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語言解讀《心經》

觀世音菩薩所說,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瞭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指的不是耳朵聽聞,而是心靈覺知,吸引六塵而成的六入,見聞覺知都是聞性。

現代語言解讀《心經》

所謂的辨經,不是爲了誰把誰說倒,不是兩口子吵架,誰能把另一方說得啞口無言,就是勝利了。辯經,是通過文字語言,闡述心性的空明,意境在文字中,卻超越文字相,能夠脫離文字般若,意與性和,當下就是了悟,這纔是相互的促進。

看了師兄們所發的古埃及靈脩法則,認爲宇宙是精神構成的,這就是歷史上一切外道修行,所能達到的最高深的境界,甚至於有的外道所說,精神就是物質,物質就是精神,本質一體,實無差異。輪法的最高言論就是精神就是物質,物質與精神皆是宇宙特性所現,因爲特性是實有,因而精神與物質皆是有自性,而有自性的實體,必定會因緣聚合,生滅相續,成住壞空的過程中,特性衍生出層層空間構成宇宙,特性標準劃分出衆生的高低貴賤。

可是,宇宙既非精神也非物質,物質即是精神,是建立在宇宙實有的基礎之上,從而闡述的法理,宇宙物質性的表現,確實是精神的體現;自然萬物,宇宙世界的基礎構成,即是由最基本的能量粒子,組合而成更大的能量團,不斷地組合衍生,成爲我們人類社會,以及陽光、大地、水源、空氣以及鋼鐵、塑料、紙張、玻璃、泥土;甚至於衆生的身心意識,肉體感受,靈魂覺知皆是能量運動所現形態。

可是最原始的能量粒子,產生的根本源頭,並非是造物主,並非是宇宙特性,並非是大梵天,並非是覺性與魔耶,而是---意識的波動。意識即是物質的基礎與源頭。這就是一切外道所能證悟的最高深,最原始,最基本的境界與源頭。

可是,意識從何而來?精神何以誕生?外道認爲,原本如此;輪法認爲,特性固有,先神佛而存在;印度無因論認爲,沒有原因,宇宙沒有原因而存在;婆羅門教認爲,宇宙精神由梵天所生,梵天之前無有生命以及精神。

釋迦牟尼佛說:宇宙是衆生的夢境,是衆生的妄想幻境,相續聚合而成共業,共業所現,山河大地,共業所現,諸天神靈,共業所現,生死輪轉,猶如夢境,非空;可是夢境實性無存,亦非有;因妄動所現錯覺,自性於夢幻顯現空,覺,明,覺明空性中,誕生了衆生世界,萬物諸法;自性隨順因緣生滅,卻無染夢境色塵。世界衆生皆是本覺所幻現,佛陀稱爲覺明爲咎,無自性之本覺,認識了自己,就形成了明覺,明覺就是本覺的倒影。

世界衆生皆是第一義宇宙的倒影,而第一義又稱爲寂滅如來地,當倒影消散,則第一義卻實無自性存在;所以,佛法亦不離於世間,隨順妄幻衆生,隨處彰顯,處處清淨,衆生見諸相非相即見諸佛;周遍諸法生滅,剎那即永恆,衆生見諸行無常,就見到了諸佛;包藏虛空,滲透微塵,衆生見聞覺知,本性清淨,衆生內觀心性,認識到了心靈本來的面貌,證悟諸法無我,即見到了自性,證悟十方三世如來清淨法身,如如不動,寂照圓覺。

猶如眼睛,無法自見,無礙平等遍現萬事萬物,眼睛對於所現的萬物未有認識與取捨,當眼睛疲倦,妄起空華,病眼對於空華升起了認知,執着空華是真實存在的,從而推斷有一個能看到空華的存在,本覺對於無有存在的自性,形成了認識,這個認識,就是明覺。佛陀所說妄爲明覺;這就是外道苦苦探尋幾千年,而不得其解的本源,就是外道所認爲的主宰,大梵天,宇宙特性,覺性,無因論;種種所有的學說,皆是夢中人說夢中事,皆是病人陷入的熱境癡迷,實無實性,皆因無明所現幻境。

如來所說空,非實有,如來所說色,非實有,空與色,皆因覺性所現空明,空與色,皆是心靈覺明之取捨分別,色與空,皆是心靈幻境之延續,所以觀世音菩薩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心經

