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元宵節活動教案範文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教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中班元宵節活動教案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中班元宵節活動教案範文

幼兒園中班元宵節活動教案1

活動目標:

1、知道元宵節及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2、能大膽地在集體中介紹自己的花燈。

3、願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4、體驗明顯的季節特徵。

5、體驗與同伴集體過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帶花燈到幼兒園。

2、幼兒畫冊和元宵節人們進行慶祝活動的圖片。

活動重點:知道元宵節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活動難點:幼兒願意到集體面前並大膽的介紹自己的花燈

審美元素: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元宵節是我國特有的節日,在這天里人們一起賞花燈、玩花燈、吃元宵、猜燈謎等一系列的慶祝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節日給他們帶來的快樂。

活動過程:

一、介紹元宵節。

1、師:小朋友,你們知道元宵節是哪一天?元宵節這天人們會做些什麼呢?

2、教師引導幼兒看幼兒用書

師:請小朋友們仔細看一看,圖片上的人們在幹什麼?(引導幼兒上說出人們在看花燈、玩花燈等)

教師小結:每年正月十五這一天是元宵節,元宵節是中國特有的節日。在元宵節這一天,大家要吃元宵、玩花燈、猜燈謎。

二、教師和幼兒一起欣賞花燈

1、教師引導幼兒欣賞自己帶來的兔子燈。

教師:剛纔小朋友都說了,元宵節這一天,人們都要玩花燈。你們看,老師帶來了什麼燈?它是什麼樣子的?

2、教師:那你們帶來了什麼燈?誰來說一說?

3、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各種美麗的花燈。(教師可以從顏色、形狀或玩法方面加以提示,鼓勵幼兒大膽地在集體中進行介紹)

三、教師和幼兒一起玩花燈。

師:我們小朋友要和小夥伴一起分享自己的東西,我們小朋友和好朋友一起玩花燈。(幼兒互相交換自己的花燈玩。)

幼兒園中班元宵節活動教案2

活動目標:

1、樂於參與遊戲,體驗“元宵燈會”遊戲活動的樂趣。

2、通過律動和打擊樂器感應樂曲的拍子和重音。

3、瞭解中國傳統節日元宵節,欣賞各式各樣花燈並創造性地運用肢體動作表現花燈的造型。

4、讓學生了解節日的習俗。

5、讓幼兒知道節日的時間。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看過有關元宵燈會的錄像、圖片。

2、打擊樂器(大鼓、小鼓、吊鑔、鼓棒)、呼啦圈、打棒、故事掛圖等。

活動過程:

一、故事引導

“寶寶和爸爸媽媽吃完元宵後,就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看元宵燈會。哇!好多燈籠啊!都有些什麼燈籠?幼兒觀察圖片,說出自己看到的龍燈、金魚燈籠、火箭燈籠等,寶寶看得眼花繚亂。”

二、習俗活動:認識元宵節和花燈(觀看VCD花燈造型)

爲什麼會有那麼多的燈籠呢?哦,原來是過元宵節啦!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或“燈節”,在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它是整個春節節慶活動的最後一個高潮,家家戶戶都熱鬧慶祝。元宵節的夜晚,小朋友手提燈籠在外面遊玩,全國各地也會組織各種活動……(如果提供有關元宵節的視頻給幼兒觀賞,效果會更好)

三、肢體花燈造型

你們今年元宵節看到花燈嗎?你們在哪看到花燈呢?(萬綠園)你們見過什麼樣的花燈?能與你的朋友一起做出花燈造型嗎?

1、老師敲鼓(可嘗試放音樂),鼓勵幼兒嘗試隨拍子的快慢以及各種步伐行進。

2、幼兒聽音律動,創編單人、雙人或多人一組,變化各種花燈的造型。

(1)單人遊戲。

幼兒聽音走一種步伐,聽吊鑔一聲變一種花燈造型,二聲變兩種造型,多聲變多種造型。

(2)雙人遊戲。

幼兒雙人聽音走另一種步伐,聽吊鑔一聲變一種花燈造型,二聲變兩種造型。

(3)多人遊戲。

幼兒多人組合聽音變步伐,聽吊鑔一聲變一種花燈造型,二聲變兩種造型。

四、感應拍子和重音

1、欣賞中國民間音樂(元宵燈會)

這麼熱鬧的'元宵燈會,還有一首好聽音樂,我們一起聽聽《元宵燈會》。

(1)肢體樂器(坐地)

聽音樂的拍子:拍腿(每次重音後換另個地方感應拍子,拍頭,肩,臉等)

重音時拍地板。(口唱:準備好)

(2)欣賞後提問:聽了這首樂曲有什麼感覺?這首樂曲有什麼變化?

(3)引導幼兒認識重音:和前面的音不一樣,聲音中敲得響的那個音,叫重音。

(4)感應重音

2、律動遊戲:跳呼啦圈擺造型

(1)老師示範遊戲,並介紹規則。

(2)分組拿圈。

(3)聽音樂,集體遊戲。

3、大型打擊樂器

(1)推出大鼓。

(2)教師示範。

(3)分組拿鼓棒

(4)練習互敲鼓棒

(5)配樂演奏

調孩子分四組,輪流當小組長(組長的任務是帶領組員走不一樣的步伐)。

幼兒園中班元宵節活動教案3

活動目標:

1.瞭解幾種常見的海洋生物,綜合運用搓、壓、盤、手捏等多種方法表現海底生物的形態

2.會利用多種廢舊材料進行裝飾。

3.能充分想象、盡情創作。

活動準備:

1.幼兒已欣賞過“海底世界”視頻。

2.師幼共同收集各種廢舊材料。

3.音樂《水族館》。

4.陶泥及操作工具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談話活動。

教師:我們一起欣賞過奇妙的海底世界。海底都有些什麼?它們是什麼樣子的呢?(鼓勵幼兒大膽交流)

●通過活動前的視頻短片,幼兒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海底世界的奇妙,對於海洋生物也會有更深刻的感性認識。把自己的感知經驗通過語言表達出來,這也是一種知識的再現和積累過程,而且通過讓他們充分表達,幼兒各自的感知經驗得到分享。

2.分組討論:用學過的多種方法塑造奇妙的海底世界。

(1)引導幼兒思考自己製作的內容及方法。

教師:你想製作些什麼?準備怎麼做?

(2)幼兒分小組討論。

(3)請小組代表交流作品構思。

3.幼兒分組製作,教師巡迴指導。(播放背景音樂)

(1)鼓勵幼兒運用搓、壓、盤、手捏以及各種廢舊材料來製作和裝飾。

(2)教師適時幫助有困難的幼兒。

4.展示幼兒作品,引導幼兒相互評價。

(l)鼓勵幼兒將本組的作品編成一個故事。

教師:請每組的代表來講講你們的海底世界裏發生的故事吧。

●此環節可以充分調動幼兒在語言方面的組織能力和表述能力,更好地介紹小組的創作意圖。

(2)教師對構思新穎的作品予以重點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