糉子奶奶作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糉子奶奶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糉子奶奶作文

糉子奶奶作文1

糉子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食用品。每年端午節,奶奶總是提着一袋糉子喜氣洋洋地送到我家。今年也不例外,奶奶又提着個大味美的糉子來到我家。

奶奶按響了門鈴,我打開門,奶奶就眉飛色舞地說:“今年的糉皮又大又寬,包出的糉子也特別香。”說着便把糉子遞到我手裏。我接過糉子,用手掂了掂,沉甸甸的,還透着一股香甜的味道。便用大拇指示意奶奶,奶奶喜笑顏開,抱着我腦門親了一口,大步流星的回家了。

望着奶奶的背影,我心中不禁涌起了一陣波濤。奶奶個子不高,偏胖,而且腰不好,爲了包糉子,奶奶不知起的有多早,而我卻正躺在被窩裏做着一個又一個的黃粱美夢。想到這些,我的淚水就在眼眶裏打轉轉,想流又流不出來。

於是,我來到廚房,扒開一個糉子就往嘴裏塞。不知如何,今年的糉子格外美味。也許是因爲奶奶的手藝更加精湛了;也許是因爲糉皮又大又寬;但我認爲,因爲心疼奶奶,才愛吃奶奶包的糉子。

從那以後,我常常依偎在奶奶身邊,向她訴說學校的趣事,或是教她一些常用的漢字。說說笑笑,別提有多高興了。

我愛奶奶,永遠也不會變。

糉子奶奶作文2

我小時候,乃至現在,我都十分愛吃奶奶包的糉子。

奶奶很會包糉子。奶奶包的糉子小巧玲瓏,糉子裏包着糯米呀,花生呀,還有香甜的蜜棗。

奶奶也知道我愛吃她的糉子,所以一旦聽到我要去奶奶家,她一定會準備好材料包好糉子。我一到奶奶家,奶奶就塞給我一個熱乎乎的糉子,那綠色的糉葉包裹着裏面的“果實”,就像一個金字塔的形狀,糉子又香又甜又好吃。

有時,我吃着糉子時,奶奶就在一旁看着我吃,我想,奶奶此時心裏一定是幸福的吧。

有時,奶奶會笑眯眯地問我:“奶奶包的糉子好不好吃?”或者是問我:“這次的糉子和上次的糉子哪一個更好吃?”若是前者,我就一邊口齒不清地回答一邊點頭;若是後者,我就說:“奶奶,你包的糉子沒有一次不好吃的!”不管怎樣,奶奶總是高興地一把把我摟在懷裏。真的,奶奶的糉子總是那麼香甜,叫我怎麼分辨出哪次更好吃呢?

現在,奶奶包糉子的習慣還是沒有變,只是一看我拿糉子吃就會情不自禁地說起我小時候吃糉子的事,用她的話來形容我,就是這麼三個字:“饞貓樣”。

現在,我也明白了:不管我長多大,在他們眼裏依然是那個非常可愛,永遠長大不了的小孩子。這些糉子包含了奶奶對我無私的關心和愛護,包含着所有親人偉大的親情。

糉子奶奶作文3

春節臨近,各家都做好準備準備做糉子了,我家也不例外,而我家則是這左鄰右舍裏最早包糉子的。

我的奶奶一早就準備好了材料包糉子,而其他人家也陸續做好了準備,這些天我總看到另一些奶奶們來我家磨綠豆,因爲只有我們家纔有小磨盤。別家纔剛磨綠豆,我家就已經包好了一些糉子,可見奶奶的訓練有素,呵呵……

奶奶今天就開始煮糉子了,拿個大鍋,準備點木頭燒火,不過煮糉子是很麻煩的,奶奶說一鍋糉子要從早上煮到天黑,所以要時刻守在旁邊看。天哪,那是多麼難完成的一件事啊,我開始佩服起奶奶了。

煮糉子的味道飄出來,感覺好像也沒有那種使人心曠神怡的清香,而是一種悶悶的味道。很難聞。我不是很願意再逗留,於是匆匆告別奶奶,走了。真是難以想象奶奶怎麼做到在那裏呆上一天的……

