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課堂中自然有效的情境創設教案

“創設問題情境”是數學課上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它有意識的把數學內容和問題寓於各種各樣的情境中,能有效的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使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有趣。然而,在多種的情境創設中,很多人是爲了情境而情境,下面就以幾個案例片段談談自己的一點感觸。

小學數學課堂中自然有效的情境創設教案

案例一:

一位教師在上“克和千克”時,是這樣導入新課的。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故事嗎?

生:喜歡。

師:下面,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曹衝的故事……(播放一段長達10分鐘的FLASH)聽了這個故事,你們的感受是什麼?

生1:大象很重。

生2:曹衝很聰明,很愛動腦筋。

……

案例二:

媒體出示情境圖:45個編成號碼的綵球,按紅、黃、藍的順序排列。

師:同學們,屏幕上有很多彩球,每個球上都有一個號碼。老師不看屏幕,只要告訴我球的號碼,我馬上就能說出它的顏色,信不信?誰來考考老師?

(學生出題,教師回答)

師:老師爲什麼能很快地猜出綵球的顏色呢?想知道這裏的奧祕嗎?學完今天的知識,你也一定有這樣的本領。

反思

這兩個教學片斷的導入都採用了創設相應情境的方法。但是我們認真比較和思考後發現,它們反映出來的情境創設卻是截然不同的`,因此我覺得教學課堂中的情境創設是不是再自然一些,有效一些呢?

一、情境的形式和內容儘可能地簡單實在自然一些

進行教學設計時,創設與當前學習主題相關的,儘可能創設實在的真實情境,有利於學生對所學內容的主題意義進行理解的情境。創設情境的方法有很多種,如遊戲情境、表演情境、故事情境、問題情境、生活情境等等。但不論哪種情境,一旦花哨、造作就會造成課堂的累贅。

在案例一中,老師花了十多分鐘,用了一個故事的情境導入新課,而且還加了動畫的形式來吸引學生,但是這個故事和今天學習“克和千克”並沒有多大聯繫,因此給人的感覺是生搬硬套,實在有浪費時間的嫌疑。而第二個案例,教師沒有直接讓學生去思考綵球的排列順序,而是通過一個問題的形式導入,這樣既激起了學生的一種求知慾,又爲下面的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他的情境的創設是自然的,有效的。

二、情境的創設要具有有效性

“情境”不是讓學生爲故事而故事,爲遊戲而遊戲,而是爲了讓學生在各種有趣的活動中體驗“數學化”的過程。但在課堂實施中,有的則因爲對情境、材料考慮不同,問題指向不明,常常給課堂帶來了被動的局面。創設教學情境是重要的,但關注的焦點應該落在情境是否有效,而不是這個情境本身是什麼。如案例一中,教師讓學生看了故事後,說說感受是什麼?由於主題情境的入手點較多,學生可能會從很多方面去想,但要從數學角度出發,看出“克和千克”來,還是很吃力的。從效果上看是低效的。在第二個案例中,用猜綵球顏色的情境導入新課,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又巧妙地照應了本課的教學內容,輕鬆自然,直奔主題。而情境留給學生的問題,又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知識、尋求奧祕。學生在這樣的情境當中,經歷瞭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促進了進一步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