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樂海浪教案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班音樂海浪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中班音樂海浪教案

中班音樂海浪教案1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音樂三段體迴旋式結構,辨別音樂的不同性質。

2、培養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理解力,發揮幼兒的想象。

3、熟悉音樂,能用不同的肢體動作表現音樂形象,增強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對美的感受。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1、 磁帶《風中的童話》ABA段。

2、 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通過遊戲幫助幼兒理解音樂三段體結構。

1、 根據弦外音做適合的動作。(柔和→活潑→柔和)

2、 再次欣賞音樂,區分段落。

(1)動作是怎樣變化的?音樂發生了什麼變化?(欣賞)

(2)音樂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出示 )

(3)樂曲中有個小祕密,是什麼?

(4)整首樂曲可以分幾段?爲什麼?

(5)小結:一首樂曲分成了3段,這種形式的樂曲稱爲

三段體。剛纔我們聽到的樂曲,其中第3段音樂和第1段音樂是重複的、一樣的,只有第2段是不一樣的,這樣形式的樂曲也叫三段體,它是三段體的一種特殊形式。

二、完整欣賞,再次感受音樂三段體。

三、分段欣賞,利用圖片,幫助幼兒理解、感受音樂。

(一) 第一段:

1、 我們一段一段來聽。

2、 這段音樂給你的感受與哪幅畫給的感受是一樣的,爲什麼?

3、 能用什麼動作表現呢?

(二)第二段:

1、 聽聽第二段音樂發生了什麼變化?

2、 這段音樂給你什麼感受?與哪幅畫給你的感覺是一樣的?爲什麼?

3、 用什麼動作來表現?

(三)第三段:這音樂與剛纔哪一段音樂是一樣的?小結:重複三段體概念。

四、幼兒用動作完整表現音樂的形象

1、 集體表演。

2、 分角色表演。

3、 講評。

五、結束:回活動室。

中班音樂海浪教案2

活動目標:

1、能根據音樂的變化,用身體動作表現不同形態的海浪。

2、在遊戲化情境中感受音樂活動的快樂。

3、藉助小圖譜記憶歌詞,學唱歌曲。

4、能通過表情、動作表現詩歌內容嘗試仿編詩歌的最後一句。

活動準備:

海浪視頻、歡快的音樂、一塊圓形的大布

活動過程:

一、活動準備幼兒隨音樂做神氣的海軍入活動場地。

小朋友們,老師請你們當一回神氣的海軍,保衛祖國的海疆,好不好?那我們一起跟着音樂去巡邏吧。(放音樂)二、觀看視頻,初步感受不同形態的海浪。

1、引入話題:神氣勇敢的小海軍們,請找個位置坐下來吧。小海軍們,我們出去巡邏,走着走着來到了海邊。一起去看一看美麗的大海上會發生一些什麼事情?

2、啓發經驗,引出不同形態的海浪並啓發幼兒用肢體動作來表現。

風平浪靜:小海軍們,海面上有什麼情況?仔細觀察了。(海鷗,游泳)海水是怎麼樣的?--微微盪漾。能不能用你的肢體動作來表現輕輕晃動的小小波浪呢?請小朋友跟着音樂表現輕輕晃動的波浪。

小浪。不好,起風了,大海漲潮了,海水是怎樣的呢?(看視頻)--小波浪,小浪花。誰能用你的身體動作來表現一下漲潮時的小波浪?讓我們的小波浪跟着音樂一起跳舞吧。

颳大風了,海面掀起了一個個大浪。去看看吧。那大浪是什麼樣的呢?浪急的時候會出現什麼?誰能用你的身體動作表現大浪和漩渦。把大浪和漩渦放進音樂裏去吧。

風總算變小了,大海要退潮了,退潮時的海浪是怎麼樣的?小海軍要仔細看咯。(衝上去,慢慢的安靜下來)。誰能表現退潮時的海浪?讓退潮時的海浪隨着音樂動起來吧。

小結:原來美麗的大海,是變化多端的。它會隨着天氣的變化而變化的。

四、遊戲:海浪剛剛小海軍們看到了不同樣子的海浪,還隨着音樂用動作表現了海浪。老師請你們玩一個海浪的遊戲。

1、介紹遊戲規則。我們用這大圓傘當作大海,大家一起抓住傘邊抖動,傘呢就會像大海一樣起波浪的。但是大海的海浪是會變的,請小朋友們要仔細聽清音樂的變化,做不同的海浪好不好?準備好了嗎?

