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散文《籮筐》讀後感

讀完林清玄的散文,首先我不得不抱歉的是一直把他當成女作家,另外,便得擡頭仰望他所處的高度了。同樣的漢字,在他的筆下卻能演繹出一番扣人心絃的樂章,這是他的文字的聲音,他的文字的音樂,他的文字的魅力。

林清玄散文《籮筐》讀後感

散文,我是毫無興趣的,迫於作業,我不得不用那無奈的手指輸進那無奈的書名,然後無奈的閱讀着……

《籮筐》是讀下來後最有印象的。這篇散文大概講述的是一個村莊的香蕉因無法產銷且農人爲了不讓腐敗的香蕉污染干淨的蕉場而強忍着內心的傷痛將成堆的香蕉丟掉的事。林清玄將環境處理的淋漓盡致,開篇將欲雨的天空與農人們的心是將雨的`天空相互映襯,將情感氛圍昇華到頂峯。標點在這篇散文中既是情感的寄託,亦是內涵的體現:

“我強看到農人收成,挑着籮筐唱簡單的歌回家,就冥冥想起托爾斯泰的藝術論,任何偉大的作品都是蘸着血汗寫成的。如果說大地是一張攤開的稿紙,農民正是蘸着血淚在上面寫着偉大的詩篇;播種的時候是逗點,耕耘的時候是頓號,收成的籮筐正像在詩篇的最後圈上一個飽滿的句點。人間再也沒有比這篇詩章更令人動容的作品了。

遺憾的是,農民寫作歌頌大地的詩章時,不免有感嘆號,不免有問號,有時還有通向不可知的分號!

我獨獨看着那個翻仰在爛泥裏的籮筐,它是我們今年收成的一個句點。”

三處標點緊密相連,足以將情感浮現在我們的眼簾。此外,還不乏深蘊的內涵,將農人,也許也是人生的辛勤,成功,挫折用標點演繹出來。

這篇散文裏另一個看似平凡簡練的捕麻雀遊戲更是爲沒有收成的空籮筐增添了一抹諷刺意味。昔日裏用來收穫辛勤的籮筐而今卻被孩童們用來捕麻雀,這是農人們的悲哀還是什麼呢?

當翻仰在爛泥裏的籮筐爲收成畫上句點,一句“我們的心是將雨,或者已經雨過的天空。”與開篇呼應,自然而然的貫穿起了全文的情感。

林清玄的散文,在平實中體現的不那麼平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