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冊第二十一課《古詩兩首》教案

教學要求;

三年級上冊第二十一課《古詩兩首》教案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8個字只識不寫;認識2個多音字;體會詩句中詞語的意思。

3.通過朗讀古詩體會糧食的來之不易和作者對農民的同情。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能正確、美觀地書寫生字。

3.指導學生觀察插圖,展開想象,體會詩歌的思想內容。

課時劃分:三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

1.學會本課的生字,並能正確、美觀地書寫。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3.知道糧食來之不易,培養愛惜糧食的習慣和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教學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1.小朋友,我們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從哪兒來的?

2.今天,我們來學習的兩首詩,就是反映農民伯伯的辛勤勞動,米來之不易的古詩。

二、學習古詩《鋤禾》

1.出示古詩圖文。

看圖讀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解題:唐代詩人李紳寫的。

鋤:鋤頭,這裏表示動作。

禾:禾苗。

“鋤禾”是什麼意思呢?

3.講讀詩句第1句。

(1)自讀。

看圖:圖上畫了什麼?

(2)看圖理解:“日當午”:太陽當頭照的意思。

“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裏去了。

(3)這幅圖以及第一句詩說明了什麼?應該怎樣朗讀呢?

(4)小結:古詩1、2兩行寫了農民頂着烈日在田間辛勤勞動的情景,這是詩人所看到的。

4.講讀第2句。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邊讀邊想:這句詩告訴我們什麼?

(2)指名說一說。

(3)指導朗讀。

(4)小結:這兩行告訴我們糧食來得不容易,這是詩人所想到的。

三、鞏固詩意,練習背誦

1.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

2.輕聲地和老師一起說。

3.指名說。

4.背誦表演古詩。

5.這首《鋤禾》告訴我們什麼呢?你讀了之後有什麼感想?

四、指導寫字

1.“禾”:獨體字,與“木”比較,書寫時筆畫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午”:獨體字,與“幹”、“牛”相比較。

“粒”:左窄右寬。

“辛”、“苦”:這兩個字都有一長橫,要寫得穩而長。

2.師範寫“禾、粒、辛、苦”。

3.生描紅、臨寫。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剩餘的生字,並會正確、美觀地書寫。

2.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3.通過朗讀體會作者對農民的同情。

教具準備:教學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

一、指導看圖

1.這幅圖上畫了什麼樣的場面?

2.第二首詩正是寫了這幅圖的內容。

二、講讀詩句

1.“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粟:小米。泛指穀粒。

子:這裏讀第三聲,也指穀粒。

2.體會“春——秋”、“種——收”、“一粒粟——萬顆子”的對比,感受農民一年到頭的辛勞和取得豐收的不易。

3.聯繫詞句,學會擴展成語,積累成語。

春生夏長 秋收冬藏 精耕細作 千倉萬箱

4.可是面對一片豐收,農民爲什麼會出現像詩句中的悲慘景象呢?

5.學習“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四海:普天下,全中國。

無閒田:沒有丟棄不種的田地。

猶餓死:還是餓死了。

6.指導朗讀。

體會“無閒田”與“猶餓死”的強烈對比,讓學生感受遍地豐收景象與農民餓死荒野這兩幅圖,在心中激起“爲什麼”的疑問。

7.此時此刻,你們想說什麼?想問什麼?

8.小結:農民在黑暗的社會裏受到剝削階級的殘酷剝削,過着悲慘的生活。

三、鞏固詩意,指導背誦

四、指導寫字

1.收:左窄右寬。

豐:注意撇捺的舒展與平穩。

閒:“門字框”要寫得舒展些。

2.師範寫,生描紅、仿寫。

第三課時

教學目的:

1、總結課文,教育學生要辛勤勞動,體會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珍惜勞動成果。

2、完成課堂作業 。

教學過程 :

一、總結課文

1.學會了兩首詩,你有什麼想說的?

2、用各種形式背誦古詩。

二、完成課堂作業

作業設計:

一、組詞。牛( ) 木( ) 立( ) 古( )

午( ) 禾( ) 粒( ) 苦( )

二、積累詞語。春種秋收、五湖四海、碩果累累、兩手空空。

板書設計 :

20 古詩兩首

鋤禾 憫農

鋤禾日當午, 春種一粒粟,

汗滴禾下土。 秋收萬顆子,

誰知盤中餐, 四海無閒田,

粒粒皆辛苦 農夫猶餓死

21、鋤禾

一、 導入

1、 小朋友們,今天正好有這麼多的老師在,我們來開個詩歌朗誦會,展示你們的才華,好嗎?誰能背一背給大家聽? (指名彙報)師評:看來大家積累的古詩可真多呀!

