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包糉子作文(通用15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包糉子作文(通用1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端午節包糉子作文(通用15篇)

端午節包糉子作文1

“糉葉買好了嗎?”“買好了!”“糯米買好了嗎?”“OK了!”“蜜棗買了嗎?”“當然買了”。

今天呀!可是端午節哦!我終於快要吃到香噴噴的糉子嘍!但是奶奶說要我親手包糉子。“哎!真倒黴!”

我跑進廚房,望着盆子裏綠油油的糉葉不知所措。只見我拿起一個超大號使它成爲一個“漏斗”,再把一些糯米放在裏面,接着拿出一個紅彤彤的蜜棗放在中間,下一步就是包紮糉子了。我隨便拿幾片

糉葉一插,蓋在“漏斗”上,結果由於糉葉太小,蓋不滿。於是,我不管三七二十一,跟糉子“硬鬥”最後糉子灑了一地,“身體”也全軍覆沒了。

“哎!”我只好重頭再來。和前面一樣把糉葉包成“漏斗”,再把糯米和一顆鮮紅的蜜棗放入“漏斗”裏。又把中號糉葉插到“漏斗”裏,終於蓋住了。我接着用最小號糉葉做底,用線一捆,這樣糯米

和糉葉“搖身一變”成了胖乎乎的“糉子小姐”。再過兩小時就可以吃到自己親手包的糉子嘍!想到這裏我心裏甜滋滋的。

這就是包糉子的過程!

端午節包糉子作文2

端午節是我們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陽節,是個非常有紀念意義的節日。這一天,我一回家就看見奶奶正在包糉子,我覺得很好奇,就跑上前去,只見奶奶把糉葉上捲成一個牛角的形狀,再用勺子把米裝進去,最後用棕繩紮上,一個糉子就包好了。看着奶奶包得那麼容易,我也學着包起來,沒想到那柔軟的糉葉根本不聽話,放進去的米紛紛掉了出來。但是我並沒有灰心,於是又重新再來一次,可是二次、三次,唉,都沒有成功,看來包糉子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啊!糉子包好了,我和奶奶把它們放到鍋裏,開始煮糉子。

才過了幾分鐘,我這“小饞貓”實在憋不住了,不停的問奶奶:“奶奶,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吃到香噴噴的糉子啊?”奶奶說:“得等幾個小時”。傍晚,我們整條小巷瀰漫着糉香,我家的糉子終於出鍋了,奶奶把它們端出來,一股香氣撲鼻而來。今天的糉子品種真不少,有肉糉、灰糉、花生糉等等,真是令人垂涎三尺。我們全家人圍坐在一起開始品嚐,我趕緊拿了一個,立刻把它打開,咬了一口,哇,真燙!啊!真香呀!我一連吃了好幾個,吃得肚子

端午節包糉子作文3

端午節到了,這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它還有一定來歷呢,聽老師和媽媽講是爲了紀念屈原。

戰國時期楚國大詩人屈原因爲受到排擠,投了汨羅江自盡。當地百姓聽說後就划船去尋找他的屍體,沒找到就投進去用糉葉包着的米讓魚吃,爲了不讓魚吃掉屈原的屍體,這些習俗發展到後來就成了賽龍舟和吃糉子。

爲了好好過端午節,媽媽也親自包了糉子,我在旁邊也跟着學。媽媽先拿出一片乾淨的糉葉,將糉葉圍城了漏斗的形狀,然後在漏斗裏放入了米,當放到一半時,媽媽又在米上面放上了兩個洗乾淨的紅棗,接着,又在棗上放米,直到把整個漏斗都裝滿了。把米裝滿後媽媽就糉子包成了三角形,包好後又用細線綁緊,一個糉子就做好了。

我一看原來這麼簡單,也跟着做,但是做的卻不好,不是米裝不滿,就是綁線時糉葉開了,真是很難包呀。不過還好,有媽媽幫着,好多了。

不一會,媽媽就把包好的一部分糉葉放到鍋裏煮了。煮好後,我就立刻拿起一個吃起來,雖然很燙,但感覺真香真甜。

這個端午節過的真快樂呀!