我們每天聽《心經》,少有人能夠真正地將心經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今天給大家講講《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瞭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楞嚴經》

我們在逛街,我們興高采烈地走在繁華的步行街上,談笑風生,我們的眼睛左顧右盼,攝取着繁華都市的諸種色相信息。這時候,你眼睛看到前方大街上的景色,是統統收入眼底的,是這樣吧?你眼睛看到前方,同時會看見街道、行人、紅綠燈、店鋪、小吃攤、帶孩子的婦女、遛狗的大爺、天空中漂浮的雲彩、地上行人丟棄的菸頭......你看到了一切,一切是你當下瞬間看到的,對吧?可是,你卻未曾對於看到的色相,有絲毫的取捨分別,你不可能瞬間去分析---這是街道,這是紅綠燈,這是美女,這是帥哥,這是小吃攤,天上有云彩,地上有菸頭。請問,此刻你心靈中覺知分別,並未一一分析眼睛所現的諸相,如何同時知道諸相的存在?誰知道的?

面前放一杯水,你的思維意識,明確地知道,這是一杯水。同時心靈升起情緒體驗,感受到水的清涼、甜美、解渴。這是你的心靈覺知,攀緣六根塵色,意識分別相續習氣覺受,而心靈知道這是一杯水,這杯水,就是你的心靈覺知分別所現的色相。換個角度講,這一杯水,就是心靈習氣的衍生與投射。如果你的內心對於這一杯水,無有取捨分別,這杯水,現在你的內心,就不是水的色相,而是因緣和合的色塵因果,是覺性所現的光明世界,一杯水中,就有八萬四千蟲,一杯水中,即有八萬四千世界。那麼,請問你,你能夠看到面前的一杯水,心靈進行分別體驗,爲何當你看到熙熙攘攘的大街,熱熱鬧鬧的人羣,內心卻不能一一分別?只有一個原因,就是,你所看到的,是你的心靈,所能夠看到的,所想要看到的,並非是你的眼睛所看到的,而能夠分別一杯水的心,與不去分別世界諸種色相的心,皆是一心。分別一杯水的是心靈的覺知,能夠照見萬事萬物,卻不予分別的心,是覺知分別的本體,覺明見精。

你的心靈覺知分別,忽略了眼睛攝取全部的信息中,心靈取捨不予分別的景象,你的意識有所選擇的,攝取眼睛看到的信息,在大腦之中,進行信息的加工,從記憶庫存中調取過去的觀念信息,進行對比,從而產生了,對於外界色相的認識---這是男人,這是女人,這是紅綠燈,這是商業街。

如果一個人失憶了,身心大腦並無有致命的損傷,他站在大街上,茫然不知所措,他的眼睛看到外界,心靈卻一片茫然,不知道街道爲街道,不知道紅綠燈是何物,世界在他的心靈顯現中,僅僅是不明何物的色相而已;也就是說,所謂的看到,並不是眼睛,光線,空間,還有心靈覺知的參與,覺知分別延續,纔會在大腦意識中,顯現外界的大千世界諸種名相。

可是這個失憶之人,內心茫然不知所措,不能辨認分別諸相爲何物的心識,與能夠辨認分別外界諸相的清晰心識,是同一個心識。心靈覺明不會因爲大腦喪失意識分別,而失去覺明,這覺明就是自性本覺現於身心中的妙明見精,又稱爲無染覺明,無悲無喜,無善無惡,無有情緒以及概念思維的覺照,如鏡子一樣映照並反映萬物,卻對於所映照的色相,無有取捨分別。

覺明還有一個大家熟悉的名字--阿賴耶,或者稱爲如來藏。

好了,請問,覺知從何產生?我們生下來就具備健全的覺知嗎?如果生下來的孩子,覺知就是健全、完備、系統的,那麼,生出來的孩子,就直接可以上大學,直接可以開車、做飯、說話。

請問,覺知既然不是先天就有的,是後天培養而形成的,那麼,我們生下來的孩子,覺知培育的過程,就應該是像電腦城技師們裝操作系統一樣,給一萬個嬰兒裝Win7,給一萬個嬰兒裝XP,孩子意識的形成,就應該與外界灌輸的教育是統一的,無有差異。可是現實中我們知道,每一個孩子的脾氣性格、思維、意識的活動,都是個體,都有很強烈的差異,這是爲何?看來覺知也不是後天環境誕生的結果。

