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林海教案集合7篇

作爲一名教職工,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林海教案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林海教案集合7篇

林海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林海嶺的特點

2、感悟作者的語言特色,激發閱讀興趣

3、抓住景物特點,學習寫一段話

教學重點:

感悟作者的語言特色,激發閱讀興趣

教學難點:

品悟作者的語言特色,創作出屬於自己的語言特色

教學過程:

一、 基於已知,導入新知。

1、上節課,我們追隨着作者來到了大興安嶺,並且知道了老舍先生是通過嶺、林、花這三方面來寫林海美麗景色的。類似的文章我們還學過桂林山水,其中對灕江水是這樣描述的。自己默讀這一段,你能快速找出灕江水具有哪些特點嗎?(預設:靜,清,綠)

出示: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2、爲什麼你能如此快的找到灕江的特點啊?(預設:文章採用了先概括後具體的寫法)(有概括句。問:那這是什麼寫法?)

4、正是運用了先概括後具體的寫法,讓課文層次特別清晰,我們能一下子找到景物的特點。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林海這篇文章,自己默讀相關段落,你能像找灕江水特點那樣快速說出嶺林花的特點嗎?(說到什麼程度都可以,找兩名同學)

5、我聽到同學們的答案有所不同了,不像找灕江水特點時那麼統一了,爲什麼林海這篇課文的特點不那麼容易找到呢?

今天讓我們繼續學習林海,看看老舍先生是怎麼描寫林海這三方面特點的。

二、讀中感悟,體會情感

(一)默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思考,大興安嶺的“嶺”具有哪些特點?畫出相關句子,抓住重點詞句,說說你的理解?

大興安嶺這個“嶺”字,可跟秦嶺的“嶺”字大不一樣。這裏的嶺的確很多,高點的,矮點的,長點的,短點的,橫着的,順着的,可是沒有一條嶺使人想起 “雲橫秦嶺”那種險句。多少條嶺啊,在疾馳的火車上看了幾個鐘頭,既看不完,也看不厭。每條嶺都是那麼溫柔,雖然下自山腳,上至嶺頂,長滿了珍貴的林木,可是誰也不孤峯突起,盛氣凌人。

學習嶺的特點:

1、嶺多的特點:

(1)抓住“這裏的嶺的確很多,高點的,矮點的,長點的,矮點的,橫着的,順着的。”(預設:嶺有各種不同的樣子,姿態各異、各式各樣的,形態萬千,能看出它很多)(板書:多)

導語:你還能從哪裏感受到嶺具有多的特點?

(3)抓住“看不完,看不厭”

2、體會嶺溫柔的特點

導語:這數不勝數的嶺啊,每一座都那麼的不同,千姿百態,那你還找到嶺的其他特點了嗎?

(1)抓住“孤峯突起,盛氣凌人。”體會溫柔的特點

(2)那你能說說“孤峯突起,盛氣凌人”的意思嗎?自己輕聲讀讀這兩個詞的意思

孤峯突起:羣山之中突然冒出一個特別高的山峯。

盛氣凌人:以驕橫的氣勢壓人,形容傲慢自大,氣勢逼人。

(3)結合這兩個詞,再來讀讀這句話,談談你對溫柔又有了哪些理解?

(預設:大興安嶺的嶺沒有一座特別突出的,儘管那麼多,但每一座都差不多。)

(4)能把你的理解通過你的朗讀讀出來嗎?

(5)自己輕聲讀讀這段話,你還能從哪裏看出嶺溫柔的特點?(打不出來,點出紅字,我們再來讀讀這句話,說說你的體會)

(如果直接找到“可是沒有一條嶺使人想起”雲橫秦嶺“那種險句。問:那這裏的嶺是什麼樣的?出示這句話,從這句話當中你又有什麼體會?

(預設:有“點”的能看出並沒有高或矮很多,就一丁點。差不多,連綿)

(6)你看,兩個特點都自然的融於字裏行間中,自己輕聲嘟嘟這段話,看看還有包含這兩個特點的句子嗎?

總結:我們之所以一眼看不出林海這篇文章中景物的特點,正是因爲老舍先生將特點融入在這些句子中的原因。

(6)出示對比圖:對比這兩張圖片,我們來猜猜哪張是大興安嶺的嶺?哪張是秦嶺,你能用幾個詞來分別形容一下嗎?(預設:秦嶺很險,很高,很陡,山勢雄偉,陡峭,高矮不一。大興安嶺嶺的特點:很緩,連綿不斷。多找幾名同學)

(7)正如你們所說,嶺的溫柔不僅僅是指每座嶺高矮差不多,更是指這種連綿不斷、非常平緩的樣子。那誰能通過你的朗讀,讓我們浮現出那羣山連綿,山勢平緩、數不勝數的大興安嶺。

