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語文《鳥的天堂》教案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五年級語文《鳥的天堂》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五年級語文《鳥的天堂》教案

小學五年級語文《鳥的天堂》教案 篇1

一、教材概述

《鳥的天堂》主要記敘了作者巴金先生和他的朋友們兩次遊歷“鳥的天堂”時所見到的美麗的大榕樹和羣鳥歡鬧的奇異景象,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景色的熱愛和讚美。這是一篇經典課文,然而,在保護生存環境日趨重要的今天,又賦予了這篇精品佳作以新的意義。

二、學習目標分析

1、學習本課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本文的生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後三個自然段;

3、默讀課文,理解內容,感受文中描寫的“鳥的天堂”那人與自然友好相處的和諧之美,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4、領悟作者抓景物特點進行聯想的表達方法,體會文章語言的準確、生動。

教學重難點:

1、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積累、運用語言;

2、體會“鳥的天堂”的美。鼓勵學生在閱讀中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並能用各種方式表達個人閱讀感受。

教學準備:

1、課前師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上網或查閱有關《鳥的天堂》的資料,開資料展示會。

2、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3課時

三、學習者特徵分析

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在思維,認識,興趣愛好等方面的差異日漸增加,全面發展的學生顯現出來,有特長的學生也較突出,使得一部分學生情緒低落,自信心不足,而學生正處於勤奮或自卑的心理階段,發展順利,就會具有求學做事,待人的基本能力;如果發展出現障礙,學生就會缺乏生活的基本能力,充滿失敗感,從而產生自卑心理。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一、自選目標,展示預習成果。

課前,教師提供給學生能體現層次性並帶有方法提示的“預習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水平,自選目標和方法來預習。課前5分鐘,學生對照“預習要求”,彙報自己完成哪些任務。課始,教師抽機檢查,鞏固預習所得。

二、整體感知課文。

1、交流自學感受:鳥的天堂給我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要求學生分別用一個詞、一個短語或一句話來說。

2、速讀課文:找出文中寫出了作者經過鳥的天堂後發出讚歎的句子

課件出示:“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

三、揭示研讀專題,開展研讀。

(一)讓學生圍繞以上這句話提出問題,從中提煉研讀專題:

①前一個“鳥的天堂”指什麼?後一個鳥的天堂指什麼?

②爲什麼巴金爺爺會發出“‘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這樣的讚歎?

獨立研讀課文2、小組合作研讀,得出初讀成果。

(二)集體交流:

1、引入學習描寫大榕樹的相關段落。重點學習七、八自然段,體會榕樹的美。

⑴圍繞描寫榕樹枝杆多、樹大的相關語句,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讓學生了解大榕樹的特點,體會、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通過交流,相互啓發,共享學習心得。教師順勢進行朗讀指導)

⑵圍繞描寫榕樹葉子的相關語句,啓發學生聯繫上下文,聯繫學生實際,以及自己的感受談體會,鼓勵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教師要珍視學生的.個體感受。)

通過以上環節,歸納:

遠:許多株一簇簇

榕樹大

近:一株幹:不可計數綠

根:垂伸茂盛

枝:臥富有生命力

葉:翠綠堆

⑶教師參與朗讀7、8兩段,進一步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深入體會、感悟榕樹奇特的美。

2、引入學習描寫羣鳥的相關段落,體會百鳥齊飛的動態美。

⑴演示課件(羣鳥齊飛圖,配樂朗誦課文),讓學生重點品味12、13自然段;

⑵自由練讀12、13自然段,再小組個人賽讀,每組評出最棒的一個人;

⑶小組推薦,選兩位同學朗讀12、13自然段;

⑷交流感受:你想到了什麼?

