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歲出門遠行(語文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初步感受先鋒派小說的特點 2.技能目標:培養探索陌生文本的能力 3.情感目標:結合生活,感悟生活,認識生活 【設計理念】先鋒小說的“先鋒”體現在哪裏?恐怕不能離開文本去架空講解或者探討。當一個問題出現時,不妨想想先前的經驗,所以比較是很好的方法,我們可以找來現實主義的手法來比對,更可以找到鮮活的生活體會和經驗來比對,從而消除對一種前所未有的陌生文本的恐懼感和本能的排斥。 教學的關鍵難點是:如何找準解讀文本的切入點,因勢利導。 【教學過程】 導入: ①針對高二學生:當我們面對一種前所未有的陌生的事物時,你將會有怎樣的反應?這節課,請同學們看一個文字材料,體驗一下這種感覺,並請大家描述一下這種感覺。 ②針對高三學生:讀完卡夫卡的《變形記》,相信同學們對現代派文學都有了一個直觀的感受。在中國,現代派文學也被稱作“先鋒派文學”,是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繁榮的,今天我們來讀讀作爲先鋒派文學代表的作品,也是作家餘華的成名作《十八歲出門遠行》。 【教學實錄】(片斷) (事先佈置閱讀全文,課件爲PowerPoint幻燈,總共兩張:①小說標題和作者姓名; ②餘華照片和餘華簡介。) 師:昨天佈置大家看一個文字材料《十八歲出門遠行》,並體驗一下初次閱讀的感覺, 現在請大家描述一下。 生:看了莫名其妙。 師:請舉一個例子。 生:爲什麼那個司機被搶了蘋果卻沒有反應?(其他數位學生:一夥的) 師:你同意一夥的說法嗎?(又有學生:車也是偷的)車也是偷的?有沒有道理? 生:(齊答)有! 師: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生:被搶了,司機還笑哈哈的。 師:找得很好!還有一個地方也是哈哈大笑,找找看? 生:“我”搭車的時候,提醒司機“你嘴裏還叼着我的煙。”這時他笑嘻嘻的。 師:嗯,笑嘻嘻,也是同樣的態度。還有麼? 生:我覺得那個人很變態。 師:誰? 生:司機。 師:這裏我們可以把變態解釋成“異於常人”,改變了正常的狀態。(生笑)憑據呢? 生:“我”給他煙了 師:司機有何反應? 生:夾住我遞過去的煙 師:這又如何?“我”抱有何種邏輯? 生:“投之以桃,報之以李” 師:但實際上呢? 生:叫我“滾開”。 師:爲什麼會這樣呢? 生:司機是成人。 師:成人怎麼啦? 生:他老是笑嘻嘻。 師:這不好麼? 生:問題是看什麼時候。 師:請繼續。 生:我講了道理,他卻笑嘻嘻,可見他很無賴。 師:反覆寫到司機的笑,我又有哪些表情呢? 生:憤怒。 師:什麼時候? 生:看到人家搶蘋果。 師:爲什麼憤怒? 生:有正義感。 師:看到人家搶蘋果,司機爲什麼反而笑哈哈的? 生:我認爲是見慣不怪的心態。 師:可以說是歷經一次又一次憤怒後的...? 生:無奈、麻木。 師:那麼“我”的憤怒在他的麻木面前會有什麼效果? 生:可笑、滑稽。 我還發現還有一個笑哈哈,是在司機拿了我的書包坐着拖拉機跑了的時候。 師:嗯,司機笑到最後。(生笑)你們爲什麼笑?幸災樂禍?(生笑得更厲害了)好, 我們都用自行車吧?被偷過麼? 生:(部分)被偷過...... 師:那該怎麼做? 生:(議論紛紛) 師:說實話,有人想過“弄”一輛回來麼? 生:想過,但沒實施。老師,我看過一個電影? 師:哦? 生:好像叫什麼《偷自行車的人》。 師:對。請說說故事。 生:(簡述) 師:你爲什麼要提這個?(學生趁機提出:明天看一部電影吧!) 生:“冤冤相報”的相似性。 生:我覺得作者是在寫“我”十八歲出門遠行所看到的事和人。 師:你很好地抓住了理解小說的一把鑰匙,這便是小說的標題。小說的視角是誰的視角? 生:“我”。 師:嗯,那麼,十八歲是怎樣一個年紀呢? 生:好奇。 生:成熟。 師:你看到了? 生:抽菸。 師:還有? 生:下巴上那幾根黃色的鬍鬚迎風飄飄,那是第一批來這裏定居的鬍鬚,所以我格外珍 重它們。 師:嗯,這代表着什麼? 生:生理上的成熟 生:還有遞煙的動作描寫。 師:爲什麼寫到這個? 生:試圖懂得怎麼與社會上的人打交道。 師:“我”是有鬍鬚“定居”的十八歲的人了,此次遠行的目的是什麼?哪裏可以看出? 生:父親決定讓我認識外面的世界。 師:有否目的地? 生A:有,是旅館。 生B:我認爲沒有。 師:都說說理由。 生A:很多次提到了,而且小說最後說:“我一直在尋找旅店,沒想到旅店你竟在這裏。” 生B:我認爲旅館是暫時的歇息地。 師:(指生B)能具體說說嗎?比如,“我”都在什麼時候想到旅館? 生:往往是累了或孤獨的時候,比如:司機在不厭其煩地做廣播操時,我在想着旅店和 旅店。 師:嗯,這裏出現了兩次旅店,爲什麼? 生:感到驚詫,還有黃昏時候,感到孤獨。