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記》教學設計(北師大九年級必修教學設計)

 一、激趣導入,明確目標

不知同學們有沒有讀過這樣一本書,叫《古文觀止》。這是清康熙年間編纂給學生讀的書。此處的古文指古代的散文。觀止指古文的精品都已選入,不用再看其它的書了。這當然有點誇張。這本書選了222篇從先秦到明末的精品散文,其中就有歐陽修的《醉翁亭記》。這什麼在浩瀚的古代散文中此文能佔有一席之地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感受它的非凡魅力。

學習目標:

1.積累文言詞句

2.感知內容,感受作者的偉大抱負。

二、問題導學,自主探究

1.俗話說“三分文章七分讀”。首先請大同學們自讀課文。並參照課文註釋,查閱工具書,大體疏通文意。

2、疑問之處全班交流。

3、投影反饋翻譯效果。

A、重點字詞解釋。

(1)環滁皆山也        環繞 

(2)蔚然而深秀者      茂盛的樣子 

(3)翼然臨於泉上      象鳥張開翅膀一樣 

(4)飲少輒醉          就 

(5)醉翁之意不在酒            情趣 

(6)山行六七裏 沿着山路       在山上 

(7)名之者誰                  命名 

(8)雜然而前陳者              在前面      陳設,擺放

(9)非絲非竹                  絃樂器 管樂器      

(10)射者中                   射中 

(11)臨溪而漁                 釣魚 

(12)頹然乎其間者             醉醺醺地 

(13)樹林陰翳                 遮蓋 

(14)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以……爲樂

B、一詞多義。

(1)謂 太守自謂也             稱呼 

太守謂誰               爲,是 

(2)秀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秀麗 

佳木秀而繁陰           草木茂盛 

(3)歸 雲歸而巖穴暝           聚攏 

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回,離去

C、句子翻譯。

(1)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 。

解析:第一句判斷句,第二句省略句,第三句倒裝句。

三、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1 聽讀,帶感情,談感受。由淺入深,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在文中抒寫的“樂”的主要內涵。

在疏通了文章的意思之後,我們的“絆腳石”也搬了,下面我們帶着感情聽課文錄音,並請同學們找出表達全文主旨的一個字。

(1)、太守以何而樂? 

 有說山水之樂、遊人之樂、宴酣之樂等等。

那麼這山水之樂在歐陽修筆下是如何描述的?有朝暮之景: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短短12個字就傳神地寫出早晚不同的景色。由於早晚不同,作者運筆色調、氣氛也不同。太陽出來了,樹林中的霧氣消散了,感覺寧靜、清新;雲聚攏了,山谷洞穴昏暗了,感覺一片陰沉,這就是變化之美景啊!

四時之景: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這裏寫到春季發出幽香的野花,夏季蒼翠的綠樹,秋季潔白的霜色,冬季露出水面的石頭。一切都那麼恬靜簡樸,淡雅自然。“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前句使人恍如既看到空氣中聞到了鮮花的幽香,後句則使人象在酷暑烈日當空時置身於橫柯上蔽的濃蔭之中,頓覺涼爽。這麼美的景色我們一起來讀讀。

下面我們來看宴酣樂:那麼這太守的酒宴有什麼特點?所有宴會上的原料都是就地取材,十分簡樸;而且場面氣氛熱鬧、和諧。

你爲太守他沒有高高在上,而是和遊人們一起置身於快樂之中,這叫做與民同樂。

說到這個遊人,除了和太守一起喝酒的賓客,還有哪個城的遊人?文章中是怎麼寫的?“至於負者歌於滁,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咱們先一起讀讀。這麼爽的遊樂。那麼

(2)、從滁人遊這一內容可以看出當時滁州城的百姓時怎樣的一種生活狀況?(太平、安定、幸福),散文中描寫了在年事已高的太守管轄下,衆百姓的日常生活以及太守自己生活的一個片斷,呈現的是一派閒適快活、安詳和平的景象,而這些都是歐陽修的功勞,因爲他作爲太守勵精圖治,政治清明,讓百姓輕輕鬆鬆做人,自己也痛痛快快瀟瀟灑灑地做官,於是整個滁州城境內一時大樂,樂翻了天,我們來看文章最後一句: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誰能如此輕鬆地把滁州治理得這麼好啊!除了我廬陵歐陽修還有誰呢?哈哈,我歐陽修既是文人又是好官哪!

所以他還有更深層的一份快樂,那就是因自己政績而樂。

有詩讚曰:爲政風流樂歲豐,每將公事了亭中。這裏的“每”是常常的意思,“了”是解決的意思。

小結:這似乎是一個多麼快樂的歐陽修啊!享受着這麼美的山水,感受着這麼和諧的人際關係,以至於他醉了,其實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啊!困此點到了全文的核心之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2、走進太守:(背景插入:歐陽修寫本文時只有39歲,被貶前曾任朝庭的四大諫官之一,歐陽修等人一聲奏言,對上至宰相的所有官員都可提出罷免官職等軍政大權。當時歐陽修滿腔熱情支持新政,雖然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可是人家皇上不聽哪,把歐陽修貶了,被貶後落去朝庭職位,貶謫安微滁州。滁州地處偏僻,內心才華無法施展。)