(二)感悟老舍先生親切自然的語言特色

導語:剛剛我們跟隨着老舍先生遊覽了大興安嶺,領略到了它多且溫柔的特點。

1、如果說在描寫灕江水時,作者直白的用三句話分別點明瞭水的三個特點(板書:直白明瞭)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相比之下老舍先生筆下的嶺,是怎樣寫出特點的?(預設:每句話都寫了景物的兩個特點)(板書:自然融入)

大興安嶺這個“嶺”字,可跟秦嶺的“嶺”字大不一樣。這裏的嶺的確很多,高點的,矮點的,長點的,短點的,橫着的,順着的,可是沒有一條嶺使人想起 “雲橫秦嶺”那種險句。多少條嶺啊,在疾馳的火車上看了幾個鐘頭,既看不完,也看不厭。每條嶺都是那麼溫柔,雖然下自山腳,上至嶺頂,長滿了珍貴的林木,可是誰也不孤峯突起,盛氣凌人。

2、老舍先生爲什麼要這麼寫呢?請一名同學配樂朗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聽了她的朗讀,你有什麼感受?

(預設:特別舒服,語言很親切,自然,就像在和我們聊天一樣的感覺)

總結:聽了你們的朗讀,真是如沐春風啊。是啊,老舍先生就是用這種樸實的語言,在字裏行間中將大興安嶺多且溫柔的特點向我們娓娓道來,讀完之後,彷彿我們身臨其境一般。這應該就是老舍先生作品中獨特的語言魅力吧!

過渡:老舍先生的這種語言魅力不僅運用在嶺這一方面,還將它貫穿全文。

(三)品悟老舍先生親切自然的語言特色

1、讓我們看看林和花的段落,找出把你覺得最親切自然的一兩句話,輕聲讀一讀。

2、誰能像作者一樣,通過你的朗讀讓我們感受到這俗白精緻的語言所帶來的溫情。

3、(問讀的這個人)你在這親切自然的句子中,感受到了林或花有什麼特點?

總結:在這篇文章中,老舍先生並沒有直接點明特點,但就是這親切自然的語言潛移默化的感染着我們,讓我們慢慢領悟到了嶺林花的特點。

(四)拓展、課外遷移,激發閱讀

導語:其實,老舍先生的作品中處處都流露着自己獨特的語言風格,不僅有親切自然,還有幽默風趣。

1、老師這裏準備了幾段話,你們來猜一猜哪句話是老舍先生寫的,我們用叉子和對勾表示,聽完同學讀得,自己偷偷在胸前告訴老師。(充滿激情,帶動氣氛:準備好了嗎?預備,開始)

A:說它貪玩吧,的確是呀,要不怎麼會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聽到老鼠的一點響動,又多麼盡職。老舍《貓》

B:那輛車也真是可愛,拉過了半年來的,彷彿處處都有了知覺與感情,祥子的一扭腰,一蹲腿,或一直脊背,它都就馬上應合着,給祥子以最順心的幫助。老舍《駱駝祥子》

C: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鬍子。魯迅《孔乙己》

D:胖二嬸根本沒有來過,大概是,他們猜想,肉太多了,走不動的緣故。老舍《四世同堂》

2、誰來說說哪幾句話是老舍先生的語言風格,爲什麼?(預設:打錯了,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句話,誰來說說它寫的是什麼意思,從而你有什麼感受?)

3、那每段話都出自哪裏呢,有誰知道嗎?(出示書名)

總結:就是通過這短短几句話的表達,我們就能看出老舍先生的語言特色,真可謂作家特有的語言格調是通過作品表現出來的。

我知道咱班同學都有讀書的習慣,誰能給大家推薦推薦?

三、感受老舍親切、自然的語言風格,創作出屬於自己的語言特色

1、老舍先生作爲我國著名現代小說家之一,其俗白精緻,詼諧幽默、京味十足的語言特色已經成爲他作品中獨特的標誌。作家都有自己的獨特的風格,比如巴金的強烈、坦率,比如魯迅的簡練、含蓄、包含激情。而我們也有着自己的語言特色,比如有的同學是平實質樸,含蓄雋永,有的同學是華美絢麗、生動形象,還有的同學是婉約細膩,風趣幽默。今天我們學習了老舍先生的語言特色,那讓我們也來發現自己的語言風格,爭做班中小作家。

2、同學們,我們之前寫了《霧霾天氣》這篇作品,拿出來,自己再次創作,看誰能成爲我們獨樹一幟的大作家。在這裏,老師提醒你們請注意一下兩點

(1)寫出事物的特點

(2)有自己的語言特色

指導:(1)誰來讀讀 這位作家的作品?

(2)你從他的作品中感受到了霧霾有什麼特點?你覺得他的語言風格是什麼?

(3)到底是不是呢?我們得請這位作家跟我們說說,你們能不能猜到這位作家是誰呢?

(4)請你說說,你覺得自己的語言風格是什麼呢?

