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大班美術教案集錦10篇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美術教案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品】大班美術教案集錦10篇

大班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照片感知大街的熱鬧氣氛,大膽想象創作,促進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

2.體驗創作畫的樂趣,合理佈局畫面。

3.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增進參與環境佈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1.PPT課件(大街照片)、音樂

2.大街背景圖

活動過程:

(一)欣賞圖片,用談話的形式引導幼兒感受大街的熱鬧氣氛。播放PPT課件,讓幼兒通過對照片的觀察,調動已有知識經驗,感受大街的熱鬧氣氛

1.師:星期天老師逛街,還拍了照片,小朋友看看,這條大街上你們看到了什麼?你覺得怎麼樣?(啓發幼兒說出大街熱鬧的場面)

2.師小結:大街上有各種各樣的商店,汽車來來往往,路邊還種了許多花草樹木,有許多人在高高興興地逛街,真熱鬧啊!

(二)出示背景圖,激發幼兒創作慾望。

比較課件和背景圖的異同。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幅畫,畫上也是一條大街,小朋友和剛纔照片上的大街相比有什麼不一樣?(引導幼兒說出背景圖冷清的場面。)

(2)師:那你有什麼辦法使大街熱鬧起來呢?(引導幼兒想象、討論使大街熱鬧的方法。)

(三)、教師巡迴指導,鼓勵幼兒大膽創作,繪畫大街熱鬧的場景。

(四)評價欣賞幼兒作品。

1.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共同欣賞,體驗自我創作畫的樂趣。

2.教師小結,表揚鼓勵幼兒。

(五)活動延伸

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很適合我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這節教學活動最適合幾天教學,在組織活動中每位幼兒都很積極,並積極舉手回答問題,原來不愛表現的幼兒也都樂意融入到活動中去,看見他們的積極與開心,我感到無比的欣慰。在活動中使用PPT課件,使幼兒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都爭着發表自己的想法。本次活動遵循生活化原則,貼近幼兒生活,我先讓幼兒觀察大街的熱鬧畫面,讓幼兒充分感受大街的熱鬧和繁華,瞭解大街上的景物在畫面上的佈局,爲幼兒創作時埋下伏筆,有效的提高幼兒的創作慾望。

大班美術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對比明星的照片和漫畫,瞭解漫畫誇張、變形手法。

2、認真觀察自己的特徵,用誇張、變形的畫法,畫一幅漫畫像。

3、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4、感受繪畫的趣味性,體會創作的快樂。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漫畫肖像畫的變形、誇張手法。

教學難點:用誇張、變形的手法畫出自己的特徵。

教學準備:

教具:小瀋陽、趙本山、畢福劍三人的照片和漫畫像;李詠的照片。

學具:幼兒每人一份操作材料:小鏡子、水彩筆、畫紙;兩個星星貼紙。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照片和漫畫的區別

一一出示小瀋陽、趙本山、畢福劍的照片和漫畫像,引導幼兒觀察並提出問題:“這些人物你們都認識嗎?你覺得他們的畫像怎麼樣?跟平時的畫像有什麼區別?

最後教師小結:這些是漫畫像,人們看了會想笑,並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通過觀察和比較,分析人物照片和漫畫的區別,找出漫畫的特點。

再次引導幼兒觀察照片和漫畫,提出問題:“我們來看一看這些人物的照片,再看一看他們的漫畫像。你能找出漫畫的特點嗎?”幼兒間可以先互相討論一下,然後請部分幼兒說說他的觀點。

最後教師小結:漫畫的特點是把人物外形及表情誇張變形了。把人物最有特點的地方表現出來。比如:小瀋陽的眼睛小,把它畫得更小;趙本山的下巴長,把它畫得更長;畢福劍的鼻子又大又高,把它畫得更大更高等。

