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八月十五中秋節作文3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八月十五中秋節作文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八月十五中秋節作文3篇

八月十五中秋節作文 篇1

中秋的傳統有很多,歷史也很久遠,在歷史上記載的東西也有很多,我們對於中秋其實還是很重視的,因爲中國人都重視團圓,中秋是個團圓節。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秋節。我國民間傳統節日之一。中秋節亦稱仲秋節、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中秋佳節素有全家團聚,品嚐月餅,吃酒賞月的風俗。

據史記記載,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已有拜月、祭月的禮制,後來逐漸成爲民間的習俗。

《禮記》:“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夕月”即拜月。

韋莊詩:“八月中秋月正圓,送君吟上木蘭船。”

宋代《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節賞月,民間爭佔酒樓玩月,連宵嬉戲,至於通曉。

南宋吳自牧《夢樑錄·中秋》:“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此日三秋拾半,故謂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於常時,又謂之月夕;此際金風薦爽,玉露生涼,丹桂香飄,銀蟾光滿,王孫公子,富室巨室,莫不登危樓,臨軒玩月……至如鋪席之家,亦登小小月臺,安排有宴,團圓子女,以酬佳節。雖陋巷貧窶之人,解衣市酒,勉強迎歡,不肯虛度。此夜天街賣買,直至五更,玩月遊人,婆娑於市,至曉不絕。”

月餅始於唐,盛於宋。

北宋詩人蘇東坡曾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詩句

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這個時候人們都要吃月餅、賞月、家人團圓,因爲那天的月亮最圓。關於中秋的月亮還有許多美妙的故事,帶着這些憧憬,今年中秋節,我也賞月了。

那天晚上,我在看電視,忽然想起今天是中秋節,便叫上媽媽拿上望遠鏡,一起來到小區門口賞月。我們等了半天,天空一片空白,連星星的影子也沒有,天上空空的,只有深色,沒有其它顏色,我們有些失望了。但是,一會兒,我看見了天上有一朦朧的光芒,也有了一些些星星。我想:星星都出來了,那麼月亮一定也會出來。我望着天上,慢慢地有了一絲光芒,彎彎的,一會兒又變成了小船;最後變成了一個大圓盤子。“啊,月亮出來了!”圓圓的月亮在天空上,把它那皎潔的光芒灑向大地,把大地照得亮晶晶的。月亮的銀白色光芒照在樹上,樹像披上了一件白紗衣,照在花上,花像一面鏡子,把光線反射到我的臉上。看着月亮,月亮上面似乎有什麼東西?噢,那可能就是傳說中的士嫦娥和玉兔吧,正望着亮晶晶的大地。不一會兒,月亮不見了“是什麼東西?”慢慢地那東西飄走了,藉着月光看,那是雲。原來,晚上也有云呀。這時,我發現,地上的螞蟻不動了,好像也在看月亮。月亮多麼迷人啊!媽媽告訴我:“因爲人們爲了日子能過得圓滿,所以,人們要望着月亮許願。”於是我也許了一個願:希望每天日子能過得圓滿。

月亮真神祕啊!又圓又美又亮,下一次我一定還會再賞月。

明《西湖遊覽志餘》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是夕,人家有賞月之燕,或攜瞌湖船,沿遊徹曉。蘇堤之上,聯袂踏歌,無異白日。”

爲何中秋月色倍於常時呢?據現代氣象科學分析,中秋之時,多屬高氣壓天氣系統控制,大氣層結穩定,空中微粒、塵埃,雜質較少,視程良好,秋高氣爽,因此,月色分外明亮。

小時候在農村長大,總盼着過節。春節和中秋是家鄉最受重視的兩個節日。或許是因爲那時候生活水平比較低,只有過節時家裏纔會改善一下生活;或許是一到過節就放假,總會搞一些娛樂活動,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場;或許兩者兼而有之。總之,過節忙的是大人。但大人們忙歸忙,每到過節也都有一種心情的放鬆。當然,最高興的還是我們這些無憂無慮孩子。