(5)那我們就評選他爲我班 大作家,併爲她頒發獎勵。

林海教案 篇2

一、談教材

《林海》是第十一冊最後一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作者老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大紹安嶺的原始森林,表達了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文章文筆流暢,層次清楚,具體描寫與抒發感情相結合,展開聯想與抒發感情相結合,把大興安嶺原始森林的美表現得淋漓盡致;以“親切、舒服”感情爲線,貫穿全文,一次比一次感情深入,把對大興安嶺的感情在字裏行間表現得真實感人。讓讀者充分領略到了大安嶺的外在美與內在美。

本課是這一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針對文章特點、單元訓練重點和課文在單元中的安排,本課的教學目標是:瞭解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受到美的教育和熱愛祖國的思想教育;學習作者細緻觀察和在描寫景物中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至六自然段。而讓學生了解大興安嶺,嶺、林、花的特點以及體會作者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是本課教學難點。

二、談教法

爲完成本課時教學目標,突破難點,在教學中,教師必須採取靈活多樣的方法,幫助同學真正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由於本文表達了作者水深厚的思想感想,所以應讓學生反覆誦讀,讀中悟情,讀中表情。同時抓住重點詞語的理解,圖文結合創設情境等方法完成本課教學。

三、談學法

通過上一組和本組第一篇的學習,學生已經對體會課文思想感情的方法有所瞭解,已具備了一定的體會思想感情的能力,所以本課可以引導學生應用“讀→思→議→讀”的學習方法,即“初步瞭解→深入思考→評議提高→誦讀昇華”。

四、談程序

本課可採用“五步自主教學模式”,即“導入揭題→自學探索→交流點撥→檢測鞏固→深化訓練”。

(一)、導入揭題

1、教師提問:以前學過《美麗的小興安嶺》,小興安嶺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我國還有另一處森林寶庫──大興安嶺。

3、揭題:板書“林海”,這篇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大興安嶺的原始森林。

4、從題中你知道了什麼?你覺得還應該知道了什麼?

(二)、組織第一次自學探索

出示自學要求

1、放課文錄音,學生聽,可跟默讀,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同桌互相選讀課文。

3、思考:課文中幾次講到“親切、舒服”?作者分別是在怎樣的情況下感到親切舒服的?再按照“思考練習”中的提綱,給文章分段,列出提綱。

4、請學生主動到黑板上寫出他的分段意見。

(三)、交流點撥

1、指名讀生字及組詞,學生評議。

2、開火車讀課文,然後評議。

3、指名板書學生談談你是是怎樣分段的,爲什麼這樣分。

4、學生評議分段情況。

5、小結

(四)、組織第二次的自學探索

出示自學要求

1、作者三次“親切、舒服”之感分別是在怎樣的情況下產生的?

2、“我”一走進原始森林有什麼感覺?這種感覺是怎樣產生的?

3、“嶺”、“林”、“花”各在什麼特點?作者怎樣寫出嶺、林、花的特點的?

4、爲什麼到了林場,“我”這種親切之感更加深厚了?如何理解大興安嶺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

(五)、交流點撥

這部分主要有三環節:交流點撥、朗讀體會、質疑問難。

1、交流是檢驗學生自學成果的過程。在學生交流時如出現分歧與偏向時,教師及時點撥。

根據學生的交流,主要要了解嶺的特點是多(形多、量多)、溫柔,林的特點是多、綠,花的特點是多、美。

2、朗讀體會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朗讀的形式可多樣:輕讀、個讀、賽讀等。要注意重點語句、重點段落的朗讀,使學生真正與作者產生共鳴,感情得到昇華。

3、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是學生自主性的體現。學生在交流、體會後提出有一定價值的疑難本身也是能力的反映。對學生提出的疑問可根據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解決措施,或課堂,或課外;或學生互解,或師生共解。

(六)、檢測鞏固

這是對教學目標達成情況的檢驗,教師設計的檢測鞏固題要以“目標”爲中心,題型要新穎,形式多樣。可以“選讀你覺得最美的段落”,“用畫出嶺(林、花)的特點”等。

(七)、深化訓練

爲讓學生的知識得到遷移,教師可設計深化訓練題。根據教學目標,本課要讓學生學習作者細緻觀察和在描寫景物中表達思想感想的方法,所以可以設計諸如“校園冬景”、“這裏的景色真美”、“風景這邊獨好”之類的訓練,讀寫結合,提高能力。

附:板書設計

林海教案 篇3

一、教學設計說明

一、教材簡析

《林海》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七組的一篇講讀課文。作者老舍先生以他細緻的觀察,豐富的聯想和生動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大興安嶺美麗的圖畫。爲了表達作者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作者具體、生動地描寫了景、物、人,寫出了大興安嶺的山嶺、樹林、花這些景物的特點。寫物,由眼前的林海想到木材爲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寫人,由林場工人的勞動想到林海的萬古長青和綜合利用。本文無論是寫景、寫物、寫人,都洋溢着對大興安嶺深深的愛,字裏行間充滿着作者的真情實感。

