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家長學校授課教案

導語:家長學校是培養家長家庭教育水平,提高家長家庭教育技巧,彌補家庭教育缺失,解決家庭教育中出現的種種問題的家庭教育的學校。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二家長學校授課教案,希望大家喜歡!

初二家長學校授課教案

初二家長學校授課教案一

教學目的:

1、讓家長明確在家庭教育中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2、建議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受挫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家長們明白應該怎樣培養孩子的受挫能力。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尊敬的各位家長,你們好。首先歡迎你們來參加我們的家長會。感謝你們在百忙之中來到學校,共同來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關心學生的發展情況。今天我們共同探討的問題是怎樣培養孩子的受挫能力。

二、       幫助家長們明確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要想引導未成年人走正確的人生道路,必須培養孩子做一個健全的人,要具有隨時迎接挫折,迎接“丟臉”,經歷痛苦的思想準備。這樣的教育特別應該從小學生抓起,從小培養孩子們在挫折中成長的能力。因爲,現在的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他們從小在爺爺、奶奶、父母的精心呵護下長大,生活在太陽底下,吸取着雨露陽光。唯我獨尊,嬌橫跋扈,事事佔上風。試想,這樣的孩子如果從小不接受正面的引導,能走正確的人生道路嗎?他們只會遇到困難退卻,受到挫折失去信心和希望,經受不了打擊,他們只會順水推舟,不會逆水行舟。難怪我國每年都會出現因不能正確面對父母的教育而服毒身亡的,因同學的嘲笑而跳樓自殺的,因學習的壓力而棄學逃亡流浪街頭的,因羨慕而產生妒忌走上犯罪道路的… … 因此,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是極爲重要的。作爲學校、家庭應責無旁貸加強培養孩子們從對挫折的能力,讓他們在風雨中健康成長。

三、建議家長培養受挫能力的具體做法

(一)、認識自我,完善自我

對於學生來說,他們的壓力莫過於來自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迫切心理;莫過於學習分數的高低,成績的好壞;莫過於與同學之間的爭吵,意見的分歧;莫過於老師嚴厲的批評,同學的嘲笑……然而,一個在家被父母嬌慣了的孩子怎能一下子承受得了這些壓力呢?養成孩子自我教育是幫助孩子健康成長的關鍵。

1、 引導孩子正確地認識自我,瞭解自我

引導孩子正確地認識自我,瞭解自己的優點、缺點、愛好、性格、習慣等,學會自我調控、自我反思、自覺學習,找出與別人的差距,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只有他們在瞭解自我,認識自我的基礎之上,才能不斷的完善自我:正確的對待自己,與他人友好相處,更好的學習,勇敢的面對失敗。特別是班級裏的後進生,他們本身缺乏自信心,導致他們形成自卑感,嚴重的影響着他們身心活動和學習能力,使原有的聰明才智不能正常的發揮。面對這樣的孩子,更加要幫助他們認識自我,瞭解自我,面對現實,找找原因之所在,在認清自己之後,以清醒的頭腦,良好的心態,調節自我,戰勝自我,樹立信心。要以“失敗是成功之母”爲動力,迎接新的挑戰。

2、用典型的事例進行自我能行的教育。

人無完人,各有所長,各有所好,只要有信心,就會體現自我能行的價值。 “相信自己,我並不比別人笨,別人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久而久之,孩子們從小懂得長處要發揚,短處要彌補,這樣能促使自己健康成長。

3、親近孩子,教其反思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言語難免有可能會傷害學生,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孩子沒有健康的思想和承受能力,就不能正確面對,就會導致不良後果。特別是一些性格內向型孩子,他們不善言表,更容易造成不良後果。面對這樣的孩子,家長要多開導他、啓發他,鼓勵他們自我檢查、反思,使他了解自己的不足,認識自我的不對,找出與別人的差距和誤區以及自己存在的問題。從小進行了解自我,認識自我,完善自我的教育,養成自我反思的良好生存習慣,他們就會成爲一個身心健康的人。

(二)、遇到困難,學會解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行爲,言談舉止,道德行爲,對孩子成長具有決定的影響,要想讓孩子從小健康成長,家長就得對孩子進行一定的受挫能力的培養,不能遷就孩子、慣養孩子、溺愛孩子。要轉變教育觀念,不要認爲孩子只有一個,事事都要順從事事都包辦。要重視養成教育和習慣教育以及各種能力的培養要從小抓起,從身邊的小事抓起。希望家長隨時與教師保持溝通,教育孩子遇到困難不要害怕,要有隨時迎接困難的思想準備,要迎難而上,不能遇到困難就退缺。事後我發現這樣的情況有所好轉了。看來家校堅持配合培養,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我相信具備健康心理和經受過挫折教育的孩子將來他們會成爲生活的強者。

(三)、受到打擊,學會面對

人生的致命點就是經受不了挫折的打擊,有的人一旦遇到一點小麻煩,遇到一點小挫折,就不能接受,不能正確地對待。有的人是想不通,情緒低落,悶悶不樂,沉默寡言,十分無助的樣子;有的人是發泄,性格暴躁,把所有的氣都往別人身上發…….一個人在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麻煩事,煩心事,總會受到一些大小不同的打擊,小學生也不例外。然而多數孩子嬌生慣養,在困難和挫折面前哭哭啼啼,依賴家長和老師。如何培養孩子面對家庭、學校、社會諸方面帶來的打擊?這個問題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關注。

1、學會面對自己

當自己受到打擊以後,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多想想造成自己受到打擊的原因。如果是自己造成的,就要勇敢的面對自己,敢於承擔自己的責任,告訴孩子:人無完人,孰能無過。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知錯就改,纔是好孩子。

2、學會面對父母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當家長看到孩子學習成績考差時,不懂得教育的父母就會生氣地批評孩子,有的孩子不能接受父母的批評教育,與家長產生牴觸,不服從家長,甚至於向家長挑釁。這樣的孩子思想、行爲處於危險的邊沿,教師應加以正確的引導:一是採取開展活動的方式,使孩子在活動中明理,查找自己的不對;二是採取交流的方式與孩子們溝通,理解父母用心的良苦;三是舉生活的實例和現象,明辨對錯,糾正自己的不良行爲。

其實,挫折和打擊並不可怕,怕的是遇到挫折和打擊不知道想辦法應付。我們要學會迎接挫折和打擊,也要學會對付挫折和打擊,只有那些敢於面對同學,面對教師,面對父母,面對社會,面對困難,面對人生坎坷的人,纔是真正勇敢的人,是最了不起的人,是人們最敬佩的人。

(四)、心中不愉,學會交流溝通

交流和溝通使矛盾化解;交流和溝通使人愉悅;交流和溝通使人進步;交流和溝通使人健康。只有善於交流和溝通的人,才能做一個真正健康的人。而有的小學生內向,不善於表達和溝通,受點打擊,悶在心裏,關在屋裏,不願見人。長期下去,思想壓力大,包袱重,使其身心不能健康成長。面對這樣的孩子,告訴他,要做一個性格開朗的人,心中有什麼不愉快的事找夥伴、信懶的人說一說、擺一擺,在交流中對方會幫助你解決疑難、排除困惑。要學會自我排解,學會交流、溝通,爭取別人對你的支持、幫助、理解、排擾。切忌有事悶在心中。本班有個孩子,年齡最小,性格十分內向。父母經商,高齡得子,十分慣養這孩子。父母不敢說他的不是,一旦說他不是,他就跟父母大吵大鬧,或者噹的一聲把門關上,哽咽得說不出話來。我知道此事以後,專門找他談心,開導他,經過開導,他明白;這樣下去不但對自己身心健康沒有好處,而且不利於自己健康成長;有什麼不愉快的事要主動學會與別人交流、溝通,求得別人的寬恕、原諒、理解、幫助。漸漸的孩子懂事了,學會與父母交談了,父母一見到我就是一席感激的話。事實證明經過挫折教育的孩子,長大後會成爲意志堅強的人。

人活着就是要做熱愛生活的人才是強者。只有那些“熱愛丟臉,歡迎挫折,經歷痛苦”的人,長大後,才能追求成功,鑄造人生的輝煌。我希望孩子們在我們老師與家長的共同努力下都能成爲學習生活中的真正強者

初二家長學校授課教案二

教學目的:

1、通過家長學校授課,教給家長與孩子之間溝通的正確方法,從而配合學校作好對孩子的教育

2、教給家長一些教育孩子的策略,使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和學校對孩子的教育協調一致。

教學內容:

一、家長應當如何與孩子溝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一生的發展十分重要。因此家長與孩子的溝通至關重要。我就如何與孩子溝通說以下幾點:

(一)身教重於言教

家長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養,樹立自己的威信。一個不愛學習只顧自己吃喝玩樂的家長,一問三不知的家長,品行惡劣、行爲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家長是不會培養出好孩子的。

