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實秋的懷鄉散文

梁實秋的懷鄉散文詞淺意深,言近旨遠,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與深刻的歷史價值。

梁實秋的懷鄉散文

梁實秋從事文學創作六十餘年,作品碩果累累。在其創作中,以懷鄉散文的氣質最爲獨特。懷鄉散文的一路追隨他生活的足跡,隨時間的逝去日臻圓熟。懷鄉情韻的表達自然流露在作品字裏行間,北平的市井風情,見聞瑣事,節日氛圍,童年記憶,戲園的熱鬧,都在梁實秋的懷鄉散文中意態宛然的呈現出來。

 一、梁實秋懷鄉散文淵源及其形成

梁實秋,1903年1月6日生於北京,1915年就讀清華學校,1923年赴美國,1926年由於戰亂回國。在國內依然爲躲避戰亂四處奔走,中年遠赴臺灣,老年漂泊美國,一生顛沛流離。對於梁實秋來說,不論何時,他內心魂牽夢縈的始終是充滿古樸意蘊的北平。“一棵大樹,從土裏挖出來,移植到另外一個地方去,都不容易活,何況人?”移居異國的梁實秋脫離了他熟悉的生活環境,文化傳統,思鄉之情充溢着他的胸懷。

1948年後臺灣成爲孤島,懷鄉成爲臺灣文人的普遍心理情結,經過浸潤積澱最終形成臺灣鄉愁文化併成爲梁實秋懷鄉散文的土壤。兩岸文人懷鄉念舊,追憶故土的意識一脈相承,梁實秋散文中的懷鄉情結正是這種文化傳統的產物。

 二、梁實秋懷鄉散文的文化意蘊

(一)安土重遷

梁實秋深受傳統文化薰陶安土重遷是他性格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文章的動人之處。在大陸的鄉情充滿希望,客居臺灣的鄉情充溢蒼涼,在美國的鄉情近乎絕望。他對故鄉的懷戀纏繞在他的生活中,臺北的高樓喧囂常使他的思緒時常飄回北京城“不知爲什麼,我時常憶起北平街道的景象”。梁實秋以駱駝自比,是對他入臺後悲涼生活的自喻。這全部是因爲離開了北方故土。

(二)蓴鱸之思

懷鄉,有一大部分是由家鄉食物的想念而構成的。談吃爲表,吃中傳遞思鄉懷舊之情爲本。簡潔精到的敘述中穿插詩詞典故,風俗趣聞,“吃”中飽含的濃郁的鄉愁越發清晰。

(三)每逢佳節倍思親

梁實秋作爲傳統的國人,毫不例外喜歡幾閤家團聚,佳節離別的'痛苦,羈旅蒼涼益發的銘心刻骨,“每逢佳節倍思親”是他真實的心理寫照。梁實秋在《北平年景》中這樣寫道:“過年需要在家鄉里纔有味道。羈旅淒涼,到了年下只有長吁短嘆的份兒,還能有半點歡樂的心情?……北平遠在天邊,徒縈夢想……”他日漸老去團聚日益渺茫,隻身一人的他只能,將這份難以釋懷的鄉愁深藏在心中。

(四)缺月重圓會有時

懷鄉情結在作者筆下的意義不僅僅是故鄉風物,人文景觀的懷想,更表現作者對民族統一的渴望,是一種超越了地域與時代政治關係的關係的民族文化意蘊。他曾這樣表明過自己的態度 “國家是需要統一的,對外是需要團結的,但是思想不需要統一”。梁實秋漸漸老去,晚年年復一年的孤獨使他清晰的感到自己的垂垂老矣,故土舊物是他獲得心靈安慰的源泉,這種單純可愛的懷鄉情結伴隨着梁實秋過完了一生。

 三、懷鄉散文的審美特色

(一)簡潔典雅,素樸自然

梁實秋在創作中卻始終心態平和,用詞精煉準確,表達感情細膩節制,既清楚明白,有文理清晰餘味悠長。散文中常常引用詩詞俗語,卻從不使人感到墜餘,只覺得更增添了一份飄逸,自然靈動。淡淡的語氣,直白簡單的文字,卻不露雕飾痕跡的將懷鄉的深情呈現在讀者眼前。

(二)含蓄唯美,幽默醇厚

在梁實秋懷鄉散文表象靜謐安適之下,是鄉愁敦厚綿長的意蘊,他懷鄉散文的雅緻,來源於學養與性情的浸潤,可以說是雅人有深致,雅緻―貫穿於他的創作,成爲一個總主題。而語言的含蓄唯美則是雅緻情懷的重要表現,梁實秋的幽是把節制的諷刺和紳士的自嘲結合,就事論事,玩味般的幽默中纏繞的家國之思卻日漸醇厚,耐人尋味。

(三)人性角度出發,關注勞苦大衆,民族命運

拋開政治因素,梁實秋始終是深愛着自己的民族故土的。秉持新人文主義觀點的梁實秋其實是相當愛國的,在國難當頭的時候,他熱心於抗日救亡宣傳所以讀梁實秋的散文,我們都常常被他那深沉的愛國思想所感染。對古老中國的憂心,勞苦大衆的牽掛,爲他散文的懷鄉情結增添了一份厚重。懷鄉散文在大陸引起別樣的反響,與他一貫的強烈的愛國情感密不可分。

(四)雅而能俗,以雅化俗

梁實秋的懷鄉散文用最常見直白的文字,日常生活中最爲普通的場景構建自己的鄉愁世界,優雅的表現着世俗生活。在生活中他不僅作爲一個生命個體,而且能將主體精神抽離出生活並將生活作爲審美對象,以欣賞的態度來看待生活,並以此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從而使瑣碎的生活與恬淡的精神追求完美結合,呈現出和諧的韻味。“顯示出了以雅爲本,雅而能俗,以雅化俗的藝術特點,並形成了一種雅緻閒適的重要的散文創作範式”。

梁實秋懷鄉散文幽默與雅緻並舉,文采與趣味並重,詞淺意深,言近旨遠。簡潔樸素的敘述中,人文關懷精神指引下,民族情感的關照下,表現出對中國現代文化獨特的理性關照,保持了獨立超然的價值觀念。表現出一個知識分子對現代文明,傳統文化和西方價值觀的思考,在新的歷史時期中,爲中國散文的發展開闢出獨特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