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最新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最新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

最新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1

教學目標

1.在地圖上找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領土組成和首都。

2.根據地圖和資料說出日本自然環境的基本特點,並能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瞭解日本的抗震防災意識。

3.運用地圖資料,說明日本海洋性季風氣候的分佈、特點。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掌握研究國家地理自然地理的方法

2.教學難點:日本爲什麼多火山、地震;日本的氣候爲什麼呈現“海洋性”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活思維

觀看多媒體課件中的一組圖片,回答一個問題:這些圖片來自於哪個國家?

(二)展示目標

學生集體誦讀學習目標一遍,初步瞭解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三)自主學習

1.日本的地理位置

①半球位置

②緯度位置

③海陸位置

2.日本的領土範圍

①日本的陸地是由什麼組成的?

(提示:陸地一般由大陸、半島、島嶼等組成)

②自北向南分別是什麼?

③日本週圍的鄰國有哪些?在地圖上找到日本的首都

3.日本的地形

讀地圖冊32頁:日本羣島地勢及日本地形面積比較

①描述日本的地形特點

②日本第一高峯在哪裏?

③日本的平原是什麼?

4.日本的氣候

讀圖課本第10頁:亞洲氣候類型分佈

①日本的主要氣候類型是什麼?

②日本的氣候有什麼特點?

5.日本的資源

嘗試描述日本的森林資源、水資源、漁業資源及礦產資源(提示:是豐富還是不足)

(四)合作探究

要求:以小組形式進行合作探究;將探究結果寫在老師發的紙上面;時間5分鐘。

1.閱讀課本55頁圖8-1-3、地圖冊32頁日本在地震帶中的位置,嘗試分析日本爲什麼多火山、地震?

2.展示材料,日本2011年的3.11地震與中國2008年的5.12汶川地震相比,損失要小很多,爲什麼出現這種情況?日本的哪些抗震、防震措施值得我們學習?

3.東京和濟南都位於36°N附近,下表爲兩個城市的氣象數據。

①完成表格

②對比濟南的'氣象數據,描述東京的氣候特點?造成此氣候特點的原因是什麼?

(五)風采展示

將合作探究的結果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展示。

(六)達標檢測

1.日本的地形以()爲主。

A.山地、丘陵B.平原C.盆地D.高原

2.日本的自然資源中,比較豐富的是()

A.石油和煤炭B.水能和森林

C.鐵礦和水能D.森林和石油

3.同步學習鞏固提升1—6題

(七)課堂小結

談一談你的收穫。

最新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2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從多方面培養學生讀圖方法和運用地圖的能力,使學生領會掌握學習方法的重要性,明確掌握地圖知識和技能,也是今後建設祖國所應具備的文化素質之一。

[知識和能力]

1.初步瞭解地圖上的比例尺、方向、圖例和註記以及等高線等基礎知識。

2.學會運用比例尺在圖上量算兩地間的距離,以及在地圖上辨認方向。

3.初步學會在各種地形圖上判斷地勢高低起伏狀況,以備將來能用在生活和生產上。

4.在地圖上識別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種地形。

5.用比例尺量算距離,在地圖上識別方向、填繪常用圖例和註記。

6.在各種地圖上,學會判斷地勢起伏高低的方法,提高讀圖分析能力。

7.能夠使用目的(如旅遊)確定所選擇的地圖類型及其比例尺。

8.舉例說明一到兩種現代高科技地圖(例如遙感圖像和電子地圖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教學重點

1.比例尺的計算公式和線段比例尺。

2.經緯網地圖上辨別方向。

3.用海拔計算地面高度。

4.等高線稠稀與坡度徒緩。

5.分層設色地形圖。

教學難點

1.比例尺大小的判別以及與地圖內容詳略的關係。

2.在經緯網地圖上辨別方向。

3.在等高線圖上識別各種地表形態。

教學設計[導入新課]

同學們,前兩節課,我們學習了地圖的基本要素——比例尺和方向,但是,要和地圖“對話”,獲取我們所需的信息,這是不夠的,還必須認識和熟悉地圖的“語言”——圖例。

板書

地圖的基本因素——圖例

[講授新課]

提出問題

什麼是圖例?