(二)要注意親子教育

孩子非常在乎父母是否全身心投入關注他們成長,有的父母雖然與孩子常年在一起,但不一定經常溝通。大多數父母都是以忙爲理由,忽視親子教育。父母的親子教育應走在孩子的生理心理髮展的前面,所以父母應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的教育,不斷學習,提升教子能力,方可贏得孩子的尊重和愛戴。

(三)營造一種良好的知識環境

孩子學習要有一個好的小環境,不求高檔,但求氛圍,學生學習的時候要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閒談,朋友聚會等等儘量少在家中接待。還有,就是要創造和睦、祥和、穩定的家庭氣氛,父母不要經常打架、吵鬧,影響了孩子的心理髮展。

(四)無條件信任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更是孩子的終身榜樣。孩子身上的優點、缺點、好習慣、壞習慣基本上來自父母和周圍環境的薰陶。所以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對孩子做到最多地欣賞優點,儘量地包容缺點,用放大鏡看孩子,要知道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點的。父母無條件信任自己的孩子是與孩子溝通交流的重要基礎。

(五)多讚美、少批評

恰到好處的讚美是父母與孩子溝通的潤滑劑。家長對孩子每時每刻的瞭解、欣賞、讚美、鼓勵會增強孩子的自尊、自信。切記:讚美鼓勵使孩子進步,批評抱怨使孩子落後。

(六)糾正孩子的關鍵性缺點時一定要注意考慮成熟,選擇最佳地點和時機

最後請家長們記住以下幾句話:教育孩子的前提是瞭解孩子。賞識才能成功,抱怨導致失敗。

二、家長應該如何對孩子說“不”

當孩子提出某種不合理的要求時,家長與其遷就,毋寧說“不行”對他(她)更具有影響力。如今週末無人看管的孩子不知有多少,家長外出,本想把他們放到爺爺奶奶老人家當中,孩子們稍不滿意時,他們便讓步說:“那好,你就自己呆在家裏吧!”孩子最初似乎得到了一定的滿足,但久而久之,便會有被遺棄的感覺。隨便對孩子說“可以”,是冷漠與放縱,而酌情說“不行”,纔是真正的關心與愛護,父母表現出的堅定絕不容商量,甚至叫着說:“我恨你!”但孩子正是在反抗的同時,也意識到父母的尊嚴和權威。孩子需要有一個對立面,才能分出美與醜。如果讓他們漫無目標地揮動小拳頭,他們會因沒有信息的反饋而永遠也分不清是與非。

如今讓家長們說出“不行”兩字,又的確不是件容易事,其難處在於父母過於寵愛自己的寶貝或根本沒有時間。而教育專家則堅決主張家長說“不行”,必要時“還要適當懲罰”孩子。當然,這並非意味着迴歸舊傳統,對孩子實施隨意斥責、打罵的專制式管理。現代社會的“不行”,應該是大人與小孩子之間所達成的共識,是他們心與心的交融。對此,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切忌對孩子施以訛詐。

父母在向孩子許諾之前一定要三思,不能言而無信,答應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如果兌現不了,應及時給孩子解釋,向孩子道歉,並作自我批評,讓孩子從內心理解和原諒父母,事後父母應設法兌現自己的承諾。因爲孩子對大人說的話是一向當真的。否則,久而久之,孩子會對父母產生不信任感,並認爲說了話可以不算數,慢慢地他們也會學着這樣做…… 《答應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

(二)讓孩子做某件事時,要講明道理,是爲了孩子好,而不是說些“這樣爸爸媽媽會高興的”之類的話。

孩子如果僅僅知道要討父母的歡心,可能會撒謊或幹出其他的蠢事。

(三)絕對不能對孩子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你不聽我的話,好,我也就不滿足你的要求!”家長會因此而失去自己的尊嚴並誘發孩子的報復心理。

(四)父母一方說“不行”,即使有某些不合理的地方,另一方也不要當着孩子的面反駁,否則孩子容易養成在雙方之間投機取巧的不良習慣。

(五)說“不行”之後,要耐心向孩子解釋爲什麼,讓他(她)明白“不行”的道理。

(六)可以與孩子“談判”,但家長必須掌握主動權,而且要當機立斷,不能無休止地討價還價。比如在日常生活作息時間的安排上。

籤合同也是一種好辦法,合同由自我訓練項目和每日意志力訓練表兩個部分組成。父母的職責是監督,如果自我訓練項目做得比較好,就打一個鉤,如果做得不好,就按合同懲罰……《如何提高孩子的做事效率》

(七)要在融洽的氣氛中,從積極的角度給孩子立規矩。擠時間與孩子一起用餐,相互說些有趣的故事,便多了一次寓教於樂的機會。

家庭遊戲是使家庭成員達成美好溝通的橋樑。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歡遊戲,他們需要在遊戲中找到快樂,也許要在遊戲中成長,父母們也會在遊戲中重新覓回已逝的童心。遊戲使家庭成員融爲一體,使大家有更多有意思的話題,使溝通更輕鬆、有趣……《談親子溝通有趣的策略》

(八)令行禁止。說“不”後,家長對孩子的妥協,意味着食言,失去了威信不說,還會使孩子沾染上不守信用的習氣。言而無信,是人生之大忌。

一次“不行”或適當的懲罰最初可能會引發一場暴風驟雨,但處理得當,雨過天晴之後,孩子與你的關係和感情將無疑會有一定程度的昇華,這也正是說“不行”的意義所在。

初二家長學校授課教案三

教學目的:

1、通過家長學校授課,教給家長正確看待孩子的成績

2、教給家長處理孩子早戀的策略,使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和學校對孩子的教育協調一致。

教學內容:

各位家長,大家好!

今天在座的都是學生的家長,據我瞭解,大家目前最關心的是孩子的學習問題,最擔心的是孩子交異性朋友的問題,今天我就重點給大家談這兩方面的問題。(如果時間允許,再給大家談談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因爲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一、正確看待孩子的學習成績,力所能及的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

在每次培訓班上我都會對家長們說,廠長好當,科長好當,可是“家長”並不好當,尤其是今天作爲獨生子女的家長,從生下孩子的第一天起,就期待孩子成功,就把全部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因爲對一個獨生子女家庭來說,一個孩子成功了就是百分之百的成功,一個孩子失敗了就是百分之百的失敗,我們只有一個孩子,我們的壓力很大。現在做家長的真的很不容易,我們都沒有教子的經驗,我們不可能像我們的父輩那樣,這個孩子不成功,還可以指望下一個。我們大部分都只有一個孩子,現在的社會競爭又是如此激烈,我們都感到輸不起,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出人頭地,都擔心自己的孩子失敗。儘管現在大家都在喊素質教育,但是我們國家的升學就業形勢仍然那麼嚴峻,你考不上大學,甚至說考不上一個好的大學,工作都是問題,所以,我們做家長的爲孩子的將來考慮,首先就感到壓力很大,我們又把這種壓力有意無意的傳給孩子,特別是孩子進入初中以後,家長最關心的就是孩子的學習問題,家長的情緒往往也會隨着孩子成績的起伏而波動。

“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兒。”這是多少年分數教育下一句人人皆知的流行語。實際上,現在中國家長對子女的教育大都屬於分數教育,考試分數不僅成爲孩子的命根兒,而且也成爲家長的命根兒。

孩子考試分數高,家長心裏非常高興,當別人問起孩子的成績時,家長的得意、自豪之情就會溢於言表,那種成就感、滿足感比自己取得了什麼成績都強烈。孩子考試分數低,家長往往情緒低落,煩躁不安,感覺低人一等,感覺很沒面子,感覺在人前擡不起頭來,那種失落、那種無助、那種焦灼會讓人寢食不安。

可以這樣說,現在大多數家長與孩子談話的主要內容是學習,是考試成績。應該說,家長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是正常的,但是,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會出現一些誤區,

誤區之一就是,我們往往把大部分的精力和興趣都集中在孩子的學習成績上,而忽略了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務。家庭教育應該包括做人教育、個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例如,有一對夫妻在討論孩子成長情況時,爸爸說,這孩子不太懂禮貌,對大人和同學說話都沒禮貌那怎麼行呢?媽媽馬上辯護說,只要孩子學習好,考試成績好,禮貌不禮貌是小問題,有禮貌又怎麼樣呢?有禮貌考不好也沒用,上大學看你分數,你過不了錄取分數線再怎麼禮貌也只能是落榜。這位母親說,不要管太多了,管好他的學習最重要。

還有的家長說:“晚上看着孩子在臺燈下寫作業,對我們來說是一種享受。相反,如果孩子和我一起看電視,我就心煩,擔心孩子長大後還能不能有飯碗?”

這是不是大部分家長的心態?