本組的讀寫訓練項目是“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林海》是本組的第二篇課文,應在前篇課文訓練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學文,進一步培養學生留心觀察,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人、事、物來寫,在敘述的過程中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二、教學重點

教學的重點是通過學習,找出景物的特點,然後指導學生朗讀,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難點

教學的難點是引導學生領會興安嶺與祖國建設的關係;爲什麼說興安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

四、教學設計

1.教法結構。

(1)以生動簡潔的語言概述課文第一部分內容,導入新課。

(2)因“嶺”“林”“花”三部分內容寫法相同,採用自學輔導法以“一段”帶“多段”,由“導”“扶”到“放”。重點分析“嶺”這一部分,通過學生品析詞、句,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林”“花”部分讓學生運用所掌握的方法進行自學,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3)以極其精練的語言,淺顯易明的引導,讓學生把山和人、國家的發展聯繫起來,把愛林海和愛祖國聯繫起來,體會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學法設計。

(1)2至5自然段分別介紹了大興安嶺的“嶺、林、花”,寫法大致相同,都是抓住景物特點來表達思想感情。根據教材特點,設計了以下的學習步驟:找出特點—品讀句子—體會感情。

(2)精讀“嶺”這一部分,讓學生明確、掌握三個學習步驟,並運用此法自學“林”和“花”,充分體現教師導和學生練的結合。

3.練習設計。

(1)詞句訓練:抓住重點詞“孤峯突起”“雲橫秦嶺”“盛氣凌人”“疾駛”“目之所及”“空洞”“興國安邦”,通過對比、簡筆畫、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2)朗讀訓練:本文的教學以讀的訓練貫穿全過程,通過自由讀、指名讀、齊讀、範讀、配音朗讀,以讀代講,達到教學目的。

二、教學實錄與評析

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林海》這篇課文。(板書課題)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隨着作者領略了大興安嶺美麗的風光,並且學習了第一段,知道了作者進入興安嶺以前,總以爲它是高不可攀的。當他進入林中後,他的感受又是怎樣的呢(板書:大興安嶺)

生:作者進入大興安嶺後感到親切、舒服。(板書:親切舒服)

師:作者圍繞着這種感受,描寫了大興安嶺哪幾方面的景物呢

生:作者圍繞着“親切、舒服”,描寫了大興安嶺的“嶺”“林”“花”三方面的景物。

師:今天,我們隨着作者深入林中去觀賞大興安嶺美麗的景色。現在,讓我們先來看看興安嶺的“嶺”。請大家仔細觀察,“嶺”有什麼特點

師:(放“嶺”的錄像)

師:“嶺”有什麼特點呢作者是怎樣描寫的下面,請大家翻開課本,看課文第2自然段,帶着老師設置的三個問題來學習“嶺”這一部分。(指名讀自學提綱)

生:

1.“嶺”有什麼特點2.作者是怎樣描寫這些特點的3.這樣描寫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師:請大家自由讀第2自然段,然後按要求在書上做好記號。

生:(自由讀第2自然段,然後按自學提綱在書上做記號。)

[讓學生動口、動腦、動手,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師:誰來說一說“嶺”有什麼特點

生:“嶺”的特點是多而溫柔。

師:大家同意嗎

生:(齊)同意。(師板書:多溫柔)

師:誰把寫“嶺”“多”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

生:這裏的嶺的確很多,橫着的,順着的,高點兒的,矮點兒的,長點兒的,短點兒的,可是沒有一條使人想起“雲橫秦嶺”那種險句。

師:請同學們看這個句子。(出示句子)從哪些詞中可以看出這兒的“嶺”很多呢

生:表示“多”的詞是“的確很多”。

師:還有嗎

生:(思考片刻後)還有……(答不出)

師:(提示)你看“橫着的,順着的,高點兒的,短點兒的”這是寫嶺的什麼呀

生:寫“嶺”的式樣十分多。

師:請你把這個句子讀一讀。

生:讀句子。

師:通過你的讀,我確實感受到這兒的嶺很多。從這個“點兒”還說明了什麼(給“點兒”下面加小紅點)

生:從這個“點兒”還說明了這些山的差距並不大。

師:對!如果刪掉“點兒”,你再讀一讀,就不同了。(刪掉句中的“點兒”)

生:讀句子。

師:這樣跟剛纔有“點兒”一樣嗎

生:不一樣。

師:有這個“點兒”我們還能感受到這兒的嶺非常——

生:(齊說)溫柔。

師:請你把這個句子讀一讀,把溫柔讀出來。

生:(讀句子)

師:讀得不錯,下面,你們聽老師讀,注意這個“點兒”。(讀句子)你們現在自己讀一讀,體會體會。

生:(自由讀)