端午節包糉子作文4

“老媽,今年教我包糉子唄!”我在端午節的前一天,一直纏着老媽,老媽沒辦法,只好輕輕地點了點頭,我不僅興奮,還有點小緊張,畢竟我也是第一次包糉子。

晚上,老媽早把麻線、艾葉、糯米、蜜棗、紫米。準備齊全。一大早,我和哥哥就聽老媽一聲令下:“開工!”我和哥哥認真地聆聽老媽“講解”。

開始包糉子了。只見老媽兩手緊握糉葉中間,往裏一裹,糉葉就像魔術師一樣變成了一個小兔子的頭,然後老媽把蜜棗拌在糯米中,放入那糉子的“大肚皮”裏,讓糉子撐得鼓鼓的。然後迅速地用左手按住“兩隻兔耳朵”,一折一塞,只見糉子快要成形了。可老媽突然說:“你倆看好了,到最關鍵的一步了!”又見媽媽用麻線繞糉子旋轉一圈,再轉45度又旋轉一圈。我和哥哥看着有趣極了!隨手拿起一片糉葉開始包了起來,娘仨有說有笑。最後我們包好了一堆糉子,放入蒸鍋煮了起來。

在這個端午之夜,我們全家圍聚在一起吃糉子,有時撒點白糖吃起來更香,老爸開始講起了關於端午節起源的故事,一家人其樂融融!

這個端午節,我又學會了一門手藝——包糉子。我保證,這是我最快樂的端午之夜!

端午節包糉子作文5

今天,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一想到端午節想必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吃香甜美味的糉子吧!我一想到就會流口水,廢話不說了,我和大家就講講今天包糉子的事情吧。

早上,我起的早早的,和媽媽一起去市場買了糉子葉、糯米等材料。回到家以後,我和媽媽便大開工了,媽媽說:“要先把糯米放進水中浸泡,等可以用手展碎的時候就可以拿去包糉子啦!”我半信半疑地把糯米放進了水中,接下來我又和媽媽把糉子葉洗的乾乾淨淨、一塵不染,恰好糯米也可以用手展碎了。我和媽媽便用糉子葉把糯米包了一圈又一圈。然後用繩子系起來放到鍋中蒸熟。

過了好久,終於可以吃了,我和爸爸爭先恐後的吃着香甜可口的糉子。而媽媽在那坐着說:“別急!別急!我來給你們講講糯米是什麼東西做出來的。”媽媽又說:“糯米是由糯稻託殼的米,在我們南方稱爲糯米,在北方稱爲江米。”媽媽又說:“端午節是由唐朝時,一位偉大的詩人屈原在抵抗戰略失敗後,便沉江自殺。後來人們爲了紀念這一位偉大的詩人便紛紛包糉子丟入江中,以免讓魚蝦啄食他的身體。”

媽媽吧端午節的故事講的津津有味,我們吃的也津津有味。在這個端午節,我不但學會了包糉子,也學習了有關端午節的知識,真是一舉兩得啊!

端午節包糉子作文6

我到外公家玩。當我做完作業後,只看到媽媽正在包糉子。我對媽媽請求:“我可以一起報糉子嗎?"媽媽笑笑說:“你先看我怎麼包的,然後你再試試看。”於是我開始仔細地觀察媽媽包糉子。

媽媽首先把四片糉葉疊成寬約5釐米,將一段和中心重疊,就像一個小漏斗,然後裝上肉和米。把剩下的一段與小漏斗重疊起來,在露出的一個小洞裏填上米,把糉子裏塞結實。最後用一根針把糉葉的小一段穿到背面拉緊,這樣一個好吃的糉子就完成了。

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包糉子,這樣以後就可以幫媽媽的忙了。

名師點評:

小作者用生動的語言講述了自己跟媽媽學習包糉子的趣事,文章選材很好,敘述也很生動,展現出了家庭生活的溫馨和美,也讓讀者掌握了糉子的包法。

文章的條理性也很好,起因、經過依次敘述,結尾小作者再用簡潔的語言總結,這樣讀者閱讀起來就可以一目瞭然了。而且全文語言流暢,層次分明,作爲一年級小學生來說,這篇文章寫得很不錯啦!小作者不僅要學會包糉子幫助媽媽,還要學很多的知識,做一個聽話的好孩子,這是對媽媽最好的回報啦!