指導閱讀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P13圖1.22中有關圖例的文字說明,以及課本P14第3自然段,使學生知道圖例是指:地圖上表示各種地理事物的符號,說明各種地理事物的文字和說明各種地理事物的數字,又稱註記。

組織活動

1.讓學生看課本P14圖1.24“一些常用圖例”,自己想辦法儘快記住一些常用的圖例。

2.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爲單位相互交流記憶的好方法。教師給予指導啓發,如點狀的符號有哪些?分別表示什麼地理事物?線狀的呢?面狀的呢?等等。

3.教師可用電腦逐個展示各種圖例,讓學生辨認,也可用課前準備的“圖例卡片”,進行“找朋友”或“對號入座”等遊戲。

4.組織學生進行繪製自己居住房間平面圖的比賽,看誰畫的又符合實際又美觀,圖上要有比例尺、方向以及自己設計的圖例等要素。

評價點撥

展示若干學生繪製的平面圖,點撥評價後說明記住圖例固然很好,但地圖一般都附有圖例,所以也不需去死記硬背,關鍵是要掌握識圖的方法和步驟。結合繪圖中的問題,強調在繪圖和填圖時,圖例要規範準確,特別是註記,應該字體清晰勻正,大小合適,排列應“橫寫自左向右,豎寫自上而下”,點狀事物不離點,線狀事物也是線,面狀事物不出面。

小結過渡

同學們,比例尺、方向、圖例是地圖的三個基本要素,只有熟練掌握了這些閱讀地圖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才能很好地與地圖“對話”,從地圖上獲取信息。

板書

二、從地圖上獲取信息

提出問題

1.當前人們的哪些社會活動會用到地圖,各需要什麼樣的地圖?

2.隨着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你是否知道人們除了

利用地圖之外,還有哪些方法、手段,能夠更加快速和準確地獲得有關地表環境狀況的信息?

討論交流

教師指導學生閱讀課本P19第1和第3自然段以及閱讀材料“地圖家族一覽”,以學習小組討論交流,列舉說明。

評價點撥

教師根據學生髮言情況評價後小結點撥。

①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都離不開地圖,如氣候分佈圖、農作物分佈圖、工業區或工業城市分佈圖、鐵路、公路分佈圖、旅遊景點分佈圖、商業中心分佈圖、政區圖、軍事地圖等。

②根據地圖的內容,通常可以劃分爲普通地圖和專題地圖兩類。普通地圖是反映自然和社會經濟一般特徵的地圖,概括程度高,多爲小比例尺地圖。專題地圖則是根據專門用途着重反映一種或幾種自然或社會現象的地圖。

③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計算機在地圖繪製中的廣泛應用,出現了許多新型的地圖,地圖家族中新貴族不斷涌現,電子地圖、遙感圖像等使傳說中的“千里眼”“順風耳”變成了現實,人們能夠更快、更準確地傳輸和獲取地理信息,給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更大的方便。

④根據目的和需要,選擇和使用地圖,查找和獲得所需的地理信息,養成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地圖的好習慣。特別是地理課的學習過程中更是離不開地圖,正如人們說的那樣:“地圖是地理的眼睛”,如何才能充分利用地圖學好地理呢?

討論引導

教師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地圖在自己學習地理過程中的體會後進一步引導:

1.運用地圖的方法——上課時要做到左圖右書,圖文結合,養成讀圖、用圖的好習慣。

2.運用地圖的步驟:

①看和指——在圖上找到所學地名,指出它的位置。

②讀和寫——生疏地名反覆讀,同音、近形、近義的地名要多寫。

③想和說——看到的事物要多動腦想,想好以後要表達出來,能夠“看圖說話”,把“啞圖”變爲“活圖”。

④變和畫——變是指在地圖上獲取的信息,要善於遷移應用(分析問題,解答問題),畫是指要多動手進行畫圖練習。如照着畫、默着畫、反着畫(如圖上畫的是南半球某種現象,你就畫北半球相反的某種現象)、繁化簡、圖配文、創新畫等。

總之,學地理,在腦海裏時時、事事都要裝有一幅活地圖,逐步建立空間概念。

反饋練習

1.電腦展示下面三件事,把學生分成三個小組,每個小組分配一件事,讓各小組去組織分配的活動,看看需要選擇什麼樣的地圖,爲什麼?