現在我們靜下心來,太守歐陽修在樂的同時,字裏行間有沒有流露出太守別的情緒?請你從文中找到這種情緒的語句,說說你的理解。

A、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爲何以39歲號“醉翁”,隱藏了他對歲月磋砣的感慨,酒成了他解除煩憂的良藥,醉成了他忘卻失意的方式。以“醉”自號,實則是感慨功業未建、韶華已逝。

B、蒼顏白髮,頹乎其中者,太守醉也。樂中含悲,當時他政治失意,仕途落魄,內心世界很複雜,只好借酒澆愁,所以心力憔悴,蒼顏白髮。

C、醉能同其樂,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這什麼要在“醉”的時候“同其樂”,爲什麼醒了就只能用文章寫寫樂事?(在這樣的情況下還把滁州城治理得政治清明,反襯出太守的大材小用,但又三其位謀其政,在打理政事之後寫寫文章,這種自我排遣的方法,在無奈之下也算是一種樂事。)

經常喝酒,酒量應該不錯,爲什麼飲少輒醉?

這裏我們齊讀一下,感受感受他的心情。(然而禽鳥知山林這樂……)

D、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 。一種隱喻。好似與心情有關。

小結:所以說,文章中表露出他隨遇而安的曠達情懷的同時,也隱含着他的一絲失落,一絲無奈,但歐陽修並沒有沉淪,他在努力找樂,於是與民同樂。這是一種何等積極的人生態度啊。

3、品味:“文爲心聲”,當他醒來之後自然用筆流露出內心的想法。

有可能正是這種積極的人生態度,使這篇《醉翁亭記》輕鬆選入《古文觀止》中,可是老師也發現這篇散文的虛詞特點多,比如?(也或而等),古人文字表達向來惜字如金,能用兩個字表述的絕不用三個字。爲什麼歐陽修偏要“反其道而行之”,難道這幾個虛詞有特殊作用,我們以第二、四節比較讀讀看,兩者有什麼不同?咱們班朗讀水平最好的同學大家推薦一下。好,咱倆比一比。

“也”字的使用:使文章語氣更舒緩。如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那爲何要舒緩語氣?這麼高興的事情直接寫下去不就得了?

 “而”字的使用:加強了迴環詠歎的意味。如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與“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都是六字一句,但“而”字的位置不同,句子結構節奏也隨之產生變化,不顯得呆板。。“而”字恰到好處的運用,使文章舒緩從容,把作者欣賞“山水之樂得之心”的閒情雅緻充分表現出來了。如“朝而往,暮而歸”,若去掉“而”,成“朝往,暮歸”,就顯得緊迫短促,有早上匆匆而去傍晚急急而歸之感,插入兩個“而”字,就把遊玩者欣賞山水之樂的從容之態、歡樂之情、悠雅之興全表現出來了。

小結:歐陽修以“醉翁”自稱,曠達自放,擺脫宦海浮沉,人世紛擾,在這遠離都市的山水之間,把自己的心靈沉浸到閒適、恬淡的情境裏,獲得了一種平衡、和諧的感受。這種感受滲透在《醉翁亭記》的字裏行間,使文章淡雅而自然,婉轉而流暢。     

   小結:這就是《醉翁亭記》的魅力,文字優美,琅琅上口。情感曠達,積極樂觀。讓我們學到許多,讓我們懂得許多,這就是它選入《古文觀止》的魅力所在啊!

四、訓練反饋,應用提升

在浩瀚的中國歷史上,被貶文人很多。能像歐陽修一樣於失意中不消沉,與寂寞中積極入世的中國文人有許多,你能說說你所熟知的嗎?

有可能:A、范仲淹:堅忍不拔的毅力,“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B、歐陽修:隨遇而安的樂觀,“與民同樂”的曠達情懷。

C、劉禹錫:自我犧牲的慷慨,“沉舟側畔千帆過”的昂揚氣概。

D、李白:自我肯定的灑脫,“天生我才必有用” 的瀟灑豪邁 。

E、龔自珍:重振精神的希望,“不拘一格降人材 ”的求賢願望。 

同爲政治家文學家,同樣遭貶之厄運,雖情感、心境千差萬別,但儒家精神實質上相通的--積極入世。

五、拙見總結

其實在沒上此文前,老師對歐陽外長也是略知一二,但查找了大量的資料後,才覺得他這一生走得很不易,他的人生遭遇很曲折,這種大起大落的官場遭遇,以一般人的心理來揣磨,肯定悲痛欲絕,我們都知道“人生識字憂患始”,“不如意事常八九”,但歐陽修雖處處被貶,仍“志氣自若” “超然獨騖”(宋史《歐陽修傳》)不改憂國愛民的初衷,不改隨遇而安的曠達情懷。

小結:這就是歐陽修的《醉翁亭記》,筆筆寫醉,處處談樂,卻又融入憂患,有條有理,讓我們帶着崇高的心境把文章齊讀一遍。(注意文章的舒緩,把帶有一種淡淡的醉意、以及淡淡的愜意朗讀出來)。

六、共勉收尾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教書之意不在魚,在乎授之漁也。

 

宋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