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風俗清明節作文(通用30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都寫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鄉的風俗清明節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鄉的風俗清明節作文(通用30篇)

家鄉的風俗清明節作文 篇1

在我小的時候,節日對我來說就是放假的日子。但其中有個節日,大人們總要提到掃墓、上墳之類的話,讓我覺得怪怪的。後來,我學了杜牧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讓我隱隱約約的覺得清明節帶着莫名的悲傷。今年,老師給我們講了清明節的來歷和習俗,讓我真正的認識到了清明節的含義。

今年的清明節特別的冷,下午還下起了雪,這讓我不禁想起了幾天前班級出的黑板報,主題是“緬懷革命先烈,做新時代好隊員”。“楊靖宇、劉胡蘭、黃繼光、董存瑞……”一連串先烈的名字在我頭腦中顯現,是他們用自己的生命給我們創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如今倡導文明祭掃,我積極響應大隊部的號召,通過“網絡祭祀”的方式向英烈獻花寄語,寄託哀思。我想,今年我才真正過了一個有意義的清明節。

我現在似乎理解了媽媽曾經給我讀過的一篇有關清明的文章,他說:“清明節不僅僅是一個節氣,一個節日,也是一個節點,用來標註逝去與過往,銘記與傳承”。是呀,這一天就是讓我們靜下心來,用我們的方式感懷前輩的恩德與風範。

家鄉的風俗清明節作文 篇2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到了,我們一家準備去掛親。

姑姑他們大清早就來了,我們先去小賣部買西,要買塑料紙、紙錢和紅蠟燭。

在差不多九點的時候出發,先去菜地。我和大哥把塑料紙拿跟棍子勾起來,再把棍子扎進泥土裏。然後放鞭炮,把紅蠟燭點燃放到墓碑前,臘肉、雞、酒擺前邊,最後燃燒紙。我們小孩子要把手心合攏,奶奶他們唱保佑,大家排成一排在火前面拜一拜。

去下一個目的地,還是像上回那樣重複。這次我不用扎棍子了,在觀察墓碑上的字,有一些看不清。我想起之前我和閨蜜走山路,看到墓碑就趕緊跑,好害怕,現在想想都好笑。

回到家,吃飯時,爺爺奶奶會盛兩碗飯放在桌上,用筷子往最近的菜碗上架起來,還說是“下姥姥”。之後要拿煤球在走廊上放着,把紅蠟燭點燃放到煤球洞裏,我不懂這是什麼意思。這樣以後再把飯倒進電飯煲裏。

這就是我的家鄉邵陽掛親的風俗。清明節有這樣一個風俗真好,似乎不會感到寂寞了。

家鄉的風俗清明節作文 篇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正如古人所言,這又是一個煙雨濛濛的清明節。在這三天的小短假裏,我們全家回到了這個熟悉的城市一一青島。

我們這一次回青島,最重要的事情是把爺爺丶奶奶的骨灰盒轉移到墓地裏。當時幾乎所有的親人都回來,就連我的哥哥也千里迢迢從日本趕回來。

我們選的墓地綠草如茵,兩旁都是高大的樹木,像士兵一樣守護着爺爺奶奶。墓碑上刻着六個大金字,那是爺爺奶奶的名字。望着那兩個金燦燦的名字,我想起了以前奶奶給我包餃子吃;想起爺爺跟我一起下象棋……我頓時潸然淚下。突然,大伯嚎啕大哭起來,跪倒在墓前。我們每一個人都以沮喪的眼神凝視着墓地,似乎都在回憶爺爺奶奶生前的一幕幕往事。我眺望着天空,不知不覺彷彿又看到爺爺奶奶的身影;彷彿又看到他們在對我微笑着;彷彿又看到他們在對我招手。祝願在世界另一邊的爺爺、奶奶生活快樂!

“逝者已逝,生者如斯”。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會經歷生死離別這樣的事,我們在世的人一定要珍惜現在與家人相處的時光,活在當下,活得健康。

家鄉的風俗清明節作文 篇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4月5日,清明節。天空下起了雨,那悲重的心情在空中無聲渲染,彷彿在爲死去的人們哭泣。

我們買好鮮花與白紙,便去見祖父祖母了。

荒涼的山上,到處掛着白紙。一座座墓安靜的躺着,古老,陳舊。那山中迴盪的腳步聲,使燭光搖曳。幽幽的山谷中,遍地雜草。一個坑,兩個坑,使人不得不小心些。

到了。兩座墓立在土地上,一堆草纏繞在墓旁。我們拿起了鋤頭:

“媽媽,你把這除了,我除這個。”

“好。”

風颳過耳邊,渲染了悽慘的氣氛,令人不由得想落淚。

除完了草。我摘下帽子,拿出三根香。一邊拜,一邊在心中說:“太奶奶太爺爺,我來看你們了。我呢,希望可以每次考一百分……”

我把香插入泥土中,將假幣拿出燒成灰,把錢送給在陰間的太奶奶他們了。

“希望你們富裕。”我看着那灰,默默祝福。

清明,一個拜見祖宗的日子。柳樹吹着豎笛,小鳥唱着歌,成了一曲悲涼的靈魂頌歌。

家鄉的風俗清明節作文 篇5

家鄉的清明節,讓我感動的歷史人物,再見了,母校,家鄉的變化,感小家鄉的清明節晚秋了,太陽懶洋洋地掛在天上,像個老公公露着笑臉在打瞌睡。

家鄉的清明節最早出現的啓明星,在這深藍色的天幕上閃爍起來了。它是那麼大,那麼亮,整個廣漠的天幕上只有它一個在那裏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輝,像一盞懸掛在高空的明燈。青蛙碧綠的身體上佈滿了墨綠色的斑點,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過了氣,一鼓一鼓的。春雨不停地下着,細細的雨絲織成了一張碩大無比的網,從雲層裏一直垂到地面上,遠處黛色的羣山,近處粉紅的桃花,嫩綠的楊樹,柔軟的柳枝,都被籠罩在這張無邊的大網裏,這張網是春姑娘巧手織成的紗巾,蓋在天地間,技在羣山上。表姐剛來的時候,身穿一件方格襯衣,補了幾塊補丁,腳穿一雙沾着泥土的白涼鞋,走路說話都不敢大聲,我們都說她土裏土氣。

