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兩首--鵲橋仙 蘇幕遮》教學案例(人教版)

 教學目的:

1、瞭解宋詞的基礎知識及作家經歷。

2、領悟詞中深遠而優美的意境,並背誦詩詞。

教學重點和難點:

詞的意境的領悟和詞的背誦。

教學方法:

講讀與背誦結合

所需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鵲 橋 仙

秦觀

一、關於宋詞:

詞產生於唐代,興盛於宋代。詞是一種配樂的詩歌。唐代傳入了大量的西域音樂,稱爲胡樂。胡樂和民間音樂結合,稱“胡夷里巷之曲”。這種音樂在宴會上演奏,稱“燕(宴)樂”。詞是配合燕樂的歌。這種配合燕樂的歌,字句有長短,故又叫長短句。晚唐時期,中國文學史上詞獨立成爲一體,與詩並行發展。

詞從產生直到北宋初期,都是風格柔婉,表現細緻纏綿的感情,稱爲婉約派。到了蘇軾,用詞來抒寫自己的抱負,創造了一種豪邁的風格,稱爲豪放派。到了辛棄疾,這種豪邁的詞風進一步宏揚。

北宋:晏殊、晏幾道父子、柳永、蘇軾、李清照

南宋:陸游、辛棄疾、陳亮、岳飛等

二、作者簡介:

秦觀:字少遊,一字太虛,號淮海居士。北宋詞人。元豐進士,曾受學於蘇軾門下,爲“蘇門四學士”之一。後被蘇軾薦於朝,歷任太學博士等官職,後被貶,又徙郴州、雷州。以詞著稱於世,其作多寫男女戀情,或感嘆身世,風格輕柔,詞情俱佳 ,尤能創造性的刻畫人物形象,是婉約詞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代表作有《鵲橋仙》(纖雲弄巧)、《踏沙行》(霧失樓臺)等。

三、詞欣賞

(一) 註釋:  

1、鵲橋仙:此調專詠牛郎織女七夕相會事。始見歐陽修詞,中有“鵲迎橋路接天津”句,故名。又名《金風玉露相逢曲》、《廣寒秋》等。雙調,五十六字,仄韻。  

2、纖雲弄巧:是說纖薄的雲彩,變化多端,呈現出許多細巧的花樣。  

3、飛星:流星。一說指牽牛、織女二星。  

4、銀漢:銀河。迢迢:遙遠的樣子。暗度:悄悄渡過。  

5、金風玉露:指秋風白露。李商隱《辛未七夕》:“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 金風:秋風,秋天在五行中屬金。玉露:秋露。這句是說他們七夕相會。  

6、忍顧:怎忍回視。  

7、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語出宋玉《高唐賦》。  

(二) 評解:  

《鵲橋仙》原是爲詠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而創作的樂曲。本詞的內容也正是詠此神話。 

    借牛郎織女的故事,以超人間的方式表現人間的悲歡離合,古已有之,如《古詩十九首》中的“迢迢牽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隱的《辛未七夕》等等。宋代的歐陽修、柳永、蘇軾、張先等人也曾吟詠這一題材,雖然遣辭造句各異,卻都因襲了“歡娛苦短”的傳統主題,格調哀婉、悽楚。相形之下,秦觀此詞堪稱獨出機杼,立意高遠。 

上片寫佳期相會的盛況,“織雲弄巧”二句爲牛郎織女每年一度的聚會渲染氣氛,用墨經濟,筆觸輕盈。“銀漢”句寫牛郎織女渡河赴會推進情節。“金風玉露”二句由敘述轉爲議論,表達作者的愛情理想:他們雖然難得見面,卻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而一旦得以聚會,在那清涼的秋風白露中,他們對訴衷腸,互吐心音,是那樣富有詩情畫意!這豈不遠遠勝過塵世間那些長相廝守卻貌合神離的夫妻? 