之後奶奶的糉子就出鍋了,但是我和爺爺都不感興趣,說實話,其實我就是想看看奶奶怎麼做的而已,哈哈……

第二天早上,奶奶就包好了幾大箱糉子準備寄給姑姑、姑媽,還有在南寧的爸爸……(暈倒,我想這是我們全家人在收到糉子後都會做的吧)

糉子奶奶作文4

端午節到了,一些嘴饞的同學一定想到糉子吧!一個個小三角形的、讓人張着嘴流口水的糉子是怎樣包成的呢,在星期二,我就和奶奶學了一手。

星期二晚上,我正在家裏無所事事。突然看見奶奶在廚房裏忙碌着什麼,大概又是需要幫忙了,我便走進廚房,哦,原來奶奶在包糉子。奶奶先把棕葉左一折、右一折的將棕葉折成蛋桶狀,然後把糯米放進小型單桶裏再把剩下的棕葉沿邊折上,最後把線纏在棕葉上。這樣一個可愛的糉子包好了。我也想包幾個,便對奶奶說;“奶奶,我要包糉子。””就你?能行?”奶奶非常懷疑,我理直氣壯地說:“哼!奶奶,你別門縫裏看人—把人看扁了。”

說幹就幹,我拿起一片棕葉,也學奶奶那樣把棕葉折起來,沒想到形成了漏洞,把放進的米都掉了,一次不行,再來,我這次儘量把棕葉折緊一些,放上米。果然,包得比上次好多了,奶奶說:“不錯。”這句話讓我增加了許多信心。終於把糉子包完了。我高興極了,心想我包的糉子一定會美味無比。

奶奶把糉子放進鍋裏,過了一會兒,一股香味在廚房裏飄着,糉子煮熟了,興奮的望着一鍋糉子,心想:明天快快到來,我就可以回嘗我包的糉子了。

通過這次包糉子,我不僅學會了一份手藝,還體會了付出努力獲得的.碩果。

糉子奶奶作文5

端午節這一天,人們會吃糉子、划龍舟,傳說這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一說到端午節,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吃糉子,因爲我奶奶做的糉子實在太好吃了。每回想起,都讓我垂涎三尺。

每當端午節,我都要看奶奶包糉子。今年的端午節我奶奶包的是肉糉子,我站在一旁邊看邊學,因爲我想把奶奶包糉子的手藝學會,以後我也要讓奶奶嚐嚐我親手包的糉子。奶奶把肉洗乾淨,切成一塊一塊的,再把肉醃上一會,糯米淘洗乾淨,然後就開始包糉子了。奶奶拿起兩片碧綠、細長的糉葉,把裹好醃肉的糯米糰包在糉葉中,再用繩子將它紮緊,一個漂亮的肉糉就完成了。看着奶奶手裏包好的一個個糉子,我也忍不住想試試,奶奶同意了。

奶奶握着我的手,一步步教我,在奶奶的幫助下,我包的肉糉逐漸成型了。我興奮得一躍而起,抱着奶奶,開心地叫道:“我也會包糉子啦!”奶奶把包好的糉子放入鍋中,倒水沒過糉子,蓋好鍋蓋,點着火。奶奶對我說,糉子要過一會才能吃,讓我先去睡會兒。等我一覺醒來,已經聞到了滿屋的肉糉香。我一個鯉魚打挺,下了牀,迫不及待地跑到廚房。奶奶說:“糉子好了,可以吃了。”奶奶把一個剝好的糉子用筷子夾好,放進我的嘴裏。

糯米香混合着肉香散發出來,我咬第一口感覺到糯米的清香糯軟,再咬第二口嚐到了肉的美味,別提多好吃了。

我愛端午節,更愛極了奶奶包的糉子。

糉子奶奶作文6

每當我看到街上賣的糉子,就會想起我的奶奶,往事歷歷在目。

一張普普通通的蘆葦葉,一把普普通通的糯米,在奶奶的手裏就包出了各式各樣的形狀。我從小就聽人嘖嘖讚歎:“你奶奶包的糉子可真好吃,晶瑩剔透,香甜可口!”