可是現在,我們不敢說表姐了。你看她穿一件漂亮的上衣,一條緊身牛倉褲,一雙鋥亮的高跟鞋,脖子上戴着閃光的金項鍊,肩上披着長長的黑髮,顯得神氣大方。回到家裏又說又笑,像生活在蜜糖中一樣。亞夢黑化(六),讀《光輝的旗整個城市像燒透了的磚窯,使人喘不過氣來。狗趴在地上吐出鮮紅的舌頭,騾馬的鼻孔張得特別大。李阿姨快四十歲了,長年的辛勞,給她眼角留下淺淺的魚尾印跡。不過,她那濃密油亮的短髮,仍是那麼烏黑。眼睛雖是單眼皮,但秀氣、明亮。那高高的鼻樑下經常有力地緊抿着的嘴脣,顯示着青零星的活力。點點的繁星好似顆顆明珠,鑲嵌在天幕下,閃閃地發着光。

家鄉的風俗清明節作文 篇6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清明節有踏青、祭祀逝去親人的風俗。我的家鄉在北碚柳蔭鎮。有很多人在清明節前買很多紙錢,清明節拿到墳墓上燒掉,以表達對親人的懷念。清明節的前一天下起了一場細雨,將空氣中的灰塵洗得無影無蹤,空氣變得清新了很多。這真是"清明時節雨紛紛"。

在清明節這天,我去了奶奶家,一座山的山頂上,有一間小房子,在前面看到很多人在墳墓上燒紙錢,還有人在痛哭,這應該是"路上行人慾斷魂"吧。古人說:喪三年,常悲咽,酒肉絕.古人用自已的方式紀念父母,和現在的人一樣.都是用來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恩.這就是家鄉的清明節吧!

家鄉的風俗清明節作文 篇7

家鄉的清明節,每年都有雨的光臨,好像少了那些雨,會少了一些氣氛。家鄉的清明節,人很多,因爲故去的人也很多,大家都等待着,等待着故人在另一個世界的消息。

在家鄉的清明節,許多人都是會收到故人寄來的夢的。這不是我故意說得神乎其神的事情,而是真實發生過的事情。我的爺爺去世了之後,因爲墓地被水淹了,在那一年的清明節,我的大伯就收到了爺爺寄來的夢,夢裏一直衝大伯說冷,大伯第二天一醒來便跑去爺爺的墓地,發現真的該給爺爺另尋新的墓地了。

還有一次則更加讓人無可尋覓了。四月清明節未到時,我的媽媽夢見了我已經去世了許多年的外婆,夢裏的外婆好像瘦了,人顯得有些憔悴,家裏也冷冷清清的,顯得有些寂寥。這個夢,媽媽在清明節前,連着夢到了三天,一次比一次真實。媽媽在清明節去外婆墓地時,趕緊給外婆燒了一些紙錢和紙人兒過去,好讓她老人家在那邊有得穿有得吃也有得人照顧。媽媽燒完那些之後,關於外婆的那個夢,媽媽再也沒有夢見過了,想必外婆是已經收到了那些媽媽燒給外婆的東西了吧!

關於這些夢的真實性,我們家鄉的人,從來都不會去質疑,因爲我們知道萬物有靈,哪怕是已故的親人,他們現在也活在另外的一個世界,他們是藉由清明節這樣的日子向我們傳達他們在那邊的消息的,如果我們相信了,他們在另外一個世界也就能夠安心存在下去了。

我們家的人,每年到了清明節,便都會帶着那些夢的啓示去進行清明節的活動,以便我們能夠準確地把握故人在另一個世界裏的消息,也讓古人們在另一個世界裏安然生活。

家鄉的清明節還是淅淅瀝瀝地下着雨,好像少了那些雨,會少了一些氣氛。

家鄉的風俗清明節作文 篇8

又一個清明節,我家鄉清明節這一天的早飯是要吃雞蛋的。吃過早飯,我們

來到學校,在下午的時候我們全校的師生來到了墓前,緬懷先烈、祭奠長眠在這裏的先烈的英靈。先烈們,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危險時刻,是你們不怕犧牲,勇往直前,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正是因爲有了你們這些無數的革命先烈,有了你們的崇高思想,有了你們的無私纔有了今天的和平環境,纔有了祖國的繁榮昌盛。有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回到學校後,我們會舉行風箏比賽,把風箏放得高高的,好似我們在放飛自己。

在這一天,我的親人們還會到山上去祭奠已逝去的親人們。燒些紙錢,或是送上一束鮮花,表達他們的思念之情。

這就是我家鄉的清明節,它用掃墓等活動,表達了對先烈們、對親人們的一種深深的懷念,或是一些體育活動,來傳承我家鄉清明節的傳統習俗。

家鄉的風俗清明節作文 篇9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們這裏過節總有自己的特色。

現在我就給大家說說我們這裏過清明節吃的兩種特色食品—鬆皮子粑粑和茴香粑粑吧。臨近清明時,家家戶戶都去山上砍松枝,揹回家裏,用刀把粗糙的老松樹皮輕輕削去,再用手把裏層新鮮的松樹皮剝下來,曬它個三五天。松樹皮曬乾後,又將它放在罐子裏,再放入適量的水和柴灰,把蓋子蓋上,用火將松樹皮煮熟,這時候松樹皮已經變成紅色的了-煮鬆皮是做鬆皮子粑粑的一大主料。(聽外婆說,罐子裏的灰要好,木匠師傅做木材時推出的刨花就不行,如果把刨花燒成的灰放到松樹皮裏,既不能把鬆皮很快煮熟,也不能使鬆皮變紅,做成的粑粑也不會好吃。)鬆皮煮熟後,又將它從罐子裏倒出來,進行清洗,直到沒有任何灰燼爲止,然後把它舂細,待用。做鬆皮粑粑的.另一大主料是糯米。將糯米提前泡一夜,第二天早上就去推磨,將糯米磨成粉,拿到家中將米麪和舂細的鬆皮混合揉成一團面,混合時要加點水,這樣麪粉和鬆皮才能融爲一體,還要放適當的鹽,這樣煎出的粑粑纔有鹽有味。鬆皮子粑粑的煎法和煎一般粑粑的方法一樣,揪出一團面,捏成一個個圓餅樣的小粑粑,油辣後放入鍋裏,不一會兒,香甜美味的鬆皮子粑粑就煎熟了。

