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人教版高二) 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通過意象鑑賞詩歌,感悟詩人的思想感情。

2、 能力目標:提高學生的古詩詞鑑賞能力。

3、 情感目標:培養高尚的品德情操。

【教學重點】

感悟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誦讀和鑑賞

【教學設想】

    通過誦讀和分析討論,體味《短歌行》“憂”而奮發、慷慨悲涼的思想感情;希望能爲學生學習古詩文提供一個一般性的樣例(誦讀熟悉-解決詞句疑難-領悟思想情感-誦讀鞏固)。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

【具體教學步驟】

一、導語:

   毛澤東在《沁園春雪》裏以吐納風雲的氣勢,睥睨歷代君主:“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誠然,以毛澤東的文治武功,的確可以站在這樣的高度去俯視封建君王。如果歷史上只有一個人可以與他相提並論,這個人只能是魏武帝曹操。

 二、解題

   《短歌行》,屬樂府舊題《相和曲平調曲》。曹操《短歌行》有二首,這是第一首。本篇通過宴會的歌唱來表達詩人求賢如渴的思想和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全詩分爲四節,首八句爲第一節,寫人生有限,詩人苦於得不到衆多賢才來同他合作,一道抓緊時間建立功業。次八句爲第二節,詩人兩次引用《詩經》成句來表現求賢思想:一則求之不得而沉吟憂思,再則求之既得而以笙瑟酒宴加以款待。再次八句爲第三節,前四句寫愁苦,後四句設想賢才到來,分別照應前兩節。最後八句爲第四節,先以情景啓發賢才,要他們擇善而棲;後則披肝瀝膽,表白自己能容納賢才,使天下歸心統一。

   三、作家介紹: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羅貫中《三國演義》將其刻畫爲“治世之能臣,亂世之*雄”,京劇臉譜也將曹操勾成白臉,這與歷史的真實面目頗有出入。實際上,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內興文學”,對歷史的發展有不可泯滅的功勳。

   作爲政治家:曹操初舉孝廉,任洛陽北部尉,遷頓丘令。後在鎮壓黃巾起義和討伐董卓的戰爭中,逐步擴充軍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爲袞州牧,分化、誘降青州黃巾軍的一部分,編爲“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獻帝都許(今河南許昌)。從此“挾天子以令諸侯”,先後削平呂布等割據勢力。官渡之戰大破河北割據勢力袁紹後,成爲北方勢力最強的軍閥,並逐漸統一了中國北部。建安十三年,進位爲丞相,率軍南下,被孫權和劉備的聯軍擊敗於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爲太祖武帝。他在北方大力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業生產的恢復有一定作用;幾次下《求賢令》,打破當時以德行和家世爲用人標準的慣例,任人唯賢,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當時四方知名的文士幾乎網羅無遺,而具有治國用兵之術的人才更是濟濟一堂。

   作爲軍事家:實踐方面,指揮了官渡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例。理論上,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書。

   作爲文學家:曹操精音律,善詩歌,即使在鞍馬勞頓中,也常常橫槊賦詩,隨章命題(“登高必賦,及造新詩,被之管絃,皆成樂章”)。他繼承併發揚漢樂府民歌“緣事而發”的現實主義詩歌傳統,始創“以古題寫時事”的詩風,被後人稱爲“漢末實錄”。他的詩歌內容其詩內容較爲豐富,風格蒼勁悲涼。有反映戰亂和同情民生疾苦的《蒿里行》(“鎧甲生蟣蝨,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等;有反映個人政治抱負的《短歌行》;有寫景的《觀滄海》和抒情的《龜雖壽》等。