(三)通過教師演示畫李詠的漫畫,讓幼兒進一步瞭解漫畫的表現手法。

教師出示李詠的照片,請幼兒觀察李詠的臉部特徵,說一說什麼地方最特別,如果你來畫,你會誇張李詠的哪個部位。

教師示範畫一幅李詠的漫畫像,邊畫邊告訴幼兒抓住突出的特點,從整體入手,不要從小部分畫。

(四) 通過觀察鏡子裏的自己,找出自己臉部的特點。

教師引導:“我們今天也來畫一畫自己的漫畫像。你想爲自己畫一幅什麼樣的漫畫像呢?先來看看自己有什麼特點。拿出鏡子對照着觀察自己。”還可以讓幼兒之間互相找特點。

最後請部分幼兒說一說自己的發現,教師點評。

(五)給自己畫一張漫畫像,體驗創作的樂趣。

在認真觀察自己的特徵之後,用變形、誇張的手法給自己畫一張漫畫像。

教師巡迴觀察,適時的加以指導:鼓勵不敢動筆的幼兒,引導他找到自己的臉部物徵;提醒幼兒不管把自己的臉部怎樣變形、誇張,最終還是要像自己;要求幼兒保持畫面和桌面及周圍環境的整潔;請作完畫的幼兒把材料和工具放回原處,並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到黑板上。

(六)展示作品,引導幼兒相互欣賞和交流。

教師把幼兒的漫畫像在黑板上展示出來,幼兒用星星貼紙給自己認爲好的漫畫像投票,並說一說這張漫畫像哪裏畫得好,最後根據票數的多少評出一、二、三等獎,給幼兒發小禮物。

教學反思

幼兒的學習是非常情緒化的,與興趣有極大的關係。教師所選的內容自始至終都圍繞幼兒熟悉、喜歡的漫畫、人物進行,幼兒活動興趣濃厚。具體體現在:幼兒注意力專注,情緒愉快,積極參與,思維活躍,教師和幼兒都輕鬆自如地完成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大班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2.感受詩歌的韻律美,激發幼兒創作的慾望.

3.提高幼兒的繪畫能力及兒歌創編能力.

活動準備:家鄉風景的背景圖一張,家鄉風景光盤一張,兒歌錄音帶,畫筆, 繪畫紙.

活動過程:

一,出示背景圖,請幼兒觀看.

1.老師:小朋友們,看這兒的風景美不美呀?

幼兒:美.

老師:上面都有什麼呀?

幼兒:太陽,山,河水等.

老師小結:這是一副美麗的風景圖,上面有太陽,山,河水,小船,樹木,花草.可真漂亮!

2.老師:老師這兒有一首兒歌,說的就是圖上的風景,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吧!

播放兒歌錄音.

3.對照背景圖,學習兒歌.

二,播放光盤,續編兒歌.

1.老師:小朋友們,兒歌裏的家鄉可真美.下面,隨着老師的鏡頭再來看看我們自己美麗的家鄉吧.(觀賞光盤)

2.老師:看看,老師的光盤裏啊有許多兒歌裏沒有的景色.想不想自己創編進兒歌裏呀?

幼兒:想.

3.鼓勵幼兒大膽創編兒歌.例:

綠筆畫個大大傘,那是一棵樹.

紅筆畫幾個圓圈圈,那是大冬棗.

......

大班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用吹畫和手指點畫的方法表現梅花樹和梅花的基本特徵。

2、引導幼兒體驗吹畫的樂趣,培養幼兒吹畫的興趣。

3、培養幼兒乾淨整潔的.衛生習慣。

【活動準備】

知識經驗準備:瞭解梅花的有關知識。

物質準備:棕色、紅色顏料,毛筆、抹布、範例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以冬天爲主題,談話引出課題。

二、展開

1、教師出示梅花,引導幼兒觀察梅花的結構、形狀、顏色。

師:冬天來了,梅花露出了美麗的笑臉。你看它,長在棕色的樹枝上,每朵花有紅色的花瓣,有的還沒有開放,只有一個圓圓的花蕾。今天,老師要教小朋友用吹畫和手指點畫的方法來畫梅花。

2、引導幼兒學習吹畫的方法。

教師出示並分析範例:這棵梅花樹的樹幹和樹枝是用棕色顏料吹出來的,等顏色幹後,再用手指蘸粉紅色顏色點上梅花。

教師示範講述吹畫梅花的樹幹和樹枝的方法:

