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花是別人看的公開課教案(精選6篇)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自己花是別人看的公開課教案(精選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自己花是別人看的公開課教案(精選6篇)

自己花是別人看的公開課教案1

【教學目標】

1、認知3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正確讀寫“天性、宇宙、真切、脊樑、家家戶戶、莞爾一笑、花團錦簇、萬紫千紅、應接不暇、耐人尋味”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自然段,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語言。

3、解作者所介紹的德國風景與風俗特點,結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從中受到啓示與教育。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結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從中受到啓示與教育。

【教學準備】

同學蒐集有關德國的民情風俗。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上學期,俺們學習了一篇訪談錄《小苗與大樹的對話》,其中那棵大樹還記得是誰嗎?對,是俺國著名的語言學家、教育家季羨林爺爺。今天,俺們要同季爺爺一起去德國,去看看德國的花。

(同學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自讀課文,要求:

讀準字音,讀通順、流利。

2、出示生字,生齊讀,指名讀,師注意糾正字音:

注意“莞”是個多音字,本課中讀“wǎn”,表示地名時讀“guǎn”,如,廣東省的“東莞”;“奼”(chà)的聲母是翹舌音,不要讀成平舌音。

3、生指出書寫上的疑難字,指導書寫生字:

暇:與“瑕”區分記憶,偏旁表義

錦:與“綿”區分記憶。

嫣:右部的上下結構分配要合理。

(師可範寫。)

4、生寫生字,師巡視。

5、投影儀展示書寫,師生評議。

6、結合預習情況,理解文中疑難詞語:

房東:出租或出借房屋的人(相對“房客”而言)。

莞爾一笑:形容微笑的樣子(多指女性)。

花團錦簇:形容五彩繽紛、十分華麗的景象。

萬紫千紅:嫣:嬌豔。形容各種好看的花嬌豔絢麗。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在初讀課題的時候,同學們會發生怎樣的疑問?

(誰把自身的花給他人看?爲什麼要給他人看?)

2、默讀課文,自身在文中找答案。

3、在小組內交流自身的體會。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

這節課,俺們繼續學習25課。

同學齊讀課題。

二、學文

1、在初讀了課文後,說說你對課題的理解。

(根據同學的體會,以學定教確定教學的順序。)

2、生:俺明白了德國人把自身養的花給他人看。

引導同學找到相應的語句“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裏只能看到花的脊樑”談談自身的理解。

(“花的脊樑”只是一些枝幹和葉子,並不美觀,而花最美麗的局部──花朵自身卻不能完全欣賞到,那自身豈不是得不償失嗎?可引導同學對這個問題討論一下,明白把自身的花給他人看,自身也能看到更多更美的花。)

3、讓俺們走出房屋,來到街道欣賞美麗的花朵吧!請閉上眼睛,聽老師朗讀課文第3自然段,大家邊聽邊展開想象,然後說說彷彿看到了什麼。

教師在輕柔的音樂聲中朗讀。)

生:俺彷彿看到家家戶戶的窗子上鮮花怒放,紅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如雪,五顏六色,千姿百態,美麗極了。

生:俺彷彿看到在這些奇特房子的窗臺上的花連成一串,匯成了一條條花的綵帶。俺感到逛街成了一種美的享受,真香真美。

師:談得真好,想象豐富,談出了自身的感受。請接着說……

生:俺彷彿看到主人們正在把一盆盆快枯萎的花搬下陽臺,換上一盆盆正在開放的鮮花。

生:俺彷彿看到各種鮮花爭奇鬥豔,吸引來了大批的蝴蝶,圍繞着各家各戶的窗臺翩翩起舞。主人聞着花香,欣賞着蝴蝶翩翩起舞;行人不時駐足觀賞,真是“人在街頭逛,似在花海中。”

生:……

師:是的,通過想象,大家已經充沛感受到了這奇麗的景色。讓俺們看看課文中的插圖,再通過俺們有感情的朗讀把這奇麗的景色表示出來吧。

(有條件可觀看德國街道的圖片,感受這奇麗的景色。)

隨機理解“花團錦簇、萬紫千紅”的意思。

(配樂指名讀、分男女生讀、全班齊讀;然後讓全班看插圖,能背則背,不能背則讀;接着謄寫本段中自身喜歡的語句。)

4、現在,你還會不會爲你剛纔在屋內沒有看到自身種的美麗的花兒而後悔呢?