這自然是讚美奶奶包的糉子,慈祥的奶奶廣結善緣,有求必應,任誰開口都行,奶奶撩起藍布圍裙擦擦手碩:“說吧,包什麼餡,什麼形狀?”看人樂顛顛地走了,她接着幹活:洗衣服,做飯,砍柴,擇菜……

我看着奶奶包糉子,我自己也身心入境,奶奶在包糉子時候的一舉一動,十分優美。有一天,我讓奶奶也教我包糉子,奶奶說:“先拿幾張葦葉,做成一個小漏斗,放三分之一的米,中間放一顆棗,再把整個糉子放滿米,剩下的最後一步就交給我吧。”“聽懂了?”“聽懂了!”

在包糉子時出了一個笑話,糉子包到一半,我的臉有點癢癢我忘記手裏有米,就用滿手是米的手撓撓臉,奶奶擡頭看我捧腹大笑:“孫女你臉上怎麼全是米?”我照照鏡子也哈哈大笑起來,“我怎麼成了小花貓!”

雖然每個端午節是吃外面現賣的,但是外面的糉子也沒有奶奶包的好吃,我會永遠記住你包糉子時的一舉一動和糉子香甜的味道!

糉子奶奶作文7

小草是平凡的,但是沒有它,誰來爲大地點綴綠色;石子是平凡的,但是沒有它,誰爲我們鋪平腳下的道路;星星是平凡的,但是沒有它,誰來裝扮漆黑的夜空。我們身邊總會有一些平凡的人,但他們身上閃爍着不平凡的光芒。

有一天放學,我看到有一個賣竹筒糉子的小攤,我非常想吃,於是媽媽給了我五張一元錢,讓我自己去買,媽媽就先去開車了。我拿着錢,問賣糉子的奶奶:“多少錢一個?”奶奶說:“三元一個。”我着急吃糉子,也想快點去找媽媽,於是我沒數錢,就把錢一股腦的塞到糉子奶奶手裏,我拿起糉子,就飛快的朝媽媽車的方向跑去。

等我跑到車跟前,正要拉開車門,突然有一隻手拉住了我,我回頭一看,原來是剛纔賣糉子的奶奶,她喘着粗氣,明顯是跟着我跑過來的,奶奶說:“你剛纔買糉子的錢給多了兩元錢。”說着,奶奶把兩元錢遞到我手上,然後就迅速轉身往回跑。我拿着錢,一時竟不知道說什麼。

看着糉子奶奶的背影,我才注意到她的頭髮已經花白,穿着也很樸素,跑步的步履也有些蹣跚。但就是這樣一個平凡的人,沒有因爲多掙錢而高興,反而寧願不顧自己的生計小攤,也要把不屬於她的錢還給我,我心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糉子奶奶的背影也因此散發出金色的光芒。

糉子奶奶作文8

“桃兒紅,杏兒黃,五月初五是端陽,糉子香,包五糧,剝個糉子裹上糖,幸福生活萬年長!”

當奶奶再唱起這首童謠時,我知道又要吃糉子啦!

正在包糉子的奶奶是個“魔術師”。只見她拿起兩片糉葉疊放在一起,也不知玩了什麼把戲糉葉就捲起成了圓錐狀,有時捲成船型,放一顆棗,有時也放豆子,再填一把白瑩瑩的米,然後用線捆捆,就捆成了一個個好看的糉子。奶奶包的糉子有各種各樣的形狀:有的像鞋子,有的像菱角,有的像小船,還有的像枕頭。看着奶奶這麼容易就包了那麼多好看的糉子,我也想試試,可每次都把米撒得到處都是。看來很多事情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奶奶包的糉子既好看又好吃,所以在等糉子煮熟的時候是我最難熬的時候。奶奶好像知道我的“難受”,這個時候她總會講一些端午節的故事,我聽着屈原的悲壯故事,想着划龍舟時的熱鬧場景,糉子也就熟了。

熟透的糉子又糯又甜,清香撲鼻,聞着香香的味道我的口水就要流下來,奶奶總是一邊給我剝糉葉一邊看着我叫我慢點吃,我叫奶奶也吃,她總說你先吃。我跟媽媽說:“奶奶不愛吃糉子。”媽媽告訴我:“奶奶很愛吃糉子,只是捨不得吃,留給我們吃。”

哦,原來糉子裏裹滿了奶奶對家人濃濃的愛,怪不得那麼好吃!我愛端午節,愛好吃的糉子,更愛疼愛我的奶奶!