讓我們揭曉標準答案---心靈覺知,是內心深處的覺明,攝取了六根的色塵信號,從而升起的分別見,我們的肉體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種功能,對應我們內在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境界;六塵境界本身並非實有,而是心靈覺明,妙明見精,對於肉體六根的攀緣,取捨,貪愛,形成了六塵的顯現;而心靈的妙明見精,對於六根六塵的取捨,就是覺知,佛家稱爲六入;六根,六塵,六識,共爲十八界。

四大和合爲自身相,六塵緣影爲自心相---《圓覺經》;心靈覺明,爲自性見精攀緣六根,吸引六塵所顯,本無自性,若覺明爲實性存在,我們在人體內,必定會找到這個獨立的,有自性的,存在的覺明,哪怕祂像是經絡一樣,通過手術解剖不可見,卻可以通過電子顯微鏡,發現祂存在的徵兆。可是一切科技手段都無法探測覺明的存在,於是將祂歸納爲精神領域,祂雖然不以物質形態體現,卻與物質肉體同在,左右肉體物質的運動。於是玄學家,哲學家,神祕學家,宗教徒,都將祂歸於神祕主義,認爲人體內有神靈存在,而這個靈魂是不滅的,永恆的,靈魂聯繫着上帝,神靈,天堂以及地獄。針對覺明形成的不同認識,世界上誕生了許許多多,形形色色,探索祂的道路,這就是外道的緣起。

只有一個生命,通過衆生予以呈現;只有一個愛,通過諸愛予以呈現,只有一個我,通過衆我予以呈現,這就是東西方外道修行者,所奉行的最高經典,最原始的生命真相。可是,生命,大我,大愛,皆是一性,外道稱之爲大喜悅,又或者是神我,真我,根本神,宇宙本源,卻無法徹底認知到,宇宙即是心靈所現。宇宙衆生諸神,皆是心靈覺明所現幻境,若離心靈覺明覺照,外界何來神、我、衆生?猶如無有眼睛的盲人,無法看到外界光明,能夠看見光明,一定有一個能夠認知光明的能見,換個角度說,一切被見的景象,皆是因爲能見諸相的心,從而升起,境界即是心靈見性的投射延續。

覺明,本非實有,而是被習氣的紗巾矇蔽覺性的太陽,所現的覺性幻影,猶如用手將人的上下眼皮捏合在一起,你的眼睛看到天上的月亮,就會出現兩個。《楞嚴經》中將覺明,稱爲第二月,是真實月的影子,非實有,卻已經不是月影,不是凡夫六根所看到色塵世界的幻影幻像。

覺明的本質,即是本覺見性,是自性空明覺性,被識性存在感,所固化矇蔽,體現在三界業塵相續中,覺明空性的幻境,猶如我們帶着不同顏色的墨鏡,去看同一個太陽,太陽本身的純光不會因爲墨鏡的顏色有任何改變,而墨鏡下面,我們認識到的太陽,卻因爲墨鏡的顏色不同,而體現出不同色彩的太陽,這就是萬法唯識。衆生心靈覺明所現色塵世界,皆不相同的原因,因爲我們心靈深處,見性所戴着的墨鏡,顏色不同。這個墨鏡,就是極盡細膩微觀念頭聚合而成的意識流,是色受想行識中的行陰瀑布流,行陰瀑布流,相續不斷,聚合爲想陰,世界衆生,生死輪轉,天堂地獄,六道輪迴,皆於想陰而現前。

想陰對於六根塵色信息進行分別、取捨、感受,從而升起受陰,產生了愛慾厭舍,安泰或者緊張,這就是覺知。這就是爲何剛出生的孩子,對於外界感受的表現,覺知所現的`形態,只有哭鬧,或者安詳的形態,這都是受陰的表現。受陰體現想陰,結合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形成見聞覺知諸種反射體驗,體驗浸染外界信息;覺知攀緣六塵色境,形成了我執分別,也稱爲末那識;我執統攝六根,體現在意根,就是意識;體現在鼻根,就是嗅覺;體現在耳根,就是聲音;體現在舌根,就是味覺;體現在身體,就是觸覺。

