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與裴秀才迪書(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

嵐嵋

[學習目標導航] 學習提示

1、知識目標:掌握“書”“過”“步”“矯”“因”“以”等詞的意義及用法;背誦文中描繪自然景色的語句。2、能力目標:學習動靜結合的寫作手法;體會本文“文中有畫”的特點。3、情感目標:領會文中作者對友人的那種深厚感情。   學習本課除對字詞掌握以外,要拿出相當精力揣摩語言及其寫景的方法,爭取仿寫一段文字,但要注意動靜結合這一特點。

[背景知識互動]

一、寫作背景這篇散文是王維寫給友人的一封信,裴秀才迪,即裴迪,他是是盛唐田園山水詩派的主要詩人之一,早年曾與王維隱居終南山,互相唱和。后王維得輞川別墅,裴迪成爲座上常客,“輞水周於舍下,別漲竹洲花塢,與道友裴迪浮舟往來,彈琴賦詩,嘯詠終日”(《舊唐書王維傳》)。賓主詠輞川二十景,各成絕句二十首,這就是著名的《輞川集》。秀才,隨及唐初的取士科目名,後用對文人學士的敬稱。二、作家作品  王維(701-761),字摩詰,唐代詩人,畫家。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其父遷家蒲州(今山西永濟)。開元九年(721)進士,因通音律授大樂丞。後被張九齡擢爲右拾遺。安史之亂前,官至給事中。安史之亂中被俘,被迫做僞官。亂平,降爲太子中允。後復累遷至給事中,以尚書右丞終,世稱王右丞。王維詩現存不足400首,其中以描繪山水田園和歌詠隱居生活一類成就最大。名作如《終南山》、《漢江臨泛》、《山居秋暝》、《青溪》、《輞川集》20首、《過香積寺》等。王維的詩和散文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散文清幽雋永,極富詩情畫意歷代傳誦不衰。    解題這是一封約友人同遊的短信,描繪了王維晚年所居“輞川別業”周圍的山水景物,實寫了冬日的清麗,擬寫了春天的明媚,語言質樸、簡約,文筆淡雅,達到了很高的藝術境界。識記要點王維,字摩詰,唐代詩人,精通書畫音樂,曾爲大樂丞、右拾遺,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王維以寫山水田園詩著稱,蘇東坡曾說:“味摩潔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散文清幽雋永,極富詩情畫意,也很有特色。

[教材優化全析]