端午節包糉子作文7

每當到端午節,爸爸媽媽都會做美味的糉子。

今年端午節,爸爸媽媽又要包糉子了。其實,爸媽剛開始並不會包糉子,還是小姑姑教給他們的。小姑姑來到我家,帶來了一些黃豆和糯米。爸爸和我卻總學不好,而媽媽卻學會了。糉子包好了,媽媽和小姑姑把糉子放到水池中,浸泡一段時間,然後再放到鍋中煮。

糉子煮好了,我拿了其中一個,只見糉子有四個角,中間的“腰”被糉繩捆得瘦瘦的、緊緊的。剝開糉葉,便看見那糉肉晶瑩剔透的,像鑽石一樣閃閃發亮。聞起來有一種淡淡的清香。我輕輕地咬了一口,啊!外作文面的糯米鬆軟可口,裏邊一絲瘦肉被毫不令人注意地帶入口中,肉味和糯米的香味混合在一起,令人回味無窮!

相傳在戰國時期,楚國大夫屈原因爲楚王不聽從自己的勸告,反而懲罰自己流放,最終造成了楚國遭受滅亡,而感到悲痛萬分,於是就投江自盡了。人們打撈屈原的屍體,卻沒有撈到。於是,人們把米放在竹筒裏然後把竹筒投入江中,希望江中的魚兒吃竹筒裏的米,不要咬屈原的身體。到後來,就漸漸改成了糉子。所以,我們現在每年到了五月初五端午節這天都要吃糉子。

糉子那種軟嫩的口感令我難以忘懷!

端午節包糉子作文8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來了,全家人都開始忙碌起來了,特別是平常工作繁忙的爸爸媽媽,居然和我們一起包糉子,我還是有一點兒緊張和興奮,畢竟這是我第一次包糉子呀!

看着已泡好的糯米,整整齊齊的糉葉,讓我渾身都充滿了幹勁。

只見媽媽手握着淡淡清香的糉葉,往裏一裹,一個糉子的形狀就出來了。媽媽又旋轉180度,對着自己,我覺得媽媽包得也太醜了,還沒我的好看。接着媽媽拿起湯米勺,緊捏着“小碗”,現在這個小碗裏裝得滿滿的。然後媽媽又換了右手,握住兩隻小兔耳朵的交叉點,左手協助右手,拖住小碗,把兩隻兔耳朵壓下去,又把另外一隻兔耳朵按住,再輕輕地拿起準備好的線,五花八門地纏起來。就這樣,一個糉子就做好了。

慢慢地,慢慢地,小碗越纏越多,越包越多,很快,就有了一大桶了。聞着那芳香的糉子,心裏真開心。

吃着香噴噴的糉子,爸爸又給我們講起屈原的故事:屈原爲國捐軀,不忍國家受難,悲憤投江,後來人們爲了紀念屈原,就往江裏投入了糉子,防止江裏魚蝦咬食屈原的身軀……

這個端午節過得真充實呀!

端午節包糉子作文9

明天又是端午節了,又要包糉子了,我們家還是往年一樣由奶奶包糉子,“一個人包應該很累吧。”於是我自告奮勇,要幫奶奶包糉子。奶奶卻連連搖頭:“不行,不行!你還沒有芝麻大,就想包糉子了!”我聽了心想:“奶奶怎麼睢不起人呢!今天我一定要包給奶奶瞧瞧!”

下午,奶奶開始包了。我坐在旁邊聚精會神地看着。把包糉子的方法牢牢記在心中,偷偷地拿了兩片糉葉和糯米躲到小房間練了起來。我練了一遍又一遍,覺得練得差不多了,就跑到奶奶面前大聲說:“我學會包糉子了!”奶奶用不相信的眼神打量着我說:“你包一個給我看看!”我說:“行!”我拿了兩張不大不小的糉葉,先把它們疊在一起,然後折成一個上圓下尖的漏斗狀,接着把肉、磨菇和糯米放進去,捏成一個三角形,再拿一根細長的繩子,把糉子纏得結結實實,並得意地把剛剛包好的糉子遞給奶奶。“唉呀,我們的天天也會包糉子了!”奶奶拿着我剛包好的糉子讚歎道。

於是奶奶同意我和她一起包糉子。我們越包越快、越包越好!