   他以海納百川的胸襟,招集當時的許多著名文人,形成一個文學集團。曹操自己的文學路線和寫作態度對於其他作家起着更具體的領導和倡導作用,促進了建安文學的繁榮。

   提起曹操不知道的人恐怕不多,從戲劇到小說《三國演義》都把曹操描繪成一個白臉*臣,陰險多疑、手段毒辣。歷史上的曹操卻確確實實是個文武全才。在漢獻帝無依無*,到處流浪的時候,是他獨具慧眼將漢獻帝迎到許昌“挾天子認令諸侯。”取得政治上的優勢;在漢末亂離,生民塗炭的情況下,是他召募流民,提供工具,實行屯田,使黃河流域的生產得到恢復;他破除門第觀念,唯纔是舉,他手下大將許褚、典韋、曹洪都出身貧寒。這些人卻使他的勢力迅速發展。文學上,曹操更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留下了不少傳世之作,其中每一箇中學生就必須讀他兩篇文章:《龜雖壽》、《觀蒼海》。“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表現出一種積極向上,熱愛人生的態度;《觀蒼海》體現出一種包羅天地宇宙的雄心,所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幸甚至哉,歌以詠志!”千年以後的毛澤東來到這裏,產生同樣的心境,與曹操遙相呼應:“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

   當然作爲一個亂世英雄,曹操他不可能不爲權力而鬥爭,但終其一生,他畢竟沒有稱帝,正如他自己所說,要不是他出來的話,真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皇。更何況人們常說: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們又何必對曹操多加指責呢?

   文武全才的曹操家族

   曹操感嘆:生子當如孫仲謀,其實……

   1、曹衝稱象(借佛經故事)

   2、才高八斗的曹植

   晉朝詩人謝靈運說:“天下才有一石(十鬥),曹子建獨佔八斗。”

   “才高八斗”比喻文采極高。《七步詩》。曹操曾經認爲曹植在諸子中“最可定大事”,然而曹植行爲放任,而他的兄長曹丕則頗能矯情自飾。這倒也好,中國歷史上少了一個平常的政治家,畢竟多了一個影響千年的文學家。

   3、勇武過人的曹彰

   4、被誤解的曹丕--《典論論文》

   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國,亦無不掘之墓;女無美惡,入宮見妒,士無賢愚,入朝見嫉。文人相輕,自古而然。

   5、雄才大略的曹操

   煮酒論英雄,燕幽之老將。治世之能臣,亂世之*雄。

   四、相關背景:

   赤壁大戰前夕,在曹軍用鐵鎖連舟之後,曹操看着大軍威武的氣勢,以爲不日就可掃平四海,統一中原,不禁喜從中來,於是備齊鼓樂,以歌舞壯軍威,飲至半夜,忽聞鴉聲望南飛鳴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賦此《短歌行》。

   五、整體感知。 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中曹操吟誦《短歌行》的相關片段; 學生讀詩感悟,交流讀詩體會。

課文講讀:

   這首《短歌行》的主題非常明確,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來爲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動中,爲了擴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統治基礎,打擊反動的世襲豪強勢力,曾大力強調“唯纔是舉”,爲此而先後發佈了“求賢令”、“舉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實際上就是一曲“求賢歌”、又正因爲運用了詩歌的形式,含有豐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獨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傳了他所堅持的主張,配合了他所頒發的政令。

   詩言志,歌詠懷,大戰前夕,曹操的心情如何呢?唯一“憂”字可總曹公心境。“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杜康酒真的能化解曹公之憂嗎?通覽《短歌行》全篇,可知好酒並未使曹操真正地解憂,那麼是什麼樣的憂愁令這位有着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和軍事家“舉杯消愁愁更愁”呢?一憂“人生苦短”。二憂“求賢不得”。三憂“功業未就”。

   《短歌行》原來有“六解”(即六個樂段),我們現在按照詩意分爲四節來讀。

   1、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幽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在這八句中,作者強調他非常發愁,愁得不得了。那麼愁的是什麼呢?原來他是苦於得不到衆多的“賢才”來同他合作,一道抓緊時間建功立業。試想連曹操這樣位高權重的人居然在那裏爲“求賢”而發愁,那該有多大的宣傳作用。假如庶族地主中真有“賢才”的話,看了這些話就不能不大受感動和鼓舞。他們正苦於找不到出路呢,沒有想到曹操卻在那裏渴求人才,於是那真正有才或自以爲有才的許許多多人,就很有可能躍躍欲試,向他“歸心”了。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情調悲涼,並非表現及時行樂的思想,而與詩人求賢未得、功業未就有密切關係。建安時期的作家,常常感到人生短暫,不能及時建功立業,曹操如此,他的兒子曹植也如此,曹植《求自試表》雲:“常恐先朝露,填溝壑,墳土未乾,而身名並滅。”又是一例。此詩三次寫到憂,曹操《秋胡行》雲:“不戚年往,世憂不治。”年歲的流逝本不足過於傷心,令人擔憂的是天下不太平。所以,此詩的情調蒼茫悲涼,但詩人的情緒並不低弱,表現的仍然是奮發進取的精神。