一、內容詳解 近 臘月 下, 景 氣 和 暢, 故 山  殊可 過。 臘月: 農曆十將近臘月的下旬,景色氣候溫和舒暢,舊居藍田山很可以一遊。 二月。古代在農曆十二月舉行“臘祭”,所以稱十二月爲臘月。景氣:景色,氣候。故山:舊居的山,指王維的“輞川別業”所在地的藍田山。殊:很。過:過訪,遊覽。足下方溫  經, 猥不敢相煩, 輒 便 往山中, 憩 感配寺,與山 僧 飯 訖您正在溫習經書,我不敢打擾,於是就前往山中,在感配寺休息,和山裏的僧人吃過而 去。 足下:對朋友的敬稱(多用於書信)。方:正在。猥:鄙賤,自謙之辭。飯就離開了。 相:指代性副詞,可譯爲“您”。煩:打擾。輒:於是,就。憩:休息。訖:完。去:離開。  北 涉 玄   灞, 清  月 映  郭。 夜  登  華子岡, 往北走渡過深青色的灞水,清澈的月光映照在城牆。晚上我登上了華子岡,(俯  輞水     淪漣,與月      上下  。 涉:渡過。玄:黑色。指瞰)輞川,河水泛着波紋,和月亮一起在水中上下波動。 水深綠而發黑。郭:在城的外圍加築的一道城牆。華子岡:王維輞川別業中的一處  寒 山      遠勝景。輞水:即輞川,在藍田南。淪漣:水面的波紋。  山中有了寒意,(看)遠   火,  明 滅 林外。深   巷寒犬,   吠聲如豹。   村墟 夜處的燈火,在樹林外忽明忽暗。深暗的街巷裏有狗在叫,聲音像豹子一樣。村子裏晚   舂,      復與 疏   鐘相間。 寒山:山到夜間,給人以寒冷的上用杵臼搗谷(的聲音)又和稀疏的佛寺鐘聲交錯。感覺,所以稱寒山。寒犬:指狗的叫聲兇惡,讓人膽戰心寒,這裏主要指其叫聲響亮,不一定讓人心寒。 此 時 村墟:村莊。舂(chōng):用杵臼搗谷。間(jàin):夾雜,交錯。 這個時候 獨 坐, 僮僕 靜默, 多思 曩昔 (我)獨自坐着,僮僕已經入睡,(便)可以多想一些(我們)過去的事情,(我們)攜 手 賦 詩, 步 仄 徑, 臨 清 流也。 靜默:這裏是拉着手一起創作詩篇,走在那狹長的小路上,來到那清澈的河水邊。 指已入睡。曩:從前。步:這裏是動詞,走。仄徑:狹窄的小路。臨:來到。流:水流,河水。 當待春 中,草木蔓 發, 春 山可 望, 輕鰷   出  水,等到春天的時候,草木蔓延生長,春天的山可以觀賞了,白鰷輕盈地游出水面,白鷗矯翼,    露 溼 青 皋,麥隴 朝 雊。  斯之 不遠,   白鷗展翅(飛翔),露水溼潤着青草地,麥田裏野雞晨鳴,這種景色不遠了,(那時)  倘能 從我 遊 乎? 當待:等到。蔓發:蔓延生長。望:這裏指觀賞。輕鰷(您)能和我一起遊玩嗎?(tiáo):白鰷,一種身體修長,遊動輕捷的小魚,故名“輕”。矯翼:張開翅膀。矯,舉起。青皋:長有青草的水邊高地。皋,水邊高地。麥隴:麥田裏。朝雊(gòu):早晨野雞的叫聲。雊,野雞叫的聲音。斯:指春天的景色。倘:倘或,表示商量 非 子  天機清妙者, 豈 能 以此不急之務相邀。的語氣。從:跟從。  不是您這樣性情高遠的人,怎麼能夠用這種閒事來邀請呢。然 是 中 有深趣矣!無 忽。 因馱黃櫱 人 往,         不 一隻是這裏面有妙趣啊,怎能忽視。借馱黃檗的人前往之便(帶這封信),就不一一詳 。山中人王維白。 天機:天性,性情。清妙:指超塵拔俗,與衆不同。不急之述了。山中人王維書。 務:閒事,這裏指遊山玩水。是中:這裏,指遊山玩水之中。無忽:不要忽略,不要輕視。因:憑藉。黃檗(bò):一種落葉喬木,果實和莖內皮可入藥。莖內皮爲黃色,也可作染料。不一:古人書信結尾常用的套語,不一一詳述之意。山中人:王維過着半隱居的生活,故自稱。 結構網絡第1段,告訴朋友,“山殊可過”。先點明自己遊“故山”,即藍田山的時間和環境:雖在臘月但又是一個溫和舒暢的日子。接着點明:這山值得遊覽。遺憾的是你“方溫經”,我“不敢相煩”,便自己“往山中”。我們從中感覺出,作者無摯友相伴終是一種遺憾。“故山殊可過”,爲下文寫景張本。第2段,寫冬景。作者遊山,是冬天一個有着皎潔月光的晚上。寫到了深青色的灞水和清澈的月光。後面寫景都是在這“清澈的月光”的映照下所呈現的景。你看:輞水泛起漣漪,與水中的月影或上或下;那寒山中遠遠的燈火,在林外忽明忽暗;這時深巷中傳來像豹子聲的響亮的狗叫;村子裏又傳來了舂米聲,又似與稀疏的鐘聲相應相和。這一段冬景的描寫,有動有靜,以動襯靜,有聲有色,把一個月下藍田山寫得清幽寂靜、高曠淡遠。最後一句不是寫景,卻是寫感受:“多思曩昔,攜手賦詩,步仄徑,臨清流也。”這是一個多麼瀟灑愜意的時刻!而如今朋友未到,這麼好的美景也打了折扣。看來作者在賞美景的同時還未忘記朋友,表現他與裴迪間的溫厚情誼。第3段,寫春景。“當待”,即等到。這一詞暗示了下面所寫的景物不是實寫,而是虛寫,也叫擬寫,就是憑想像而寫。你看,等到了春天,那時的山景更可觀賞,草木蔓延繁花似錦,輕捷的鰷魚躍出水面,白色的鷗鳥張開翅膀,晨露打溼了青草地,麥田裏雉鳥在清晨鳴唱。這裏寫到了草木,寫到了游魚,寫到了白鷗,還寫到了麥田和雉鳥。寫草木、游魚、白鷗、麥田都是視覺,寫雉鳥卻是寫其聽覺,多種感覺器官並用;寫草木、麥田是靜景,寫游魚、白鷗卻是動景,動靜結合。接下來,作者有一問:“倘能從我遊乎?”這和第1段“足下方溫經,猥不敢相煩”,第2段“多思曩昔”相照應,盛情邀請,共享同遊之樂。