師:誰再來讀。

生:(讀句子)

[對“嶺”這一部分內容,教師安排學生齊讀、個別讀、節選讀、對比讀,形式多樣,訓練面廣,要求逐步提高,顯出了朗讀訓練的層次性。]

師:老師從他的讀中不僅感受到這兒的嶺多而溫柔,還能感受到他也很喜歡這兒的嶺。同學們,作者看到那麼多,那麼溫柔的嶺,會產生怎樣的感情呢

生:很喜愛,很激動。

師:(板書:喜愛)

師:還有哪些地方寫“嶺”多而溫柔的呢

生:還有“在疾駛的火車上看了幾個鐘頭,既看不完,也看不厭”,從這裏我也看出了嶺的多,因爲在疾駛的火車上,他已經看了幾個鐘頭了。

師:“疾駛”的意思是什麼

生:“疾駛”的意思就是非常快地行駛。

師:哪個字是“快”的意思

生:“疾”字就是說“快”。

師:對!那看了幾個鐘頭都看不完說明了什麼

生:說明這兒的嶺非常多,而且變化多端,看也看不厭。

師:“看不厭”說明這裏的嶺非常——

生:(齊說)溫柔。

師:還有寫嶺“溫柔”的嗎

生:還有寫嶺“溫柔”的句子是:“自山腳至嶺頂長滿了珍貴的'樹木,誰也不孤峯突起,盛氣凌人。”

師:“孤峯突起”的意思是——

生:“孤峯突起”的意思是指“單獨的一個山峯高高地聳立”。

師:哪個字是說“單獨的一個”呀

生:“孤”。

師:同學們,你們看,像這樣的山峯高高地聳立,就是“孤峯突起”。(簡筆畫“山峯”)那“盛氣凌人”呢

生:“盛氣凌人”的意思是形容驕傲蠻橫,氣勢逼人。

師:“孤峯突起”“盛氣凌人”作者指的是什麼嶺

生:作者指的是秦嶺。

師:你能從文中找出一個描寫秦嶺的詞嗎

生:“雲橫秦嶺”。

師:“雲橫秦嶺”的意思是——

[結合課文,引導學生弄清“疾”“孤”“橫”等詞在文中的意思,這種咬文嚼字、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有利於幫助學生克服囫圇吞棗、不求甚解的學習習慣。]

生:“雲橫秦嶺”的意思就是說雲橫在秦嶺的半山腰。

師:對!如果說這就是“秦嶺”,雲彩就在這。(簡筆畫雲彩)這說明秦嶺怎麼樣

生:很險。

師:興安嶺是這樣的嶺嗎

生:(齊答)不是。

師:對,那裏的嶺山勢平緩,線條柔美,給人一種“柔”的感覺。

(簡筆畫“溫柔的嶺”)

[簡筆畫,既生動又省時,符合少年兒童的心理特點,有利於教學。語文教師應具備繪簡筆畫的能力。]

師:下面,誰讀第3、4句

生:(讀第3、4句)

師:同學們,作者爲什麼能把“嶺”寫得那麼生動、那麼具體呢

生:這是作者仔細觀察的結果。還有一個就是作者非常喜愛大興安嶺的“嶺”,所以,他才能把大興安嶺寫得那麼生動。

師:(板書:細緻觀察)剛纔,我們學習“嶺”這一部分,知道作者通過細緻觀察把多而溫柔的嶺寫得那麼形象,那麼生動,而且我們也能從文中感受到作者對興安嶺的喜愛。我們來回憶一下,這一段我們是怎樣學習的首光找出嶺的——

生:(齊說)特點。

師:接着理解描寫特點的——

生:(齊說)句子。

師:然後我們再通過有感情的朗讀,來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總結學法。電腦出 示:

一、找出特點。

二、品讀句子。

三、體會感情。)下面,就照這樣的方法,帶着老師設置的問題,我們來學習“林”這一部分。(出示自學提綱)下面,請同學們自由讀第3、4自然段。

生:(根據自學提綱自學“林”這一部分)

師:“林”有什麼特點

生:“林”的特點是“多”而“綠”。

師:(板書:

林海教案 篇4

一.引入新課,激情引趣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第十四課——《林海》。板書:14

《林海》齊讀課題。

這裏的“林海”是指哪裏?(我國的大興安嶺)在三年級時我們學習一篇《美麗的小興安嶺》,大興安嶺的景色又是怎樣的呢?在學習新課之前,我很想帶同學們先去遊覽一下大興安嶺的風光,好不好?(出示課件)不過,老師也有一個小小的要求,那就是你每看完一幅圖之後,要找出課文中的一個句子來說說這幅圖的主要內容。出示課件讓學生依次說出來。

①目之所及,哪裏都是綠的,的確是林海。

②興安嶺上千般寶,第一應誇落葉松。

③鬆影下開着各種小花。

④那是些俏麗的白樺,樹幹是銀白色的。

⑤有多少省份用過這裏的木材呀!

