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臺》教學教案

【設計理念】

《讓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臺》教學教案

聯繫學生已有的閱讀體驗,建立寬鬆愉悅的交際平臺,在生生、師生互動的合作交流中激活思維,探究解決問題的辦法,讓學生不僅想說、敢說、要說,而且能說、會說,形成良好的交際意識,促進語言能力和交際素養的發展。

【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的興趣,能主動參與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

2、能通過自己的演繹,學會通過表情、動作等肢體語言來反映人物的性格,將名著中的人物性格刻畫得生動、形象,從而加深對故事中人物的理解;

3、進一步瞭解、閱讀名著,激發學生對文學名著的喜愛之情。

【課前準備】

《負荊請罪》課本劇錄象,古樂曲。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與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感知角色形象

1、播放《負荊請罪》課本劇,思考問題:

⑴ 你最喜歡哪個演員的出色表演,爲什麼?

⑵ 你認爲導演最成功的地方在哪裏?

2、學生自由討論:

可以從人物的語言或動作是否體現人物的個性特點談;可以從故事情節的安排談;可以從服飾道具的使用談。

3、文本對比:

同學們,剛纔我們看的這段表演,書中的課文裏也描繪到了,你能比較一下兩者的關係嗎?

(課本劇中很多人物的對話、表情、動作等都是通過書上的一些敘述性的語言轉化的;書上刻畫的人物性格在表演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梳理出編排課本劇注意事項:時間、地點、人物、社會環境、佈景、故事情節。

同學們,你們想不想將名著中的人物活靈活現地展現在舞臺上呢?今天的口語交際就來討論討論如何讓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臺──創編課本劇。(揭示課題)

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欣賞中體驗,在欣賞中學習,由此激發學生編排課本劇的興趣。

二、賞析課文,體味角色形象

1、我們學習了《將相和》,在澠池之會這個故事中,哪個人物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或者你最喜歡誰?爲什麼?

2、作者是怎樣將這些人物的特點體現出來的?引導學生從人物的語言、動作以及故事情節的合理安排等方面理解。

3、你想當一回自己喜歡的人物嗎?今天我們就來演演課本劇,通過表演讓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臺。

從文本出發,聯繫學生的閱讀經歷,充分利用已有的感悟體驗,能更準確把握人物形象,爲改編課本劇奠定良好的基石。

三、探究編排,表演角色形象

1、以《澠池之會》爲例引導學生如何編排課本劇:

⑴ 請學生從課文中找出主要人物及其特點,並畫出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情的相關語句。(課件出示人物藺相如、趙王、秦王)

⑵ 學生小組內簡要交流。

⑶ 課文中有些人物神情並沒有直接提供,作爲編導該怎麼辦?引導學生根據人物特點以及課文中人物的語言、動作想象他們的神情。如:藺相如對秦王說:請你爲趙王擊缶。秦王拒絕了。你們認爲他們的表情、動作可能是怎樣的?

(利用提示語加以聯想,爲人物加上表情或動作。)

⑷ 課文中有些人物語言是運用轉述的'形式出現,並沒有直接引用,作爲編導該怎麼辦?(課件出示語段──趙王到了澠池,會見了秦王。秦王要趙王鼓瑟。趙王不好推辭,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記錄下來,說在澠池會上,趙王爲秦王鼓瑟。)如果你是編導,遇到這種轉述的句子,怎麼辦?

(將敘述性語言改編成人物的對話,還可以進行合理的增補,從而更好地體現人物的特點。)

⑸ 師提示:爲了還原故事場景,還要根據當時社會環境,準備相應的服裝、道具、背景音樂,及如何上場、下場,體現課本劇的完整性。學生討論交流。

教師小結:編排課本劇不能僅僅停留於課本,首先要把握情節,生動複述,還原人物。爲了更好地體現人物的特點,還要進行必要的改編,形象地將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情展現給觀衆。有時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課外閱讀進行拓展創編。

2、師生共同創編課本劇,要求:

⑴ 按照個人的興趣、愛好分成四大組,推選出一個責任編導,負責執筆、彙總大家的意見。

⑵ 每個人選擇一個角色,將自己角色的語言、動作、神情瞭解透徹。

⑶ 交流討論各自的角色體驗,小組內進行整體性創編。

(根據故事情節,安排好各種人物的對白、出場順序以及劇本內容。)

⑷ 準備時間:5分鐘。(投影儀展示範本)

分小組的討論、發言,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實踐。學生通過自讀自悟,討論探究,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品味成功。

(後附劇本)

四、表演評價,昇華角色形象

1、討論欣賞要求,評價方法,準備推選出最佳創編獎、最佳演員、最佳評論員。

(認真欣賞表演者的每一句話、每個動作、每個神情。鑑賞整個編排是否有創意。)

2、分組表演:

先由編導簡要介紹表演篇目、演員陣容、服飾道具,再進行表演。

(每組表演時間3分鐘。)

3、評價表演:

(先肯定優點再指出不足。着重引導學生從人物的個性化語言、動作、神情入手;再從是否富有創造性來評價。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問,由編導或表演者來闡述自己的設計意圖。)

4、評選最佳創編獎,最佳演員、最佳評論員。

5、老師總結:

這些人物的形象通過同學們的通力合作,傾情演繹,真是生動逼真。不僅是大家對人物的理解到位,而且體現出同學們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的價值,這也正是我們口語交際的魅力所在。

通過轉換角色,親歷親爲,走進名著中的人物內心,使學生在討論交流中發展語言的條理性,初步感受交際的一些要領──抓住要點講,學會耐心聽。

五、拓展延伸,豐富角色形象

1、在浩瀚如海的文學、歷史名著中,還有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引人入勝的故事,等着我們去感受,去細細品位,如《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等。

2、今天的表演只是初步的嘗試,同學們可以融合大家的合理性建議,嘗試自己做一回編導,並與同學合作進行創編。

鼓勵學生進行相應的課外閱讀,更深入地瞭解人物的特點,爲進一步創編奠定堅實的基礎。激活學生學習的內驅力,變要我學爲我要學,由被動的接受性學習爲主動的探究性學習,真正體現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

【板書設計】

社會環境(時間、地點)

人物特徵(語言、動作、神情)

讓名著中的人物

走上舞臺 故事情節(生動、完整)

設計佈景(背景畫面、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