二、寫作技巧  1、語言的音韻美。  這篇散文可讀性很強,很重要的原因在於作者在運用語言上的特色,尤其是大量運用四字短語。從四字短語本身的組成來看,就帶有很強烈的音韻色彩,漢語的抑揚頓挫在四字短語中表現的最明顯。在本課的寫冬景和春景的兩段,幾乎全用四字短句, 以極其簡潔的語言,勾勒出冬末春初美妙的自然景色。我們看:“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華子岡,輞水淪漣,與月上下,寒山遠火,明滅林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舂,復與疏鐘相間。”這幾句寫冬景的語句除一個五字句“夜登華子岡”,其他全是四字短語,讀起來朗朗上口。2、動靜相間,充滿詩情畫意。這篇短文的景物描寫很有特點。如第二段,作者將山水、月色、林火、村落、犬吠、鐘鳴等景物融爲一體,寫出了冬日清幽寂靜、高曠淡遠的迷人景色,其中有靜態描寫,有動態刻畫,動靜相間,充滿詩情畫意。第三段,作者又將草木、游魚、白鷗、麥田和雉鳥等景物融爲一體,寫出了春天的生意盎然,這裏也有動景,也有靜景,也是動靜結合,仍然充滿詩情畫意。蘇軾《書摩詰藍田煙雨圖》中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這篇散文也具有詩的韻律,畫的美感。我們應體味作者稱爲“有深趣”的那種詩畫意境。 技巧拾零如何品鑑和領悟散文的立意?(二)要注意考察以下三點,即:一要“高”,二要“深”,三要“新”。所謂“高”,主要是指作品立意的高遠,能夠站在時代的高峯,俯瞰人生,給人以啓迪和教益。所謂“深”,就是指作者對生活,對事物有透闢的瞭解,從中開掘出生活的底蘊,引申出深刻的認識。所謂“新”,是指立意要有新鮮感,而不能人云亦云。宋代著名文學家歐陽修曾寫過一篇散文《秋聲賦》,把秋天描寫得肅殺可怕,淒涼陰沉。當代作家峻青則寫了一篇《秋色賦》,反其意而用之,由讚揚秋天而轉爲讚頌社會主義時代,使文章的思想境界得到了昇華。這一立意既深邃又高遠,且不落窠臼,同時具有“深”和“新”的特點。

