤面上的指針指着“1”,到底“1”表示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這檯秤吧。

2、認識秤面,認識千克

學生觀察秤面,說說在秤面上看到了什麼?(g和數字刻度)

問:你知道g表示什麼麼?

講述:g是千克的符號,稱一般物體的重量時,通常用千克做單位,千克又叫公斤,如果用秤稱物體的重量時,秤面上的指針指着1,就表示這個物體重1千克,那麼如果秤面上指針指着2呢是多重呢?你能看出這檯秤最多可以稱多重的物體嗎?

3、學生再次稱一稱蜜棗,初步建立1千克的概念

三年級數學上冊蘇教版教案15

教學內容:

蘇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三年級(上冊)第49~51的例題和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生活情境,使學生了解24時記時法,會用24時記時法正確表示一天中的某個時刻。

2.使學生在認識24時記時法的過程中,體會24時記時法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時間觀念,養成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猜一猜

1. 播放新聞聯播片頭音樂,讓學生猜是什麼節目,在什麼時刻播出。

2. 呈現新聞聯播片頭視頻,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初步揭題。

3. 出示電視節目預報表,讓學生嘗試着說說各自的理解。

二、比一比

1.分組研究兩種記時法有什麼不同,討論喜歡哪種記時法。

2.比較兩種記時法的相同點,初步瞭解轉換方法。

三、互換

1.學習把24時記時法轉換成12時記時法。

2.學習把12時記時法轉換成24時記時法。

四、強化零時

1.出示直線,指出用這條直線表示時間,要求在直線上表示今天的一些時刻。

2.討論一天的時間從幾時開始。

3.小組討論關於0時的幾個問題。

五、回顧與質疑

1.回顧上述學習過程,讓學生談談收穫。

2.引導學生進一步質疑。

六、應用

1.討論銀行營業時間。

2.討論火車票上的發車時間,以及去火車站的時間。

七、遊戲

用手臂表示指定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