作爲家長,引導與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也是應盡的義務,但是,作爲家長應該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教育孩子怎麼做人,怎麼發展自己的個性,怎麼培養健康心理,怎麼培養創新精神上。不能把所有的精力和時間都用在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上,都用在孩子的考試分數上。

誤區之二是隻關注孩子的成績,卻忽視了孩子自信心的培養。比如有些家長一看到別人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好就着急,就愛說:你看誰誰怎麼樣,你就那麼笨,就那麼不爭氣等等。這種方法不僅不解決問題,往往會引起孩子的反感,並把孩子的自信心也給比下去。有一位學生就對家長說:“您再說別的孩子比我好,我對自己就沒有信心了!”。

誤區之三是不能接受孩子的失敗,要求孩子只能成功,不能失敗。有些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希望孩子樣樣都成,樣樣都出人頭地,希望孩子只能成功不能失敗,這只是我們的願望,實際情況不可能這樣。每個人在學習和工作中都會有不如意的地方,都會有出錯的地方,有失敗的地方,這是不可避免的。我們寫東西寫完後會發現幾個錯別字,特別是現在電腦打字同音字很容易打錯,這不是常有的嗎?我們把他改過來不就行了嗎?

一個女孩在初中一年級時學習成績一般,後來她在初中二年級考試排隊又降了二十多名,受到她爸爸嚴厲的批評。她爸爸警告她初三一定要考好,結果這孩子在初三的期末考試中感到第一天的考試成績不好,就喝了敵敵畏自殺。

家長重視孩子的考試分數是可以理解的,因爲分數畢竟是學習狀況的一種重要反應。作爲家長,當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的時候,應該告訴孩子,考多少分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明白問題出在哪裏,並與孩子一起分析,是題難不會做,沒審好題,還是做題馬虎,做的慢沒做完。把問題了解清楚後再有針對性地幫助解決,這樣就會取得良好效果。

但是,如果採取簡單化的做法,對於指導孩子學習沒有任何幫助。

請看一些簡單化的做法:

“快考試了,好好複習,爭取達到**分,考到**名,考好了有獎勵。如果考不好,你什麼也甭想。”

“把成績單給我拿出來--就考這成績呀!我看你越來越沒出息!”

“你上次都比這次分數高,你是越來越倒退了!”

“從明天開始,你不許玩了,只能給我好好唸書,什麼時候分數上去了,什麼時候再玩兒。”

除此之外,還有正顏厲色連訓帶罵的,甚至還有拳腳相加的。

其實,哪個孩子不想考好分數啊!我這兒有一首學生在期中考試後寫的詩《如夢令》:每次信心十足,卻是失敗無數;重整破旗爛鼓,押下無望賭注;家長盼子成龍,只能看子成熊;頑固頑固,不知傷心幾度。考試不好,孩子們也很傷心,也很難過,每一次考試失敗對他們都是沉重的打擊,他們也想考好,讓家長滿意、讓老師滿意、也讓自己人前人後有面子,但是他們往往不知道自己的問題出在什麼地方,怎樣做才能學得好。所以,我們做家長的不能只看考試結果,分數是個現象,我們應該幫助孩子分析分數背後的諸方面的原因,這樣纔有利於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從哪些方面進行分析呢?

1、要分析孩子的學習水平。

任何一門功課都有三個層面的水平——基礎知識、基本概念(詞語、定義、定理、公式、基本觀點等)掌握的水平;基本技能水平(運用基礎知識、基本概念解決基本問題的能力水平);綜合技能水平(解決比較複雜問題的綜合能力)。通過考試試卷和平常的作業,可以分析出這三個層面水平的情況。哪方面差,重點解決哪方面的問題。

2、要分析孩子的非智力因素。

學習成績與非智力因素關係密切,一些孩子學習成績上不去,有的是學習興趣問題,有的是學習習慣問題,有的是意志品質問題,有的是情緒問題,有的是責任心問題。應該具體分析,孩子學習不好是什麼原因。

3、要分析孩子的學習方法

有的孩子,學習態度、習慣都比較好,成績卻總在某一水平上,難以突破,這往往是學習方法問題。家長可以一科一科地幫助孩子分析學習方法存在什麼問題,採取改進措施。當然有時家長可能也不知道一些學科的特點,可以主動找老師幫助分析。

4、分析孩子的智力因素

成績上不去,也有智力方面的原因。智力的四個基本要素是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每個孩子在這四個方面的能力往往發展不平衡,有的記憶力強而思維能力弱,有的觀察能力強而記憶力弱,這就需要從孩子實際出發仔細分析,哪方面能力弱,應優先訓練哪方面的能力,促進孩子智力的全面發展。

5、分析孩子與老師的關係

孩子與老師的感情如何,對學習影響很大,如果孩子不喜歡某一位老師,他就不願意上那位老師的課,作業不愛做,勉強應付,結果孩子這一科的學習成績會嚴重滑坡。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然而如何使孩子與老師親起來呢?

我們先分析孩子不喜歡老師的原因。一般來說,有以下幾種可能的原因:

1、孩子認爲自己沒有得到老師的重視。課堂上老師提問次數少,或者老師與自己交談少等。

2、孩子對某科的學習缺乏興趣,成績不好,既使老師沒有對孩子批評、責備,孩子自認爲學習不好,老師不會喜歡自己,於是對老師也缺乏感情。

3、因爲紀律問題或某方面的錯誤受到老師的批評,導致孩子產生了逆反心理。

4、被老師冤枉,老師又沒有發現或不能及時糾正自己的失誤。老師教育、批評學生,有時也難免會出現方法不當,有的孩子被冤枉了,耿耿於懷,產生委屈甚至怨恨情緒,與老師感情疏遠。

要解決孩子不喜歡老師的問題,必須分析具體原因是什麼,找準了原因,再思考解決的措施。在孩子與老師的對立情緒中,有時我們會發現是孩子的問題,有時也會發現老師應該承擔一定的責任,儘管學校要求老師要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關愛每一個學生,要把不良情緒丟在課堂以外,但是老師們也是普普通通的凡人,俗話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老師也不是完美無缺的,有時也會受情緒或教育方式方法的影響,也就難免會在無意識中出現教育上的不周到之處。但是,學生或家長往往不便於或者說不好意思給老師提意見,要求老師改變教育方法。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家長該怎麼辦呢?首先,家長要告訴孩子老師也是普通人,難免有缺點、有錯誤,但是老師絕對不是故意給你過不去,老師也像父母一樣,希望每個孩子成人成才,要尊敬老師,如果因爲教師工作中有缺點、有錯誤就與老師產生對立情緒,只會影響自己的學習。家長還要注意不要站在孩子的立場,對老師評頭論足,因爲一旦家長對老師不滿意,孩子也就會厭煩老師,從而也就會厭煩老師所教的學科,這對孩子的學習有害無益。其次,家長可以主動到學校跟老師交流,一是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知道家長該如何配合學校、老師做工作,二是讓老師更多地瞭解孩子的情況,以便採取更爲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另外,還可以指導孩子學會主動與老師交流。有的孩子出於害羞、膽怯,與老師面對面溝通時心裏發怵,這種情況可以讓孩子以書面的形式與老師交流,告訴老師自己真實的想法和願望,老師多半會接受學生的意見。

如果家長能夠如上所述去分析孩子的學習狀況,就不會只拿分數來評價孩子,而且,通過這樣的分析,找準了原因,也就有了解決的辦法。

總之,在孩子的學習方面,家長應該注意:

1、不要給孩子簡單地定分數指標,要在具體指導上下功夫

有些家長簡單地對孩子說:“這次考試必須達到xx分。”這樣,除了增加孩子的思想壓力,解決不了具體問題。應該指導孩子分析薄弱環節,訂好計劃,改進方法,越具體要好。當然要以孩子主動思考爲主,不能強加給他。

2、主動找老師聯繫,請老師幫助分析孩子的學習狀況

家長應該主動找班主任和任課老師,聽聽老師對孩子的'評價,看看家長能夠做些什麼。

3、改變看成績單和談論分數的方法

我們明白了分數背後有很多因素以後,就可以改變看成績單和談論分數的方法。考試過後不要天天催問“成績單發了沒有?”

孩子給家長看成績單,家長應保持平靜的態度,可以說:“你主動把成績單給家長看,很好。讓我們坐下來具體分析分析這次考試情況,好嗎?”

孩子遲遲不把成績單拿出來,可以啓發他:“這次考試應該總結一下,你先考慮考慮,今天或明天晚上咱們一起分析分析。”

孩子成績不好,不要簡單責備,而要採取理解的態度:“這次沒考好,咱們再繼續努力。相信你能自己總結經驗教訓。什麼時間一起討論討論?”