三、古漢語知識文言文特殊句式(二) :賓語前置1、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先看看下面的例句:(1)毋吾以也   (2)不吾知也仔細看一下,就不難發現這兩個句子有共同特點,一般都有否定詞,二是它們都有代詞“吾”,且這個代詞放在“以”“知”的前面,如用現代漢語表述可譯爲:(1)不要認爲有我在這兒(就不敢說)。(2)沒有人瞭解我呀!這類句子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是賓語必須是代詞;二是必須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詞表示。在這種情況下,代詞賓語要放在動詞之前和否定詞之後。 例如:《碩鼠》:“三歲貫汝,莫我肯顧。”“莫我肯顧”應理解成“莫肯顧我”。2、疑問句中代詞賓語前置再看例子:(1)大王來何操?(2)沛公安在?這兩個句子也有共同特點,都是疑問句,且都有疑問代詞“何”“安”,且在“操”“在”的前面。用現代漢語可譯爲:(1)大王來時帶了什麼?(2)沛公在哪裏?我們可總結爲:文言文中用疑問代詞“誰”、“何”、“奚”、“安”等做賓語時往往放在動詞的前面,即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要前置,這是賓語前置的另一種表現形式。3、介詞賓語前置在現代漢語中,介詞後面跟着賓語,組成介賓結構,用來修飾動詞謂語。在文言文中,介詞賓語往往置與介詞之前,形成一種倒置的現象。例如:《岳陽樓記》:“臆!微斯人吾誰與歸?”“誰與歸”應理解爲“與誰歸”。4、“之”助詞,作賓語前置的標誌如:宋何罪之有?“有”爲動詞,作謂語,“何罪”作“有”的賓語,“之”爲助詞,不需要翻譯,作賓語前置的標誌。可譯爲“宋國有什麼罪呢?”。5、“唯……是……”格式的賓語前置如:唯餘馬首是瞻。“瞻”是動詞,作謂語,當作“看”講,“餘馬首”則是“贍”的賓語,“是”爲助詞,放在賓語後面,使賓語提到動詞之前,爲賓語前置的標誌,這是古漢語中典型的“唯……是”格式的賓語前置。可譯爲“只看我的馬頭(所向而行動)”。再如:現代漢語中的“惟利是圖”“惟命是從”。以上是賓語前置中常見的幾種形式,還有一種特殊的形式。介詞“以”的賓語比較活躍,即使不是疑問代詞,也可以前置。如:“餘是以記之,以俟觀人風者得焉。”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詞,但也前置了。 美文賞析石澗記(節選) 柳宗元 石渠之事既窮①,上由橋西北,下土山之陰②,民又橋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③。亙石爲底④,達於兩涯。若牀若堂⑤,若陳筵席⑥,若限閫奧⑦。水平布其上,流若織文⑧,響若操琴。揭跣而往⑨,折竹箭,掃陳葉,排腐木⑩,可羅胡牀十八九⑾。居之,交絡之流⑿,觸激之音⒀,皆在牀下;翠羽之木,龍鱗之石,均蔭其上⒁。古之人其有樂乎此耶⒂!後之來者能追予之踐履耶⒃!<註釋>①既窮:已經完結。②陰:山的北面。 ③三之:三倍。④亙石:石頭連片。亙,綿延不斷。⑤牀:坐牀,坐臥之具。堂:高大的屋子。⑥筵(yán延)席:鋪在地上的坐具。⑦閫(kǔn)奧:室內深隱的地方。閫,門檻。⑧織文:編織的紋縷。⑨揭跣(qìxiǎn)而往:挽起衣服、光着腳過去。揭,掀起衣服。跣,光腳。 ⑩排:除去。⑾羅:排列。胡牀:也叫“交椅”、“交牀”,可以摺疊的輕便坐具。⑿交絡:網絡交叉的樣子。⒀觸激:水流衝擊。⒁蔭:掩覆,覆蓋。⒂其:表推測。乎:於。⒃踐履--踐踏,謂足跡所到的地方。 <簡析>本文爲《永州八記》之一。澗以石名,景以石美,本文以層出疊見的比喻,直接描摹出澗石的情狀,與小石潭底之石絕無雷同。還用水布其上,“流若織文,響若操琴”,側面描寫澗石的奇特。又邊用兩個反問句,抒發了羅牀澗中,水流聲響於其下,木石廕庇於其上,此樂何極的情趣。

