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說課材料教案

長期以來,古詩教學採用串講法較多,這是傳統的講解古詩的方法,即先解詩題,然後釋詞,最後講解詩句意思,整個教學過程是教師講解,學生傾聽,教師講究,課就上完。在素質教育的今天,說穿了我們的的古詩教學還是“滿堂灌”的教學模式,這一教學模式,學生不感興趣,最主要的是學生雖然理解了詩的意思,但是對於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卻無法深刻地領會。基於這一點,在本次的教學開放日活動中,選擇了一首古詩作爲教學內容,選擇古詩中的.悟詩情教學作爲研究的主題,說說我的看法。

古詩說課材料教案

一。 古詩悟情的階梯式環節設計。

學生對古詩中包含的思想感情的領悟不是一蹴而就的。通過初讀明確人物關係,自己解釋詩意,教師適時引導學生重點用關聯詞解釋後四句及把後兩句詩的意思成反問句,使學生初步抓住整首詩的思想感情,再通過質疑聽音樂,發揮想象李、汪二人當時的情景,想象練筆,深刻領悟朋友間的深情厚誼,最後通過比較兩首不同的送別詩,再次領會作者借景抒情的方法,並進行仿寫,在我設計時,就是想體現出這麼一種層層深入,階梯上升的情感體會線路。

二。 領悟詩情中教學策略的運用。王崧舟老師認爲,主要有二條閱讀教學策略,一條是基於質疑的教學策略,一條基於感悟的教學策略。質疑強調問題的發現,提出,分析和解決,感悟側重內涵的領悟,想象,直覺和體驗,兩者各有所長,也各有做短。偏執於一端恐怕都不是科學的態度。受此啓發,我認爲在古詩教學中要因勢利導地將質疑和感悟有機的結合起來。從整堂課的安排中我大致遵循“質疑——————感悟——————解疑”的過程。尤其是在重要環節悟詩情上,安排學生質疑,要求人人要有疑,然後抓住二個涉及課文思想感情的問題“踏歌聲是什麼意思?什麼是忽聞呢?”引導學生進行感悟。這樣不難發現學生的質疑,爲他們感悟關鍵的把握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感悟的過程中恰恰又是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於是,學生思維活躍,通過自由感悟,整首詩的思想感情就蘊涵在每個學生的心目中了。

三。 倡導個性化的獨特體驗。讀古詩,教師絕對做不到讓每個學生腦海裏浮現出教師心目中至善至美的意境,而應爲學生充分抒發個人感受創造條件,古詩本身具有不確定性和朦朧性的特點,加上每個學生的差異性,應包容每個學生在詩情感悟方面存在的差異,在課堂教學上,教師鼓勵學生不侷限於一種大衆認同的意境,無拘無束地談自己的獨特的想法,如解釋古詩,以及在想象李,汪二人爲何不能見面分別原因等方面,可以天馬行空的談自己的想法,其目的就是尊重每個學生的獨特體驗,獲得自己學習古詩,領悟詩情的自家特點。

四。 注意滲透情感目標的領悟,雖然可以無拘無束的談自己的感受,想法。但我力爭在課堂教學上領引學生朝着詩的主旨走去,力爭達到課堂教學形散而神不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