這些做法只是建議性的,各位家長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選擇更爲有效的方法。

二、正確引導孩子的異性交往

孩子進入高中,家長,特別是女孩子的家長,最擔心孩子出現早戀問題,這種擔心是很正常的,因爲孩子一旦陷入早戀,往往會影響學業。擔心歸擔心,我們又不能不讓孩子與異性交往,爲了既能正確引導孩子與異性交往,又避免早戀,我們首先應該瞭解青春期異性交往發展的特點。據專家研究,青春期異性交往發展特點分爲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朦朧期”:女孩子九歲至十一歲左右,男孩子十歲到十二歲左右(大約小學四、五年級至初中一年級),是性別意識覺醒期。此時男女孩子性機能尚未成熟,但已確認了自己的性別角色,對性別差異敏感,男女孩子在一起感到拘束、害羞,往往採取疏遠和躲避的態度。而對成年的異性,又往往表現出過分的親暱與依戀。

第二個階段是“愛慕期”:女孩子十一歲至十三歲左右,男孩子十二歲到十四歲左右(初中一年級)。此時,男女生在一起覺得有意思,異性之間互相觀察、欣賞的興趣增加,注意異性的談話、表情、動作。而且開始注意自己的服飾、舉止,想給異性留下好印象。對於異性之間的接觸,往往會自覺不自覺地浮想聯翩。然而,此時異性之間的好感是泛泛的,沒有具體對象。

第三個階段是“初戀期”:女孩子十三歲到十五歲左右,男孩子十四歲到十六歲左右(初中二年級至高一)。這時,男孩女孩的性機能發育基本成熟,內心開始萌發初戀的“幼芽”,在年齡相近的異性中,發現喜愛的對象,會給與特別的注意和關心,感情上希望多接觸、多交往,而理智上又有種種顧慮。這一時期,異性同學的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個動作或者一次活動中的出色表現都會成爲一種巨大的吸引力,都會讓他們沉醉其中。這時候的孩子特別注意自己的外貌和打扮,表現出心神不定。

第四個階段是“鍾情期”(大約進入高二以後):鍾情,就是很專一的傾慕、愛戀某個異性。此時,往往出現“癡情男女”,一旦相愛,便不顧一切。由於涉世未深,對人生沒有充分認識,往往陷入其中難以自拔,一旦受挫,會意志消沉,產生厭世心理,有的還可能走上放縱自己的道路或者輕生。

以上是青春期異性交往的普遍發展特點,而每個孩子會有自己的特殊性,家長應隨時觀察瞭解孩子的表現,給以及時正確的引導。在此,給家長提幾點參考意見:

(一)根據不同年齡段的特點,超前教育引導,防患於未然

對於處在朦朧期的孩子,要引導他們正視自己的性別角色,在與異性同齡孩子交往中要大方、誠懇,克服拘束、害羞心理。而與成年異性交往,不宜過分親暱。父親對於女兒,母親對於兒子要特別注意,適度親近,不要過分。

對於處在愛慕期的孩子,要教育孩子尊重異性和自我尊重,注意自身的儀表和文明禮貌,多關心班集體的事情,爲集體出力,男女同學坦誠合作。不隨便盯看異性同學等。

對於處在初戀期的孩子,家長要教育引導他們多參與羣體活動,儘量減少與異性同學單獨接觸的機會,特別是不要跟某一位異性同學過多地單獨接觸,避免萌發初戀之情,牽扯精力,影響學業和全面發展。教育孩子與異性交往注意自己的言行,不隨便打鬧,不動手動腳。

對於處在鍾情期的孩子,要教育他們全身心投入學習和集體生活,用意志力剋制自己與異性交往的感情需要,樹立高尚的人生目標,做有遠大抱負的青年人。讓孩子懂得“戰勝自己,超越自己”是成人成才的關鍵。要正面地嚴肅地對孩子進行婚戀觀的教育,排除不正確思想意識的干擾。

(二)父母要規範自己的言行,給孩子以積極的影響

夫妻之間感情的融洽程度往往會影響孩子感情的發展和今後的婚戀觀。所以,在家庭裏面,夫妻之間要做到感情和諧,在日常生活中,要表現出對對方的真誠關心與人格的尊重。在孩子面前不要說帶有性別歧視的話,諸如“女人頭髮長見識短”、“男人都特別壞,沒有好東西”之類。另外,家長在孩子面前,不要做過分的親暱動作,不要穿過於暴露的衣服。無論在什麼場合,家長都要注意文明禮貌,尊重異性,給孩子以良好的影響。有時在酒場上,男同志會講一些葷笑話,或者是拿服務小姐開玩笑,如果沒有孩子在場,大家誰也不會太在意,如果孩子在場,我想男同志還是要嘴下留情。

(三)正確對待孩子與異性同學的交往,既不能聽其自然,也不能捕風捉影。

有的家長對孩子與異性交往不聞不問,順其自然;也有的家長嚴密監視,捕風捉影,隨意訓斥。這兩種極端都是不對的,很難使孩子形成正常的與異性交往的能力。

(四)對於確實出現早戀苗頭的孩子,不應盲目苛責,強制壓服,要採取有效方法幫助孩子走出早戀的漩渦。

有的中學生確有早戀苗頭,寫情書、單獨約會、卿卿我我。家長知道了,往往怒火中燒,採取強迫措施,嚴厲對待,棒打鴛鴦。這樣做往往適得其反,導致不良後果。有一個學校搞了這樣一個調查,放暑假的時候,有一批談戀愛的同學都回家了。結果發生了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受到父母干涉;一種情況是父母沒去管他。假期結束回來,學校統計成功率的時候,你們猜是一種什麼情況?結果是受到干涉的成功率高!這種事情越受干涉越容易成功。

在這裏有關中學生早戀的話題我想多談一點,因爲部分學生已經開始出現這方面的問題,這也是我們家長比較關心的一個問題。

中學生的戀愛一直被稱爲“早戀”,是不被允許的。儘管現在已有專家建議停用“早戀”一詞,但並不表明大家已能接受中學生戀愛。據對部分家長和教師的調查瞭解到,家長和老師還是非常擔心中學生戀愛。但是,中學生的戀愛並不會因爲家長、老師的擔心而消失。相反的,中學生談戀愛的現象“已出現普遍化、低齡化、公開化的苗頭。”(《中國青年報》2002.2.28)。事實證明,這並不是危言聳聽。一旦中學生出現戀愛現象,老師、家長表現出來的往往還是束手無策,最常用的就是“軟硬兼施”。先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沒有效果的話,那就只好“圍追堵截”,最後的結果要麼是“抽到斷水水更流”,要麼是孩子與父母、與師長之間產生矛盾衝突,真正令家長滿意的不多。

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主要是因爲“大人們”沒有站在孩子的立場上考慮問題,沒有重視孩子的情感體驗。作爲師長,往往忽略了這樣一個問題:愛一旦產生,強行讓它消失是不可能的。而這裏的“愛”當然也包括中學生的朦朧的愛。我一直認爲,中學生的愛不是罪過,它是中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萌發的一種自然而然的情感體驗,是“人之常情”,它是純潔的、是不帶有任何功利色彩的。我這樣說,當然不是說我們就該默許或縱容這種愛無節制的發展。相反的,我們應該行動起來,爲中學生的戀愛做些事情。推波助瀾嗎?當然不!我們要讓學生懂得愛情!讓學生在“愛”中成長,而不是在“愛”中受到傷害。

愛不是無師自通的,愛需要學習。而目前學生從哪裏學習愛呢?老師不教,家長不教,他們只有從影視作品、從言情小說中學,而他們從這些渠道得到的知識又是如何呢?真正教會他們怎樣去愛了沒有呢?孩子們的模仿性很強,他們在與異性交往時常常模仿影視作品中的一些鏡頭、情節、語言,比如現在男孩女孩的情書裏會把對方稱作“老公”或“老婆”,你說,他們真正明白老公老婆是怎麼回事嗎?

前面已提到:愛一旦產生,強行讓它消失是不可能的。我們何不站在青少年的角度,理解他們的感情,並以“過來人”的經驗指點他們,告訴他們怎樣表達愛,怎樣珍存愛,怎樣避免傷害?這不比空洞的理論說教有效得多嗎?

要想站在孩子的角度解決問題,我們首先還是要了解中學生情感發展的特點。中學生的情感有以下兩種情況:

一種是朦朧的情感。這是青少年戀愛的萌芽,在青春發育初期,也就是在初中低年級較爲常見。表現爲對異性的好感,並有親近的慾望,模仿性強,有點像小孩子“過家家”的味道,變化快、目標不確定,平時在學生中傳說的“誰和誰好了”即屬此類,這並不是真正的戀愛。這類學生比較容易接受師長的建議,也最容易反覆,教師、家長應注意加強對這部分學生的經常性教育,注意培養他們的興趣、愛好,以轉移他們注意力。

另一種就是真正投入的戀愛,具有強烈的情感。這在初中三年級和高中學生中表現明顯。他們不再是玩兒戲、“過家家”,而是真正投入感情。而且真正墜入情網的中學生,情感總是熱烈的。由於他們愛幻想的關係,會把自己所愛慕的對象,想象成天上少有、地下無雙,並執着地追求。並且所有早戀者在遭到干預時都會表現出抽刀斷水水更流的堅忍不拔,哪怕是最沒有性格的孩子,這時也無不“視死如歸,大義凜然”。這是最讓我們頭痛的。

中學生爲什麼會出現早戀現象呢?