所以我覺得它是家的代名詞。 師:說得好!青春期的“我”處於心理上的斷乳期。 生:我感覺司機很狡詐。 師:爲什麼? 生:他只有笑這一種表情,令人難以琢磨。 生:如果說他是賊的話,那麼他是又精明又變態的賊。說他精明,是因爲修車時把自己搞得黑乎乎的,卻又叫“我”滾開,難道這預示着他已經知道眼前的這個人會搭他的車而且會陷入他的這個陷阱裏面嗎?之所以說他變態,是因爲他的蘋果可以完好地運回去,而且爲什麼還要非得把車拆得七零八落,這算不算用心良苦呢? 師:(掌聲)啊!我們班不僅有心理學家,還有福爾摩斯! 生:我認爲他們是同夥。 生:我覺得不一定是一夥的,因爲事情的脈絡比較奇怪。我記得眉間尺的故事,但也不太讀得懂。 師: 能說說大致情節麼? 生:(簡述情節) 師:很好!你的閱讀面很廣。這是魯迅小說集《故事新編》裏短篇小說《鑄劍》裏的人物。復仇者眉間尺和作爲仇人的王的頭在沸騰的鼎裏相鬥,一直鬥到只剩下清湯,撈出來只剩一盤頭骨,一盤鬚髮,一盤簪。竟然都鬥成這樣了,仇恨之深可見一斑。 生:老師,我有一個問題! 師:請說! 生:小說的背景是什麼年代啊? 師:是啊!這也是解讀小說的途徑啊!就像我們初次看到一個大蛋,就會想,它是什麼蛋呢?又是誰生的呢? 師:(展示幻燈片:餘華名字和餘華照片)知道餘華麼?請說說你所知道的餘華。 生:我知道他新近有一部作品叫《兄弟》。 生:我還知道他是新概念作文和美文大賽的評委或者出題者 師:嗯!我們學校的同學也獲得過美文大賽的獎,說不定你的文章有一天也能被餘華讀到,就像今天你們讀他的文章一樣。(學生髮出會心的笑) 師:(展示:餘華簡介) 生:老師,我讀過《許三觀賣血記》,好像是寫一個知識分子賣血的故事。而且我覺得和今天這篇小說好像不是同一個人寫的。 師:確切地說,是寫一羣農民賣血的悽慘境遇,比較寫實,不同於餘華先前的先鋒小說的寫法。 生:我覺得似乎還有象徵含義。 師:是說今天的這部短篇嗎?(學生點頭)說到點子上了,誰來說說? 生:老師,那個揹包爲什麼是紅色的? 師:呵呵,不答反問,誰來助我?(笑) 生:我覺得是青春、熱情的象徵,揹包被搶象徵着我成長的代價。(掌聲) 師:啊?說來說去,原來是我沒明白!(笑)能詳細說說麼? 生:小說是寫“我”十八歲出門遠行,認識世界的過程。 師:你從哪裏看出來? 生:標題嘛! 師:好輕鬆的口氣!(頓) 不錯,正是如此!(大笑) 師:這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 生:得來全不費工夫! 師:只緣身在此山中,就像小說後面說的:“我一直在尋找旅店,沒想到旅店你竟在這裏。”讓我們深入小說,繼續探索吧! 生:我認爲小說中的“我”還有害怕的心理。 師:害怕? 生:搶蘋果的人下手太狠。 師:怎麼個狠法? 生:“鼻子軟塌塌地不是貼着而是掛在臉上,鮮血像是傷心的眼淚一樣流。” 師:“我”沒感覺到痛麼? 生:也許是麻木了。 師:麻木?“麻木”這個詞語是否用錯位了?剛纔可是用在司機身上啊! 生:可能“我”也變得麻木了。因爲“我”孤立無援,感到無能爲力。 師:可剛纔大家看到的都是“我”的憤怒,而且先前 “我”對這個社會充滿了好奇,象一匹歡快的馬一樣奔向遠方啊。這是爲什麼? 生:也許是成長的代價吧?但“我”經歷了這些看似荒唐的事情,在心理上卻真的有些成熟了。 師:說得很有道理!歌曲《童年》大家會唱嗎? 生:會!(齊唱《童年》) 師:(總結)成長有快樂也有迷惘,但人總要長大,而且成長路上總會有風風雨雨,關鍵是我們要清醒而且不盲從,保持樂觀而年輕、蓬勃的心態,決不能讓歲月搶走我們的紅揹包。下課! 【教學後記】 高二文科班語文老師臨時請假,以上實錄便是筆者藉機與該文科班共同織成的。同時也在自己帶的兩個高三理科班上《十八歲出門遠行》,考慮到剛學過《變形記》,所以導語設計完全不同於高二的,而且這兩個理科班語文基礎較差,文學底蘊不夠深厚,而教學的關鍵難點又是如何找準解讀文本的切入點,因勢利導。爲此,找來一學生寫的一則討教詩歌內涵意蘊的隨筆,讓學生替他出主意,解決問題。 詩歌是綠原的《螢》:蛾 是 死 在 燭 邊 的/燭 是 熄 在 風 邊 的/青 的 光/霧 的 光 和 冷 的 光/永 不 殯 葬 於 雨 夜/呵 , 我 真 該 爲 你 歌 唱/自 己 的 燈 塔/自 己 的 路 該生的疑問是:前兩句好懂,後面的越來越不好懂,不知在寫些什麼。 爲此,組織在全班討論,看誰找到能打開解讀這首詩歌的鑰匙。討論的結果:鑰匙就在標題中。於是出示課件標題:《十八歲出門遠行》 餘華,學生馬上明白怎麼分析了。當然高三學生已經學過《變形記》,故在深度上分析起來也就有所提升了。 我相信,教師可以從自己的閱讀和生命經驗出發,尋找一種合適的方法,適時地指點一下,學生會像一匹興高采烈的馬一樣歡快地奔跑向屬於他們的世界的,探索是美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