那清香的味道,很遠就能聞着,讓人垂涎欲滴,讓人越吃越愛吃。除了鬆皮子粑粑,我們這裏有名的還有茴香粑粑。顧名思義,茴香粑粑便是以糯米麪和切細的茴香爲主料做成的粑粑,茴香粑粑也很好吃,但我還是喜歡鬆皮子粑粑那清香宜人的味道。

我們這裏過清明節,其它習俗與別的地方大同小異,我就不說了,只是不知道看了我的文章,你是否想嚐嚐我們的鬆皮子粑粑和茴香粑粑呢?如果想吃,就來和我們過清明節吧。

家鄉的風俗清明節作文 篇10

清明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我的家鄉在石獅,家鄉的人們很重視這個節日,每逢清明,即使遠在千里之外,也都會趕回家祭祖、掃墓。今年清明節,伯父一家、姑媽一家照例分別從香港、北京趕了回來。我們一大家族開了三輛車前往陵園掃墓。

車窗外,高樓林立,車輛川流不息,伯父感慨地說:“石獅這幾年的發展真快,都有點大城市的模樣了!”姑姑接過話茬說:“是啊,家鄉的經濟發展迅速,變化確實大,但更喜人的是人們的觀念進步了,思想解放了。以前,嫁出去的女兒被視爲外人,是不準回孃家掃墓的,現在掃墓就不分兒子、女兒了!”……

不知不覺,我們來到了陵園山腳下。哇!這裏人山人海,更是車的海洋,花的世界,煙燭的天地!我們穿過喧鬧的人羣,來到了先祖的陵墓前。大家立刻忙開了,打掃、貼紙花、擺花籃、置祭品……待一切準備就緒,在大伯的帶頭下,我們點燃了手中的香,虔誠地跪拜祈福,最後燒紙錢,掃墓也便結束了。

掃完墓,回到家,我們就要包春捲、吃春捲,這可是我最喜歡的事了。包春捲可簡單了,大人都會事先準備好春捲皮以及豆芽、雞蛋、豬肉等各種熟食,只要拿出一張春捲皮,再往裏面夾上喜歡的熟食,接着把皮連同裏面的熟食一起卷裹起來,一個春捲就包好了。張開嘴巴咬一口,脆嫩潤口,可好吃了。聽姑婆說,臺灣的小朋友清明節也和我們一樣要吃春捲呢!

這就是家鄉的清明節。

家鄉的風俗清明節作文 篇11

清明節也叫寒食節,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我們每年清明節都會回老家祭拜祖先。我們當地把掃墓稱爲“上墳”。早上,吃完早餐後,大人們就爲了準備祭品而忙碌開了,奶奶忙着準備祭祀用的酒飯、香燭、紙錢、墳頭紙、果品等,爸爸和伯伯忙着殺雞,按照我們當地的風俗,清明節祭祀一定要用公雞。婦女們忙着做艾粑粑。艾是我們這裏很常見的一種植物,用它的嫩葉和糯米打成漿,瀝乾水後用手捏成球狀,放在芭蕉葉或者柚子葉上蒸熟,蒸熟後的艾粑粑成了墨綠色,滑嫩爽口,非常好吃,它可是必須的祭品。

奶奶把祭品一一裝到籮筐裏,我們就出發了。一路上,大人會告戒孩子們祭拜祖先時要注意的一些事項,比如要等祖先“吃”完後再吃東西,不要在祖先的墳上亂踩,不要說一些對祖先不敬的話等。大人們的態度都很虔誠,也許對於他們來說,清明掃墓是一件很嚴肅、很神聖的事吧。

家鄉的風俗清明節作文 篇12

清明節家鄉的空氣裏瀰漫着清明的氣息。生機和活力漲滿了大地寒冬的印痕一去不返。

我們這兒清明節的習俗,除了掃墓和踏青外,還有煮雞蛋、放風箏等。

今年清明節這天的早飯,母親煮了一些雞蛋給孩子們吃。煮雞蛋大都是紅皮,白皮的被塗成了紅色,有的還畫上了娃娃,那俏皮樣令人忍俊不禁。可我對於吃雞蛋卻不感興趣,只是拿在手中欣賞,媽媽則哄我說:“不吃怎行呢?吃了眼睛會又大又亮。”於是不情願地吃了兩個,而且只吃了蛋清,母親又勸導:“不吃完怎麼行呢?”於是又不情願的吃了一個蛋黃。剩下的蛋裝在口袋裏,後來玩膩了,送給夥伴了。

照照鏡子,自己的眼睛又大又亮,大概就是清明吃蛋吃出來的吧。

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的一大特色,空地上,一個個風箏凌風而起,好似一個個飛舞的精靈。放風箏也需嫺熟的技巧。手中絲線要扯緊,如果你手忙腳亂,手中的線一旦失控風箏就會不知所措,切莫慌亂,只要迎風猛扯風箏線,就會乖乖飛起。將風箏拋飛於柔風的那一刻,是何等愜意。

放風箏就像放飛了童心,放飛了歡快,放心了暢想,放飛了希望。

家鄉的風俗清明節作文 篇13

今天,語文老師讓我們下午的時候每人拿一個雞蛋,說是要給雞蛋“美美容”。爲什麼要拿雞蛋給雞蛋美美容呢?這也是語文課上要講的內容?我百思不得其解了。

剛回到家,腳還沒站穩,我一眼就瞥見了桌上的日曆。我瞟了一下,哦~~原來明天就是清明節呀!