四、重點字詞一詞多義書  山中與裴秀才迪書(名詞,書信)   今之學者讀古人書(名詞,書籍)   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動詞,寫作)過  故山殊可過(動詞,過訪,遊覽  )   人恆過,然後能改(過錯,這裏活用爲動詞,犯錯)   孔子過泰山側(動詞,經過)   還,不過三十日(動詞,超過)步 步仄徑,臨清流也(動詞,走過)  步行太遲,可共遞相擔(名詞,腳步)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名詞,舉足兩次爲一步)矯 白鷗矯翼,露溼青皋(動詞,舉起)  且矯詔紛出,鉤黨之捕遍於天下<動詞,假傳(命令)>  矯枉過正(動詞,把彎曲的東西弄直,這裏引申爲糾正。)因 因馱黃檗人往(介詞,憑藉)  定伯因復擔鬼,鬼略無重(副詞,於是,就)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前謝罪(介詞,通過,經由)  不如因善遇之(介詞,趁機)  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介詞,因爲,由於)以 豈能以此不急之務相邀(介詞,用)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介詞,因爲,由於)  臣以王之攻宋也,爲與此同類(動詞,以爲,認爲)  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介詞,憑,靠)  受命以來,夙夜憂嘆(語氣助詞,表時間)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連詞,相當於“而”) 字詞鞏固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A.故山殊可過。 過:越過B.足下方溫經。 方:正在C.村墟夜舂,復與疏相間。間:疏遠D.輕鰷出水,白鷗矯翼。矯:矯健解析:A“過”,過訪,遊覽;C“間”,夾雜,交錯;D“矯”,舉起。答案:B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A.(1)猥不敢相煩,輒便往山中(2)豈能以此不急之務相邀B.(1)當待春中,草木蔓發 (2)是故草木之發,如蒸氣C.(1)步仄徑,臨清流也 (2)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爲固;D.(1)因馱黃檗人往 (2)踐華爲城,因河爲池;解析:A兩個“相”均爲偏指一方的指代性副詞,可譯爲“你”。B兩個“發”均爲“生長”義。C第一個“臨”,走到;第二個“臨”,面對。D兩個“因”均爲介詞,憑藉。答案:C

[教材實例解析] 思路點撥

1.寫景狀物最忌單調平板,故作者常以“動”、“靜”對比筆法,使文字更具情致,下列句子哪個屬於這種類型 () A.此時獨坐,僮僕靜默   B.輕鰷出水,白鷗矯翼 C.北涉玄灞,清月映郭  D.深巷寒犬,吠聲如豹。  解析:AC均寫的是靜景,B寫的是動景,D既有靜景(深巷)又有動景(狗吠),動靜結合。  答案:D2.熟讀了王維《山中與裴秀才迪書》一文,哪一選項化用了本文中的語句?A.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張岱《湖心亭看雪》)B.將至三界址,江色狎人,漁火村燈,與白月相上下,沙明山淨,犬吠聲如豹。(王思任《剡溪》) C.衆山束水,如不欲去,山容殊閒雅,無刻露態。  (袁宏道《遊桃源記》) D.天無一點雲,星斗張明,錯落水中,如珠走鏡,不可收拾。(王質《遊東林山水記》)  解析:B化用“輞水淪漣,與月上下。寒水遠火,明滅村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答案:B 1、本題考查的是本文寫景的主要特點:動靜結合。目的是讓同學們對此要能做具體分析。動靜結合的寫法,最常見的還是以動景襯靜景,具體到本題是以聲音來襯寂靜。2、本題實際上是考查語言的。學習一篇課文,尤其是這樣優秀的寫景散文,對語言的學習是不可或缺的。我們在閱讀和寫作中要善於引用或化用一些優美的文字,爲己所用,就會慢慢提高我們運用語言的能力,久而久之,也會寫出好的文章來,因此,熟讀甚至背誦都是非常重要的,這就叫積累語言素材。

[研討與練習釋疑] 解題規律

一、這兩段文字是:“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華子岡,輞水淪漣,與月上下。寒水遠火,明滅村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舂,復與疏鐘相間”“當待春中,草木蔓發,春山可望,輕鰷山水,白鷗矯翼,露溼青皋,麥隴朝雊”。一段實寫冬景,一段虛寫春景。給我們的感受,可以談景色給人的感受,這是從內容上的分析;也可以談寫作手法給你的啓發,這是從藝術特色上分析。無論哪方面,要做到具體分析,言之有物。二、1、正好 2、完 3、從前 4、這裏 5、寫三、最重要的相通之點是:都有動靜結合的特點。 《鳥鳴澗》以“桂花落”“月出”“時鳴”反襯山谷的寂靜。《鹿柴》以“人語響”反襯山空、山幽。《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轉”和“日”用得巧妙:轉蒼翠,表示山色愈來愈深,愈來愈濃,山是靜止的,着一“轉”字,便憑藉顏色的漸變而寫出它的動態;水是流動的,着一“日”字,卻令人感覺它始終如一的守恆。幾首詩歌和課文都用少量的字句,勾勒出一幅有色彩,有音響,動靜結合的畫面。 一、對課文語言的把握是學習本文的重點,我們一方面要體會寫景文字的意境,另一方面要做到背誦,這一點需注意。 二、關鍵的實虛詞要注意準確解釋。三、本題形式上是比較閱讀,重點是掌握本文動靜結合的描寫方法。這種方法在我國寫景詩中很普通,王維是其中的代表,像孟浩然等詩人的寫景詩,也大多有這一特點,希同學們認真揣摩。