八月十五中秋節作文 篇2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中秋節,家裏總是熱鬧非凡;可惜,最愛我的叔叔每年都缺席,因爲他在外地工作,不能和我們團聚。

這次中秋節,我還是像以往一樣向老天爺祈求,希望叔叔能回來跟我們一起吃團圓飯。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疼我如寶的叔叔回來了,讓大家驚訝無比,奶奶還差點昏過去呢!爲了迎接難得見面的叔叔,爸爸準備烤肉,我和姐姐趕緊拿碗筷,媽媽準備多炒掉拿手菜。大家雖然手忙腳亂,但是心中都有共同的目的——讓叔叔感受溫暖!

在這樣月明如水的中秋夜,難得全家團圓,爸爸和叔叔回憶起他們的童年。小時候,爸爸和叔叔是很要好的玩伴,曾經有一次,爸爸和叔叔去溪邊游泳,因爲溪裏的石頭長滿了青苔,導致叔叔滑了一跤,差點溺水,幸好爸爸及時拉起叔叔,不然我就失去親愛的叔叔了!

中秋月圓人團圓,除了能享受全家人共同烤肉的樂趣,還可以聆聽長輩說起小時候的故事,那種溫馨的感覺令人難以忘懷。我希望中秋夜能一次比一次熱鬧,更希望親愛的叔叔每年都能回來跟我們相聚。

八月十五中秋節作文 篇3

不經意間,電視廣告上出現了月餅廣告,大街兩邊擺起了月餅攤點兒,並且由零零星星的幾家發展到連成紅彤彤的一片,超市裏在醒目的位置上也紅彤彤的擺上了大紅包裝的月餅——一個溫馨的節日穿着她特有的華麗的服裝,來了!

關於中秋的色調伴隨着兒時的回憶,漸行漸遠。小時侯,中秋是和秋天相連的,因爲家裏總是很忙,收玉米,成堆的帶皮的玉米穗堆在家裏,小山似的,往往發愁什麼時候能完成家長交待給的剝皮任務呀!往往勞動了半天,才勉強“撕開”小山的一小道口子。然後,撕玉米就有了勁頭,可以買月餅了——往往家長這時侯管孩子勞動就放鬆了些兒。家長早計劃好了,買多少斤,送幾家親戚剩下多少自己享受。我往往高興的先送給奶奶,奶奶是一個瘦瘦的,精神矍鑠,眼睛亮亮的.老人,不多說話,往往微笑着說一句話,總是鼓舞人心,讓聽者感到自信,總之,是一個智慧的老人。她微笑着接過月餅,然後再送我一個月餅。我總是吃一半,剩下半個給弟弟留着。然後一心一意等待等待中秋——眼巴巴的觀察着天上的月餅,趕快圓呀!

然後月亮真的就圓了!天氣在晚上已經成是涼絲絲的了。晚上在月下拜月。供桌上擺着月餅、水果等供品,我很虔誠的向着月亮叩頭,希望月亮姐姐能看見我——我早已熟悉月亮姐姐的故事了,自然覺得月亮姐姐也已經熟悉我。月光如水,靜靜的照在院子裏,玉米堆,小桌子,圍牆,樹木,每個人身上都披上了銀紗。然後,我們圍坐在父母身邊,盼望着聽爸爸講了許多遍的“嫦娥奔月”的故事。總想着明明的月亮上,嫦娥姐姐應該和這月亮一樣美吧?也靜靜的依在桂樹邊,懷抱月兔,望着熱愛她的人們,思念着神箭手后羿吧?四周靜靜的,有蟲子的啁啁聲傳來。月光真美呀,後來我才知道那個詞叫“月光如水”,真是再恰當不過。

後來,年年中秋,中秋也越來越豪華,越來越囂喧,但再也沒有那種“歲月靜好”“靜如處子”的柔美,匆匆中一閃而過,來不及品味,來不及駐足。

歲歲中秋,今有中秋。讓我們一起用蘇軾的詞祝福“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