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死火》分析

魯迅《死火》原文】

魯迅《死火》分析

我夢見自己在冰山間奔馳。

這是高大的冰山,上接冰天,天上凍雲瀰漫,片片如魚鱗模樣。山麓有冰樹林,枝葉都如鬆杉。一切冰冷,一切青白。

但我忽然墜在冰谷中。

上下四旁無不冰冷,青白。而一切青白冰上,卻有紅影無數,糾結如珊瑚網。我俯看腳下,有火焰在。

這是死火。有炎炎的形,但毫不搖動,全體冰結,象珊瑚枝;尖端還有凝固的黑煙,疑這才從火宅中出,所以枯焦。這樣,映在冰的四壁,而且互相反映,化成無量數影,使這冰谷,成紅珊瑚色。

哈哈!

當我幼小的時候,本就愛看快艦激起的浪花,洪爐噴出的烈焰。不但愛看,還想看清。可惜他們都息息變幻,永無定形。雖然凝視又凝視,總不留下怎樣一定的跡象。

死的火焰,現在先得到了你了!

我拾起死火,正要細看,那冷氣已使我的指頭焦灼;但是,我還熬着,將他塞入衣袋中間。冰谷四面,登時完全青白。我一面思索着走出冰谷的法子。

我的身上噴出一縷黑煙,上升如鐵線蛇。冰谷四面,又登時滿有紅焰流動,如大火聚,將我包圍。我低頭一看,死火已經燃燒,燒穿了我的衣裳,流在冰地上了。

“唉,朋友!你用了你的溫熱,將我驚醒了。”他說。

我連忙和他招呼,問他名姓。

“我原先被人遺棄在冰谷中,”他答非所問地說,“遺棄我的早已滅亡,消盡了。我也被冰凍凍得要死。倘使你不給我溫熱,使我重行燒起,我不久就須滅亡。”

“你的醒來,使我歡喜。我正在想着走出冰谷的方法;我願意攜帶你去,使你永不冰結,永得燃燒。”

“唉唉!那麼,我將燒完!”

“你的燒完,使我惋惜。我便將你留下,仍在這裏罷。”

“唉唉!那麼,我將凍滅了!”

“那麼,怎麼辦呢?”

“但你自己,又怎麼辦呢?”他反而問。

“我說過了:我要出這冰谷……”

“那我就不如燒完!”

他忽而躍起,如紅慧星,並我都出冰谷口外。有大石車突然馳來,我終於碾死在車輪底下,但我還來得及看見那車墜入冰谷中。

“哈哈!你們是再也遇不着死火了!”我得意地笑着說,彷彿就願意這樣似的。

  一九二五年四月二十三日

【魯迅《死火》分析】

《死火》是魯迅寫於1925年4月23日,發表在同年5月4日《語絲》週刊第25期,後收入《野草》的一篇散文詩。“死火”是人的象徵,是一個有着卓越的創造力、豐富的想象力,又有抑制不住的生命衝動的人的恰切的象徵。不僅傳達着魯迅先生孤寂、矛盾的心情,而且也是魯迅關於“火”的想象:不是單一的“生命”視角,而是從“生命”與“死亡”的.雙向視角去想象“火”,篇中也穿插着火被冰凍的奇特意象。

下面分析一到五段:

“我夢見自己在冰山間奔馳。/這是高大的冰山,上接冰天,天上凍雲瀰漫,片片如魚鱗模樣。山麓有冰樹林,枝葉都如鬆杉。一切冰冷,一切青白。/ 但我忽然墜在冰谷中。/ 上下四旁無不冰冷,青白。而一切青白冰上,卻有紅影無數,糾結如珊瑚網。我俯看腳下,有火焰在。/這是死火。有炎炎的形,但毫不搖動,全體冰結,像珊瑚枝;尖端還有凝固的黑煙,疑這才從火宅中出,所以枯焦。這樣,映在冰的四壁,而且互相反映,化爲無量數影,使這冰谷,成紅珊瑚色。”

魯迅一開始就用假想、比喻、象徵主義等手法將自己墜身於“冰山”之中,這“冰”的世界有“冰天”“凍雲”“冰樹林”,一切冰冷。在“冰山”間無不冰冷,“我”置身於絕望的境地,在惡劣恐怖的環境中,在沒有希望的“青白冰上”,卻懷有“紅影””火焰”,而“我”周邊的環境卻隱隱沒有完全絕望,絕望中依然殘存着一小絲希望。魯迅把敢於抗爭絕望的人稱之爲“死火”。這“死火”“毫不搖動”,很固執,似乎剛從“火宅”中踊出,它們在冰的四壁“互相反映”、相互影響,將這“死”的境地凝固,結成珊瑚狀。他以這種特殊的方式——冰結固體模樣向人們昭示着自己頑強不屈的生命力量。