好不容易等到下午第二節課上完,老師讓我們把雞蛋拿出來,給它“美美容”。我想了一想,決定做一個恐怖的“大怪物”蛋,可是做一個什麼樣子的“大怪物”蛋呢?我眼珠一轉、計上心來,心想:“有了。”我決定做一個“大嘴怪”。說做就做,先畫出一個恐怖的“血盆大口”,再畫上一雙閃着綠光的大眼睛和一對尖尖的長耳朵,然後畫上了一對黑紅相間的翅膀和尖銳的爪子。我欣賞了一下我的傑作覺得還差點什麼。我決定再給它畫上黑黑的馬甲、帥氣的披風和藍色的腰帶。“哈哈,終於完成了”,我興奮的大喊起來。

其他同學的作品也相繼完成了,我們交換欣賞了彼此的作品。就在這時,老師說:“明天就是清明節了,我們這裏清明節有碰雞蛋、畫雞蛋等習俗,同學們的作品做的真好!”

“這個清明節過得太有意義了!”同學們興奮的大喊道。

雖然清明節是緬懷先烈的日子但我們卻用另一種方式把這個節日過得更有意義更有味兒。你感覺我們這種方式怎麼樣呢?下一年的清明節你也可以這樣過奧!

家鄉的風俗清明節作文 篇14

清明節是我們家鄉特別重要的一個日字,清明節的天氣總是陰沉沉的,微微的細雨總是十分常見的。不過正如杜牧的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一樣,清明節的細雨中總是有着各色的人羣穿梭。他們都是在這一天祭祖掃墓的人。

每年,我都會跟隨着外婆他們,冒着如絲般的細雨,來到太太與太公的墳頭,看着外婆不停叨唸着什麼,我知道,這只是些迷信罷了,但其中也表達了外婆對祖輩們的敬意。接着,外婆他們便將盒裏的飯菜都分到了小碗裏,然後又拿出了買來的紙錢,點上火,對着火光不停拜着,也催着我們拜着。不遠處的山頭,總有煙火在燃放,它們使暗淡失色的天空,瞬間綻放出了絢麗的火花,我知道,這不僅僅只是普通的煙火,其中,還蘊含着晚輩對逝去長輩的思念與問候。天,雖一直飄灑着朦朧的細雨,卻永不熄那綻放的火花!我也一樣,雖不曾見過那些和藹,親切的面容,但還是希望他們能在那個觸摸不到的世界裏,開心,快樂地生活着。

叩拜完後,外婆便讓我們趁熱吃了那些多帶來的艾餃。由於早晨沒吃多少,我隨即抓了一隻塞進嘴裏。這艾草是前幾天我跟哥哥和舅媽採來的。艾草不顯眼,與那嫩綠的小草沒太大區別,而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於,艾草的葉片式毛茸茸的,彷彿有層薄薄的雪落在了上面。在我們離開之前,外公還捧來幾堆新土,折來幾條柳枝,將新土覆蓋在陳土上,又將柳枝插入在土壤裏,這才離開。

清明節是緬懷逝者的日子,同樣它也是春日新生的開始!

家鄉的風俗清明節作文 篇15

“清明艾餃松花糕,上墳芽豆呱呱叫。”每到清明,在我們紹興農村,家家戶戶都要做一種叫清明果的食物,那是掃墓時用來祭奠先人的。清明果形狀有些像餃子,因此也叫艾餃,但味卻截然不同。

清明之後,天氣轉暖,多雷陣雨。田埂上,小河邊,草叢裏,一篷篷,一簇簇的的艾草長的旺盛。雙休日到了,孩子們在家長的帶領下,手提竹藍,三五成羣來到田野喜滋滋地採摘艾葉,不一會兒,青青鮮鮮的艾葉滿滿當當地堆在藍子裏,煞是好看誘人。

回家後,媽媽將青艾或黃花果草洗乾淨,在煮一下,放點食用鹼,艾草容易搗爛,將艾葉搗爛與米粉攪伴在一起,那白色的米粉遇到綠綠的艾葉汁頓時變成碧綠色的粉團,鮮嫩欲滴,還是半成品就讓我垂涎。準備好了清明果的皮子,餡也是很講究的,常見的有芝麻白糖,也有筍絲豆腐乾加鹹菜的。

我與媽媽開始包艾餃了。這包果和包餃子有異曲同工之效,但包清明果似乎更精緻些,那褶折得就像花邊一樣,一個個碧綠剔透,可愛極了,看媽媽包清明果也是一種享受,就好像一件件藝術品從媽媽手中飛出。那一個個碼放整齊的艾餃讒得我只得嚥下直流的口水,耐心地等待蒸熟的那一刻。

大約蒸了二十分鐘,蒸熟出籠的艾餃色澤鮮綠,香氣撲鼻,是本地清明節最有特色的節令食品,人們用它掃墓祭祖,媽媽總也忘不了在城裏的親朋好友,總在清明時節給他們送來自己做的清明果,那親情,那美味令人難以忘懷。俗話說“清明吃艾餃,不怕陣雨澆”。

每年清明,我是最高興的,因爲不僅可以出遊上墳還有一種食品,叫作芽豆,也是必需的。而上墳爲什麼要用芽豆?也是大有寓意的。因爲“芽”再進一步就是“苗”,芽和苗都是有希望有想頭的東西

家鄉的風俗清明節作文 篇16

古人說,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今天是清明節,天空陰沉沉的,還下着一絲小雨,彷彿是在爲死去的人悼念。

我們來到奶奶的墓前,來給奶奶掃墓,站在墓前,不禁回想起了奶奶昔日照顧我的點點滴滴。

那一次,天氣很陰,但是天氣預報卻說今天不會下雨,於是我就沒有帶傘。但在下午放學時,天空中突然下起了狂風暴雨。我心想:該怎麼辦?難道要淋雨回去嗎?這時奶奶卻出現在了學校大門口,奶奶的到來,如一束陽光般照亮了我,奶奶看見了我,徑直向我走了過來,把她的傘拿給我用,可是我卻看見她只拿了一把傘,奶奶彷彿看穿了我的心思,笑着說:“沒事兒,我給你媽媽打電話,讓她來接我,你就先回去吧!”