端午節包糉子作文10

糉子是爲了紀念屈原而誕生的。外面包着糉葉,裏面裹着餡和糯米,吃起來又香又糯。

一天,媽媽買來糉葉,糯米等材料,準備包糉子。正當我躍躍欲試時,媽媽卻叫住了我:“先別包,這些材料都沒準備好,還是明天包吧。”

第二天,總算可以開始包了。先包蜜棗餡的。媽媽從水中取出糉葉,選對正反面,折成一個漏斗,再舀一點米鋪在角里,接着放入一到兩顆蜜棗,再舀一些米蓋住,但不要太滿,最後把“蓋子”一蓋,折出剩下的三個角,用白色的線捆好。我仔細地看了幾遍,也迫不及待地開始試了,可這漏斗怎麼也折不好,多虧媽媽給我講了好幾個小竅門。總算,我拎起自己包的第一個糉子。啊——這個糉子沒捆好,米從角里漏了出來,散了一地。媽媽連忙把我趕出廚房,可我說什麼也要再試一次。終於,成功了,哎,怎麼有五個角?我不信了,於是繼續試。在蜜棗包完了的時候,我終於包出了像模像樣的糉子。

總算包好了全部糉子,旁邊的高壓鍋還在“咕嘟”“咕嘟”的煮着,什麼時候才能吃啊?

端午節包糉子作文11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一直工作繁忙的老媽卻說要自己包糉子,我開心極了!

今天一早,我一進廚房,一看,桌上滿是糉葉,糉子餡兒的口味真多,有豆沙味的、菠蘿味的、五香味的……還有麻線。老媽一來,我們就開始包糉子了。

只見老媽手裏握住糉葉,往裏面裹了一圈,一個圓錐形就出現了,我心想:老媽一定會在這個“大肚子”裏裝餡兒吧?只見老媽左手拿起對摺處,右手用勺子舀了一勺糯米裝進“大肚子”裏,這就像變魔術一樣,“大肚子”一下就鼓了起來。老媽把一邊的邊角壓進去,又換了一邊按進去,這下,糉子的形狀完成了。可是還有纏線的一步,只見老媽拿起線,向糉子上纏了幾圈,然後打個結,這一個糉子就做好了。

老媽的動作可真麻利,很快就包完了糉子,老媽又把糉子放到高壓鍋裏煮,不到半小時,糉子就煮好了。我們就開始吃糉子了,我們每吃一口,都會感到糉子香味非常濃,飄滿屋子。爸爸也講起了關於端午的故事。

這個端午節,過得可真有意義。

端午節包糉子作文12

今天是端午節,按照傳統的習俗,端午節都是要吃糉子的。所以早早地爸爸媽媽就買好了糉葉和大米之類的材料,準備一起包糉子。畢竟自己的勞動成果自己來享受最開心,所以說我也表示很贊同。

這天吃過早飯,我們就開始準備包糉子了。首先我和爸爸一起用熱水洗糉葉,因爲包糉子的時候要把米飯包在糉葉裏面,所以說我們必須要先把糉葉給洗乾淨,不一會我和爸爸就把糉葉都給洗好了。接下來就是要煮米飯了,媽媽把米飯蜜棗還有各種材料都給放在水裏面煮熟,然後撈出來晾乾,等着下一步來用。接下來就是最重要的一步了,包糉子。因爲我是第一次包,所以我先看爸爸媽媽怎麼包的。只見媽媽拿起一個糉葉,拿出一小團米飯包在了糉葉的正中,然後一層層的包了起來,最後用線把糉子給繫了起來,就算完成了。我按照爸爸媽媽的包法,也自己完成了一個糉子,爸爸媽媽都誇我包的好。我們把米飯都給包完之後,然後把糉子都給放在了電鍋裏面蒸熟,三十分鐘之後,香噴噴的'糉子就出爐了。吃着自己包的糉子,我的心裏面特別的開心。

端午節包糉子作文13

端午節來啦!端午節是我們紀念大詩人屈原的日子,是賽龍舟的日子,也是吃五黃的日子,但我最喜歡的就是包糉子了!