中學生早戀的原因很多,有個人的原因,社會的原因,還有家庭的原因。

處在人生過渡時期的青少年,逐漸從幼稚走向成熟,他們的心理是比較微妙、比較脆弱、比較敏感的,尤其是對情愛方面的信息更爲敏感,稍受暗示他們就會懷着好奇心和神祕感去模仿、去嘗試,而現在他們所處的環境則正時時誘導着他們。先說影視書刊,情愛乃至性愛充斥其中,氾濫成災,這對正處於青春發育期、情感朦朧期的單純的中學生的心靈帶來的衝擊或者說是強烈的刺激,比成年人想象的要嚴重得多。再說通俗歌曲,許多通俗歌曲都是抒不完的情,唱不完的愛,這些對中學生潛移默化的“薰陶”比家長的千叮嚀萬囑咐,比教師的諄諄教誨要“有效”得多。還有社會上形形色色的婚外情、婚外戀也無不讓單純的中學生看到成人對待感情尚且如此不認真、如此遊戲,教師、家長的說教自然會顯得蒼白無力。在這些紛繁的信息的刺激下,中學生心中產生各種朦朧的感情是不足爲怪的,這都爲他們過早戀愛打下了“基礎”。在此“基礎”上,多數意志堅強的學生能抵擋住各種誘惑,保持住心靈上的寧靜,而一些自控力差的學生則難以逃脫感情的糾纏。

瞭解了中學生情感發展的特點和早戀產生的原因孩子一旦發生了早戀,我們做家長的首先要剋制、調整自己的情緒,冷靜的與孩子交談,瞭解孩子的感情,以真誠的態度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然後,給孩子分析利弊,讓孩子認識到:春天有春天的事情,夏天有夏天的事情,不要把夏天的事情提前到春天來做。還要讓孩子明白早戀的危害:

1、分散精力,影響學業

中學時期是人生的黃金時期,學習是這一時期的主要任務,而學習是一種艱苦的勞動,要完成學業,必須聚精會神,刻苦努力,全力以赴,才能成功;早戀是一種複雜的生理要求和強烈的情感交織,沉醉其中,就要付出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時間是個常數,在中學時代學習任務較重,要求較多,知識一環扣一環,只有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才能取得較爲理想的成績。出於青春期的學生本來不大善於組織安排學習生活,一旦戀愛,會使學習成績下降。如果讓愛情佔據了頭腦,事業心、上進心和責任感就會被擠掉;多種愛好、特長和有益的興趣也都被男女私情所取代,對異性的追求沖淡了對遠大理想的追求,往往造成胸無大志、碌碌無爲,以致荒廢學業,浪蕩一生。

2、對身心的健康不利

中學生正處於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許多方面還未成熟。如果過早地把精力放到戀愛上,不僅影響學習,妨礙智力的發展,而且也會因輿論的譴責和祕密交往的壓力造成性格上的缺陷。

3、會縮小交往的範圍,阻礙社交能力的發展

早戀必然會有意無意地避開與其他同學的交往,沉湎於兩人的世界,這就會失去許多社交的機會而導致日後與人交往的困難。

4、蘊含着失身或失足的危險

由於中學生情感好衝動,自制力差,缺乏對道德倫理的判斷能力,所以,一旦雙方在熱戀中失去控制,就容易產生出格行爲,從而造成身心重大的傷害,甚至會影響到日後的婚姻和家庭生活。

家長給孩子講明道理以後,仍然要把解決問題的主動權交給孩子。家長對此要始終保持坦誠、關切、嚴肅、認真的態度。

另外針對早戀的原因及特點,我們還要做好以下幾件事情。

(一)教育孩子正確對待紛繁複雜的社會信息,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既然社會上存在着各種紛繁複雜的性信息,目前我們又無能爲力消除它,我們就不應該回避它,而應該正視現實,並明確告訴孩子,從電影、電視、小說、故事、街頭巷尾所耳聞目睹的談情說愛的鏡頭,只不過是一些零碎的、片面的乃至是錯誤的東西,這些並不是愛情,充其量只是愛情的“表象”而已,不應該盲目地去模仿。真正的愛情需要較爲穩定的個性、一定的智力和品德發展水平做基礎。一時的感情衝動不是愛情,男女同學之間的互相關心也不是愛情。我們承認孩子有愛的權利,但也要讓孩子清醒地認識到早戀缺少愛情的基礎,他們在父母的羽翼下衣食不愁,不用考慮生活的風風雨雨,生活無憂無慮,只管坐享愛情的甜甜蜜蜜,這種感情雖然美好,但肯定不能長久,將來生活獨立了,不再依賴父母了,那時的擇偶標準就會發生變化。因此,中學生的戀愛最終大都難逃失戀的結局。也就是說,要讓他們明白在自己沒有真正的獨立之前,尚無能力處理好戀愛問題。一個人在連自己的生存都不能負責的情況下,又怎麼能對自己的前途、對關係自己一生幸福的戀愛負責呢?

(二)教育孩子在男女交往時把握分寸,尊重並珍惜自己的感情

我們提倡孩子與異性正常交往,這也是青少年在生長髮育過程中正常的、合理的需要,有益於青少年身心的健康發展。男女生之間正常的交往還會起到相互促進、相互取長補短的積極作用。但要讓孩子知道,這隻限於是在一種極自然的情形之下,大家完全純粹的同學或朋友的心情在一起研究功課或遊戲,心中應該沒有太多感情的成份,那樣纔是有益無害的。因爲男女之間的友誼很容易轉變爲愛情。所以做家長的要告訴孩子把握好分寸,尊重並珍惜自己的感情,不放縱自己的感情,不任其自由發展。否則,只會給自己帶來無盡的痛苦和煩惱,影響自己的前途。因爲,絕大部分過早涉足感情生活的中學生最終都難以逃脫感情落空、學習退步的命運。

(三)家長要轉變教育態度及方法

在複雜的社會背景下,現代的青少年已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單純、幼稚,可以對家長的話言聽計從。對於有戀愛傾向的學生,切忌蠻橫地指責和干預,因爲干預只會加速他們感情的爆發。我們要在尊重他們的同時,引導他們學會控制自己的情感,並且把這種感情珍藏起來,自覺地終止戀愛行爲,防止陷入感情的漩渦,避免給自己造成心靈上的創傷。即使是對待真正談戀愛的孩子,我們也應該講究策略。

有一位媽媽這樣來引導自己情竇初開的兒子,一個秋天的晚上,母子倆在林蔭道上散步,上高中的兒子很認真地對媽媽說:“不知道爲什麼,我現在就愛在女孩子面前表現得特別好,可是我越想表現好我就越緊張,我就顯得越笨!”他還跟媽媽說了,他對某一個女孩很有好感。這位媽媽當時就想自己也是那麼過來的,所以沒有批評他,反而對兒子說:你這種想法在你這個年齡是很正常的,但是將來你長大了,你回過頭來看現在的時候,你可能會覺得自己並不懂得什麼叫愛,還會覺得很可笑。另外還說:你既然想要一個女孩喜歡你,你就要在魅力、人品、氣質、才華等各方面做得出色點。因爲沒有一個女孩子會喜歡一個在各方面毫不出色的男孩。這次談話可以說非常成功,從此以後,兒子有什麼話都能對媽媽說。  以後的事當然不用多說,他忘我的學習了兩個月,最後拿到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他自己再回想曾經發生過的事,就像光風霽月,輕輕劃過,無影無蹤了。

中學生精神太緊張,壓力太大,心裏很脆弱,很空虛,這時,朦朧的感情就會偷襲而來。對待這種事情,我們應該把握好自己的情緒,講究策略,向上面提到的那位媽媽一樣機智、冷靜、靈活地解決問題。試想,如果那位媽媽不是用聰敏的方法觸動孩子的心靈,不是用強烈的刺激激活孩子的好勝心,而是像其他人一樣,憤怒、咆哮、斥責孩子的話,後果又會怎樣呢?

當然,每個孩子有每個孩子的不同情況,做家長的要根據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採取有效的方式方法。

三、家長要重視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

一個好的習慣養成,對人終生有益,一個不良習慣形成,對人終生有害,我們要重視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我個人認爲,孩子知識的掌握大部分在學校,人格的形成,習慣的養成大部分在家庭。家庭教育方法不當,家長將自食其果。

培養孩子哪些習慣呢?