下片則是寫依依惜別之情。“柔情似水”,就眼前取景,形容牛郎織女纏綿此情,猶如天河中的悠悠流水。“佳期如夢”,既點出了歡會的短暫,又真實地揭示了他們久別重逢後那種如夢似幻的心境。“忍顧鵲橋歸路”,寫牛郎織女臨別前的依戀與悵惘。不說“忍踏”而說“忍顧”,意思更爲深曲:看猶未忍,遑論其他?“兩情若是”二句對牛郎織女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這一驚世駭俗、震聾發聵之筆,使全詞昇華到新的思想高度。 

  顯然,作者否定的是朝歡暮樂的庸俗生活,歌頌的是天長地久的忠貞愛情。在他的精心提煉和巧妙構思下,古老的題材化爲閃光的筆墨,迸發出耀眼的思想火花,從而使所有平庸的言情之作黯然失色。 

          這首詞將抒情、寫景、議論融爲一體。意境新穎,設想奇巧,獨闢蹊徑。寫得自然流暢而又婉約蘊藉,餘味雋永。  

(三)集評:  

張燕瑾《唐宋詞選析》:秦觀的這首《鵲橋仙》獨具豐彩,是富有創造精神的好作品。它既沒有慨嘆會少離多,也沒有抒發脈脈的相思。卻自出機抒,歌頌堅貞不渝、誠摯不欺的愛情。 

    沈祖棻《宋詞賞析》:這首詞上、下片的結句,都表現了詞人對於愛情的不同一般的看法。他否定了朝歡暮樂的庸俗生活,歌頌了天長地久的忠貞愛情。這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 

   《文史知識》(1982.12):秦觀的這首《鵲橋仙》上片以“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發抒感慨,下片詞人將意思翻進一層,道出了“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愛情真諦。這字字珠璣、落地若金石聲的警策之語,正是這首詞流傳久遠,歷久而不衰的關鍵所在。

蘇幕遮

范仲淹 

一、 作者簡介: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幼年孤貧,刻苦好學。後官至參知政事(副宰相)。爲官清廉,以生活簡樸,品德高尚著稱於世。死後諡“文正”。所著散文具有鮮明的政治內容,《岳陽樓記》,熔敘事、描寫、議論於一體,兼用駢散寫法,頗具詩意。其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爲千古名句。詞僅傳五首,寫邊塞生活,意境開闊,風格豪放,對開拓詞的題材領域有一定的作用。尤其以《漁家傲秋思》及《蘇幕遮碧雲天》有名。有《范文正公集》 

二、 詞欣賞

(一)詞意概括

《蘇幕遮碧雲天》是范仲淹抒寫相思離恨的名篇。上片寫景:藍天如洗,落葉滿地,波光粼粼,水天相接。煙霧濛濛,寒意蔥蘢。芳草萋萋,夕照山水。下片因景生情,這明麗曠遠的秋景,無一不勾起客居他鄉的遊子難以排解的思鄉之情。

(二)上片分析  (寫景)

    起首兩句,點明節令:高高的天穹裏,雲彩呈現出湛清的顏色;廣闊的原野上,鋪滿了敗落的黃葉。這兩句從高低兩個角度描繪出一副典型的秋景。

角度:近觀

三、四句,綰合上兩句,點明所寫爲秋景,它連綿伸展,和遠處的水波相連,帶着寒意的空翠的煙霧籠罩着水面,顯得迷濛悽清。此處以“波”代“水”,顯得更爲生動形象。

角度:遠望

“山映斜陽天接水”,此句將天、地(山)、水三者容納在一起,展現出一副融匯渾成的景象:夕陽映照着遠處的山峯,水波與遠處的天空相連接。

“夕陽”,點明瞭是傍晚時分的秋色。

縱觀上文,已把詞人所及範圍的秋景寫得淋漓盡致了。

“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轉到懷人,寫法上虛虛實實:芳草無邊無際,似乎比天涯還遙遠,自然界的青草是沒有感情的,然而文人卻常常用它引發離情別恨。如:李煜《請平樂》有“離恨恰如青草,更行更遠還生”。此句爲下文的抒情作了自然的過渡。

(三)、下片分析    (抒情)

“黯鄉魂,追思旅”,此句化江淹的《別賦》而來:“黯然消魂者,惟別而已矣”,寫因思念家鄉而心神悲傷。“追”,追隨《這裏有糾纏之意。意思是羈旅的愁思縈繞心頭,撥不去,撇不開。它們在什麼時候才能從詞人的心頭抹去呢?“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只有夜裏美好的夢境把他留住才能達到。可人的好夢是不多的,而愁思滿懷的人更難得到好夢,意思是說:相思愁旅無時無刻不梗在心頭。

“明月樓高休獨倚”,意爲夜間難入眠,儘管月光皎潔,高樓夜景很美,也不要去欣賞,因爲獨自倚欄,更會增加惆悵之情。不倚樓最多不能增愁,卻不能減愁,爲了消愁,只能借酒排遣:“酒入愁腸”,但酒沒有澆去心頭愁苦,卻反而變成了淚水,使人倍加傷情,倍加懷念遠方的親人。

    

       

         

 

謝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