(同學談自身的體會,明白人人都把自身美麗的花奉獻給大家,才幹欣賞到如此美麗、奇特的風景。)

5、隨機出示:

人人爲俺,俺爲人人。俺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⑴聯繫課文內容談談你的體會。

(每個人都把自身種的花兒展示在窗外,自身也能看到多於自身的更多、更美麗的花。)

⑵同學聯繫實際舉例說明。

(如:同學輪流值日打掃教室衛生,每人帶課外書到班上建立圖書角等等,都是人人爲俺,俺爲人人。)

⑶再讀讀這句話,談談你明白了什麼。

(“俺爲人人”是說每個人心中要有他人,要有社會責任感,要用實際行動爲大衆着想,爲社會盡到自身的義務。假如大家都這麼想這麼做就必定會換來“人人爲俺”的結果。雖然“人人爲俺”放在前面,但實際上“俺爲人人”是前提,只有“俺爲人人”盡到責任和義務,纔會實現“人人爲俺”的美好願望。)

6、學到這裏,你覺得德國或德國人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街道景色奇麗;德國人懂得爲他人無私付出。)

7、季羨林再次來到德國,說:“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並沒有改變。”談談你的理解。

(德國沿街的奇麗風景沒有改變,依然是“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萬紫千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同時,也許作者言下之意還在讚揚德國人民那“人人爲俺,俺爲人人”的美好境界。這種境界是更令作者欣賞的,也是更“美麗”的。)

自己花是別人看的公開課教案2

【學習目標】

1、學會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優美語言。

2.、瞭解作者所介紹的德國風景與風俗特點,感受異域風情。

3.、結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理解“人人爲我,我爲人人”的人生境界。

【學習重點】

朗讀課文,感受異域風情。

【學習難點】

結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

【設計思路】

以跟隨季羨林先生展開“異域風情之旅”的課堂展開形式,貼近作者視角,選擇“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並沒有改變”一句中的“美麗”爲切入點,以“尋找美麗——感悟美麗——內化美麗”爲貫穿課堂學習活動的線索,引導學生品讀文本,在感情誦讀、角色體驗、情境想象、句式變換、聯繫生活、延伸閱讀、隨文練筆等形式多樣的語言文字訓練中感受德國風情,體會異國文化,領悟“人人爲我,我爲人人”的人生境界,實現語言與精神的同構共生。

【學習準備】

蒐集有關德國的民情風俗以及季羨林先生的資料。

【學習過程】

一、談話激趣,尋找“美麗”。

1、由課題談話導入,瞭解作者。

季羨林與德國

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並沒有變

2、指名讀課文最後一自然段中的對話,板書“美麗”。

3、激趣。

讓我們跟隨季羨林先生一起走進德國,去尋找他眼中不變的美麗。

二、品讀文本,感悟“美麗”。

1、閱讀,與文本對話。

生自由朗讀課文,劃出你覺得美麗的語句。

2、交流,與同桌對話。

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讀給同桌聽,並說說自己的體會。

3、品讀,與作者對話。

指名讀句子,彙報體會,相機指導朗讀。

預設如下:

⑴“家家戶戶都在養花……在屋子裏只能看到花的脊樑。”

關鍵詞:脊樑

角色遷移體驗:如果你來到德國人的家裏,看到這些花的脊樑,會怎樣想?

⑵“走過任何一條街……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關鍵詞:花團錦簇、奼紫嫣紅、應接不暇、花的海洋。

創設情境想象:走在德國的街道上,我彷彿看到了。

⑶“人人爲我,我爲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關鍵詞:人人我

句式變換對比:只有(人人爲我),才能(我爲人人)。

只有(我爲人人),才能(人人爲我)。

這兩句表達的意思有什麼不同?你覺得作者從中品味到什麼?