今天,是我第一次跟媽媽學包糉子。媽媽準備好事先已泡了3小時的糯米、醬了一晚上的五花肉、梅乾菜筍乾、洗乾淨晾乾的糉葉、麻線、蜜棗和紅棗,我們準備開包啦!只見媽媽先拿出糉葉,把糉葉的二分之一往上翻,然後把左邊的糉葉向右一旋,手把糉葉輕輕一捏,就成了圓錐形的漏斗。

接着,媽媽把糯米在漏斗中攤平,再把一條精肉、一條肥肉和梅乾菜筍乾放在攤平的糯米上,再鋪上一層糯米,用手用力往下壓一壓,最後把糉子的上部翻下來,用繩子紮緊,一個三角形的肉糉就做成了。

我按照媽媽的示範,也開始認真地包起來,可是葉子在我手裏就不聽使喚了,不是漏米,就是葉子破,我只能幫媽媽打下手了,幫她剪包糉子的麻線和放餡兒。我們包完肉糉,還包了蜜棗糉。

包好糉子,就到煮糉子了。媽媽先把糉子放進高壓鍋,30到40分鐘後,糉子就出鍋啦!這糉子香噴噴的,整個家都瀰漫着糉子香,我早已饞得直咽口水。我們開始品嚐糉子了。哇!自己包的糉子真是別有一番滋味!

今天我不僅吃到了香噴噴的糉子,還學會了包糉子的“手藝”,好開心啊!

端午節包糉子作文14

新年快要到了,大街上掛滿了大紅燈籠和中國結,甚至也給西小路添了一片紅紅火火的景象,我好奇地問爸爸,爲什麼要掛這麼多的紅燈籠?爸爸說:“因爲要紅紅火火的過新年呀!”

我來到奶奶家,奶奶正在努力地包糉子,我迫不及待地說道:“奶奶,我來幫你包,可以嗎?”

“當然可以。”奶奶說着臉上露出了一絲笑容。奶奶教我包糉子,先拿兩張糉葉,右手拿着糉葉邊,捲成一個漏斗形,然後把糯米放進去,到一半的地方,放一到二顆紅棗,再用糯米蓋住,糯米放到頂端,然後多餘的糉葉包出尖角來,這個角一定尖,再後來用繩紮好,一隻糉子就做成了。我包了一個又一個,還是包不好,奶奶跟我說,一定要有耐心,你慢慢包總有一次會跟和我一樣好。奶奶的

話給我很大的鼓勵,我下定決心要包一個小糉子來。這回我慢慢的一點一點得包了起來,果然我包出了一個令我和奶奶都滿意的糉子,奶奶看着我開心的笑了說:“我們的家樂長大了,會幫奶奶幹活了,等下我幫你燒好你自己好好嘗一嘗。”我看着自己包的糉子笑着對奶奶說“好的,我晚上要好好的嚐嚐。”

就這樣,我幫奶奶包了一下午的糉子,和奶奶一起開開心心地度過了一天。

端午節包糉子作文15

一片片綠油油的糉葉,一粒粒潔白如雪的糯米,還有一條條細長的糉繩,在同學們的一雙雙巧手下變成了一個個美味可口的糉子。

上午,我們跟着老師來到了一間專用的教室裏,我們都用新奇目光看着桌上的材料,好像第一次見到它們似的。周老師先讓我們洗乾淨小手,然後做了詳細的示範以後,有一些心急的同學已經開工了,但包糉子也不是件好做的事情,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包好一個“K”形的糉子來。真是看花容易,繡花難呀。還沒等我包好第二個糉子,別人都包好第三個了,爲了不顯的落後,我急忙到老師面前拍個大特寫,但好景不長,剛拍完,我手上的糉子“變”成了“手鎦彈”,掉在地上一去不復反了。但我沒有放棄,立馬又包了個又肥又大的糉子出來,可是,“皮帶”一上身,糯米們都從一個小洞裏出來透氣了。這回,我就像個泄了氣的皮球,再也沒有面對失敗的勇氣了,但我又想到《士兵突擊》中那句“不拋棄,也不放棄”後,我絕定,重新開始所有的工作,到了最後,我還是包了七個糉子,但這些糉子又扁又小,看上去就好像“天生營養不良”。

到了下午,老師把蒸好的糉子發了下去,聞起來香噴噴的,我忍不住吃了一個,真美味啊,吃着自己包的糉子,我心裏有說不出的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