(1)先用毛筆蘸上棕色顏料,點一點在紙的下半部分的適當位置,對着顏料往前吹,並稍稍改變吹的方向,可向左或右吹,慢慢吹出樹枝的形狀。

(2)吹好樹枝後稍等一等,等幹後用右手食指蘸上紅色顏料,在樹枝的適當位置點畫梅花和花蕾。點畫的時候要先看好位置,花瓣與花蕾大小不要一樣,也不能均勻排隊。要注意畫面乾淨、整潔,點畫後要在抹布上把手擦乾淨。

3、交待要求,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下面請小朋友在畫紙上練習吹畫梅花。幼兒操作時,教師重點幫助幼兒掌握吹樹枝的方法。要求能力強的幼兒多吹幾棵樹,能力弱的幼兒掌握吹的方法。儘量使每個幼兒完成作業,享受成功的快樂。

活動延伸:

1、每個幼兒把自己畫的梅花樹的大輪廓剪下來,貼在牆上組成梅花林,供大家欣賞。

2、教師評價,結束活動。

大班美術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欣賞範例,鞏固學習用簡單的圖形畫出動物的基本形象,感知動物的基本結構特徵。

2、探索用連續的點、線、圈以及小圖案裝飾動物的身體和四肢。

3、在創作過程中,感知體驗線描畫特有的民間風格。

4、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繪畫,體驗合作繪畫的樂趣。

5、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2、黑板、粉筆。

活動過程:

1、欣賞《神奇的動物》,感知動物裝飾畫。

-引導幼兒觀察幼兒用書上的畫面,感知動物裝飾畫。

-教師:你看見了哪些動物?這些動物有哪幾部分組成?這些動物的身上有什麼?是什麼樣子的?

-教師:你喜歡哪個動物?爲什麼?

2、探索如何裝飾動物。

-教師在黑板上畫一個幼兒喜歡的動物,清晰地再現動物的基本外形特徵(頭-身體-四肢)

-啓發幼兒根據範例動物身上的圖案,用連續的短線、曲線、圓圈、圖案等裝飾圖案裝飾黑板上的動物形象。

-教師對幼兒的裝飾進行評價。

3、幼兒裝飾繪畫活動。

--鼓勵幼兒畫出自己喜歡的動物,教師對個別幼兒進行指導,幫助幼兒把握裝飾的要點。

4、幼兒相互欣賞,講述及最喜歡的動物及其原因。

-教師從動物的外表形象和裝飾手法兩個方面,評價幼兒的作品。

-音樂活動《動物猜謎歌》,在快樂的音樂歌聲中,感知各種動物的形象和特徵。

大班美術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能運用粗細不同的線條和各種圖案來裝飾魚鱗。

2.在繪畫鱗片的過程中體驗幫助別人帶來的樂趣。

重點:運用粗細不同的線條來裝飾魚鱗。

難點:能夠獨立運用粗細不同的線條和各種圖案來裝飾魚鱗,佈局合理美觀。

【活動準備】勾線筆、水筆、範例、美人魚、膠帶等。

【活動過程】

一、引出活動主題

1.教師講述故事

2.引出美人魚失去鱗片之後的痛苦。

二、教師和幼兒一起想辦法幫助美人魚獲得鱗片

1.呀美人魚失去了鱗片好傷心啊,小魚們都想幫助她,那你們有什麼好辦法嗎?(個別幼兒回答)

2.我呀有個好辦法,我們做美麗的鱗片給美人魚。

3.教師出示各範例,幼兒觀察,引導幼兒觀察魚鱗,發現粗細線條。

4.那請小朋友上來畫畫看,你會怎麼來用粗細畫呢。(個別幼兒示範)

5.教師小結。

三、幼兒集體操作畫魚鱗,教師觀察指導

1.小朋友們肯定非常想幫助美人魚找回鱗片,那麼我們動手來畫吧。(教師提出繪畫的要求:記住要用粗線不同的兩種筆來畫並運用多種圖案,並教幼兒如何幫美人魚粘貼上鱗片)

2.幼兒操作,教師巡迴觀察指導,注意個別輔導。

四、作品展示,欣賞交流

1.很多小朋友都把美人魚的鱗片做好啦,那我們來看看大家的成果。

2.幼兒自由欣賞。請個別回答那片最好看,爲什麼?