自覺學習的習慣、讀書的習慣、誠實的習慣、珍惜時間的習慣、守信、守時的習慣、負責任的習慣、辦事認真的習慣、雷厲風行的習慣、遵守社會公德的習慣、講衛生的習慣、愛勞動的習慣、禮貌的習慣、尊重他人的習慣、孝敬父母的習慣等等,在孩子習慣正在形成的時期,我們要盡力地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具體怎樣培養,有機會再進行專題討論。

說到勞動,我這兒有幾個數字,據調查:中國城市小學生平均每天的家務勞動時間幾乎成了全世界城市小學生中最低的。美國1.2小時;韓國0.7小時,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約0.6小時;日本0.4小時;而中國不足0.2小時,即不足12分鐘!哈佛大學的學者們跟蹤研究20年,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愛幹家務的孩子與不愛幹家務的孩子相比:失業率1:1.5;犯罪率1:10;離婚率與心理疾病患病率也有顯著差別。在座的各位家長想一想,你的孩子每天有多少時間做家務?有的家長可能要說孩子懶,不願做家務活;有的可能要說孩子不會做,他們爲什麼不願做、不會做呢?有沒有我們家長的責任呢?答案是肯定的,孩子小的時候,總想幫大人幹活,可我們是什麼態度呢?“去去去,一邊玩去,別添亂了!”或者,“你什麼都不用幹,只管學習去就行了。”這是不是我們常說的話?日積月累,我們剝奪了孩子勞動的權利,我們辛辛苦苦培養了一個個懶惰的孩子,除了看書什麼都不會幹的孩子,甚至連看書都不願看的孩子。說得尖刻一點,目前,許多父母正在辛辛苦苦孕育着孩子的悲劇命運!各位家長,不要再讓你的孩子以學習爲由逃避勞動;您也不要再以關心孩子的學習爲由,包辦代替得太多,孩子的事讓他自己去做好了,這既能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家長也能輕鬆一些,何樂而不爲呢?

我曾摘抄了這樣一段話:“播種行爲,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很有道理。那麼,我們做家長的該給孩子播種什麼?怎樣去播種?讓我們在實踐中去探索吧。

各位家長,每個孩子都是與衆不同的,你的兒子或女兒是獨一無二的,成功的教育必須依靠自己的揣摩和付出,這的確不容易,可是誰讓我們是父母呢!

初二家長學校授課教案四

教學內容:  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教學目的:

1、通過學習,讓家長深刻領會責任心的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意義。

2、通過學習,讓家長明白孩子缺乏責任心的原因。

3、學習怎樣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各位家長,你們好。今天,共同來探討-------怎樣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在家庭,我們不難看到這樣的情況:長輩對孩子關心倍致、疼愛有加,可是孩子吃東西時就忘了他們;長輩生病了,孩子卻只顧自己玩耍,不去關心他們,有的甚至還吵着要求大人陪他玩。孩子報喜不報猶,在與別人產生矛盾時,先說別人的原因。

在學校,我們隨時隨地都可以看到或聽到學生不負責任的事情。如:忘了帶學習用品,作業沒做完就去玩了;打掃衛生,掃把扔一地就不見人影了;筆、書本攤一桌子,抽屜塞得連書包都放不下等。甚至連語文、數學書也常有人忘帶。每當老師幫助教育時,學生們都是一個理由“忘了”。那麼是不是我們的學生記性不好,是不是所有的學生都得了健忘症呢?答案是否定的。原因是:我們的學生沒有被培養起責任心。

可見,當前小學生表現出學習馬虎、做事不認真、生活草率、過分關注自我、心中無他人、做事不計後果等一系列責任意識淡薄的現象,責任心不僅作爲一種極其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影響到兒童的學習與智力開發,同時,它是一個人日後能夠立足於社會、獲得事業成功、家庭幸福的至關重要的人格品質。“學會負責”是21世紀教育的主題,是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全面發展的新型人才的關鍵,也是當前我們學校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二、孩子責任心缺乏原因分析

家長都希望孩子有責任心,可孩子的責任感並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能在一定的年齡自動出現。責任感需要在長年累月的生活中去經歷和體會不同的情境下才能慢慢覺得的。造成孩子缺乏責任心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第一,孩子沒有獨立負責的機會。

我們給予孩子過度的保護,致使孩子沒有機會獨立做本該由他們負責的事,久而久之,孩子的依賴性越來越大。比如:孩子遲到了,家長解釋遲到的原因是自己睡過了頭,不願孩子;學生完不成作業,有家長就打電話或者讓學生帶紙條解釋完不成任務的原因,自己承擔責任。許多父母把無限的愛都傾注到了孩子身上,對孩子的關懷可以說是無微不至,孩子衣服從來就沒有自己洗過,吃完飯就把飯碗推到一邊,玩過的玩具隨手就扔,被子要讓媽媽代疊,洗腳要讓媽媽打好溫水,寫作業要讓媽媽給念題目,上學時書包也要讓媽媽給背孩子們就這樣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養尊處優的生活,本來是他們應該自己做的事情全都由家長代勞了,應該自己負的責任全都由家長承擔了。如果小學生想幫家長乾點什麼,家長便會說把你的學習抓好就行了。父母對回報有錯誤的想法,

認爲孩子成績好就是對自己最大的回報。漸漸地孩子認爲什麼事都有與他們無關,唯有學習、讀書纔是正經事,只要書讀得好,成績好什麼事都好說,否則------。因此,他們變得“一心一意,專心致志”,“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不再關心別人,不懂得愛別人,不再“多管閒事”,以至於長大後,孩子們變得無情無能、無責任感、自私自利、唯我獨尊,周邊的人爲他們付出的再多,在他們的眼裏也是理所當然的。說實在話,家長替小學生做得越多,照顧得越周到,小學生就越不會料理自己的事情。

第二,我們沒有教會孩子如何對自己負責,如何對別人、對社會負責。

父母是孩子終身教育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缺乏責任心,我們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與其抱怨,不如採取措施,教會孩子對自己、對別人、負責。孩子的責任心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漸培養出來的,它需要我們細心呵護、耐心引導。

三、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1、讓小學生懂得什麼是責任心

所謂責任心,是指個人對自己和他人,對家庭和集體,對國家和社會所負責任的認識、情感和信念,以及與之相應的遵守規範、承擔責任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態度。責任心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礎,是能力發展的催化劑。成就偉大事業的人大都有強烈的責任心,責任心是事業的基礎,也是許多高尚精神和良好品德的基礎。良好的責任心不是一時一刻的事,不是成人後一蹴而就的,而是從小一點一滴養成的。只有持之以恆才能讓孩子具備強烈的責任心。

2、讓小學生明白有責任心的人應該承擔哪些責任

我們知道:一個對家庭、對社會負責的人,纔會讓人感到可信任;一個對生活、對事業負責的人,纔會不斷地進取;一個對民族、對國家負責的人,纔會去獻身、去貢獻。所以,一個有責任心的小學生應該承擔以下責任:

(一)對自己負責

1、對自己的學習負責。

明確學習是學生的主要任務,端正學習態度,努力學習,自覺認真完成作業,並主動複習功課和預習新課,養成專心學習的良好習慣和濃厚的學習興趣。

2、對自己的健康負責。

健康是學習、成長、生活的基礎,要認識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健康的學生應具有良好的身體和心理素質。作爲學生,積極參加體育活動是非常必要的,包括上好每一節體育課,認真做好早操和眼保健操,不做危險的事。

3、對自己的意志、品格負責。

做一個誠實、活潑、合羣、謙虛、正直、寬厚、勇敢、自強、自信、自律、不任性、有同情心的人;不怕困難,主動參與有一定難度的磨礪;能恰當地面對各個方面的壓力,遇事不過分緊張,能自我調適情緒;具有競爭意識,勝不驕、敗不餒。

4、對自己的生活負責。

學會自理、自立,懂得勞動光榮、懶惰可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瑣事無須他人督促,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

5、對自己的時間負責。

時間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過去的時間就不在屬於自己。“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作爲一名小學生應該合理安排學習與娛樂時間,把時間儘可能用在對知識的求索上,不要虛度光陰。

(二)對他人負責

1、禮貌待人,寬容大度,知恩圖報,說話文明,不做傷害別人的事,不打擾別人的工作、學習和休息。同學之間互相幫助、互相關心、共同進步。

2、注意約束自己的言行,誠實不說謊話,做事有始有終,不斤斤計較,答應別人的事要努力做到。

3、懂得爲他人着想,有同情心,樂善好施,不歧視弱是羣體,能伸出熱忱的手幫助他人,樹立“人人爲我,我爲人人”的思想。

(三)對學校負責

1、知道自己是學校集體中的一員,要熱愛集體,關心集體,積極參加集體活動,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維護學校形象,以學校爲容,爲學校爭光。

2、尊敬老師,尊敬老師的勞動,勇於承擔學校、老師教給的各項任務,並負責到底,做好老師的小助手,虛心接受老師的批評教育。

3、在學校穿校服,舉止文明,把學校、班級當作自己的家,積極創造良好和諧的校園環境,懂得集體的利益高於個人的利益。

(四)對家庭負責

1、知道父母的生日,孝敬長輩,關心父母,熱愛家庭每一個成員,主動和父母溝通,多聽父母對自己在各個方面的指導和建議,不辜負家長對自己的期望,在家做父母的好孩子。

2、作爲家庭的成員要分擔家庭的各種苦與甜,勤儉節約、不亂花錢,瞭解長輩的辛苦、勞累,有一顆感恩的心,主動幫忙承擔一定數量的家務勞動,減輕父母的負擔,懂得以實際行動回報家人的培養。