[知識應用自測]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第1至4題。近臘月下,景氣和暢,故山殊可過。足下方溫經,猥不敢相煩,輒便往山中,憩感配寺,與山僧飯訖而去。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華子岡,輞水淪漣,與月上下。寒水遠火,明滅村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舂,復與疏鐘相間。此時獨坐,僮僕靜默,多思曩昔,攜手賦詩,步仄徑,臨清流也。當待春中,草木蔓發,春山可望,輕鰷山水,白鷗矯翼,露溼青皋,麥隴朝雊,斯之不遠,倘能從我遊乎?非子天機清妙者,豈能以此不急之務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無忽。因馱黃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維白。

1.“故山殊可過”中“過”義與下列哪項相同?() A.顏回有不貳過之德 B.過故人莊 C.農夫、漁夫過而陋之 D.而世不察,以爲鬼物,亦已過矣。2.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含義,與現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A.近臘月下,景氣和暢 B.足下方溫經,猥不敢相煩C.此時獨坐,僮僕靜默 D.非子天機清妙者,豈能以此不急之務相邀3、下列哪句的季節與本文所寫的季節相同() A.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B.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C.岸芷汀蘭,郁郁青青 D.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4.對本文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A 作者借短信描繪了自己晚年所居“輞川別業”周圍的山水景物,實寫了冬日的清麗和春天的明媚,語言質樸,文筆淡雅,達到了極高的藝術境界。B 第一段“故山殊可過”句埋下一個伏線,暗暗點出自己隱居的山村實在值得一遊。C “草木蔓發,春山可望”以下六句,作者運用詩的語言,採用動靜互爲烘托的藝術技巧,描摹出一幅山村春色圖,可謂是文中有畫。D 第三段中,作者顯示了他寫信的意圖,他與裴迪之間的深厚情誼是以“真趣”爲基礎的。 重點文言虛詞:於1.對,對於。例:①貧者語於富者曰。②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③其於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2在。例:①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之。②乃設九賓禮於庭。③縉紳、大夫、士萃於左丞相府,莫知計所出。3與,跟,同。例:①幻者而同於真邪?真者而同於幻邪?②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③燕王欲結於君。④莫若遣腹心自結於東,以共濟世業。4到。例:①指通豫南,達於漢陰。②從徑道亡,歸璧於趙。5從,自。例:①子墨子聞之,起於魯。②至廢孟子而不立,非導源於小儒乎?③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6在......方面。例:①荊國有餘地而不足於民。②於人爲可譏,而在己爲悔。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後問題。汲黯字長儒,孝景時爲太子洗馬,以莊見憚。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爲謁者。東越相攻,上使黯往視之,不至,至吳而還。報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河內失火,延燒千餘家。上急,復使黯往視之,還報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燒,不足憂也。臣過河南,河南貧人傷水旱萬餘家,或父子相食。臣謹以便宜,持節發河南倉粟以振貧民。臣請歸節伏矯制之罪。”上賢而釋之,遷爲滎陽令。黯恥爲令,病歸故里。上聞,乃召拜爲中大夫。以數切諫,不得久留內,遷爲東海太守。黯學黃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淨,擇臣史而任之。其治,責大指而已,不苛小。歲餘,東海大治。召以爲主爵都尉,列於九卿。  當是時,太后弟武安侯蚡爲丞相,中二千石來拜謁,蚡不爲禮。然黯見蚡未嘗拜,常揖之。天子方招文學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對曰:“陛下內多欲而外施仁義,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變色而罷朝。公卿皆爲黯懼。上退,謂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憨也!”羣臣或數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輔弼之臣,寧令從諛承意,陷主於不義乎!且己在其位,縱愛身,奈辱朝廷何!” (節選自《史記汲鄭列傳》)