   “對酒當歌”八句,猛一看很象是消極調子,而其實大不相同。這裏講“人生幾何”,不是叫人“及時行樂”,而是要及時地建功立業。又從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個人之情,發愁時間過得太快,恐怕來不及有所作爲。實際上卻是在巧妙地感染廣大“賢才”,提醒他們人生就象“朝露”那樣易於消失,歲月流逝已經很多,應該趕緊拿定主意,到我這裏來施展抱負。所以一經分析便不難看出,詩中濃郁的抒情氣氛包含了相當強烈的政治目的。這樣積極的目的而故意要用低沉的調子來發端,這固然表明曹操真有他的愁思,所以才說得真切;但另一方面也正因爲通過這樣的調子更能打開處於下層、多歷艱難、又急於尋找出路的人士的心扉。所以說用意和遣詞既是真切的,也是巧妙的。在這八句詩中,主要的情感特徵就是一個“愁”字,“愁”到需要用酒來消解(“杜康”相傳是最早造酒的人,這裏就用他的名字來作酒的代稱)。“愁”這種感情本身是無法評價的,能夠評價的只是這種情感的客觀內容,也就是爲什麼而“愁”。由於自私、頹廢、甚至反動的緣故而愁,那麼這愁就是一種消極的感情;反之,爲着某種有進步意義的目的而愁,那就成爲一種積極的情感。放到具體的歷史背景中看,曹操在這裏所表達的愁緒就是屬於後者,應該得到恰當的歷史評價。清人陳沆在《詩比興箋》中說:“此詩即漢高《大風歌》思猛士之旨也。‘人生幾何’發端,蓋傳所謂古之王者知壽命之不長,故並建聖哲,以貽後嗣。”這可以說基本上懂得了曹操發愁的含意;不過所謂“並建聖哲,以貽後嗣”還未免說得迂遠。曹操當時考慮的是要在他自己這一生中結束戰亂,統一全中國。與漢高祖唱《大風歌》是既有相通之處,也有不同之處的。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爲君故,沈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這八句情味更加纏綿深長了。“青青”二句原來是《詩經鄭風子衿》中的話,原詩是寫一個姑娘在思念她的愛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領啊,深深縈迴在我的心靈。雖然我不能去找你,你爲什麼不主動傳給我音信?)曹操在這裏引用這首詩,而且還說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誦它,這實在是太巧妙了。他說“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對“賢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兩句話:“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曹操由於事實上不可能一個一個地去找那些“賢才”,所以他便用這種含蓄的方法來提醒他們:“就算我沒有去找你們,你們爲什麼不主動來投奔我呢?”由這一層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實在是太周到了,的確具有感人的力量。而這感人力量正體現了文藝創作的政治性與藝術性的結合。他這種深細婉轉的用心,在《求賢令》之類的文件中當然無法盡情表達;而《短歌行》作爲一首詩,就能抒發政治文件所不能抒發的感情,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緊接着他又引用《詩經小雅鹿鳴》中的四句,描寫賓主歡宴的情景,意思是說只要你們到我這裏來,我是一定會待以“嘉賓”之禮的,我們是能夠歡快融洽地相處併合作的。這八句仍然沒有明確地說出“求才”二字,因爲曹操所寫的是詩,所以用了典故來作比喻,這就是“婉而多諷”的表現方法(即含蓄的表達方式)。同時,“但爲君故”這個“君”字,在曹操的詩中也具有典型意義。本來在《詩經》中,這“君”只是指一個具體的人;而在這裏則具有了廣泛的意義:在當時凡是讀到曹操此詩的“賢士”,都可以自認爲他就是曹操爲之沈吟《子衿》一詩的思念對象。正因爲這樣,此詩流傳開去,纔會起到巨大的社會作用。