接下來是六到十段:

“哈哈!/當我幼小的時候,本就愛看快艇激起的浪花,洪爐噴出的烈焰。不但愛看,還想看清。可惜他們都息息變幻,永無定形。雖然凝視又凝視,總不留下怎樣一定的跡象。/死的火焰,現在得到了你了!/我拾起死火,正要細看,那冷氣已使我的指頭焦灼;但是,我還熬着,將他塞入衣袋中間,登時完全青白。我一面思索着走出冰谷的法子。/我的身上噴出一縷黑煙,上升如鐵線蛇。冰谷四面,又登時滿有紅焰流動,如大火聚,將我包圍。我低頭一看,死火已經燃燒,燒穿了我的衣裳,流在冰地上了。”

魯迅談到“我”小時候喜歡看“浪花”“烈焰”,說明“我”對希望、青春、生命的赤誠熱愛,但這卻是“變幻”“無定形”的,“我”最後在“凝視中”尋覓生命的跡象,但未能如願以償。如今,在這絕望之處,作者見到了死的“烈焰”,死的希望。

“我拾起死火,正要細看,那冷氣已使我的指頭焦灼……”

死火居然能夠被拾起,而冷氣又居然能將指頭焦灼,“火”能拾起嗎?“冷氣”能燒指頭嗎?不能。魯迅這是拾起死的希望、不屈的精神,而“冷氣”的潛在絕望又侵襲了過來。

“我還熬着,將他塞入衣袋中間,登時完全青白。我一面思索着走出冰谷的法子。”“我”固執、堅強的抗爭,並試圖通過自己的“法子”走出“冰谷”,走出“絕望”。

“我的身上噴出一縷黑煙,上升如鐵線蛇。冰谷四面,又登時滿有紅焰流動,……燒穿了我的衣裳……”從另一方面來說,這是“我”正在抗爭的過程,抗爭時,絕望再一次涌動,“火”如水般“流動”,最終將我燃燒。在燃燒中,我驚醒了“死火”,這些反常識、反常規的想象與描寫傳達着魯迅獨特的生命體驗和矛盾而頑強的情緒,即身處人生逆境也永不沉淪。

在對話中:“我原先被人遺棄在冰谷中…倘使你不給我溫熱,使我重行燒起,我不久就須滅亡。”“你的醒來,使我歡喜,我正在想着走出冰谷的方法;我願意攜帶你去,使你永不冰結,永得燃燒。”這是魯迅的熱衷希望,並對“死火”的燃燒表示讚賞。同時,將“我”走出絕望冰谷的希望系在了“死火”身上,並讓之永恆燃燒。但現實未必這樣,走出,“死火”將燒完,不走出,“死火”將“凍滅”。最後依然決定與其坐着被動地被黑暗凍滅吞噬,不如迎着黑暗力躍燃燒做個頑強的勇士。

魯迅問其怎麼辦時,“死火”反問道,“你又怎麼辦呢?”“我說過了,我要走出這冰谷……。”“那我就不如燒完!”這是十分強硬的片段,也反映了魯迅的堅決與執着。“死火”寧願燃燒,也不願凍死的精神是頑強的。同時也提醒了當時的青年人不要自甘墮落。

《死火》中的冰谷象徵着寒冽的舊社會,大石車象徵着惡勢力,“他忽而躍起……我終於碾死在車輪底下……我得意地笑着說……”這表現了魯迅人生哲學的另一個側面,即大無畏反抗絕望的英雄氣慨和無私的自我犧牲精神。“死火”燒完冰谷,“我”與“死火”共赴希望,在追求中直至被碾死,卻又得意的笑。這種對希望的追求,對“死亡”、絕望的反抗是凍滅不如燃燒的戰鬥精神,是正義坦蕩君子的強力呼喚和鐵骨性情!

生命走向死亡的過程,人不能絕望,更不能在絕望中讓靈魂喪失尊嚴。魯迅的《死火》是一種死亡,又是一種生命。在死亡中抗爭絕望,而抗爭的生命或靈魂卻是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