3.小朋友們真棒,美人魚要重新游回大海啦,我們一起來和她說再見!

【活動反思】

這節課上下來,我覺得孩子們興致不是很濃厚,回答問題不夠踊躍,主要是我沒有很好的引導。在教學過程中繪畫的要求提的不是很到位,沒有很明確今天的主題到底是什麼,所以孩子們畫的時候有點無從下手。還有在用兩支筆粗細來畫的時候要先用粗筆畫好,然後再用細筆裝飾,這一點忘記提了,導致幼兒作品不是很美觀。

大班美術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一天晨間活動時,我發現好幾個小朋友圍着小蕾在談論着什麼,走近一看,原來,小蕾正向大家展示她的桔紅色手指甲,她興奮地說:“漂亮吧?這是我星期天下鄉時表姐幫我染的,表姐說這不是指甲油,是一種叫鳳仙花的汁染的。”“什麼?植物也能當染料嗎?”孩子們充滿了好奇。我抓住幼兒的這一興趣點,設計了本活動,意在良好的師幼互動、幼幼互動中達到“做中學,做中教,做中求進步”的目的。

活動目標

1.在實驗中感知有些植物經過加工可以做成染料。

2.能大膽操作嘗試,給某些材料染上果蔬汁。

3.在動手操作中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並通過藝術品製作,培養創新意識與審美能力。

活動準備

紫蘿蔔、青菜、草莓、鮮橙的汁,新鮮草莓,榨汁機,果蔬卡片,集體記錄卡,個別記錄卡,塑料片,木頭片,薄鐵片,白棉布,宣紙,棉花,溼抹布。

活動過程

一、提問導入,引起興趣

出示燒杯裏的各色果蔬汁,提問:“老師這裏有一些漂亮的有顏色的汁水,說說看,有哪些顏色?你們知道它們是什麼汁水嗎?”

提示語:猜猜看,還可以聞一聞,再和你旁邊的小夥伴商量商量。

二、榨汁實驗,集體記錄

1.取草莓,用榨汁機現場榨汁。“剛纔你們回答得對不對呢,老師先不告訴你們,現在來看老師做個小實驗,就知道了。”(榨好的汁可以請幼兒品嚐)

2.“我們再來猜一猜,你桌上的這些汁水分別是用什麼果蔬榨成的。”

3.師生共同記錄。

提示語:我們來做個遊戲,請小朋友到前面來任抽一張果蔬卡,然後貼到相應的一欄裏,看誰貼得又快又對。(見“集體記錄卡”)

集體記錄卡

各色果蔬汁

果蔬卡

4.擴展生活經驗:在日常生活中,你還見過、吃過哪些有顏色的水果、蔬菜?

三、染色實驗,幼兒操作

1.桌上有各種材料,請幼兒對照記錄卡清點材料,並作預測“這些材料能不能用今天提供的果蔬汁給它們染上顏色”,能染上果蔬汁的材料,就在下面打V,不能染的,就打x,記錄在預測一欄裏。(見“個別記錄卡”)

塑料片

木頭片

薄鐵片

白棉布

宣紙

棉花

預測

實驗結果

大班美術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用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長大後想做的工作。

2、安靜傾聽同伴的講話,用他人修補的方法延續談話。

活動準備

1、幼兒認識各種職業人們的勞動,知道各種各樣的工作爲大家的生活帶來了方便。

2、各種職業的人物圖片若干。

3、繪畫紙、筆,幼兒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設計

一、導入活動:

《長大了做什麼》詩歌裏說了些什麼?

二、開展“我的理想”的交流活動。

(1)小組交流。

(2)全班交流。

在幼兒交流的時候,教師適時出示各種職業的人物圖片。引導幼兒觀察不同人物的服裝、工作環境、使用的工具等特點。爲下一作畫活動作鋪墊。

三、佈置與輔導:

1、提出操作要求:用繪畫的方式表達自己“長大了做什麼”的願望。

2、巡迴觀察指導。

四、展示作品,組織講評:

1、你的理想是什麼?爲什麼?