   3、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仯心念舊恩。

   這八句是對以上十六句的強調和照應。以上十六句主要講了兩個意思,即爲求賢而愁,又表示要待賢以禮。倘若借用音樂來作比,這可以說是全詩中的兩個“主題旋律”,而“明明如月”八句就是這兩個“主題旋律”的復現和變奏。前四句又在講憂愁,是照應第一個八句;後四句講“賢才”到來,是照應第二個八句。表面看來,意思上是與前十六句重複的,但實際上由於“主題旋律”的復現和變奏,因此使全詩更有抑揚低昂、反覆詠歎之致,加強了抒情的濃度。再從表達詩的文學主題來看,這八句也不是簡單重複,而是含有深意的。

   第一種說法:那就是說“賢才”已經來了不少,我們也合作得很融洽;然而我並不滿足,我仍在爲求賢而發愁,希望有更多的“賢才”到來。天上的明月常在運行,不會停止(“掇”通“輟”,“晉樂所奏”的《短歌行》正作“輟”,即停止的意思);同樣,我的求賢之思也是不會斷絕的。說這種話又是用心周到的表現,因爲曹操不斷在延攬人才,那麼後來者會不會顧慮“人滿爲患”呢?所以曹操在這裏進一步表示,他的求賢之心就象明月常行那樣不會終止,人們也就不必要有什麼顧慮,早來晚來都一樣會受到優待。關於這一點作者在下文還要有更加明確的表示,這裏不過是承上啓下,起到過渡與襯墊的作用。

   第二種說法:“明明如月,何時可掇?”字面意爲“天上那明亮皎潔的月亮,什麼時候纔可以摘取呢?”這裏運用了比喻的手法,將賢才比喻爲明月,恰如其分地表達渴望賢才來歸的心意。而在這還沒有實現的情況下,才“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4、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四句是自然環境描寫。相傳這首詩寫於曹操與孫權對戰前夕,曹操在長江邊宴請諸將,其實月近中天,使詩人豪興大發。同時這也是社會環境描寫。可理解爲連年戰亂,百姓流離失所;也可理解爲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猶豫不決,彷徨不知何去何從。似乎後者更貼切一些。清人沈德潛在《古詩源》中說:“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無所依託。”這說明他看出了這四句是比喻,但光說“客子”未免空泛;實際上這是指那些猶豫不定的人才,他們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下一時無所適從。所以曹操以烏鵲繞樹、“何枝可依”的情景來啓發他們,不要三心二意,要善於擇枝而棲,趕緊到自己這一邊來。這四句詩生動刻畫了那些猶豫徬徨者的處境與心情,然而作者不僅絲毫未加指責,反而在濃郁的詩意中透露着對這一些人的關心和同情。這恰恰說明曹操很會做思想工作,完全是以通情達理的姿態來吸引和爭取人才。而象這樣一種情味,也是充分發揮了詩歌所特有的感染作用。最後四句畫龍點睛,明明白白地披肝瀝膽,希望人才都來歸我,確切地點明瞭本詩的主題。“周公吐哺”的典故出於《韓詩外傳》,據說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於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周公爲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時洗一次頭,吃一頓飯,都曾中斷數次,這種傳說當然是太誇張了。不過這個典故用在這裏卻是突出地表現了作者求賢若渴的心情。“山不厭高,海不厭深”二句也是通過比喻極有說服力地表現了人才越多越好,決不會有“人滿之患”。所以陳沆說:“鳥則擇木,木豈能擇鳥?天下三分,士不北走,則南馳耳。分奔蜀吳,棲皇未定,若非吐哺折節,何以來之?山不厭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厭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厭士,故天下歸心。”