4、感悟,與美麗對話。

聯繫生活感悟。

在你的生活經歷中,有沒有類似體會?請談一談。

延伸閱讀拓展。

你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卞之琳《斷章》

詩中的“風景”與文中的“花”有什麼聯繫?

三、情感共鳴,內化“美麗”。

1、再讀對話,情感共鳴。

指名朗讀課文結尾一段,緊扣“多麼奇麗的景色!多麼奇特的民族!”兩句,激發情感共鳴。

2、隨文練筆,內化情感。

作者在結尾寫到:“我彷彿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個花的夢,做了一個思鄉的夢。”這會是一個怎樣的夢呢?他會夢到些什麼呢?

請同學們結合你對作者的瞭解、對課文的感悟和自己的經歷,寫一段話。

3、結語。

“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其實,每個人都是一朵花兒,讓我們綻放成最美的風景,在自己的心裏,在別人的眼裏。

自己花是別人看的公開課教案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語言。

2.瞭解作者所介紹的德國風景與風俗特點,結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從中受到啓示與教育。

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結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從中受到啓示與教育。

教學準備

flash課件《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外引入,揭題質疑。

1.出示一張德國哥廷根的照片:這是德國的城市哥廷根。這個城市因一座大學而成名,那就是著名的哥廷根大學。這個大學已經孕育了三十位諾貝爾獎的得主。早在職1935年,我們中國也有兩位有志青年帶着祖國的期望和自己的宏志求學於歌廷根大學。其中一位就是我們今天所學課文的作者──季羨林──當時他才二十五歲,滿懷雄心壯志在哥廷根大學留學十載,1945年纔回歸祖國。1980年,三十五年後,當他再次踏上故──第二故鄉,感慨萬千。後來,季老先生寫下了今天我們所學的這篇課文。

2.讀課題,質疑問難:“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是什麼意思?季先生爲什麼要寫這樣一篇課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讀通課文。

2.指名讀通課文,對學生讀得不準,或沒有讀通的地方進行指導。

3.想一想:作者在德國看到了一種怎樣的景色?

4.聯繫第二、三兩段句子進行交流。

三、細讀課文,感悟“美麗”。

1.1980年,當季老先生在闊別哥廷根三十五年後,迎接我們的主人問他:“你離開德國這樣久,有什麼變化沒有?”季老先生是怎麼回答的?

2.出示季老先生說的話:“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並沒有改變。”

3.自由讀,季老先生說的“美麗”並沒有改變指什麼?課文中哪些地方寫出了花之美?

4.讀第二自然段。從哪裏看出德國人愛花?他們愛花的獨特之處是什麼?請讀這一段,好好體味體味。

5.交流指導:“真切”、“脊樑”是什麼意思?哪些行爲說明德國人愛花之“真切”?當你和季老先生一樣看到這奇異的異國風情時,會怎麼說?會怎麼想?引出描寫女房東的話:“莞爾一笑”是怎麼樣一種笑?

6.補充材料:當時,季老先生在哥廷根租住的房子,房東姓歐樸爾。女主人歐樸爾太太大約五十多歲,是一個典型的德國家庭主婦,善良得像慈母一樣。他們只有一個兒子,在外地上大學。季先生就住在他們兒子的房間,就像一位家庭成員一樣,一住就是十年。聽了這個介紹,你覺得女房東是怎麼一個人?簡簡單單的“正是這樣”說明了什麼?德國人愛花,愛花就把花的美麗全部展示給大家一起享用,他們內斂而不張揚,淳樸簡單的`人生境界,就像花兒一樣美麗。

7.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8.讀了這一段,你覺得哥廷根之美,還美在什麼?

第二課時

一、複習課文。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2.說說哥廷根的美麗指什麼?