(2) 鼓勵幼兒按老師的口令和方法玩海浪遊戲。

大海浪(集體用大力,使布大幅度抖動);小海浪(集體用小力,頻率高抖動速度快,幅度小);潮小組長(集體用大力,然後全體往圓心靠攏使圓布往上拱);落潮(集體不用力,使布自然下降至地面);漩渦(同漲潮動作,並同進朝同一方向快速繞圈跑)

中班音樂海浪教案3

學習目標:

1.利用廢舊瓶子和其他材料自制樂器,發展創造力。

2.嘗試與同伴合作用自制樂器表演節奏樂,並提出自己的'建議。

3.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自備塑料瓶。

2.老師自制的瓶子樂器。

3.各種美工材料,例如不同大小的豆子、小沙粒、小木棍、彩色橡皮圈、彩紙、顏料等。

活動過程:

1. 請幼兒出示帶到幼兒園的塑料瓶,利用各種美工材料,例如不同大小的豆子、小沙粒、小木棍、彩色橡皮圈等,製作一件樂器。

2. 製作完成後,請幼兒輪流示範怎樣操作自制的樂器。

3. 老師提議大家組成一個樂隊,利用自制的樂器進行表演。請他們選一首最喜歡的歌或兒歌來排練。

4. 老師幫助幼兒寫下歌詞,與幼兒商量在歌詞哪一部分加入節奏樂。

5. 確定加入節奏樂的位置後,老師先用自制的樂器敲打拍子,幼兒用心聽,跟着拍子敲打自己的樂器。

6. 待幼兒熟悉後,請他們提出自己的建議,如:歌曲中敲打拍子的次數和速度。老師向幼兒提問:怎樣才能將討論的結果記錄下來?可引導他們用符號表示。

7. 經過幾次探索和實踐後,可請幼兒合作表演。

活動評價:

1.能利用廢舊瓶子製作樂器。

2.能跟隨節奏打拍子。

3.能與同伴合作表演節奏樂。

中班音樂海浪教案4

活動目標:

1、用動作表現歌曲中3/4、2/4拍的節奏。

2、根據歌詞內容做相應的動作。

3、積極投入活動體驗遊戲帶來的快樂。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遊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遊戲。

5、通過活動幼兒學會遊戲,感受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魚網一個。

活動過程:

一、在《郊遊》樂曲伴奏下進教室。

二、複習歌曲《在農場裏》。

三、感受歌曲《小蝌蚪》的樂曲旋律,理解歌詞內容,並做動作。

1、傾聽教師範唱。"青蛙媽媽的孩子小蝌蚪在唱歌,大家注意聽,它唱了些什麼?"2、根據歌詞內容,師生共同創編動作。

3、在教師帶領下,邊念兒歌邊做動作,表現歌曲中3/4、2/4拍的節奏變化。

4、在歌曲旋律伴奏下,嘗試配歌詞,學唱歌曲。

5、在歌曲錄音的幫助下,邊唱歌曲邊做動作。

四、邊唱歌,邊玩遊戲。

1、教師講解遊戲玩法及規則。

"小蝌蚪邊唱歌邊在水裏遊,玩得很開心,調皮的孩子拿來魚網捉小蝌蚪,靈活的小蝌蚪快快地游回去了。""魚網出現時,小蝌蚪才能游回家去!"完整遊戲,幼兒邊唱歌邊按歌詞內容和歌曲節拍做動作,歌曲結束,魚網出現,小蝌蚪逃回家去。

2、在自然角中投放小蝌蚪並向幼兒介紹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在《郊遊》樂曲伴奏下進教室。複習歌曲《在農場裏》然後學唱歌曲。

最後邊唱歌邊玩遊戲。

活動反思

我們班的幼兒大都生活在小區之中,對於小蝌蚪這個動物形狀並不熟悉,因此,在學習時孩子可能不會太理解,這樣就會影響遊戲的效果。考慮到這種情況,因此,在活動前,我帶來了許多小蝌蚪,並放到自然角中,孩子們見了,一到自由活動,他們就擁向自然角,好奇地觀察着小蝌蚪,在觀察中,他們瞭解了小蝌蚪的外型特徵及它們游泳的姿態,在談論中,他們瞭解了小蝌蚪的生長過程,對小蝌蚪有了豐富的生活經驗。在孩子對小蝌蚪有了豐富的生活經驗以後,我們就開始組織孩子進行活動,在活動中,孩子們紛紛熱烈地談論着對小蝌蚪的認識,這時老師用歌詞進行簡單總結,使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歌詞內容,接着在欣賞音樂旋律中我們引導孩子自己嘗試着進行演唱,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就哼出了歌曲,體現了孩子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接着,我們在組織孩子進行遊戲活動,在進行遊戲時是孩子們最投入,也是最高興的時候,由於他們對蝌蚪的游泳姿勢並不陌生,他們紛紛地模仿小蝌蚪的游泳姿態表演着,非常開心、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