2.同學們,全部圖片我們都看完了,此時,你最想用哪個字來表達你心中的感受?(引導學生說出——親切舒服。板書段:親切、舒服)作者心中的感受又是怎樣的呢?也是——親切、舒服。這兩個詞語在課文中重複出現了幾次?(三次)請在課文中找出含有這兩個詞語的句子,用“”把它標出來。

分別讀這三個句子。

3.根據作者在文章中三次表達同一種感受,我們可以將全文分爲幾段?這節課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課文第一大段。

二.指導閱讀、理解內容

1.課文的第1自然段總述了什麼?(板書:總述、大興安嶺使人感到親切舒服)第一自然段與第2、3、4、5自然段是什麼關係?(總分關係)第2、3、4、5自然段分述了哪幾個方面?(板書:嶺分述)

2.作者是在什麼情況下,第一次表達他的親切舒服的?齊讀第一自然段,思考這個問題。(眼看、腳踩、手摸)他設想中的大興安嶺是怎樣的?(奇峯怪石、高不可攀)誰來解釋“奇峯怪石”的意思?“高不可攀”呢?

然而作者親眼見到的大興安嶺是這樣的嗎?(不是)爲了讓我們讀者知道不是這樣,作者將大興安嶺和什麼地方放在一起寫?(秦嶺)文章用了哪句話來表達這個意思?指名由學生回答,然後女生齊讀。在這裏作者使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對比)是不是真的“大興安嶺”的“嶺”字跟“秦嶺”的“嶺”字不一樣?那是什麼不一樣?(特點不一樣)大興安嶺的特點是什麼呢?秦嶺的特點又是什麼呢?男生齊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①大興安嶺第一個特點是什麼?(板書:多)從哪句話可以看得出來?(這裏的嶺的確很多……那種險句)這句話又使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排比)高點的、矮點的、長點的、短點的、橫着的、順着的……這麼多形狀我們可以用哪一個成語來概括?(形態萬千)

②嶺的第二個特點又是什麼?(板書:溫柔)“溫柔”是相對於什麼來說的?秦嶺的特點是什麼?(孤峯突起、盛氣凌人)“孤峯突起”的“孤”是什麼意思?(孤舟蓑笠翁)(單獨)突起呢?教師畫簡筆畫山峯。盛氣凌人的“盛氣”是什麼意思?(傲慢的氣焰)“凌”的意思呢?(欺侮)

③從“孤峯突起”“盛氣凌人”兩個詞語可以看出作者將大興安嶺與秦嶺比較,表現在兩方面:一是秦嶺孤峯,大興安嶺嶺多;二是秦嶺盛氣凌人,而大興安嶺是溫柔可親)

④“既看不完,也看不厭”你是怎樣理解的?(看不完說明嶺多,看不厭是由於每條嶺都很溫柔)從這裏可以看出它是一個什麼句?(過渡句,承上啓下)假如要你分層,你會將它分在上面呢還是下面?(下面)那這第二自然段可以分爲幾層?怎樣分?層意是什麼?

3.同學們,正是大興安嶺嶺多而溫柔,作者才說“親切舒服”(指着板書)

4.下面,我們來小結一下學習“嶺”這一段的學習方法:

提問題;

讀課文(齊讀第二自然段)

③找修辭理解。請同學們用同樣的方法來學習“林”這一層。

5.提問題:林的特點是什麼?下面全班同學帶着這個問題去自由讀課文第3、4自然段,並找出這段中的修辭手法。分別用“比喻”“排比”“反問”標出來。

①作者在這一層中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比喻、排比、反問)比喻句有哪些?

目之所及……的確是林海。這個比喻句把什麼比作什麼?(把大興安嶺的林比作海。這個比喻句在全文中還起了什麼作用?(點題作用)題目是林海,這句話又點題,這是文章照應的一種,叫做——題文照應。(學生作筆記)教師指導朗讀。

②有海就有波浪,作者把什麼比作波浪?(羣嶺起伏)課件演示。

③既然是海,海水拍擊岸邊的時候還會產生什麼?(浪花)作者又是把什麼比作浪花的呢?(白樺)哪個句子?

④有沒有其他的比喻句子?(看,這裏是落葉松的海洋)把什麼比作什麼?葉鬆比作海洋。“閃動着白樺的銀裙。”

⑤這五個比喻句可以看出大興安嶺的林的第一個特點是什麼?板書:多

⑥排比句是哪句?又可以看出大興安嶺的林的第二個特點是什麼?(碧綠)板書:碧綠

6.反問句是哪個?連續使用兩個反問句,在這裏都是起了強調、突出的作用。

7.同學們,正是大興安嶺的“林”多而碧綠,所以作者說——親切舒服。

8.放手學“花”這一段。邊聽邊思考

教師範讀第5自然段,思考下列問題。(課件出示)齊讀問題:

作者所寫的“花”有什麼特點?