二、品讀課文,再感“美麗”。

1.引出第三自然段:出示:正是這樣,也確實不錯。這句話前後半句都指什麼?這樣反覆寫的目的是爲什麼?請用肯定的語氣讀一讀。

2.讓我們真真切切地到哥廷根去感受德國人愛花之“真切”吧!再讀第三自然段:理解:“花團錦簇、奼紫嫣紅、應接不暇”,體會花之多,花之美。

3.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裏,聞着花香,看着花語。身處異國他鄉的青年季先生,會有怎樣的感受?(懷念祖國和故鄉,思念親人)

4.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讀出花之美。

5.僅僅是花美嗎?出示句子:“人人爲我,我爲人人。我覺得這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6.理解:耐人尋味。這種境界指什麼?你怎麼理解這句話?人人爲我,我爲人人。當我爲別人付出的時候,別人也在爲我付出;互幫互利,互相贈予,共同享受生活的美麗。這就是一種人生境界。花,使季羨林想到如何做人,這本身也是一種境界。花很美,人也美。

7.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背誦這一段。

三、前後呼應,三感“美麗”。

1.再出示第四自然段中“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並沒有改變”一句。讀了第二、三自然段後,你對這句話又有怎樣的理解?

2.當作者再一次踏上他生活了十年的哥廷根,踏上他曾經留下生活的痕跡和情感的哥廷根,他會想起什麼呢?

3.補充閱讀《季羨林先生》一書中《再返哥廷根》一文。

4.你從文中瞭解了什麼?正是這樣的情緒,使得季羨林在文中這樣寫道:“多麼奇異的景色!多麼奇特的民族!我彷彿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個花的夢,做了一個思鄉的夢。”

5.有感情地朗讀這一句話。

四、總結全文,激發閱讀興趣。

1.配樂朗讀全文,說說讀了文章的感受。

2.推薦讀書:《季羨林散文》、《季羨林先生》等。

自己花是別人看的公開課教案4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通過學會體會美好的事物應該與大家一起分享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啓發談話,揭示課題。

1.師;同學們,你們家中種花嗎?能向大家介紹一下嗎?

2.學生介紹。(事媒體隨即出示學生描述的花。)

3.師:這些美麗的花一定爲你們的家帶來了美的享受。有一個國家的人民,自己種的花都是給別人看的。這是爲什麼呢?今天,我們就要學習第19課(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4.出示課題:19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5.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學習字詞。

1.聽課文錄音,做判斷題。

(1)我曾在美國留學,多次對美國人愛花之真切感到吃驚。

(2)德國人把花都栽種在臨界窗戶的外面,許多窗戶連接在一起,匯成花的海洋。

①審題。

②用手勢判斷。

③對有錯的題進行修改。

師:同學們聽得又認真又仔細,讓我們進一步瞭解課文。打開書,自讀課文,標上小節號。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標小節號。

3.用手勢交流。(課文分爲4節。)

4.師(出示生字):課文有10個生字,請小組長帶領自學,要求學習生字的音、形、義。

(1)小組自學。

(2)以小組爲單位彙報學習情況。

粱:木字底,不是米字底。

莞:莞是多音字,有三種讀音,課文中的讀音爲w6n,莞爾一笑的意思是形容微笑。

暇:日字旁,不是目字旁。

威:頗的意思是很、相當。

5.累積詞語。

(1)出示: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奼紫嫣紅、應接不暇、耐人尋味。

(2)師:課文中有許多四個宇的詞語,請大家讀一讀。

(3)任選一個或多個造句。(造出一句句子,多媒體顯示一朵美麗的花。)

三、理解課文,指導朗讀。

1.學習第一小節。

(1)師:同學們說得真好,看,那麼多美麗的花,你們喜歡嗎?

(2)師:(出示句子:愛美大概也是人的一種天性吧。)說說你對這句句子的理解。

(3)各抒己見。

2.學習第2、3小節。

(1)師:每個人都熱愛、欣賞美好的事物,那麼德國人是怎麼做的呢?

自由讀第2、3小節,用橫線劃出有關的句子,想像他們爲什麼這樣做?

(2)討淪交流。

(3)出示: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自己也看別人的花。

(4)討論:你對這句句子有什麼體會?

