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山川頌》教案

教案是教師爲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爲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祖國山川頌》教案,歡迎來參考!

《祖國山川頌》教案

學習目標:

1.進一步瞭解祖國山川的美麗,體會作者在文中傾注的無限熱愛之情。

2.瞭解“頌”的文體特點,進一步提高散文的鑑賞能力。

 學習重點:

對文章思想內容與感情的把握。

學習課時:1課時。

學習方法:文本研習。 以學生討論爲主,並加強朗讀,通過朗讀準確地表現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課前預習:

詞語積累:

字音:

湖泊 莽蒼 廣闊無垠 燒灼 盎然 鏗鏘 蒼苔 汲水 漣漪 澄澈    飛流急湍 混濁 龍湫

字形:

層巒疊嶂 翠錦斑斕 林陰道 蹣跚 晨曦 岡巒 萬卉爭榮

詞義:

企盼 雲蒸霞蔚 震耳欲聾(辨析:振聾發聵)

課前思考:

本文歌頌的對象是什麼?

文章是否僅僅讚美了山川?

這些內容圍繞什麼中心寫?

教授新課:

一、導入專題

匈牙利著名詩人裴多菲說過:“縱使世界給我珍寶和榮譽,我也不願意離開我的祖國。因爲縱使我的祖國在恥辱之中,我還是喜歡,熱愛祝福我的祖國!” 俄國詩人普希金說:“要把心靈裏的美麗的激情獻給祖國。”法國大作者雨果說:“人民不能沒有面包而生活,人民也不能沒有祖國而生活。”我國的民族英雄林則徐也以“苟以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豪情傾訴了拳拳報國之情。

祖國就是自己的國家,自有國家以來,每個人都天然地與祖國連在了一起。祖國是一個具體的概念,有她的地理位置,這決定了她的自然特徵、山川風物、氣候特點。長期生活在這裏的人們根據這些特徵選擇、創造了適合自己生存的.生產與生活方式,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從而與別國區別開來。因此,對個體來講,祖國不僅是其出生的國度,而且給他提供了生存的環境與文化的背景,同時賦予他繼承、延續並創造這種文化的使命。捍衛國家尊嚴,促進國家繁榮,也因此成爲每一個國民的責任。所以,愛國主義是從古到今最樸素也是最崇高的思想感情之一。

本專題從兩個方面對祖國這一人文主題進行梳理:第一板塊重在闡釋祖國對個體的文化滋養,表達了人們對其祖國的熱烈讚頌;第二板塊則要複雜得多,重在探討個體面對國家貧窮、或自身遭受厄運時的種種情懷與對祖國繁榮進步的熱切期望。

二、瞭解作者。

課文註釋①。作適當補充。

三、解題

祖國山川——是文章的內容

頌——點明瞭文體:內容上多是讚美、歌頌;寫法上多用鋪敘。

“頌”是一種古代文體,劉勰《文心雕龍》中說:“頌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藝文類聚》中也提到:“頌,詩之美者也。”頌,原爲歌頌神的舞歌,轉爲歌功頌德的詩,後來就更爲寬泛,一切以讚美、歌頌爲主題的都可以稱“頌”。四、學生閱讀課文,把握文章思想內容。

1.學生速讀課文,思考:文章寫了祖國的哪些山川美景?

討論明確:珠峯、高原、西雙版納、平原、黃河……

春夏秋冬,晨光落日;

家鄉小溪,揚子江邊,黃果樹瀑布

2.除了寫祖國的山川美景,文中還寫了什麼?爲什麼還要寫這些內容?

討論明確:還寫了“人民” “文化”“語言”。

祖國是一個具體的概念,有她的地理位置,這決定了她的自然特徵、山川風物、氣候特點。長期生活在這裏的人們根據這些特徵選擇、創造了適合自己生存的生產與生活方式,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從而與別國區別開來。因此,對個體來講,祖國不僅是其出生的國度,而且給他提供了生存的環境與文化的背景,同時賦予他繼承、延續並創造這種文化的使命。捍衛國家尊嚴,促進國家繁榮,也因此成爲每一個國民的責任。所以,愛國主義是從古到今最樸素也是最崇高的思想感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