聽了奶奶的話,我並沒有多想,便回答:“好。”於是,我便拿着一把傘,回家去了。當我回到家時,卻發現媽媽在家待着,媽媽難道沒有去接奶奶?我的心中有了疑惑,因此,我把媽媽的手機拿過來查看通話記錄,可是翻了好幾遍,也沒有發現奶奶給媽媽打電話的記錄。這時,我的心裏不禁緊張起來了,便想着:難道是給爸爸打了嗎?我去問爸爸,爸爸也說沒有。

一聽到這話,我立刻抓起傘,衝出了家門,來到了學校。可在校門口,並沒有發現奶奶的影子,於是,我跑去了奶奶家,一進門便看見了奶奶的渾身都被淋透了。這一幕,徹底刺痛了我,我含着淚問奶奶:“爲什麼要騙我?奶奶卻說:“沒事兒的,我身體好,淋溼了,沒關係。但是你是個小孩,你淋溼了,肯定會感冒的,你還要上學呢!”

聽完奶奶的話,此刻在這寒冷的陰雨天中,我卻感到了異常的溫暖。

每每想到這裏,我就不禁潸然淚下了,奶奶的話,在我的耳邊迴盪着奶奶的愛,如雨水一直滋潤着我。

現在,奶奶早已離開了人世,但是她的愛,卻一直伴隨着我成長,奶奶,下個清明,我還會再來看你的。

家鄉的風俗清明節作文 篇17

“清明季節雨紛紜,路上言人慾銷魂。”底着受蒙細雨,踩着泥濘小路,我追隨着父母來到老家掃墓。

一眼看往,一片悲涼:折斷了的球在雨中飄揚,純草叢生的墳堆,墓碑上含混不清的刻紋。彷彿良久沒己去功了。但乏味的是:這墓碑上居然有十多少個大小不一、色彩各一的蝸牛。爾想可能它們是博門來跟老爺爺、老奶奶聊地的吧!

拿着祭祖的臭燭,我一根根拔在墓前,由於風挺大的,點了惡幾回,費了不多勁,才把香燭點焚,鞭炮聲過後,咱們齊家肅穆在墳前。

爸爸用消沉的聲音說:“祺祺你知講清亮節是怎麼來的嗎?”

“我曉得野面有一標先容官俗的書,我望過。”我有點自得。

“那你說說!”爸爸好像要考考我。

“你不信?那你聽我說:清明節又鳴冷食節。相傳沉耳在亡命期間,果餓飢難耐,他的一位大臣——介子推從腿上割下一塊肉,煎給重耳吃了,才讓他復原精力。起初,重耳幹了晉文公,對那些赤膽忠心的我逐一犒賞,唯獨忘卻了介子推。等到想訖時,介子推腹着母親避到了綿山。爲了讓介子推出山,重耳決議,縱火燒山,燒二點,留一面。可大火燒了很久,介子推仍是不沒來。重耳急忙讓人點燃山火,可已經晚了,介子拉和他母疏已燒逝世在一棵柳樹下。隨從從柳樹洞裏取出一首帶血的詩——————”我撓撓腦袋,不好心念的說,“是什麼內容?我不記得了?後來,重耳把這一天定爲寒食節,第二年,又改替清明節。”

爸爸立刻說:“你說得未經很不錯。值得表彰!那首詩是這樣的——割肉奉臣絕赤忱,但願主公常清明。柳下息鬼末不睹,強似陪君作諫臣。假使主私口有我,憶我之時常從費。君在九泉心無愧,懶政清明覆清明。望執政者勤政廉潔是每一集體的宿願。這些或者你還不懂,佳賴讀書吧……”

爸爸望向遙方,眼光有些迷茫又有些動搖。遠處,鞭炮聲此伏此伏,嫋嫋青煙隨風飄遠,所有皆在雨中靜默着。

“好美讀書!”爸爸的話始終在我耳邊歸響。

家鄉的風俗清明節作文 篇18

清明節是爾邦的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在每年的4月4日——4月6日之間,正是春光亮媚、草木吐綠的節令,也恰是讓己們春遊的惡時間所以古我有清亮踩青的習慣因而又鳴踏青節。清明還被稱替掃墳節,鬼節,他的歷史很古老,所以清明節仍是留念晉國大君介子拉的節日。

清明節的風俗是豐碩乏味的,除了講求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擡鷂子……

在清明節這一地,大人們皆往掃墓,祭拜先人我跟小搭檔們一伏到家外去踏青踏青又叫春遊。

走入原野裏,我望到了高空上長謙了蔥綠色的小草,漂亮的野花。我們在草地上幹遊戲,咱們一訖跳繩,父孩在跳皮筋,男孩在玩彈力球……我們還發明瞭迎春花,它可是春天開的最早的花,他這金黃色的花雖小,卻向人們講演春天的到來!

村莊面,佳多人在盪鞦韆,有白叟、有小孩、有帥小夥、有美麗的大姑娘、小媳夫……他們每集體的臉上都充斥着笑顏,鞦韆頂下傳去一陣陣人們啓口的說啼聲……

清明節的運動實是豐盛多彩,我盼望每年都功一個特殊開心、特別高興的清明節!

家鄉的風俗清明節作文 篇19

每年的4月5日是清亮節,人們要去掃墓祭拜已亡的人,都吃豔食。這種祭拜風氣還有一個動聽的傳說。

年齡時代,晉文公重耳成爲國君前,爲了逃出國外,重耳蒙絕了甜也沒忘拂曉百姓。一天,爲了不讓重耳捱餓,重耳的大臣介子推割下大家大腿上的肉烤熟了給重耳吃,盼望重耳當前做一個百姓擁護的國君。

重耳十九年後該上了邦臣,封賞有過大君的時候,重耳居然記了救功他的介子推。他經由別人的提醒,纔想伏來。介子拉腹着母疏上了綿山,沉耳想逼介子推出山,他讓他人燒三點山留下一面讓介子推遁沒來。重耳在山上發明了介子推的屍體,重耳在他的屍體旁邊領現介子推用血寫的八句詩。本來介子推想用本人的逝世來提示重耳,要時時刻刻幹一個庶民推戴的國君。