(5)小結;把美好的事物與別人一起分享,休會得到更多。

3.齊讀第13小節。

4.多媒體播放,學習第4小節。

(1)師:今天作者再一次來到德國,德國有了許多變化,但美麗並沒有改變。

(2)教師朗讀第4小節。

(3)佩美麗指的東西很多,請大家觀看錄像,找一找。(錄像:德國簡介)

(4)討論交流。

(5)師:正是有了那些人美心更美的人民,德國才變得更美。

(6)有感情地朗讀第4小節。

四、創設情景,課外延伸。

1.師:美好的事物應該與別人一同分享。我從家中帶來了一張鋼琴曲CD,請大家和我一起分享優美的音樂。多麼令人陶醉啊!讓我們拿起書,配着音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師生a同朗讀課文。

3.師:你們願意將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與大家一起分享嗎?精心策劃個好點子,說給大家聽。

4.開展大家分享美,生活更甜美的討論會。

5.評出金點子。

五、小結:希望大家在生活中,a同分享美好的事物,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美!

自己花是別人看的公開課教案5

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天性、宇宙、真切、脊樑、家家戶戶、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奼紫嫣紅、應接不暇、耐人尋味”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自然段,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語言。

3.瞭解作者所介紹的德國風景與風俗特點,結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從中受到啓示與教育。

4、收集更多的資料,瞭解世界各國的文化,樹立大語文觀。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欣賞德國奇麗的景色、瞭解德國奇特的風俗,並有感情地朗讀。

(2)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語言。

難點:體會“人人爲我,我爲人人”的境界,並從中受到教育。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課

五彩斑斕的世界裏,既有我們引以爲榮的中華文明,也有我們不太瞭解的異域風情。這節課,讓我們跟隨季羨林先生到德國看一看,相信你一定會有許多感受。

齊讀課題(輕、慢一點)課前板書課題: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

(1)課文大家預習過了,那詞語肯定難不倒你。出示,指讀:脊樑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奼紫嫣紅應接不暇耐人尋味如入山陰道上

(2)課文主要講了什麼?請大家快速默讀課文思考。讀完的同學組織一下自己的語言。作者兩次踏上德國,卻發出了同樣的讚歎!誰知道?板書:奇麗的景色奇特的民族

(3)作者爲何會發出這樣的讚歎呢?讓我們走進文本,尋找答案吧!

三、探究——奇麗的景色

默讀課文,想一想,作者在德國看到了一種怎樣奇麗的景色?用直線畫出有關的句子。

四、探究——奇特的民族

1、德國不僅有奇麗的景色,還是個奇特的民族呢?請大家瀏覽課文,看看德國人種花有什麼特別之處?

2、集體交流

家家戶戶都在養花。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在屋子裏,他們是把花都栽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裏,只能看見花的脊樑。

學生自由讀句子,找,談德國人種花的特別之處。

①在我們中國,是喜歡花的人,才養花,而他們是——家家戶戶都養花;

②我們喜歡花,把花養在屋子裏,而他們是——把花都栽在臨街窗戶的外面;

③我們在屋子裏是是可以看着一朵朵爭奇鬥豔的花,而他們是——在屋子裏,只能看見花的脊樑。

師總結:德國人是每一家,每一戶都養花,而且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裏,只能看見花的脊樑。

教師小結:

要想實現人人爲我的美好願望,那就得先做到我爲人人;只有我爲人人了纔會人人爲我是嗎?可季羨林先生在德國留學時,並不是這樣的。作爲一名異國遊子,當他踏上這塊土地時,首先感受到的是“人人爲我”啊。

因爲不管他走到哪裏,擡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在這種環境的薰陶、感染下,他意識到,人人都在爲我服務,所以我也要爲別人做點什麼。再回到我們這裏,剛纔大家都談了許多身邊的“我爲人人,人人爲我”的事例,這是很好的基礎!當所有的人都能做到“我爲人人”時,所有的人也就都會感到“人人爲我”的美好氛圍。

到那時,我相信不管是誰來到我們的集體,來到我們的城市都會被這種美好的境界感染、改變!也會這樣說“人人爲我,我爲人人”!