你喜歡哪些詞語或句子?爲什麼喜歡?可以互相討論。板書:多而美麗

三.讀寫遷移。

作者筆下的大興安嶺的嶺、林、花各具特色。嶺:多而溫柔;林:多而碧綠;花:多而絢麗。嶺、林、花這三層是什麼關係?(板書:並列關係)爲什麼作者寫得那麼好呢?提示:細緻觀察,正是因爲作者觀察細緻,所以描寫才能做到——具體。(出示:具體描寫)要抓住景物的什麼來具體描寫呢?(出示:抓住特點)爲使文章中的景物更加形象、生動,更能吸引讀者,作者還使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法。(出示:善用修辭)這十六個字是這篇文章的寫作特色,也是描寫一處景物的方法。(板書:《趵突泉》、《草原》、《林海》這三篇文章在定法上都有一個共同的地方?那就是(齊讀)——細緻觀察、抓住特點、具體描寫、善用修辭。

林海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林海》第25自然段。

教學目標 :

1.思想認識:受到熱愛祖國的思想教育。

2.基礎知識:理解課文第二部分內容,瞭解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學習新詞。

3.基本能力:①學習作者在描寫景物中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②結合課文表達方法進行語言文字訓練;③背誦第35自然段。

教學重點:瞭解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學過程 :

一、複習導入 ,明確任務

1.問:上節課我們學了第一自然段,主要學到了些什麼?(作者初入大興安嶺感到親切、舒服。)

2.根據第一自然段內容,這節課大家最想解決什麼問題?(引導學生答出:課文寫了大興安嶺的哪些方面?怎樣表達作者親切、舒服之情的?)

二、自由初讀,整體感知

1.用自己最喜歡的讀書方式讀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

2.思考:這部分寫了哪些景物?(嶺、林、花)

三、精讀舉一,熟讀反三

(1)精讀舉一

學習第二自然段。

讀細讀,在草稿紙上寫出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的問題。

畫用橫線畫出寫嶺的特點的詞句,用波浪線畫出寫景美的詞句。

議小組交流讀懂的內容,討論不能解決的問題。

解蒐集各組不能解決的較集中的問題,老師引導解決。

讀先讀畫橫線句子,通過範讀、抽讀、齊讀等方式,讀出大興安嶺的嶺多溫柔的特點;再讀畫波浪線的句子,通過自由讀、同桌互讀的方式,讀出對大興安嶺的喜悅之情;最後抽個別學生讀,其餘學生閉目想像,體會作者的喜悅之情。

談說說學習這段的收穫。比誰說得多,說的最有價值。(老師總結指出:①借景抒情表達真情實感;②通過讀體會思想感情;③寫秦嶺與大興安嶺的嶺形成對比,突出大興安嶺嶺的特點,學習比較構思的表達方式。訓練:以《我的家鄉》爲題,說說用比較法該怎樣構思?)

小結學法:讀、畫、議、解、談。

(2)熟讀反三

1.按第二自然段的學法學習寫林的兩個自然段。

提示:談學習這兩自然段收穫。①借景抒情,體會感情;②比喻、反問等修辭手法;③點面結合的表達方式;訓練:以《課間活動》或《野炊》爲題,面可寫些什麼,點可寫些什麼?④理解課文內容後,限時間背誦課文。

2.運用前面的學法學習寫花這一自然段。

提示:畫,用簡筆畫畫出經打扮了的像小姑娘一樣的大興安嶺。(先讀句子:興安嶺多麼會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樺爲裙,還穿着繡花鞋。再想像作畫,比比誰畫得又快又符合課文內容。)訓練:一個句子中用上兩種或三種修辭手法。

四、鞏固練習,落實目標

1.有感情朗讀課文第二部分,同桌互相背誦35自然段。

2.說說本課表達真情實感的方式。(寫景抒情)

3.從本冊教材中各找三課寫景抒情和敘事抒情的文章。

4.下面這些題目應怎樣表達真情實感?《秋天的校園》、《我愛老師》、《家鄉的田野》、《啊,好大的黃桷樹》、《環衛工人,我讚美您》。

5.(選作題)從上題中任選一題作文,要求:(1)用借景抒情的方式表達真情實感;(2)表達方式:用上比較構思、點面結合、比喻等修辭手法。

林海教案 篇6

設計理念:

採用啓發,討論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更深刻地理解河更牢固地掌握所學知識,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使教學過程真正成爲學生的學習過程。

教學設計:

在啓發,討論中揣摩文章表達順序,體會作者思想感情,領悟文章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初讀課文