5、下列句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家人失火,屋比延燒 比:緊挨着B、持節發河南倉粟以振貧民 振:通“賑”,救濟C、黯恥爲令,病歸故里 病:生病D、以數切諫,不得久留內 內:朝廷內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A、①以莊見憚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B、①上聞,乃召拜爲中大夫 ②荊柯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見樊淤期C、①列於九卿 ②得復見將軍於此D、①公卿借爲黯懼 ②父母宗族,皆爲戮沒7、下列各句中“之”字稱代內容的說明,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上使黯往視之 稱代前文的“東越相攻”B、上賢而釋之 稱代“汲黯”C、擇臣史而任之 稱代“擇臣史”D、然黯見蚡未嘗拜,常揖之 稱代“田蚡”8、下列句子分別編爲四組,全都表現汲黯處理問題靈活機動的一組是( )①上使黯往視之,不至,至吳而還 ②家人失火,屋比延燒,不足憂也 ③治官理民,好清淨,擇臣史而任之 ④其治,責大指而已,不苛小 ⑤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 ⑥持節發河南倉粟以振貧民A、①③⑤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①③⑥9、下列對原文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汲黯爲人正直敢言,“以數切諫,不得久留內”。儘管出任地方官,也仍然上書直陳皇帝的過錯,招致皇上的大怒,“變色而罷朝”。B、就是要求他們匡正數過,儘管自己官職低微,並非公卿,但也不應因愛身而使朝廷受辱。 C、汲黯爲謁者,經常代表皇帝出巡各地所到之處,都極力維護皇帝的尊嚴,宣示皇上的恩德,因而即使“矯制”,皇上也並不怪罪。 D、汲黯爲地方官,遵奉黃老之說,崇尚無爲而治,自己從不理事,事無大小,一切憑藉手下人處理。由於方法得當,“歲餘,東海大治”。10、將文言文閱讀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⑴河南貧人傷水旱萬餘家,或父子相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陛下內多欲而外施仁義,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比。例:①孔子曰:“苛政猛於虎也。”②此其人之勤勞,必千萬於天下之人。③青,取之於藍,而青而藍。(本義項是指後一個“於”。)8被。例:①君幸於趙王。②受制於人。③故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9受。例:不拘於時,學於餘。(本義項指前一個“於”。)10向。例:①不拘於時,學於餘。(本義項指後一個“於”。)②事急矣,請求救於孫將軍。11給。例:我以天下之利盡歸於己。「於是」1在這時。例: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2與現代漢語“於是”相同。例:於是爲長安君約車百乘,質於齊。3在這件事上。例:吾祖死於是,吾父死於是。4在這種情況下。例:於是秦王不懌,爲一擊罅。5對此。例:於是餘有嘆焉。6從此。例:遂墨以葬文公,晉於是始墨。「於路」沿路。例:京中安不得身,又虧林沖齎盤纏,於路投奔人。不想日卻在這裏撞見。「於是乎」於是。例:餘感焉,以杜君言泛訊之,衆言同,於是乎書。

應用自測解析

1、B(A犯錯,B造訪,C經過,D錯。)2、B(A“景氣” 古:景色,氣候;今:指生產增長、失業減少、信用活躍等經濟繁榮現象,泛指興旺。B“足下” 古今意義相同,均是對別人的敬稱,現不常用。C“靜默” 古:指入睡;今:指不作聲。D“天機” 古:天性;今:一般指重要而不可泄露的祕密。) 3、A<A冬季(柳宗元《江雪》),B秋季(王維《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C春季(范仲淹《醉翁亭記》)D冬季(歐陽修《醉翁亭記》)>4、A(寫春景是虛寫)5、【答案】C【解析】病:託病6、【答案】D【解析】①介詞“替”;②連詞“被”7、【答案】D【解析】稱代“汲黯” 8、【答案】B 9、【答案】C【解析】A項“儘管出任地方官”不對,位在九卿之列;B項“儘管自己官職低微”錯,“公卿”官職不低微;D項“自己從不理事”錯,改爲“親自處理”10、【答案】⑴河內郡有一萬多戶窮人家遭受水、旱災,窮得父母把孩子殺了吃。 ⑵您內心慾念很多,只在表面上施行仁義,怎能效法到堯舜的偉大治績呢?

作者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