六根,六塵,六識,十八界,皆是因心靈覺明所現,而覺明本質虛妄,因此肉體中,色聲香味觸法,肉體本身,眼耳鼻舌身意,心與身之間的覺知我執,皆是如同鏡花水月,空中煙花,本爲因緣和合所生,毫無實性。我們所認爲的自我,珍愛的身體,驕傲的青春,高貴的靈魂,發達的頭腦,自我欣賞的人格,傾國傾城的容貌,學富五車的知識,橫跨四海的權利,富可敵國的財富,以及我們現實生活中,所擁有的一切一切一切,皆是一場夢幻,皆是水月鏡花,皆是業力因果,皆是南柯一夢,爲何?因爲從生命的實質上來說,根本就無有一個確實存在的,有自性,恆常不變的我在承受這個世界,以及承擔善惡因緣,這就是佛陀所說的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寂靜涅槃。

覺知,我們的我執,自我意識,原本非真實存在,僅僅是明空覺性,被識性妄想矇蔽掩蓋後,投射在覺明墨鏡中的有色光線。這個光線,聚合根塵色業,形成了我們的我執分別,體現見聞覺知,見聞覺知聚合六根,形成了內在心靈體驗,心靈體驗固化幻想,塑造六根攝取的世界諸相,就升起了我們所看到,聽到,聞到,嚐到,想到,觸及到的現實世界,以及身心自我。這就是我們此刻當下,所體驗到的生活,自然萬物,世界衆生,本質上皆生於我們自己的內心,世界與命運,即是心靈幻想業塵的投射與延續……

我們經歷了半生的命運,我們的身心,我們的親友,我們的喜怒哀樂,我們的生死沉浮,這一切內外境界,世界身心,皆是識性妄想之幻化。世界自然諸相,皆是心靈覺知,攀緣六根而成的幻境,任何物質皆是色受想行識五蘊中,習氣妄念相續聚合,是墨鏡中有色陽光所顯發的影像,而現實生活我們真實存在的世界,本質上,即是我們的妄想攜帶的業塵, 所相續聚合而成的因果。衆生生活的世界,以及身心靈魂,皆是前世因緣相續而來,就是佛所說的共業,世界衆生皆是共業所現。外界實無世界,內在實無自我。正如佛陀所說: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爲樂。能見諸相的是心靈覺明,覺明分別取捨肉體六塵,形成覺知,是覺知統攝攀緣六根,形成的色聲香味觸法,將外界不穩定的相續因果,冠以了諸種的名相。妄想習氣猶如大海,而因果諸相即是大海中泛起的波浪,這個習氣波動的浪頭所現的因果形態,稱爲山;這個因緣聚合所現形態,稱爲海洋;這個妄念相續所現形態,稱爲動物;這些業力因果所現形態,稱爲陽光空氣。因爲我們就是幻覺所現的業障,業障矇蔽太陽投射出有色光線,諸種業力形態就是光線的延續,業塵就有了不同的顏色。

心靈覺知取捨分別,固定着六根對於外界世界塵勞業障所現的形態,相續形成概念,概念累積形成記憶,記憶與概念相續就是我們的思想,思想即是心靈分別,情緒體驗的表現,我們的思想形成的觀念,概念,表現着覺知與情緒,同時,又矇蔽,加重了覺知情緒對於心靈覺明的掩蓋。這就是被業障習氣矇蔽至深的人類,這就是爲何佛法的太陽升起於三界六道,人類依舊熟視無睹的原因。因爲,人類就是業障聚合而成的幻想,猶如泥巴塑造了堡壘,矇蔽了先天自性的眼睛,眼睛看不到太陽的光明,就只能以泥巴的品行,品味,去理解,解釋太陽的存在;被前世觀念、概念、覺知、情緒、業障所塑造了自己現實的一生,卻在無知無奈中,又被新的妄想業障,情緒體驗帶動牽引,塑造成爲下一個輪迴的泥巴堡壘。