重耳輕疼不已、十分傷心,讓人厚葬了介子推,把綿山改替介山。並劃定每年4月5日,天下人不得生火作飯,只能吃素食。

所以,每到這一地。人們皆早早的訖牀就去購香、黃紙和假紙幣,然後帶上生果、吃的、鮮花跟松樹往墓地祭奠已歿的人。

到了私墓先把墓前掃除清潔,而後晃貢品、然後點臭、鞠躬最後給未滅的己燒紙,並向她(他)說些口面話。當初我們越去越重視這個節日了。

家鄉的風俗清明節作文 篇20

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那天大家都要到墳墓去祭拜已逝的親人們,表達對已逝親人的哀思。

4月5日早上,我和家人上山去掃墓。在路上我看到了一望無邊、綠油油的農田,路的兩旁開滿了各種各樣的野花,有的像小燈籠、有的像鞭炮、有的像星星……我準備把它們帶回家,種在花盆裏,每天澆澆水,讓它們更加鮮豔。

我們走了一段很長崎嶇的山路後,終於到達了墓地。然後爺爺開始分工:爺爺和姐姐負責給碑文填色,爸爸和叔叔負責清除雜草,我和媽媽負責給墓地培土。大約一個小時後終於把準備工作做完了。奶奶、媽媽和我把水果、糉子、餅乾和飲料等祭品墳前,爺爺和爸爸點然了蠟燭,叔叔負責燒香,我和家人一起把帶來的紙錢燒掉。我問爺爺:“掃墓爲會麼要點蠟燭、燒香、燒紙錢?”爺爺說:“燒香是表達我們對先人的思念之情,點蠟燭是爲了讓先人更好地看到我們,燒紙錢是表示孝心,這是中國的傳統美德。”然後我和家人一起跪拜祖先們,並對祖先們說:“我們會愉快的生活、工作、學習,保持身心健康。”放完鞭炮後掃墓就結束了,我和家人下山回家了。

掃墓雖然很累、很辛苦,但我知道了這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明白了掃墓的意義。我要做一個尊老愛幼、孝順的人。

家鄉的風俗清明節作文 篇21

清明節又到了。去年的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帶着我和哥哥,去給爺爺掃墓。

都說清明時節雨紛紛,可去年的這個時侯,天氣特別好,也許是老天作美,生恐人們忘了爲失去的親人掃墓。一路上車水馬龍,人來人往,帶着各種各樣的禮品,還有許多我們的同齡人,臉上並沒有大人們的哀傷。相反,他們東瞅瞅,西瞧瞧,充滿了好奇和快樂。不一會,我們就來到了爺爺的墳前,只見墳上長滿了許多嫩嫩的小草,綠油油的,微風一吹,好像在向我們招手。只有一種叫馬芷筧,厚厚的葉子一動不動的,他好像在給爺爺說話。你不必寂寞,因爲由我們天天給你作伴,今天有你的許多親人來給你說心裏話,還有那麼多的吃的,還帶那麼多紙錢,夠你享受一段時間了。看你的親人一個個穿的那麼漂亮,還有那厚厚的一沓錢及高檔的供品,就能看出他們他們呢生活多富足,你在另個世界快快樂樂的生活,不必掛牽他們。臨別前,我也學爸爸媽媽給爺爺磕了三個頭,並告訴爺爺,你安息吧,我會做個乖孩子,媽媽都笑了。

今年的清明節,我和爸爸、媽媽只有在遙遠的鄭州送去對爺爺的祝福和哀思。老天好像也理解我們的心思,小雨淅淅瀝瀝的下個不停,把我們的淚水也帶到爺爺墳前,好像告訴爺爺,雖然你的兒孫不能來你的墳前,但他並沒有忘記你,我替他們給普天下不能到墳前的人,送上一份哀思,並願人們越來越幸福。

家鄉的風俗清明節作文 篇22

今年清明節,爸爸、媽媽帶着我和弟弟特意回老家掃墓,爺爺去年剛過世,我們全家都還沉浸在一種憂思之中。在回老家的途中,爸爸告訴我,奶奶在小姑8歲時就去世了,他們幾兄妹是由爺爺一個人艱難地拉扯大的。奶奶生前沒有留照片,我也不知道她的音容笑貌。想到這些,我很傷心。

清明節這天,老家一直下着濛濛細雨,我的腦海中不禁浮現出“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首詩句。今年家鄉的清明節格外隆重,很多在外地工作的親人都趕回老家祭墳。滿山遍野都是上山掃墓的人,山上一片喧囂與熱鬧。大人們準備了許多糕餅點心、水果飲料,小孩們有的拿鋤頭、有的拿鏟子隨後跟着。到墓地時,大人們有的除草、有的添土,不一會兒就把雜草叢生的墳頭整理乾淨了,還在墳頭插上各種顏色的紙。最後我們把糕點、水果、雞、飯等擺在墳前祭拜。

接着,爸媽還帶我去了不遠處的一個墳塋集中地。爸爸說,這是大西南剿匪期間在我們家鄉英勇犧牲的解放軍戰士,爲了剿滅當地的惡霸土匪,許多年輕的生命在這裏永遠長眠了。可他們的墓碑上都沒有名字,這不由使我想起“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的詩句。在父母的帶領下,我和弟弟一起在這些解放軍叔叔的墳前敬獻了鮮花,並磕了三個響頭。

這個清明節,我不但給爺爺奶奶掃墓,也親眼看到了家鄉人們過清明節的情景。更重要的是我還給革命烈士掃墓,磕頭。使我感受到,沒有革命先烈的鮮血,也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我要努力學習,長大後爲祖國增光,爭做一名優秀的中華兒女。

家鄉的風俗清明節作文 篇23

有這麼一個傳說:從前,一個母親在田間撿到一顆蛋,心想:這回能給兒子補補身子了。可是,當兒子吃下這顆蛋後,他竟然長成了龍的模樣。母親嚇壞了。兒子告訴母親:“我原本是天上龍界裏的一位成員,因犯了錯而被趕下界。現在,我要走了……”等兒子回來的時候,母親已經哭死了。他痛苦流涕,天上立刻下起了傾盆大雨。從此,那天就叫清明。