2、 看到大家讀得這麼起勁,唐代詩人李紳也想來參加,他帶來的詩是——出示課題詞卡:鋤禾 (全班齊讀),大家可要注意了,“鋤”是翹舌音,大家再把課題讀一遍。

3、 這其中有一個故事:從前,有個農民伯伯在田裏種地,過了一段時間,綠油油的禾苗長出來了,特別讓人喜歡。可是,這時周圍的雜草也跟着長了起來,快把禾苗的營養吃光了。如果你農民伯伯,你會怎麼做?(指名答)

4、 對,爲了讓禾苗長得更好,用鋤頭把周圍的雜草鋤掉,這在古時候就叫“鋤禾”

二、 初讀識字

1、 在課前老師調查,大家就會讀這首古詩了,誰來試試?師評:聲音真響亮/很流利(板:會讀)

2、 大家知道嗎?光會讀還不行,還要注意把古詩的每個字音讀準,現在就大家翻開書119頁,對照着拼音讀一讀,找一找哪些字是我們容易讀錯的?(生彙報,師在黑板上圈出)師評:你們讀得真仔細

3、 經過剛纔幾個小朋友的提醒,我們現在再來讀讀古詩。(指名讀,齊讀)板:讀準

三、 悟讀古詩:

1、 老師看到大家讀得那麼有意思,也想來讀讀。(師範讀)

2、 老師讀得怎麼樣?誰知道老師爲什麼讀得好?對呀,那是因爲老師知道了古詩的意思。

3、 那現在大家就在四人小組討論,說說你讀懂了哪些句子,沒讀懂的句子也提出來。(指名彙報,指導朗讀)

4、 學“午”:如生讀出該句,就請該生讀字卡。出示字卡,那你能不能讀讀這個字?誰有什麼方法記住它?

5、 大家看看圖,當時的太陽怎麼樣?一天中什麼時候的太陽最大?(中午)對的,農民伯伯在太陽最大的時候在地裏鋤雜草,汗水都滴到禾苗的泥土裏了。誰再來讀讀這了兩行?師評:聽了你的.朗讀,老師還沒感到烈日當空/看來你真是一個會朗讀的小詩人,老師彷彿看到農民伯伯滿頭大汗的樣子了/太陽可真大呀,農民伯伯的汗不停往下滴。

過渡:農民伯伯這麼辛苦,我們應該怎麼做,3、4行告訴我們什麼?

6、 每當你看着盤中的白米飯時,你會想到什麼?

7、 學“辛苦”,出示字卡“辛”:指名讀,你能說說怎麼記嗎?

師述字理:農民每天都要站立在田地裏幹十多個小時的活,辛苦不辛苦?

8、 平時,你還覺得什麼事情辛苦,能不能用辛苦說一句話?

9、 看來大家都體會到了農民伯伯的辛苦,誰來讀讀後面兩行詩?師評:看來你已經知道糧食的可貴了/那米飯可是用農民伯伯的汗水換來的呀,誰再來?/每一粒糧食都不能浪費呀,你能再試試嗎?/可真是一個愛惜糧食的好孩子

四、 說話拓展

1、 師出示幾張浪費糧食的畫圖,大家仔細看看,和同桌用這樣的句式說一說,句式:

2、 指名彙報。師評:

3、 看來大家對這首詩的體會更深了,那我們再一起來有感情地讀讀。(板:讀好)

過渡:讀好書,還要寫好字。

五、 指導寫字

1、 這一課有幾個生字?不用老師教就已經會寫的小朋友舉手。好的,那今天大家就來噹噹小老師,看看這字你覺得有什麼要提醒小朋友的?(出示字卡:禾)師範寫,生描紅。

2、 相繼出示:午、辛、苦

六、 小結:今天學完了鋤禾這首詩後,懂得了農民伯伯的辛苦,相信會更加愛惜糧食,課後,大家收集一些關於這方面的詩來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