糉子奶奶作文9

我吃過各色各樣的糉子,但我還是最喜歡吃奶奶做的糉子。

奶奶做的糉子,一端上桌,糉葉的香氣還沒散發開來,糉子的香味就已經把我們聞飽了。剝開外面一層糉葉,裏頭必定是金黃的,而不是較暗的。

奶奶喜歡做甜糉,因此,奶奶做的糉子,沒肉的地方甜,不會太甜,也不會不甜,甜到好處;有肉的地方鮮,十分鮮,一口咬下去,能把一口牙鮮掉。我懷疑爺爺的牙就是這麼鮮掉的。

如此好吃的糉子一定有它獨特的做法。做糉子不能被打擾,一打擾,所有的糉子都做不好了,而且需要心細,擇清香的糉葉和上等的五花肉,前一個晚上需把糯米、肉醃製。一大早,奶奶就會把醃製好的食材拿出來。這時,奶奶就展示出了她的絕招了,只見奶奶一隻手迅速拿起糉葉捲成圓錐形,另一隻手舀起一勺糯米,倒了進去,還不會掉出一顆米。之後又用一隻手把糉葉蓋緊,另一隻手用繩綁緊。動作如行雲流水。奶奶這雙手,年輕的時候沒當魔術師真是可惜了。

有年端午,奶奶腿疼,沒有力氣做糉子。奶奶躺在牀上說了聲:“端午要吃糉子。”爸爸連忙上街去買了食材包糉子,手忙腳亂地弄熟了,但是,奶奶一吃,說了句:“沒法咽。”吵着要自己親自做糉子,帶病咬着牙忙了整整一天。

當晚,奶奶把之前的糉子扔了,吃起了自己做的糉子。全家人都說:還是奶奶做的糉子好吃。

糉子奶奶作文10

五月五端午節,人們爲了紀念屈原,包糉子投入江河中,吃糉子也成爲了中國端午的習俗之一。

我奶奶是我們村裏有名的手藝人,她對潮汕吃食的瞭解,那可是說不清的。只要是潮汕的吃食,你說的出來,我奶奶就做的出來,味道好極了,樣子也好看。我最愛的,自然是奶奶親手做的糉子了。

五月四晚上,奶奶把糯米、紅豆和花生放在水裏泡着,把糉葉擦了擦。等到第二天天微微亮的時候,她就起牀醃豬肉還有鳥蛋,少許鹽,多放醬油,豬肉一定要剛剛殺的豬,味道才極鮮,還必須是白豬肉多,糉子纔好吃。至於鳥蛋,奶奶一定要大大的,分量足的。豬肉和鳥蛋準備好了,就可以把昨晚泡的糯米、紅豆和花生撈起來,攪拌在一起,再把糉葉和棉繩準備好了,就可以包了。

奶奶特別注意各種吃食的模樣,特別是自己動手的,個個樣子秀氣。對於糉子,她更加重視。她將糉葉一折,就有了第一個角。(潮汕糉子都有三個尖角)我也學不會,我都看了好幾年了!然後往裏面放一層糯米,再放豬肉,鳥蛋,然後再鋪上一層糯米,餡就完成了。重點的兩個角來了,一隻手安這糉子內部,另一隻手將糉葉摺疊下來,然後再捏捏兩個小角兒,那起棉繩,在糉子上繞三圈,再打一個結,就成了。

看着奶奶一個接着一個,很快就一鍋了,馬上就可以蒸了,我家不用煤氣爐,因爲味道不一樣,於是就跑到老家用柴火蒸,熟了的香味,伴了我整一個童年。

今年端午,我吃不到奶奶親手做的糉子,因爲我沒回家去,還記得那個曾經捧着熱乎乎的糉子在上蹦下跳的、拼命的咬上一口糉子的我,那個傻傻的樣子……

糉子奶奶作文11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始於春秋戰國時期,相傳用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我們建湖人喜歡掛艾蒲,佩香囊,家家戶戶飄出陣陣糉香。我最喜歡吃奶奶裹的糉子,奶奶心靈手巧,包出的糉子既美味,又有藝術性,還特別環保。