每當清明來臨的時候,我都要和家人一起去祭拜逝去的先人。我們一起專心致志地剪紙錢,那碩大的黃紙一下子變成了一個小巧玲瓏的金元寶。爸爸、外公和外婆,準備了一些貢品:豆腐品、蓬青果、蘋果、香蕉以及太爺爺喜歡吸的香菸和喝的白酒。

在清明的前一天,我們早早地就起了牀,然後去了墓地。天上的雲很沉重,雨水好像是我們悲傷的眼淚。在那裏,逝去的人們安睡着。爸爸和爺爺用鐵鍬把墳上的荒草盡力鏟去,又添上了許多新土。我們把帶來的貢品整齊地擺放在墳前,捧出剪好的紙錢,慢慢地引燃,火苗歡快地跳動着,把我們的思念帶給遠方的親人。外婆嘴裏還不時地低聲祈禱,保佑我們平安。外公還放響了鞭炮……

我想:明年清明我還會來的。這次清明讓我懂事了。以後,我會更加熱愛生活!尊敬父母,孝敬長輩。

家鄉的風俗清明節作文 篇24

每當春暖花開,萬物復甦的時節,爸爸媽媽總是帶我回姥姥家一趟,媽媽告訴我清明節到了,這是個祭祖感恩的日子,我們要回去祭奠我的姥爺。以前回去,爸爸媽媽總是讓我和姥姥在家,他們去祭奠姥爺,今年我提前向媽媽提出:我長大了,今年也要去姥爺墳前看看,老師還讓寫作文呢!媽媽答應了。

清明節前的一個星期天,天陰沉沉的,我和爸爸媽媽驅車到姥爺墳前,媽媽拿出提前準備好的一大塊肉,油條,麪包,酒,水果等祭品,分別放在盤子裏,放在姥爺的墳前,爸爸拿出準備好的鞭炮,我和爸爸把鞭炮長長的擺在地上,爸爸點燃了鞭炮,媽媽在噼噼啪啪的鞭炮聲中爲老爺送上了紙錢,邊送邊在訴說着什麼,說着說這邊哭了起來,我和爸爸趕緊過來扶媽媽,勸了好久媽媽才止住了哽咽,爸爸的聲音也沙啞起來,我的眼淚也忍不住掉下來……雖然我不記得老爺,我想他一定很慈祥很善良很愛媽媽,媽媽一定非常想念他的父親……

回來的路上我一直在想“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句詩,並深深理解了它的含義,我明白了家鄉的節日——清明節是讓我們緬懷親人,不忘先祖的日子,我們一定要珍惜前輩們爲我們創造的美好幸福生活,珍惜身邊的每一位親人和朋友。

家鄉的風俗清明節作文 篇25

再過幾天,就是4月5號清明節了。在我們這邊清明節可是很講究的,要掃墓呀,做清明果呀!總之,事情很多。

清明節我都要做許多小白花,到時候好送給爺爺奶奶太公太婆。而這些小白花的做法也特別簡單。只要將宣紙平均分成幾份,當然,這得看小白花的大小和層數。然後把宣紙都疊起來,在折出一條條直直的痕,綁起來之後,你會覺得這些紙像一隻只活脫脫的白色蝴蝶。最後,我們再將紙一層層剝開,就大功告成了。

到了清明節這一天,我們都要去掃墓。在山上,我們就像出來踏青一樣,可以在田野之間奔跑,可以坐在石頭上用山上流下來的泉水洗臉洗手,可以去竹林裏挖竹筍,自由自在。對了,我們還可以摘好多映山紅,這種花是可以吃的,但吃多了會流鼻血,我們一般不吃,而是摘來放到已逝親人的墓前。

在墓前,爸爸每次都要把雜草除去,我還要把自己親手做的小白花綁到墓前的一棵樹上,把映山紅放到墓前,替我陪伴已逝的親人,剩下的就是常規的拜呀,說呀。

清明節一定要做清明果。清明果的種類很多,有包肉的,包豆沙的等等。它的顏色也很多,綠色白色,這些做法都差不多,無非就是在糯米粉中加入蔬菜汁,使之變色。清明果非常好吃,讓人忍不住流口水,你要不要也來嚐嚐!

我家鄉清明節的風俗很多很多,改天有機會你也來試試!

家鄉的風俗清明節作文 篇26

在我們家鄉,清明節有吃素食的習俗。每逢這一天,家家戶戶的男女老少,還有孩童都會傾巢出動。攜帶挖野菜的傢什(籃子、小鏟)去湖地的田野邊、麥地的田埂上、菜園的畸梗上,去挖一種叫“薺菜”的野菜來食用,以此來過一個清氣的“清明節”。

薺菜的藥用價值很高,它的根、花、子、均可入藥。具有明目,清涼,利尿,治痢的藥效。花和子可以止血,治療血尿,腎炎,高血壓,咯血,痢疾,麻疹,頭昏,目痛等症。它的藥用功效最早還是從村中老中醫先生傳說來的,然在清明這一天,家家戶戶食用這一野菜的習俗卻流傳了很久,很久。

至於這種傳說是否有一定的科學依據,鄉親們都沒有去證實過,然這一習俗卻是流傳下來了。薺菜的吃法,家家戶戶也是不一樣。有包水餃的,也有煎雞蛋吃的,也有涼拌吃的,不管怎麼吃法,但薺菜的野味都在嘴中品嚐,只有煎鍋雞蛋的薺菜會在村中酒館的飯桌上野味飄香。

家家戶戶的午飯基本上都是這樣過來的。等到午飯過後,人們纔會走出家門,買上兩刀上墳紙,在家中備置一些酒食、涼菜飯,帶上上墳填土的鐵杴,陸陸續續趕到村中西南夾老祖墳地膜拜燒紙,以此方式紀念先祖。整個下午,你會聽到鞭炮的震鳴聲、看到墳前燒紙的火苗在林中傳遞的呼呼聲,還會看見人們揮掀填土飛揚的壯觀場面。偶爾也會傳來幾聲啼哭的聲音!