   總起來說,《短歌行》正象曹操的其它詩作如《蒿里行》、《對酒》、《苦寒行》等一樣,是政治性很強的詩作,主要是爲曹操當時所實行的政治路線和政策策略服務的;然而它那政治內容和意義卻完全熔鑄在濃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詩充分發揮了詩歌創作的特長,準確而巧妙地運用了比興手法,來達到寓理於情,以情感人的目的。詩人以貌似頹放的意態來表達及時進取的精神,以放縱歌酒的行爲來表現對人生哲理的嚴肅思考,以觥籌交錯之景來抒發心憂天下和渴慕人才之情。全詩以感慨開始,繼之以慷慨、沉吟,再繼之以憂愁、開朗。一憂一喜,忽徐忽急,以如歌的行板傾訴了作者慷慨激昂的情懷。在曹操的時代,他就已經能夠按照抒情詩的特殊規律來取得預期的社會效果,這一創作經驗顯然是值得借鑑的。同時因爲曹操在當時強調“唯纔是舉”有一定的進步意義,所以他對“求賢”這一主題所作的高度藝術化的表現,也應得到歷史的肯定。

   皇圖霸業談笑中,不勝今宵一場醉!《短歌行》讓我們從另一個側面看到曹操作爲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他有愛才、禮賢的坦蕩胸襟;他有統一天下的宏大志願;他有開創新局面的進取精神。儘管他也有“憂”,有“很深的憂”,但是他的“憂”是站在國家的高度、英雄的角度之上的“憂”,這絕非杜康酒所能消解。

   這首詩藝術表現手法主要有:感情深摯,婉曲動人;引用《詩經》成句,自然貼切。風格則蒼茫悲涼。它是繼《詩經》之後的四言名篇。

六、作業:

   1、分析抒情主人公形象。

   2、閱讀曹操《蒿里行》,回答問題: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羣兇。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鎧甲生蟣蝨,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曹操這首詩中描繪了怎樣的社會現實?表現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敘述東漢末年各路軍閥起兵討伐董卓,互相爭權奪利,致使人民遭受嚴重災難。最後六句詩,真實地描繪了漢末喪亂的圖景,抒發了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詩人身歷漢末喪亂,感觸極深,整首詩感情沉痛。

   (語言簡練質樸,筆力凝重,格調蒼涼,體現了曹操詩歌的鮮明風格)

   

   人生只有一次,我們總覺得時間還很多,其實,人生苦短,人生沒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現場直播。所以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好好把握現在。

附:板書設計

         1、人生短暫   借酒澆愁   憂--功業未就      比興手法    思            

                                                                                

         2、思慕賢才   宴飲嘉賓   思--求賢若渴      生動形象    賢            

短歌行                                                                   求賢歌 

         3、憂思不絕   宴待賢士   迎--仰慕賢才      引用成句    若            

                                                                                

         4、賢才擇主   搜攬人才   盼--天下歸心      蒼涼悲壯    渴            

     詛咒千年爲*雄,

   で年之後我來評。

   と盒鄹罹萋疑琊ⅲ

   ぶ詈鈑當離漢廷。

   だ茄趟鈉鳶儺湛啵

   し榛鷚蝗紀蚶鍇睢

   ぶ性逐鹿無魏武,

   ど膠悠撲樗爲縫。

   に疾湃艨誓砂俅ǎ

   ふ邢禿蝸路萬程。

   げ幌採蓴平民度,

   の牟怕腹謂詩翁。

   っ篇道出千里志,

   じ篩暾髡揭環僥。

   の鬧撾涔θ悍級剩

   ぶ窀吡兩諞嗾蟹紜

   ず薏灰煌橙國死,

   な煩*相氣難平。

   ぶ囟料稈薪衿琅校

   げ晃*雄爲梟雄。

附 

閱讀曹操的《龜雖壽》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 

龜雖壽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爲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注:神龜:通靈的龜,活的壽命最長。騰蛇:傳說中的神物,龍,能騰雲駕霧。驥:良馬。櫪:馬棚。烈士:有志建功立業的人。盈縮之期:人的壽命長短。養怡二句:謂對身心修養得法,也可以延年益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