每逢端午,奶奶就開始裹糉子,我在一旁饒有興趣地觀看。奶奶將水鄉上好的糯米淘好後,根據不同的口味做餡。糉子味分四種:喜歡甜的,在糯米中放幾粒紅棗;喜歡鹹的,取草豬精肉半斤,切碎,用三伏醬油泡製,做成餡裹進糯米中;喜歡清爽的,用自家地裏長的花生,每顆花生米剝開成兩瓣,用清水泡一下,等花生米發大後,裹進糯米中;喜歡原味的,那就糯米中不放其他佐料。

開始裹糉子了,奶奶從針線盒中取出一根亮燦燦的蓑針,將新鮮的蓑葉一端捲成漏斗狀,置於左手,右手持一調羹,舀糯米進蓑葉中,糯米裝滿蓑葉鬥後,將蓑葉另一尖端穿進蓑針眼中,蓑葉繞圍幾圈,將整個糉子裹嚴實後,再將帶着蓑葉尖的蓑針從中間穿過糉子,蓑葉尖從糉子另一側露出,收緊了整個糉子,一個糉子就包好了。

裹好的糉子一般呈飽滿的尖三角形,爲逗我開心,奶奶有時還特地將兩個小糉子合在一起,裹成扁五角形,叫“連心糉”,這是奶奶和我,心連心。

整個過程,奶奶就像製作一件藝術品。我呢,則在一旁,凝神觀看。不像現在超市出售的糉子,一根蓑葉,亂繞幾圈,再用帶顏色的帶子一紮,既沒有藝術性,扎糉子帶子上的色素對健康也不利。所以呀,超市的糉子我根本看不上,就愛吃奶奶裹的糉子。

奶奶裹的糉子,真好吃!

糉子奶奶作文12

我的奶奶住在鄉下。大部分雙休日,我和爸爸媽媽都去奶奶家。

奶奶很愛我們,她每天掰着手指頭算是否雙休日到了。快到雙休日時她會變着花樣做各式可口的點心,等我們去吃。在衆多的小點心中,最使我回味無窮的是奶奶包的糉子。

奶奶包的糉子配料可多了,有蝦米、豬肉,花生仁、香菇……糉子比在市場賣的那種小,但卻好吃多了。一口咬下去,香味四溢,又香又甜,香飄十里。

我很小的時候,就曾聽說糉子因屈原投江而流行的故事。傳說屈原在五月初五這天,被迫投汨羅江自殺,當地人民怕他被江裏的魚蝦吃掉,就包了許多糉子投到江裏餵魚蝦,同時用龍舟和鑼鼓驅趕江裏的魚蝦,想方設法救屈原。每當吃着糉子,我便自然地想起這個故事,在爲屈原打抱不平的同時也爲村民的純樸和善良所感動。

過去只有在端午節時才能吃到糉子,現在我幾乎想什麼時候吃就能吃到。每天大街小巷都有小販吆喝“賣糉子”的聲音,小販的糉子與奶奶的糉子有着天壤之別。他們的糉子除了必需的糯米之外,就只有幾米花生仁和一小塊肥豬肉,沒什麼味道,奶奶包的糉子不僅味道鮮美,而且蘊含着她對我們無限的愛。

每當我嚼着奶奶包的糉子,總會回味着那濃濃的親情。

糉子奶奶作文13

記得第一次看見糉子,我好奇的問奶奶,“奶奶這是什麼?”奶奶滿臉喜悅的告訴我:“是糉子。”我好奇的拿起來,聞聞,一股糯米的香味,伴隨在空氣中,慢慢的流入我的心中,就這樣我記住了它。

