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人教版七年級必修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1、通過朗讀,感受文中飽滿、深沉的愛國情感。

土地的誓言(人教版七年級必修教案設計)

          2、瞭解作者選擇有意味的景物組成一個個畫面,展現東北大地特有的豐饒 美麗的景象。

          3、學習作者採用的人稱變化 、呼告、排比等表現手法。

教學步驟:一、播放《松花江上》的音樂,同時介紹背景,最好通過影視手段展示九一八之後東北人民家破人亡、流離失所的慘狀和悲痛,努力喚起學生的內心情感。

            二、掃清字詞障礙

 怪誕 (dàn )   亙古(gèn )    默契 ( qì )    污穢(huì   )

   .            .                .               .

 熾痛 (chì )   嗥鳴 (háo)   讕語(  lán  )

 .              .             .

        三.教師表情朗讀,讓學生充分領會本文的詩意和情感.再讓學生自由朗讀,理解抒情散文所表現的家國之痛,民族之恨和愛國情感

        四.理解全文結構

  第一段:我常常詳細關東原野上的一切,我時時聽見故鄉的呼喚,我的內心爲之沸騰

  第二段:故鄉美好的生活令我夢縈魂牽,我發誓要爲故鄉母親而戰鬥而犧牲。

兩段文字在結構上如雙峯對峙,宛如對仗工整的一副對聯。

        五、問題研討

1、 如何理解本文的標題--“土地的誓言”?

作者面對土地發出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發出誓言”。

2、 爲什麼文章起初寫“關東大地”用“她”稱呼,而後來改口說“土地,原野,我的家鄉,你必須被解放!你必須站立”哪?

人稱的變化實際上是情感的變化結果,文章開始用第三人稱是因爲感情起初比較平穩,但隨着作者情緒一步步激動,就不滿足於使用“她”,而改用“你”直接與土地對話交流,這在修辭上稱作“呼告”/聞一多《最後一次演講》中有類似用法。

3、 這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飽滿、深沉的愛國熱情,試結合課文具體說說作者是怎樣表露的?

作者選擇有特徵的有意味的景物組成疊印的一個又一個畫面,像電影鏡頭一樣閃現。但有人說有些段落排列的詞語過多,不夠簡潔,你是否同意這種看法?爲什麼?

  六、反覆朗讀,選擇最能打動人心的句子,背誦出來,比賽看誰背的句子多。

  七、作業

1、 課外閱讀秦牧的《土地》

2、 摘抄課文中優美的詞句

3、 作文《我愛家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