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加幾教學教案

教學目標:

9加幾教學教案

1、通過動手操作、動口說、動腦想等學習活動,理解計算9加幾的方法,通過比較,讓學生體驗比較簡便的計算方法——“湊十法”,一年級上學期“9加幾”的教學設計教學反思

2、口算9加幾,培養學生靈活的思維能力。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

通過不同算法的交流、體會和比較,提出可以用“湊十法”計算,掌握“湊十法”的思維過程,能進行正確的計算。

教學難點:

通過觀察思考,歸納“9加幾”的計算規律。

教學方法:

發現法、問題教學法、合作交流法

教學準備:小棒2捆(10根一捆)、做題卡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練習

1、口答.

2可以分成幾和幾,3可以分成幾和幾,4可以分成幾和幾,5可以分成幾和幾.

2、 口算

9+1=() 9+1+2=( ) 9+1+5=( ) 9+1+3=( )

二、出示目標。

三、探究新知。

小紅去超市買東西,買生活用品花了9元錢,買其他的物品花了3元錢,一共花了幾元錢?

9+3=( )

用擺小棍的方法計算得數。

因爲9+1=10,所以算9+3可以先把3分成1和2,9+1=10再加2得12。利用湊十法。

歸納“9加幾”的湊十法方法:

把9湊成10需要1,就把另一個數分成1和幾,10加幾就得十幾。

四、鞏固練習。

課本上第98頁做一做第一題,先說做法,再動手圈圈,計算出來。練習十七的第1題、第3題、6題(找朋友)

五、口算。

觀察: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有什麼特點或規律?

1、 第一個加數都是9

計算,引出課題“9加幾”

2、得數個位上的數字比第二個加數少1,教學反思《一年級上學期“9加幾”的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

追問這個1到哪去了?(想到1+9湊成10)

六、練習。

出示卡片 9+()=16 9+( )=12 9+()=14 9+8=( )

綜合能力:姐姐過生日時,一口氣吹滅了9根蠟燭,還有4根沒熄,你知道姐姐是幾歲的生日嗎? 9+4=13

七、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今天,我們動手、動腦、動口研究了“9加幾”,學會了“湊十法”,找到了其中的規律。現在都能很快進行口算了。瞧,我們學習的“湊十法”多有用啊!聰明的孩子,你能不能試着用“湊十法”解決“8加幾、7加幾”呢?請小朋友們課後一起研究一下吧!

八、佈置作業。

板書設計:

9 + 3 = 12

提示:用湊十法計算簡便

“9加幾”教學反思:

《9加幾》是20以內進位加法的第一課,它是在學生掌握了10以內的加減法、10加幾的口算加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時它又是以後學習計算的重要基礎。本節課教材在編排上注意體現新的教學理念,設計的情境有利於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讓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本節課教材共安排了兩道例題,例1爲我們提供的資源是去超市買東西,提出要花的錢數,引出不同的計算方法,體現算法多樣化。例2展示的是“湊十法”的計算過程和方法。本節課的教學,要使學生會計算9加幾,知道“湊十法”計算9加幾比較簡便,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初步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節課的教學我們調整了教材的呈現順序,力爭體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創設情境,感悟計算方法,體現“算法多樣化”

教師出示小黑板例題,引導學生觀察,操作的方法,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擺小棒的方法計算得數。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以使用的方法也可能是多樣的。同組內進行交流,再讓學生在班內交流自己的算法和想法。教師通過9+3重點說明“湊十法”的計算過程,使學生明確“湊十”的思維過程,然後引導學生比較各種算法的特點,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體現“算法的多樣化”。

“湊十法”是一種簡捷的計算方法,本節課的教學並不要求學生必須用“湊十法”進行計算,但是學生應該會“湊十”的計算方法。初步掌握“湊十”的計算方法。做一做時再通過圈一圈、看圖計算和算一算,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湊十”的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己做數學。

二、口算,引出課題《9加幾》

本節課我們將例1、例2融爲一體,從兒童生活情境中抽象出用數字表示的算式,並引導學生擺一擺、算一算,使知識的過程呈現得很自然。這樣處理,完成了教學的必要環節,但又不拘於教材,而是對教材進行了再加工、再創造。

總之,在整堂課中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改造自己。我會繼續努力、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