所以作者說,這種境界是需要人細細品味的!齊讀:人人爲我,我爲人人

自己花是別人看的公開課教案6

一、教材分析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八組中的25課,本組教材以“異國風情”爲專題,向學生展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異國風情畫卷。本課向我們敘述了作者在德國留學時親身感受到德國人愛花,親眼所見家家戶戶都開滿鮮花的情景,突出了他們“人人爲我,我爲人人”的無私境界。本課預設兩課時完成,因此,我將第二課時教學目標定位爲: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自然段,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語言。

2、瞭解作者所介紹的德國風景與風俗特點,結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語句,從中受到啓示與教育。教學重難點是:理解課文內容,結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語句,體會“人人爲我。我爲人人”的境界並從中受到教育。

二、學情分析

學生進入五年級下學期的學習,已經能抓住課文主要內容,通過找重點詞句來理解課文,積累了一些語言,初步有了朗讀、想象能力,但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感悟課文所蘊含的道理還有一定的難度,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及個別差異,讓孩子在本節課中在原有知識、能力的基礎上各有所獲,通過朗讀,想象理解課文,感悟道理。

三、設計理念

根據教材和學生對未知事物有好奇心的特點,在設計本節課時,激趣導入,因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時按由景到人再到理的順序展開,體現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認知過程。在課的最後,學生領悟“人人爲我,我爲人人”的人生境界,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實現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四、教學準備

《綱要》第十一條明確指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因此,在教學中我充分發揮了大屏幕的優勢,如:利用大屏幕向學生出示自學提示,讓學生能夠自主學習,向學生展示圖片理解花團錦簇,奼紫嫣紅,出示重點句來幫助學生朗讀,出示課文插圖和課文內容想象奇麗景色,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

五、方法策略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我堅持以讀爲主,指名讀,自由讀,默讀,瀏覽讀,朗讀等相結合。在朗讀指導中一定要做到“悟中讀,讀中悟”,培養語感,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導朗讀,在朗讀的同時加深對的感悟。在第3自然段的教學中,注意了讀的目的性的引導,比如課文描寫奇麗景色的兩句話,第一次讀爲了讓學生讀通順,因此,我採用了自由讀之後讓學生看大屏幕欣賞圖片,幫助學生理解花團錦簇,奼紫嫣紅這兩個詞,再請學生讀,要求要有一定感情,評讀,促進朗讀能力的提高,又積累了優美詞句,我想熟讀成誦,有利於學生背誦。

通過教師配樂朗讀讓學生想象,培養學生說話、想象能力。學生學習時以讀、說爲主,讀、說中理解、感悟。

六、教學流程

我依據“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人”這一理念來設計教學。

第一環節:由找出能概括德國留給季羨林的印象自然引出課文中心句“多麼奇麗的景色,多麼奇特的民族”!

第二環節:

1、默讀課文,找出描寫景色奇麗的句子,畫出表現景色奇麗的詞語。抓住“花團錦簇,奼紫嫣紅“體會花美。抓住”花的海洋、應接不暇、山陰道”體會花多。通過強調“家家戶戶、任何”來突出德國所有的人家都有這樣的景象,從而爲下文理解“人人爲我,我爲人人”作鋪墊。

2、學生分小組討論,奇特的民族又表現在哪裏?抓住重點詞句”脊樑,家家戶戶栽窗外,花朵朝外”進行重點引導,並通過與中國養花方式的對比,讓學生更真切的體會到德國民族之奇特。爲了讓學生深刻理解“人人爲我,我爲人人”這種境界,我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說說此類事情,比如學生每人帶一本書到學校建立班級圖書角,值日生輪流打掃衛生,無償獻血等。使他們明白只有做到我爲人人,才能換來人人爲我。

第四環節:的最後一段則進行挖掘美麗,領悟夢想之美好。促進情感共鳴,昇華主題。

第五環節:總結全文,與學生共同完成一首小詩,既疏導課文內容,又在字裏行間流露出來那種對德國人奉獻精神的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