每年的端午,奶奶總會包糉子給全家人吃,這也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習俗,是來紀念我們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端午前,奶奶總會去天門山找糉葉,一大早來到江邊採蘆葦葉,太大的不行,太小的也不行,那一條蘆葦帶都被奶奶仔細的搜索着,當我看見那一片片精心挑選的糉葉落在奶奶手中,她的嘴角露出了一絲得意的笑容,奶奶那細碎的步伐,踩一地晨露晨露的溼潤回到家中,粗糙的手掌磨挲着我的短髮,我還想在晨風中再賴會牀,可端午的歌謠已在奶奶的廚房裏呤唱。睡意便在芬芳中忽而散去。

奶奶的糉子包的最簡單了,兩層糉葉手抓着,輕輕展開,磨平,兩手輕輕一彎,便彎成小圓錐的形狀,先放米,再放幾顆豆子,再一撮米蓋上面,奶奶大手緊緊捏着糉子,一根繩子緊緊的繞在一起,纏兩三圈,就變成了一個糉子。

奶奶是個好客的人,經常把糉子分給整個單元的人吃,讓他們常一常奶奶的手藝。那一滴滴汗水從奶奶的頭上落下來,在陽光的照射下,我坐在奶奶的身影下,想着,奶奶的美味糉子!每到端午我都要吃奶奶的糉子,這是世上最好吃的。後來,我明白了,每個糉子裏都包含着奶奶的愛與關懷!

祝大家端午節假期快樂!

糉子奶奶作文14

說起年味,我就想起了每到過年奶奶包的糉子。

糉子的美味在我的記憶中揮之不去。每當回味糉子的美味時,就會想起那年我和奶奶一起包糉子的事。過年了,奶奶又在廚房包糉子,於是我跑過去看,奶奶說:“我在包你最愛吃的棕。”我一聽,開心的不得了。問奶奶有豬肉棕子嗎?奶奶說:“當然有!”我高興地又蹦跳。我又心想:如果我幫奶奶做,豈不是很快就吃到棕子了。於是我對奶奶說:“我來幫您吧!”奶奶連連贊同。

於是奶奶開始教我包棕子,爲了讓我如願以償,奶奶就教我包豬肉棕子。奶奶說:“首先,把肉和糯米倒在一起,再用勺子絞拌一下,然後用勺子把糯米和肉倒在包糉子的長葉子上。”

奶奶邊說邊做,“最後用手包成個三角體,在用細繩繫好,就可以下鍋了!”

我學着學着就自己動手做了,雖然手藝不好,只包了個圓形的糉子,可奶奶連連誇我很不錯了。接着我們把棕子放進鍋裏煮,不一會兒就聞到了糉子的香味了。

我家的年味就是這美味的棕子,其實有什麼食材包棕子的美味不重要,重要的是奶奶把對我們一家大小的愛全包進了這小小的糉子裏了。

糉子奶奶作文15

今天是端午節,我讓奶奶教我包糉子。

奶奶說:“寶貝,你先拿2-4個葦葉並排成一列,要正面朝上,一個壓住另一個少半邊,然後將葦葉的前半部分捲成‘漏斗’狀,再往‘漏斗’裏放江米、蜜棗,放滿後,將‘漏斗’一邊葦葉的後半部分蓋到‘漏斗’的上方,等葦葉將‘漏斗’全部蓋住,也就到了‘漏斗’另一端的時候,捏出一個角,再將剩餘的葦葉轉回來纏到一開始蓋‘漏斗’時形成的角上,最後拿繩子將糉子紮緊就可以了。”

我按奶奶說的做了,但是總是不成形,總是包不住,還沒扎繩子就漏米了。

“哎呀!太難了!我不學了!”我氣憤地說。

奶奶說:“不能一遇到的困難就放棄,要知難而上,把困難克服掉。來,你跟着我一步一步來。”

在奶奶的激勵下,我開始一步步學,失敗好多次以後,才包出一個像樣的來。奶奶欣慰地笑了。我包得越來越好,心裏可美了,爲什麼呢,因爲媽媽都不會包糉子,哈哈,我比媽媽還強!

等我們包了一盆後,就讓媽媽來煮糉子。煮好後,我迫不及待地找到自己包的嚐了一口。“媽呀!燙死我了!香死我了!”我嘴裏含着糉子嗚嗚的說,看到我這個樣子,奶奶,媽媽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