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生物動物的運動教學設計

1.教學內容

八年級生物動物的運動教學設計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學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二章第一節。

2.教材分析

2.1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與原教材相比有較大的變化,教學有一定的難度。在教學中,教師應依據課程標準,抓住重點,借用多媒體手段,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較好地理解教學內容,完成教學計劃,實現教學目標。

2.2 教學目標 ①知識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能認同動物的運動要依賴一定的結構的觀點,理解運動對動物生存的重大意義,從而真正理解運動和行爲的關係,爲今後學習動物的行爲打下基礎。②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與人溝通、相互合作的信心和能力。③情感目標:關注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樹立嚴謹的生活態度,樹立良好的社會責任感。

2.3 教學重難點 ①重點:運動系統的'組成及相互關係,運動需要身體各系統的配合才能完成,運動對動物的生存有重大意義。②難點:運動是動物結構和功能的統一,運動是動物行爲的具體表現。

2.4 教具準備:①教具:多媒體課件、豬的脛骨和脊椎骨各一根、自制模型、條形木棍(一頭鑽洞)、小鐵釘1個、玩具汽車、細繩。②學具:20 cm×2 cm紙板(或木板)2塊、皮筋2根、小鐵釘1個。

3.教學過程

3.1 複習提問  ①動物的運動方式有哪些?②動物爲什麼能運動?教師稍作引導。

 3.2 導入新課  提供一組動物捕食、遷徙、求偶的視頻材料。提問:①這些動物在做什麼?②它們爲什麼要這樣做?(爲了生存和繁殖)③你根據什麼來判斷動物在取食?(如:虎奔跑,虎咬住鹿的頸部)④所有動物的取食方式都一樣嗎?(不一樣)⑤簡述動物捕食的過程。(動物捕食時需要觀察、奔跑和撲咬等)

小結:同捕食有關的運動是動物的捕食行爲,同理動物也有繁殖行爲等,所以運動是動物行爲的具體表現。

3.3 運動系統的組成 學生討論得出:運動需要骨、骨連接(關節)和骨骼肌共同完成。

3.3.1骨的外形和作用  取豬的脛骨和脊椎骨各一根,讓學生觀察骨的外形。多媒體課件提供常見槓桿作用的動畫,讓學生分析骨在運動中的作用。

3.3.2 關節的結構和功能  ①多媒體課件提供關節運動的動畫,師生共同分析關節的結構和功能,瞭解關節炎對運動的影響,瞭解關節脫臼的原因和後果。②演示一根木條不能彎曲,兩根木條連接後可以彎曲,連接處相當於關節,說明關節就是骨連接的方式。

3.3.3 骨骼肌的結構和功能  ①多媒體課件演示骨骼肌的結構,觀察肌腱繞過關節連在不同骨上的特徵。②多媒體課件提供骨骼肌受刺激收縮的視頻,說明骨骼肌有受刺激產生收縮的特性。③用木棍和細繩演示,說明骨骼肌附於不同骨的特點。④用玩具汽車和細繩演示,說明骨骼肌只能牽拉骨而不能推開骨,並且與骨相連的肌肉總是由兩組肌肉相互配合活動的特點。

 3.4 骨、關節和骨骼肌的關係 課件動畫演示伸、屈肘運動,然後引導學生做伸、屈肘運動,感覺運動時骨、關節和骨骼肌的變化,最後用自制模型演示運動時骨骼肌(用彈簧代替)的變化。學生製作模型,觀察模型運動時皮筋的變化情況。

小結:骨骼肌受到來自神經傳來的刺激時,就會牽引骨繞關節活動,引起軀體產生運動。

3.5 觀察人體骨骼標本 多媒體給出人體骨骼標本,學生觀察人體的上肢骨和下肢骨,認識與運動有關的重要關節的位置。

3.6 運動同身體各系統的關係 學生分組討論在體育課上運動時,自己身體的各種生理特徵變化。理解動物的運動還需要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和神經系統等的配合才能完成。

3.7 鞏固理解 討論回答:①肌肉拉傷或骨折後,人就不能正常活動,爲什麼?②通過學習,你認爲在勞動和體育鍛煉中應當注意什麼問題?

小結:運動需要運動系統來完成,同時也需要身體各系統的配合。作爲生活在集體和社會中的個人,我們應當承擔起對集體和社會的責任和義務。

3.8 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動物的運動不但依賴一定的身體結構,還需要身體其他系統的配合。運動對動物適應複雜多變的環境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