2.各小組再去韓國漢城乘坐地鐵,讓學生完成課本P21活動2。

[課堂小結]

根據以下電腦展示,引導學生共同歸納地圖基本要素的內容,強調養成運用地圖的好習慣。

板書設計

作業佈置每個學習小組,用16開紙把學校的平面圖設計出來,以“我爲學校提建議”爲形式設計未來的學校建設方案;或以“我浪費時間了嗎”爲主題,結合現有城市地圖分析本組同學上學的路線是否最爲簡捷。地圖上要有自己設計的圖例及其他要素,以及繪圖小組同學的姓名,一週後,大家評比,看哪個組繪的最準確、最美觀。

最新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3

教學目標

1、運用地圖歸納一個大洲的地形、氣候、水系的特點,簡要分析其相互關係。

2、通過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學會總結歸納兩大洲地形和河流特點。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亞洲、北美洲地形特點

難點:地形對河流流向的影響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1、展示“亞洲地形圖”。

2、指導學生基本的讀圖方法,觀察陸高海深表。結合地圖判斷不同圖下顏色各代表什麼地形。我們來認識一些主要的地形區,描述一下它們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請不同組的學生展開競賽搶答,增強組內的合作意識,活躍氣氛。

3、學生查圖討論回答各地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導:根據以上的讀圖分析從位置和海拔方面考慮,得出亞洲地形特點

板書:地勢起伏很大,中間高四周低,亞洲地面高低起伏很大,地勢中間高四周低。

4、引入地形剖面圖。

(展示亞洲大陸沿北緯30度的地形剖面圖和北美洲沿北緯40度的地形剖面圖)

觀察區別兩圖:

學生讀圖歸納:亞洲在東西方向上地勢表現出起伏大,中部高,兩側低的特點。而北美洲在東西方向上地勢東西高中間低。

河流是構成自熱環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1、在圖上找出幾條大河,長河衆多,觀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流入的海洋。

2、歸納亞洲的大河在分佈上的特點。

板書:受地形影響,亞洲的地勢中間高四周低決定了河流多發源於中部山地,四周呈放射狀分佈。

北美洲地形對河流流向的影響。

北美洲地勢中部低,但中部北高南低。密西西比河主幹呈自北向南流,東西部地勢高,所以密西西比河水系多發源於兩側高原山地。

亞洲主要有哪些氣候?

學生看圖回答:說出亞洲的主要氣候類型,認識亞洲氣候複雜多樣的特點。

爲什麼亞洲氣候複雜多樣?

引導學生從位置、範圍、地形等方面說明亞洲氣候複雜多樣的原因。

分析亞洲氣候特點的成因,亞洲季風氣候特點及其對農業造成的影響

成因:受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的影響。夏季風弱,從海洋上帶來的水汽少,降水就少。如果過少,就可能形成旱災。夏季風強,從海洋上帶來的水汽多,降水就多。如果過多,就可能形成水災。

亞洲地跨寒、溫、熱三帶,氣候具有複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和溫帶大陸性氣候分佈廣的特點。

2、亞洲分佈面積最廣的氣候類型—溫帶大陸性氣候,得出另一特點—大陸性氣候分佈廣(距海洋遠,深入大洲大陸內部)

3、季風氣候是亞洲獨有的氣候類型且分佈廣,得出亞洲氣候的又一特點,季風氣候顯著,三種季風氣候的降水季節分配圖和降水年際變化圖。

分析得出結論:氣候複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溫帶大陸性氣候分佈最廣。

過渡:爲什麼會形成這麼複雜的氣候?主要受了哪些因素的影響?

(以亞洲的幾個城市{前述}爲例,提示回憶上冊學過的“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知識,引導學生總結出氣候與位置的關係及氣候與地形、地勢的關係)

小結:影響亞洲氣候的因素,除了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外,還有地勢及其他因素,但主要的是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

教育學生分析季風氣候降水的特點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結合活動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北美洲的氣候類型圖”認識北美洲的氣候分佈,主要氣候類型。與亞洲相比北美洲所跨緯度範圍稍小些,高山高原貫穿兩部,因山地也呈現出氣候複雜多樣,溫帶大陸性氣候分佈廣的特點,但是北美洲西北沿海有狹長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分佈。

課後小結

這節課的主要內容學習了亞洲和北美洲的氣候類型,氣候特點,引導學生認識了季風氣候對農業生產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