⑸師生共同感悟,這“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四、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

推薦“小鳥”參加鳥類演講比賽。課件出示主題:我們的生活多麼快樂。

要求:根據課文12、13自然段的內容,發揮想象,自由表達。

1、以小組爲單位,自由練說,評出一位高手參賽。

2、生準備後交流,生生互相評價。

小結:精彩的演講,使我們更加喜愛大榕樹,也更加珍惜我們快樂自由的幸福生活。當然也忘不了人類對我們的友善與保護。此時,我們也更能體會出巴金老爺爺的讚歎:

齊讀:“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

五、實施過程

教師出示以下三組不同形式的練習,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和特長任選其中一項,可以小組合作完成。

1、摘抄:把本課中自己喜歡的好詞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來;

2、畫鳥的天堂:根據文中描寫的情景來畫鳥的天堂,可插入簡短的文字說明;

3、結合課文,參考課前蒐集到的資料卡片,設計導遊詞,可以小組合作實地當一回導遊演習一下。

小學五年級語文《鳥的天堂》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體會大榕樹上衆鳥紛飛的壯觀景象,受到熱愛大自然,熱愛美的教育。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陸續”、“應接不暇”造句。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利用網絡展開多層面的拓展閱讀,進一步瞭解“鳥的天堂”的相關資料,並能較好地對蒐集的信息進行加工整理,嘗試寫簡短的“解說詞”。

【教學重點】

1、瞭解大榕樹的外形特點,體會“鳥的天堂”的含義。

2、指導學生朗讀背誦課文,積累、運用詞語。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課件:播放羣鳥齊鳴的聲音。

聽一聽,你想到了什麼?說一說。

2、多麼令人嚮往的鳥的樂園呀!如果大家讀了巴金先生的文章《鳥的天堂》,一定會有更多的體會的。板題、讀題。

3、釋題:理解“天堂”(幸福、美好的生活環境)“鳥的天堂”(小鳥的樂園)。

二、泛讀課文,理清課文層次。

1、自讀課文,學習字詞,想一想:課文描寫了什麼景象?

2、交流,根據內容分段。

三、講讀第一段。

1、指名讀,想想這一段主要寫什麼?

2、比較:

太陽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燦爛的紅霞在天邊,在山頭,在樹梢。

太陽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燦爛的紅霞在天邊、山頭和樹梢。

(短句讀來有韻味)

3、作者就快要到“鳥的天堂”了,他的心情是怎樣的?

4、懷着喜悅的心情,輕聲讀第一段,感受、欣賞河面環境的幽靜和景物的優美。

第二課時

一、問題探究,自讀自悟

1、請同學們再讀課文,找出描寫作者兩次經過鳥的天堂後感受最深的句子。(結尾句)

2、理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第一個“鳥的天堂”爲什麼加引號,第二個爲什麼不加引號?

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朗讀

3、爲什麼大榕樹能成爲“鳥的天堂”?

(大榕樹周圍環境安寧,景色幽靜;大榕樹枝繁葉茂,便於鳥兒棲息;農民不許人去捉它們,鳥兒得到保護。)

二、學習第二段

1、作者描寫的大榕樹有何特點?

2、理解句子:

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着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榕樹子是明亮的原因是什麼?“顫動”?爲什麼會有這種“新生命在顫動”)

3、面對這樣一株大榕樹,作者不由得發出了什麼讚歎?(啊!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4、指導朗讀,體會聯想的作用。

5、大榕樹枝繁葉茂,朋友說這裏是“鳥的天堂”,可我卻沒有看見一隻鳥。這是鳥的天堂嗎?第二天早晨,作者又經過鳥的天堂,看見了什麼?

三、學習第三段

1、第二天清晨,當陽光照耀在水面上,一切都顯得更加光明的時候,我們再一次來到了這裏。起初,周圍是靜寂的,後來,忽然起了一聲鳥叫,我們把手一拍,一隻大鳥飛了起來!我們繼續拍掌!樹上變得熱鬧了!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樹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應接不暇。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再次欣賞那熱鬧的場面吧!

自由地讀讀課文,可以坐着讀,可以站起來讀,可以找夥伴一起讀,也可以請老師和你一起讀!

2、指導朗讀2、3、4句,注意“第二隻、第三隻”要緊湊。

3、導讀:作者繼續拍掌,無數的鳥從榕樹叢中飛了出來,這麼多的鳥聲,這麼多的鳥影,作者有什麼感覺?理解“應接不暇”。

4、作者終於看見這數不清的小鳥了,原來對於小鳥們來說,這一株美麗的大榕樹,就是它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