(五)對社會負責

1、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樹立我是一箇中國人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爭做“五好”小公民。

2、遵守社會公德,愛護公共設施,有環保意識。積極參加社會的公益活動,儘自己的力量幫助有困難的人,有一顆熱愛、關心社會的心。  3、樹立少先隊員良好的社會形象,懂得“沒有國家,哪有大家,沒有大家,哪有小家”這個道理。

3、培養孩子責任心的途徑

(1)讓孩子學會自我服務,給孩子理智的愛。  培養孩子的責任心首先就要求家長放棄對孩子的溺愛,讓孩子去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孩子學會自我服務,讓孩子去爲自己多承擔一些責任,比如玩完的玩具要自己收拾好,自己的房間要自己打掃,穿髒了襪子自己去洗乾淨,起牀後要自己整理牀鋪,早晚洗漱要自己照顧自己,家庭作業要自己獨立完成,自己說過的話不能食言。  孩子畢竟是孩子,他的手或許很笨,他的動作或許很不麻利,他做事情時或許會經常出錯,這些都是很正常的,要不然他就不是孩子了。家長在讓孩子做事的時候,一定要沉得住氣,一定要學會等待,一定要能夠容忍孩子的不完美,決不能因爲孩子牀鋪疊的不整齊、收拾書桌不夠利落、襪子沒有洗乾淨、清掃地面丟三拉四而越俎代庖,要知道,孩子只有通過不斷的實踐體驗才能逐漸提高自身的責任意識,這裏最重要的是孩子做事的過程,是孩子通過做事所得到的對“責任”的一種寶貴心裏體驗,只有這樣的心裏體驗多了,孩子的責任意和轉移過來,繼續完成他應該完成的任務。如說:“我相信你還會把事情做完做好的”,使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有責任承擔,只要努力去做就能做好,同時要教他今後還應該怎樣做就更好,既使他看到自己潛在的能力,又看到不足之處,以利幫助孩子養成積極、認真、嚴謹的生活、學習習慣,培養孩子對自己言行負責的態度。

人的一生是與人的責任心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從幼兒時期起,在家裏按父母要求去做,進幼兒園完成老師交給的任務;小學生上學學習,回家幫助家長做家務就是培養一個人責任心的開始。它的訓練起點,首先是在人的良好習慣的養成上。小學生從入學開始,就承擔起了一種社會責任。學習是社會、國家與民族賦予他的一種歷史責任,而承擔起這一責任,就要從良好習慣的養成做起。從小培養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但要有始有終,而且要有恆心有自信;今天的事今天做,事事都要對人對己負責任。隨着年齡的增長,責任心的範圍日益擴大,責任心的含義也就更加深刻。

思考題:  你打算從哪些方面來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如何來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初二家長學校授課教案五

目的:家庭是由婚姻關係而發生並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之上的親屬間的社會生活羣體。

家庭環境對中學生個體素質的發展有着重大而深刻的影響。其主要方面是性格特徵、基本生活技能、道德情操、理想志趣。

意義:

鑑於家庭環境影響的深刻性和潛移默化性,家長對子女要精心培養,愛而不寵、尊重信任、嚴而不苛、民主平等,讓家庭充滿和睦、向上、愉快的氣氛。

家教方法

一、怎樣才能走出家庭教育的“誤區”

天下的父母、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類拔萃?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成棟樑?但很多家庭並不真正知道怎樣做才能使孩子成才。有的家庭認爲給孩子吃飽穿暖就是盡了家長的責任,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事情;有的家長奉行“樹大自然直”的信條,對孩子放任自流,不管不問;有的家長則一味要求孩子學習、學習、再學習,自己卻從不看書、讀報等待,這些均是我們現實生活中常見的現象。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我們對家長提出了一些要求,希望能幫助家長掌握一些基本的教育原則,走出教育“誤   區”。

1、加強對家教理論的學習

有些家長認爲養育後代是連動物都會的事情,還需要學習嗎?殊不知,家庭教育也是一門科學。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得到家長的指導、幫助。家長只有掌握了家庭教育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懂得孩子在不同時期的生理和心理的特點,懂得兒童教育的方法和規律,才能爲孩子提供科學的指導和有針對性的幫助。因此,家長平時應通過家長學校的學習、讀書、看報等途徑,有意識地加強家教理論的學習,只有這樣,才能避免教育的盲目性,乃至錯誤的認識和做法。

2、正確理解和履行父母的職責

不少家長認爲自己的主要責任就是賺錢養家,爲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經濟環境。其實,這種觀點是片面的。古語說“養不教,父之過”,我們的祖先很早就懂得父母對孩子的責任,不僅要把他們撫養好,而且還要教育好。在我國的婚姻法中也明文規定“父母對子女的撫養教育的義務”。家庭是人才的搖籃,父母是孩子最早也是任期最長的老師。從“孟母三遷”“岳母刺字”這些流傳甚廣的故事中,我們都能看到父母的教育對孩子發展所產生的深刻影響。因此,家長不僅要爲孩子提供足夠的生活條件,更爲重要的是要重視孩子的優良品德、良好習慣的培養和智力的開發。只有正確理解一履行父母的職責,纔有可能撫養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3、加強與學校的密切配合

孩子的大部分學習時間是在學校度過了。因此,家長要經常與老師取得聯繫,瞭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同時主要地向老師反映孩子在家裏的情況,取得老師對家庭教育的瞭解和支持。只有家庭和學校密切配合,雙管齊下,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4、父母要作孩子的好榜樣

父母是子女最早接近之人。不論父母自身是否意識到,你們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孩子。因此,父母不僅需要具備科學和家教知識,還要處處用良好的行爲習慣和生活方式爲子女樹立榜樣,率先和垂範。如果家長自己整天沉湎於電視節目中,而要使孩子信奉讀書比看電視更重要,更有益處,這實在是難爲了自己的孩子。父母在注意言教的同時,還要注意身教,身教和言教並重,才能引導孩子朝着健康的方向發展。

二、家庭生活困難的時候怎樣教育孩子

現在,社會上有一股攀比風。不少人愛比吃、比穿、比派頭。學校不是世外桃源,這股不良風氣也侵蝕了學校,影響了孩子。有些孩子常與同伴比衣報、比學習用具,甚至比誰家有錢、誰的父母“官”大。在這種情況下,家庭生活比較困難的家長應採取怎樣的方式教育子女,使之真正順應我國“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的這句古話呢?

下面一些建議可供參考。

1理解孩子的心情

中學生儘管自我意識增強,自我評價能力逐漸成熟,但仍然帶有很大的片面性和被動性;外界的評價易造成孩子內心世界的波動。因此,家長若一看見孩子情緒低落就呵斥、責罵、不僅不利於調整孩子的低落情緒,反而會引起孩子的牴觸情緒。明智的家長應該是先容忍,待搞清楚原因後,有針對性地因勢利導地對孩子進行教育。

2、讓孩子適當參與家政管理

家長可讓孩子瞭解家長的經濟收及支出狀況,一起進行家庭收支記帳、覈算等待。這樣,既能讓孩子體恤父母的辛苦,防止其提出過高的物質要求,又爲培養孩子勤儉、踏實、堅毅的品質提供了生活感性經驗。

3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家長不要讓孩子僅僅在滿足了吃、穿、用時才產生愉快的情緒,而應同時讓孩子在完成學習和勞動任務中,體驗到“成功”的歡樂心情。因此,家長應引導孩子把主要精力放在學業上,並指導孩子做些簡單的事情或家務勞動等等。孩子的生活充實了,就易形成積極的情緒,增強自信心,相反,一味地讓孩子自我封閉,容易使他們精神狀態不佳,再加上因家庭生活困難而帶來的自卑感,孩子極易形成消極的心態。

4、鼓勵孩子多向名人學習

讓孩子多讀有關名人成功的書籍,尤其是讓他們瞭解那些曾被家庭生活困難所困擾,後經不懈努力奮鬥而成功的名人事蹟,從中獲得克服困難的信心,進而鼓勵自己、集中精力,發揮所長,矢志不渝地達到目標。這樣,自卑心理也就會不驅而散。

5、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因爲父母無意識情緒的流露也會影響孩子的精神面貌。所以家長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出對生活的消極和不滿情緒,更不要因爲生活條件差而爭吵,甚至離異;而應當用自己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來影響孩子。