觀世音菩薩所說,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瞭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指的不是耳朵聽聞,而是心靈覺知,吸引六塵而成的六入,見聞覺知都是聞性。當我們的心靈,對於客觀世界,形成分別體驗的時候,我們要內觀,這個體驗到世界,感受到世界,認識到世界,這個覺知世界的源頭,到底在哪裏?當我們看到、聽到、嚐到、聞到、觸及到外界世界色相的同時,我們要向內尋找這個能夠承受色聲香味觸法的載體,如果沒有承受信息的載體,這一切色相皆不會升起,猶如你向虛空潑水,虛空無法承受水流一樣,諸種境界是不可能升起的,而承受六根色塵,升起內心境界的,即是心靈覺知攀緣六塵所現的意識流。

當我們內觀身心,尋找可以承載色聲香味觸法的平臺,卻發現,身心內部,實無有發生一切境界的固有不變的平臺,一切的感受覺知,皆是心靈情緒、大腦觀念所現,而情緒、觀念,本無自性,皆是習氣妄念相續而成意識流,外界一切所現皆是習氣妄念所幻化,習氣本無實性,諸相即是念頭,心相本空,這就是入流亡所,所入既寂。

當我們清淨六根塵色,安定身心,寂靜禪定,關閉了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心識不再攀緣外界諸相,則色聲香味觸法六塵,開始消融分解,此刻就可以在內境塵色意識流消散的當下,發現心靈覺知一同分解, 攀緣色聲香味觸法的覺知消散,攀緣眼耳鼻舌身意的分別見消散,則外界色塵世界,因果諸相同時分解;則眼耳鼻舌身意內在的妄塵意識相續,盡皆停歇,內心空明無染色塵,如同深夜晴空中,明月朗照,於身心內外一切念頭,色塵,無有阻礙無有染着,一切色塵諸相,盡皆清淨,一切生滅因緣,圓照寂靜,如同鏡面映照諸相,無有分別,無有取捨,這就是動靜二相,瞭然不生,聞所聞盡,盡聞不住。

覺知清淨溶解於自性見精,六根虛空,覺明所現,一切諸相如鏡中像,生滅皆空,此爲奢摩他,覺明圓照,如月輪昇天,清明朗照,與十方三世諸佛如來心心相印,光明普照十方衆生,可以瞬間洞照十方三世衆生八萬劫來生生死死,此爲奢摩他,大阿羅漢境界。

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爲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金剛經》

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爲不來,而實無不來,是名阿那含。---《金剛經》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著我人衆生壽者。 ---《金剛經》

覺所覺空,空覺極圓---觀世音。覺明攀緣六根所現覺知,六根色塵溶解,覺知亦同時消散,而覺明所現自性見精,猶如雲開霧散,明月朗照虛空,無染絲毫塵色即奢摩他,覺知徹底消散,六根性空,覺明遍滿六塵因果,卻無染清淨,此處六根、六塵、六識,十八界盡皆清淨;覺明即逐漸融化於自性明空廣境之中。

此爲密宗大圓滿法教義中,意融於心,心精明照,不起一念。

這個過程,猶如我們將矇蔽太陽純光的有色墨鏡摘掉,眼睛直接融入太陽的光明,覺明無染受取根塵,根塵與覺明皆消散於空覺明自性的廣境,身心世界,盡皆融化;實無寂照世界之覺心,實無覺心所照之世界;十方三世諸佛如來,衆生世界皆同夢幻,此爲三摩地,法我皆空 。佛說:若菩薩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故而觀世音菩薩說,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心經》

覺空明性,朗然現前,衆生世界,宇宙微塵,皆是一體一性,菩薩衆生,皆因迷失本性,所現覺性空明,覺明空性,無有生滅,無有來去,故而觀世音菩薩又說: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心經》

此爲密宗大圓滿法教義中:心融於空,明空無念,輪迴之流逆轉,大樂之流升起。

那光明燦爛的明空覺性,本來圓滿,寂然不動,無有生滅,無有來去;衆生皆因自性錯愕所現迷茫,明覺即是本覺的倒影。猶如我們在湖泊旁邊,湖水倒影出我們的樣子,湖水中的影子,認爲自己是真實存在的,以自己的模樣,去形容、想象、描述、猜測倒影的主體。這些猜測、形容、想象,即是諸法,倒影在湖水中的幻影,就是法界神靈,但是無論衆生如何去猜測、想象、琢磨本覺,衆生的本覺,卻都是一個,就是湖水。

