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課堂教案

【課程目標】

《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課堂教案

瞭解中華文化的特點,感受中華文化特別是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理解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及其作用,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肩負起民族復興的偉大使命。

1.1瞭解中華文化,感悟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生生不息的強大精神動力;

1.2瞭解中華傳統美德是傳統道德的精華,體會傳統美德在現實社會中的重要作用;

1.3感受個人情感與民族文化和國家民族之間的聯繫,提高文化認同感,以揚棄的態度看待民族文化; 、

1.4理解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及其重要作用,感悟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不同時期對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

1.5 勇於承擔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責任和義務,以實際行動繼承和弘揚民族精神,參與各種各樣的精神文明建設活動,增強愛國主義情感,肩負起民族復興的偉大使命。

【核心知識】

1.瞭解中華文化的特點,理解中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創造力之中,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生生不息的強大精神動力。

2.明確傳統文化對我們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我國的發展道路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3.瞭解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

4.認識當代中國先進文化建設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係,以揚棄的態度看待民族文化。

5.知道民族精神對於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具有重大的作用。

6.掌握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在五千多年的發展歷程中,中華民族不僅創造了輝煌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而且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偉大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命肌體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鼓舞我們民族迎難而上、團結互助、戰勝強敵與困難的不竭力量之源。

7.知道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不同時期對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例如: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形成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以及新中國成立後所形成的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都是我們青少年學習的榜樣。

8.青少年應該弘揚民族精神。知道弘揚民族 精神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以實際行動繼承和弘揚 民族精神,參與各種各樣的精神文明建設活動;發 揚愛國主義精神,肩負起民族復興的偉大使命。

考點2 實現共同理想,選擇希望人生

【課程目標】

正確認識我國現階段的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的關係;瞭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理解社會發展不平衡的現狀,增強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的使命感;理解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及其現實作用,發揚開拓創新的精神,提高自身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正確對待理想與現實,明確努力方向,提高自身素質,應對未來的挑戰。

2.1 瞭解我們的最高理想、現階段我們的共同理想及二者之間的關係。

2.2掌握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理解社會發展不平衡的現狀,增強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的使命感。

2.3結合中華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理解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及其現實作用,大力發揚艱苦創業特別是開拓創新的精神。

2.4體會理想的實現必須經過艱苦奮鬥,立志爲將來報效祖國,奉獻社會努力學習,爲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2.5正確認識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學會作出選擇,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終身學習的能力,養成主動學習、持續學習的習慣。

【核心知識】

1.明確我們的最高理想和現階段我們的共同理想。我們的最高理想是共產主義,共同理想是把我國建設成爲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2.把握共同理想與最高理想的辯證關係。實現共同理想,是實現共產主義理想的必要準備和必經階段。只有實現共同理想,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才能充分顯示出來,從而爲實現共產主義準備好物質條件,打好思想基礎。實現最高理想,是實現共同理想的必然趨勢和最終目的。

3.理解我們現在達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4.明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增強建設社會主義的使命感。在21世紀的頭20年,黨領導全國人民,集中力量,同繪小康藍圖,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

5.明確艱苦奮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理解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更需要大力倡導和發揚創業精神。

6.正確對待理想與現實;體會理想的實現必須經過艱苦奮鬥,立志爲將來報效祖國,奉獻社會努力學習。

7.瞭解學習壓力對我們的影響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要學會從容面對考試。

8.掌握必要的方法和策略,學會選擇,勇於承擔責任,做自己的主人。

9.樹立愛崗敬業、奉獻社會的職業道德;發揚創新精神、團隊精神,培養終身學習的習慣,應對未來挑戰。

考點3 認識國情 愛我中華

【課程目標】

感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強熱愛中國共產黨的情感;瞭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及其途徑.增強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的使命感。

3.1 感受身邊的變化,瞭解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實行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給國家、社會帶來的巨大變化,知道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指導思想。

3.2 知道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以及我國現階段基本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理解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於人民的必要性,體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3.3瞭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理解社會發展不平衡的現狀,增強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的使命感。

3.4 瞭解我國在科技、教育發展方面的成就,知道與發達國家的差距,理解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現實意義,感受科技創新、教育創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3.5知道我國的人口、資源、環境等狀況,瞭解計劃生育、保護環境、合理利用資源的政策,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3.6知道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國家的長期穩定和繁榮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團結合作,艱苦創業,共同發展。

3.7瞭解當今世界的發展趨勢,知道我國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麪臨的機遇與挑戰,增強憂患意識,樹立全球觀念,維護世界和平。

【核心知識】

1.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及其指導思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內涵。

2.黨的基本路線制定的依據、內容、核心內容、長期性、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以及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相關內容。

3.現階段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理解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於人民的必要性。

4.有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容。

5.認識到國家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重大現實意義。體會科技創新、教育創新的重要意義,注重提高自身的創新素質、自覺履行受教育的義務。

6.我國人口現狀的基本特點、資源現狀、主要環境問題以及環境形勢的總特點。我國實行計劃生育、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7.文化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先進文化的含義及其指導思想。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內容和根本任務。

8.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我國在世界格局中所面臨的挑戰,要增強憂患意識。樹立開放、平等、參與的國際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