三、父母離異後怎樣教育孩子

父母離異後,常會導致家庭經濟條件變差,孩子失去應得的愛,心靈遭受創傷,產生諸如自卑、內向、敏感、冷漠等心理健康問題。

美國心理學家杜威曾說過:“家庭關係的失調是產生精神和情緒病態的肥沃土壤。”爲此,離異父母應該特別注意履行自己爲人父、爲人母的職責,加強對孩子的關懷和引導。

1、要和孩子真誠地講述家裏發生的事情

在夫妻雙方的婚姻挫折問題上,忽視孩子是不明智的。什麼也不告訴孩子,會增大孩子窺視大人隱私的慾望,或對大人產生種種懷疑的心理。而告訴孩子太多,又會使他處於爲父母憂慮的狀態。較好的方式是,自然而又恰當地表述你們當前關係的變化。你可以這麼說,“我和你爸爸之間有些矛盾,不過我們正在着手解決。”更重要的是,你還要真誠地對孩子說:“不論發生什麼事情,我們將永遠是你的媽媽和爸爸,我們會永遠愛你的。”

2、離婚後父母雙言應繼續關心孩子

離了婚的父母雖然已經不是夫妻,但仍是孩子的父母、媽媽,仍是孩子的監護人。有些離婚後,的父母覺得孩子成了累贅,是“拖油瓶”,不撫養孩子。勉強撫養孩子的一方往往也不真心愛護孩子,甚至經常拿孩子出氣,隨意訓斥、打罵、這既違反了我國《婚姻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規,也不符合人之常情。我們知道,家庭在孩子心目中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地方。家庭的破裂,對孩子來說已經是很大的不幸,如果離婚的父母雙方再不關心愛護孩子,不僅會加劇孩子對愛的失落感,而且表礙於他們對人生道路的正確理解,或自暴自棄,或鬱鬱寡歡。如此,何談將來成爲社會有用之才?

3、要滿足孩子生活上所必需的物質要求

離異家庭,因爲經濟條件 下降,容易使孩子產生羨慕同伴生活條件的心態。若孩子的物質要求未能得到滿足時,便會產生嫉妒的與憎恨,甚至出現偷竊或其它違法亂紀行爲。很多少年犯出自父母離異家庭,其原因即在於此。因此,離異後,作爲孩子的父親、母親,應加位履行家長之責,儘量關心自己孩子的生活,使他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同一般健全家庭的孩子相差不要太大。即使稍差些,也應該向孩子講明道理,以消除其自卑心理和不良行爲。

4、還應主動關心孩子的學業

家庭破裂常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因此,家長平時應多關心孩子的學習情況,並鼓勵孩子多參加有意義的集體活動。這樣,一方面可使孩子從憂鬱、悲傷的情緒中解脫出來,另一方面可使其孤獨、內向的的性格在活動中和到矯正,促進其性格朝着健康方向發展。

5、儘可能加強與學校的密切聯繫

家長應主動加強與學校的聯繫,告訴老師家裏發生的事情,讓老師能針對孩子的情況因材施教,關心,愛扶父母離異家庭的孩子,使他們感到處處有親人,到處有溫暖,以補償所失去的愛。.

四、怎樣給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作爲家長,其主觀願望一般都是關心、重視子女教育的。那麼,孩子放學回到家裏,應怎樣給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其能順利完成學業呢?

1、創設必要的學習場所

中學生是小孩子眼中的“大人”,大人眼中的“小孩”。這一時期他們已具有一定的獨立意識,希望有一塊屬於自己的活動場所,因此爲他們準備一張書桌、一個書架、設置一個固定的學習角,是非常必要的。這既可滿足他們的心理需要,也便於學習。爲增強學習氣氛,家長和孩子還可以在牆上佈置些激勵學習的字畫條幅、學習計劃、課程表等。

2、不要隨意干擾孩子的學習

只要孩子是在進行正當的學習,家長就不要輕易去打斷孩子的思路。我們常看到這種情況:孩子在學習時,家長在一旁嘮嘮叨叨,教導不止,還自以爲在督促孩子。珠不知,這種教育方針不僅破壞了安靜的學習環境,更不利於的是孩子會因此產生厭煩情緒,影響到以後家長的說服教育效果。

還有的好心家長在孩子做功課時,喜歡給孩子去送吃、送喝,以爲這樣可以補充營養,提高學習效率。其實,這不光打斷了孩子的學習思路,而且專心致志的學習習慣也會在嬌慣中給“吃”沒了。

3、避免“過度教育”

所謂“過度教育”就是指父母不顧孩子的實際情況,對子女管教過多,監督過多,尤其是在子女教育上的要求過多。事實上每個人的天賦和成長環境不同,實在無法處處都頂尖拔萃。作爲家長,知道自己的孩子在某一方面比不上別人,當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但若再逼他,他只有是更沮喪而已,退而求其次,讓他成爲一個守本分而有信心的快樂人,實比讓他成爲一個壓抑、自卑的人要好得多。因而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指導他制訂切實可行的計劃,使其學習成績逐步提高,讓孩子從中體味學習的興趣,增強自信心,這無論是對當前的學習,還是對將來的處世做人都極有好處。實事求是,是爲人之道,也是家教之道。

4、長的榜樣作用

常言說:“身教重於言教。”我們很難想象一個不愛學習的家長,其子女會有學習興趣。其實,在工餘時間,家長鑽研業務,或通過讀書,看報等途徑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不僅有益於自己,同時也有益於孩子。這不僅可以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適應越來越激烈的社會競爭,同時也給家庭營造了一種好學、向上的氣氛,爲孩子的學習帶來促動力。須知,在一個天天行酒令、日日設牌局的家庭中,再聰明的孩子也難以成才。

5、要創造一個民主、和諧、向上的家庭氣氛

孩子進行了中學階段,逐步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主見。這時他們希望家長能成爲自己的知心朋友,而不是“教導員”民主、和諧的家庭氣氛會激勵孩子的向上心理。這對一個人的潛能和創造力的發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若孩子整天生活在枯燥泛味、責罵不休的家庭裏,只會滋長壓抑、悲觀等消極情緒,何談專心致志地學習?

五、怎樣加強兩代人之間的溝通

現在很多家長有亮這樣的感覺:孩子上中學後,似乎不像以前那麼聽話了,甚至還和父母頂嘴;有什麼事情也不愛和父母商量。家長們覺得越來越難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兩代人之間有了一層隔閡。其實,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正常的心理現象。隨着年齡的增長,孩子逐漸有了成人感,自尊心和自主性大大增強;討厭父母喋喋不休的指教,不願父母干涉他們的行爲;內心的祕密往往不肯告訴家長等等。要想獲得兩代人之間自然、親密的關係,就需採取適當方式加以溝通。下面一些建議,可供家長們參考。

1、必須在時間上有所投資

家長們常常認爲自己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好好賺錢養家。其實對孩子來說,最需要的是父母成爲他們的知心朋友,一個可以讓孩子傾吐心事的朋友。要達到這種地步,非得平日有足夠的時間溝通不可。建議大家平時多和孩子在一起聊天、看電視、散步、遊玩等。在這種輕鬆的氣氛中,談話才能漸入佳境,至於平時連回家吃飯都“沒有時間”的家長,就不要太期望孩子會與你暢所欲言了。美國關總統布什夫人在美國一所著名女子私立學校的一次畢業典禮上曾深情地說:“年輕的女士們,有一天當你們到了我這樣年紀的時候(布什夫人當時已70歲)你們回顧你們一生,決不會因爲曾經錯過一次賺錢的機會、一筆生意的交易而感到後悔,你們卻會因爲沒有好好花時間和你們的孩子、和他們的丈夫、和你們所心愛的人建立美好的關係而感到後悔不已。”布什夫人的肺腑之言,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啓迪。

2、跟孩子溝通必須講究語言藝術

溝通的意義絕不是“我有話要說”,更不是“大人說,小孩子聽”。如果是這樣的話,孩子當然不喜歡和你在一起。因此,父母與孩子談心,若要取得好的效果,既要注意談話主題,也要考究語言方式。比如“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是大人教育小人的“古訓”,而“多讀書才能實現你自己的理想”更符合當今兒童的語言特點,可能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

3、話多不靈

孩子在學校聽到的幾乎全是教師滔滔不絕的教誨,一堂課接一堂課,天天如此。回到家裏,要是父母還是喋喋不休地教導,孩子當然會反感、會頂牛。因此,建議父母的話要簡練,準確,能帶些風趣幽默更好。有些話可以只說一半,結論讓孩子自己想出來。要是家長的話太多、太碎,孩子把耳朵堵住,那麼,家長的話就成了沒人收聽的廣播電臺。

4、多鼓勵、少批評

這個社會因爲人多,競爭也厲害,家長對子女的期待也高。這樣,家長與子女的對話就難免批評多於鼓勵,強調孩子的不良習慣並與別的孩子相比,與自己的過去相比等待。其實這一比毫無積極意義,相反只有使孩子喪失處信,產生自卑和自棄感。倒是鼓勵的話能讓孩子有自我肯定感,激勵上進心。

5、家長需多瞭解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

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會遇到各式各樣的難題,因此,建議家長諸一點有關書刊,瞭解一些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以利於爲兩供之間的溝通提供科學性的指導,減少家庭教育的盲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