覺性是本覺的能力,本覺卻實無覺性;空性是本覺的體現,本覺實無空性;明性是本覺的樣子,本覺卻實無模樣;覺明空皆是本覺所現,本覺卻於覺明空中,無染無證,無染無着;依空立世界,知覺乃衆生,覺明空所現蒼穹世界,因而法界衆生,同體一性,互攝互用。故而大菩薩觀世音能於無量世界,示現無量化身,現千手千眼,萬手萬眼,莊嚴佛相,千手寓意大菩薩神通無量,千眼寓意衆生與佛,自性平等,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所現智慧無量,方便救度。

明空自性,因空現明,只因覺明認識本覺的空性境界中,空量不同,依覺性波動的差別,而劃分出衆生的境界生命層次的差異,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聖賢,皆以無爲法而有差別。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金剛經》;衆生本質皆是覺性,覺明爲咎,妄爲明覺,衆生宇宙,法界海匯,即是一念妄想。此即是覺所覺空,空覺極圓。覺性即是宇宙的起源,是衆生的根本,是生命的基礎,是光明之源頭,是諸法之本性。

覺性無法修證寂滅自性,猶如湖水中的倒影無法觸摸倒影的主體,本覺倒影在覺性空明大海中,依衆生妄想不同,所現不同衆生法相,所現衆生覺性空量之法性明覺。本覺實在無有言語可以形容,無有覺性智慧可以描述,無有體驗感知可以觸及,無有智慧概念可以言及。祂是一切衆生,一切衆生皆是祂所現生命,祂卻實無生命,祂是宇宙蒼穹,衆生世界皆是祂的存在,祂卻實無存在;祂是智慧是生命是神靈是萬物,祂在一切之中,卻不被一切所束縛,祂是光明是黑暗是誕生是死亡,隨順一切因果,伴隨生滅相續,卻從未生滅,清淨無染,寂照圓覺。

佛陀問文殊菩薩,何爲佛界?文殊菩薩言,衆生界即是佛界。

衆生皆是祂所體現生命,衆生的見聞覺知,智慧覺悟,皆如意圓滿地體現祂的存在; 衆生,僅僅是因爲想象了祂,從而塑造了自己,而成爲了衆生,衆生妄想消散,則衆生即非衆生,即是祂的如實性,寂滅本覺 。佛性亙古以來,就與衆生同體一性,佛陀覺悟時,所說的第一句話,奇哉!奇哉!一切衆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執著妄想而不能證得。

覺性非塑造而成,而是妄想所現,所以空明朗寂的覺性,無法通過修行消散,猶如虛空無法被任何科技手段去分解,因爲有見而有了虛空,因爲妄動而生明覺,妄動停歇,明覺消散,寂滅現前,這就是---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寂滅,寂滅現前---《觀世音耳根圓通章》。

此爲密宗大圓滿法教義:知空爲無二雙融,始覺匯入本覺,雨滴融於大海,本覺寂滅,究竟涅槃。寂靜涅槃,卻實無圓滿之佛陀,實無涅槃之寂滅;諸法性空,空性即是虛妄;實相中,實無菩薩以及衆生;菩薩衆生,皆是虛妄。除寂滅實地外,餘一切法皆名爲魔,此名究竟義,諸法實相。

如來寂滅性,非空非有,非自然,非因緣,與衆生世界同體一性,從未離舍,與自然萬物,隨順生滅,未曾改變,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熄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圓覺自性,非性性有,隨諸性起,無取無證,圓滿十方,此即是----突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離生死輪迴煩惱,證菩提究竟涅槃,圓滿隨順,如如不動。

希望我們能夠將佛法融入自己的生命,於生活中事事處處,都能夠體驗到本性佛性的明覺清淨;於一切時,升起精進修行之心;於修道心,轉一切善惡境界,皆能爲道用。如蓮花生大士所言,將肉身當做修行的壇城道場,精進禪定,將意識當做諸佛所顯化聖境,觀想諸佛顯於身心,於我摩頂加持;用語言持誦經書咒語,連綿不絕。如此即是將無始劫妄想習氣,聚合而成的身、語、意三業,轉爲修道證果的善道,心靈安住在無染明覺,無修無證,亦無散亂,明空覺照,居一切善道無取,於一切雜念無受,身處塵色喧囂,覺明普照十方,於過去未來,生滅浮沉,居第一義而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