2、傾聽反饋。

通過展示孩子們的作品,不僅讓大家共同欣賞,也讓孩子們瞭解更多的職業。

大班美術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與同伴共同利用紙箱紙盒等材料製作喜歡的玩具、物品等。

2、願意根據紙盒、紙箱的外形進行想象,大膽使用切割、連接、刷色等方法進行製作活動。

3、與同伴友好相處,繼續學習分工合作、相互協商的合作方法。

活動準備:

1、教師和幼兒共同收集各種大小不同的紙盒、紙箱,切割、刷色的工具(小刀、刷子等),輔助材料(鉛絲、繩子、掛曆紙等),各種顏料,積木,剪刀,一級糨糊,錐子,膠帶等。

2、各種圖片(建築物,橋樑,大型玩具,傢俱,交通工具等)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各種圖片,導入活動。

教師:仔細觀察圖片,它們有什麼共同的地方?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大大小小的紙盒、紙箱和輔助材料,你認爲它們用來做些什麼?

教師:請你們自由分成5個小組,每個小組在圖片中選一個喜歡的內容,並一起商量要製作的東西。

教師:請每個小組選個代表說說你們想製作的物品。

2、教師與幼兒討論製作的方法。

教師:這些物品怎麼做呢?要用哪些材料?如果需要兩個紙箱,怎麼連接?怎麼樣讓你們製作的物品更加美觀一點?

3、教師幼兒討論合作的方法。

教師:我們應該怎麼分工?(先討論並確定做哪些物品,每個人負責做什麼。)如果在合作的時候遇到矛盾怎麼辦?

4、幼兒製作,教師巡迴指導。

幼兒與同伴友好合作、協商。

鼓勵幼兒大膽使用輔助材料和工具。

請幼兒注意作品的整體美觀。

5、幼兒互相欣賞作品,交流感受。

教師:看看其他組小朋友的作品,你們覺得有哪些值得學習的地方?

大班美術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學畫救護車的外形特點和救護標誌,添畫適當的背景。

2.知道救護車的主要用途。增加自我急救意識。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課前認識救護車的特點、功用,知道簡單的急救常識。

2.教具準備:救護車圖片若干,標誌一份,救護車聲音。救護車內部結構圖,救護車拼圖。

3.學具準備:畫紙畫筆若干,《畫而樂》5歲下冊幼兒用書p17。

活動過程

1.聽一聽救護車的聲音,引起幼兒興趣,引入主題。

教師:我們來聽一聽這是什麼車的聲音?(幼兒回答後,教師出示救護車的圖片或課件。)

2.認識救護車的外形特點及功用。

教師:救護車和別的車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是什麼顏色的?救護車裏有哪些救護工具?(出示救護車的內部結構圖片,讓幼兒認識救護車的各種功能。)有什麼明顯的標誌嗎?(出示完整、放大的救護車標誌讓幼兒觀察。)

3.拼一拼,說一說,討論救護車的繪畫方法。

(1)出示打亂的幾何圖形拼圖,讓幼兒說一說,怎麼拼成救護車。教師:這裏有一輛還沒有組裝的救護車,誰來幫忙,拼一拼,把救護車組裝好?(可以讓幼兒口述方法。教師操作,也可請能力強的幼兒上來拼圖。)

(2)教師:找一找救護車有哪些幾何圖形?用這些幾何圖形怎麼組合,變成救護車?(幼兒口述,教師根據幼兒的描述,在黑板上示範畫救護車,也可請能力強的幼上來示範畫。)你還想設計怎樣的救護車?

4.幼兒開始設計繪畫救護車,先觀察作業紙背面的步驟圖,與同伴交流,討論救護車的設計繪畫方法,鼓勵幼兒添畫相應的背景(如:受傷的人、忙碌的醫生、事故現場、馬路上的車等)

5.幼兒練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6.與同伴一起交流分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