1,談話導入:你喜歡海嗎爲什麼什麼是"林海"呢

2,欣賞錄音,看錄象片,說說"林海"指的是哪裏自己對大興安嶺瞭解多少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你走進林海了嗎有什麼感受(板書:美麗)

2,默讀課文,能看到哪些美麗的景物在哪些段落裏做了介紹(板書:嶺,林,花)

3,畫出你認爲寫得好的句子讀給同學們聽。

三,讀議寫"嶺"的部分。(以理解"溫柔爲主),說出大興安嶺溫柔在哪裏

(嶺多,形態多,看不厭,;多,看不完)

四,讀議寫"林"的小節。(以較"林"與"海"爲主)

1,默讀思考:既然被稱之爲"林海","林"和"海"必然有相似之處,找出來進行讀議。

2,議論:(像海般廣闊:"目之所及,哪裏都是綠的。"像海般綠:"深的,淺的,明的,暗的,恐怕只有畫家才能畫出")

3,找一找直接寫海洋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五,讀議寫"花"的小節

1,指讀。畫出寫花美的句段。

2,重點讀議:"青松作襯,白樺爲裙,還穿着繡花鞋"。

3,作者把大興安嶺比作什麼(小姑娘)

師述:這雙繡花鞋把小姑娘襯得這麼美麗可愛,有活力,這些絢麗的花兒把大興安嶺打扮得這麼迷人。走近它,使人感到親切舒服。

六,整體背誦

七,體會感情中心

1,瀏覽課文,看課文哪四個字凝結了老舍先生的感情和感受(引導理解"親切,舒服")

2,看到嶺,林,花的美景,放眼四方,你會想到什麼

3,及至看到林場,又想到什麼(人與山的關係非常密切)

4,既然人與山的關係非常密切,那麼作爲人類的我們,應該怎麼辦(結合書上談自己的想法)

八,實踐練習

寫幾句保護森林資源的廣告語,以警示世人。

林海教案 篇7

[設計理念]

從教材中提煉美的因素,激發學生創造美的活動。並以此點燃情感,呼喚悟性,促進學生主動探求。

[設計特色]

以美感人,以情動人。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導入 新課。

概括學習寫景文章的一般方法:寫了什麼景物,抓住什麼特點,怎樣細緻描寫,抒發了什麼感情。從學生以往的學習實踐中總結學法,又以此指導讀書實踐。

二、學習寫“嶺”的一層。

運用以上方法,在小組普遍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全班交流,重點交流以下兩句。

1.“這裏的嶺的確很多,高點的,矮點的,長點的,短點的……可是沒有一條嶺使人想起‘雲橫秦嶺’那種險峻。”在去掉句中的“點”字後的比較朗讀中,體悟這裏的“嶺”是溫柔的;在與秦嶺的對比中,突出“嶺”的溫柔。

2.“多少條嶺啊……也看不厭。”體會作者對大興安嶺愛得多深!帶着讚美的語氣朗讀課文。

三、放手讓學生運用“學法”,自學描寫“林”與“花”的兩層。

交流過程中,允許學生各抒己見,感受意境美、語言美。

1.爲什麼同是綠,卻綠得不一樣?讓學生合理想象,體會把“綠”寫具體了。

2.學生體悟:蝴蝶的到來,使這兒靜中有動,格外美,加上蝴蝶的斑斕色彩,真可謂“錦上添花”。

3.通過有目的、多形式的讀,在體悟描寫手法的同時記誦精彩的句、段。如,寫“花”的一層不僅句子美,而且內容很有層次,值得積累。

教師沒有多餘的提問與講解,讓學生在“讀與說”“理解與積累”上下功夫。學生對課文內容可以有不同的感悟,但都必須練習用準確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凡是理解了的則易於記憶,課堂上應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背誦或記誦,積累好詞佳句與精彩片斷。

四、學習“聯想”部分。

1.自讀,交流:讀懂了什麼?有什麼問題?

如:(1)爲什麼說“大興安嶺的可愛,就在於它美得並不空洞”?(2)爲什麼說“由今天看來,大興安嶺的名字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

放手讓學生自學,並不是放任自流。小學生受年齡、經驗等的限止,對有些問題的認識可能比較模糊膚淺,這就需要教師的“導”發揮作用。

2.抓三處“親切舒服”,使學生聯繫上下文體悟到這不是簡單的重複,而是作者感情的昇華。

五、自薦朗讀或記誦最喜歡的自斷。

六、作業 。

以《╳╳一角》爲題寫一段話。要求有序地觀察一處景物,抓住特點寫生動寫具體,並能表達自己的喜愛之情。

[評點]

本案設計真正體現了“讀”佔鰲頭,更見可貴的是設計者對作爲教學行爲的“讀”所作的詮釋:有以美感人的“賞讀”,以情動人的“品讀”,以扶爲主的“教讀”,大膽放手的“自讀”,讀寫結合的“創讀”……閱讀教學應當以營造書香社會爲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