“清明時節雨紛紛,行人路上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蘇牧的一首清明詩,以此描寫人們清明節祭掃先祖墳墓的的景象。然今年家鄉的清明節,遠遠沒有看到清明雨,但祭掃的場面依然是那麼壯觀!尤其是晚輩對先祖的思念和寄託下一代的情思,總是遊離在迴歸故鄉的親人期盼中。在我的腦中,恰然有了一份清明時節關於家鄉的清明的季節圖:“清明時節不見雨,期待後人承先祖。墳前燒紙寄情思,林(墳)中填土有萬語。”

離開故鄉,走在村中大街的時候,仍然聞到野味飄香的“薺菜”的絲絲味道,也看到忙碌的人們從墳地填土回來的泣喪神情,還有不時落淚的家人。只有孩童歡蹦的嬉笑着,跳躍着,給這個清明節帶來“不相協調”的音符,然對孩童的祝福和期盼卻深深的寄託在這一輩人的身上。

家鄉的風俗清明節作文 篇27

又是一個清明節,又是一個緬懷革命先烈的日子。我們來到墓前,祭奠長眠於此的先烈的英靈。

每年的這個節日,我們都會在心裏默默地吟誦唐著名詩人在世的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來表達我們對逝去的人的懷念、緬懷之情。

這一天,我們會來到墓前,放置鮮花,藉此來表達我們的思念與祝福,曾兒何時,在漫長的革命歲月中,有多少英雄兒女味中國的解放和人生的幸福拋頭顱灑熱血。他們中有的千古留名,有的甚至聯名都不知道,他們都是爲了共產主義而走到一起,先烈現以成爲正義的代言詞,爲我們新世紀的青少年樹立了榜樣。他們是財富,是驕傲,是我們的光榮!

真是因爲烈士們用鮮血與生命換來了生活的美好,換來了今天的和平與安寧,我們才能在如此舒適的環境下快樂的學習知識。也許我們無法體現那戰火紛飛是愛的艱辛,但是我們深之幸福的來之不易。我們說要做的就是努力學習知識文化,繼承發揚先烈們的精神,隨時迎接新的挑戰。

爲中華崛起而讀書。

“日幕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爲共和國烈士掃墓的道路是莊嚴的,所以我們不會忘記,也不能忘記先烈們的精神和意志。我們用掃墓這種方式來寄託我們的哀思,以高昂的精神面貌,積極報身到學校生活和社會主義建設中去。青山肅立,綠樹長歌,我們將永遠銘記和頌揚革命先烈的事蹟,爲主顧的繁榮發展和經濟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家鄉的風俗清明節作文 篇28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每年的這個時間都在學校所以不能和家裏人一塊過,總感覺缺點什麼。所以就想到了家鄉這個時候都在幹什麼,來讓自己可以高興一點。

每到清明節的時候我們那的每家每戶都會提前一倆天蒸罐饃(按我們俗話說就是在饃裏面蒸雞蛋),然後等到這一天吃,爲了祈個幸福快樂。在過清明節的那天早上只要是家裏有小孩的,大人都會給家裏綁個鞦韆讓小孩玩。這個習俗一直流傳到現在。

對於我們農村來說清明的來到預示這農活就該開始了。有句話說的好:“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所以這時候種的瓜豆就是最好的了。他們可不想錯過怎麼一個好的時間。

一想到這些我真的都想一下奔回家,可以和爸媽一快吃罐饃而且還可以打鞦韆。那可真叫做好啊!

遺憾的就是今年的清明節沒有下雨,如果再下點雨那就更好了。

家鄉的風俗清明節作文 篇29

我的家鄉在湖北的一個小鎮裏,每逢清明節,家家戶戶都要做清明粿。“清”同“青”諧音,所以清明粿是青色的。勤快的婦女們早早地去田間採來野艾草,搓出墨綠的汁水來,將糯米和粳米磨成粉,調水揉成團,摻進艾草汁,原來潔白如雪的米粉團就變成了墨綠色的青糰子。米粉團極富彈性,經過婦女們的巧手揉捏,成了一個個圓圓的小球,再用大拇指按幾下,又變成一個個碗狀,再加入餡料,便包成了清明粿。

說到清明粿的餡料,那是極其講究的。必須挑最嫩的春筍,最新鮮的豬肉,剛醃製好的醃菜,再加上豆腐乾,全都切成末,用新鮮的豬油炒起來。這樣美味的餡,大人小孩都喜歡。大人們忙着包清明粿,我們小孩子便在邊上玩耍,玩累了,時不時跑來用筷子偷偷夾兩口餡吃。那味兒好鮮啊,鮮得你舌頭都要掉了。包好的清明粿更是美味,一大家人早、中、晚都不用做飯,連着吃清明粿也不會膩。往往清明節還沒到,清明粿就被吃光了,於是人們又要忙着磨粉重包了。

除了清明粿之外,清明節最重要的習俗就是掃墓了。

到了清明節這天,在外的遊子都要趕回家鄉掃墓。掃墓也很講究,除了要準備蠟燭、香、紙錢之外,還要準備魚、豬肉、雞、清明粿、米飯、酒等食物。掃墓之前,魚、豬肉、雞要放在鍋中用水煮一煮,等到鍋中水開了,“咕嘟咕嘟”冒着騰騰霧氣,就可以了。那霧氣用我們這邊的方言叫“嘯”,音同“孝”,寓意着請祖先領受我們的孝心。

“清明時節雨紛紛”,清明節前後往往伴隨着綿綿春雨,更增添了幾分節日的氣氛,寄託了人們對祖先的懷念之情,體現了人們對家庭傳統的傳承。

家鄉的風俗清明節作文 篇30

我的家鄉在平潭。在清明節那天,街上行人很多,正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清明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是祭祀逝者的一種活動。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4月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的好時候。所以,清明節裏,人們是踏青掃墓兩不誤。

在清明節這一天,我和爸爸買了一籃菊花,我跟着爸爸來到鄉下。爸爸把菊花放在墓上,還有紅紙用石頭壓着,也放在上面。爸爸拿起鋤頭把草割掉,我在一旁看着。草清理完後,我和爸爸一起回家。

這就是我家鄉的清明節,它用掃墓、祭祖等一些活動表達了對親人對祖先的一種深深的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