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端午節風俗優秀作文範文(通用12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家鄉端午節風俗優秀作文範文(通用12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家鄉端午節風俗優秀作文範文(通用12篇)

家鄉端午節風俗優秀作文1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家鄉有特色的日子—端午。我的家鄉在河南南陽,家鄉有獨特的端午風俗,吃糉子、插艾葉、戴香包、喝雄黃酒,還有熱鬧的龍舟比賽。

每到端午,最有意思的是包糉子。媽媽會提前準備好糉葉和材料,我們自己動手包糉子,包糉子也不容易,看着媽媽熟練地包着糉子,我也想動手包一個,我拿了一個糉葉,放點米和紅棗,拿着繩子綁呀綁,費了好大勁才包好一個,雖然沒媽媽包的好看,但是這是我自己的勞動成果,心裏還是很高興。

每到端午的早上,我會早早的起牀,用媽媽提前準備的水洗洗臉,據說這水頭天晚上已被嫦娥下了藥,洗過臉後一年都不會得病。

餐桌上早已擺滿了熱氣騰騰的糉子、雞蛋、鴨蛋、大蒜等,我趕緊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

這就是家鄉的端午,給我帶來了許多喜悅和歡樂,我愛家鄉的端午。

家鄉端午節風俗優秀作文2

“五色新絲纏角糉,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每當我讀起歐陽修的這首《漁家傲》時,就想起糉子飄香的端午。

端午在農曆的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重五節,每逢到端午,人們都喜歡包糉子,吃糉子,最熱鬧的就是包糉子了,我最喜歡看媽媽包糉子了,媽媽先把糯米浸泡上,再把糉葉洗得乾乾淨淨,把糉葉捲成一個空心的圓錐形,左手託着糉葉,右手舀起糯米往裏面放,再加上蜜棗,花生仁等,最後用繩子捆好,放在鍋裏,煮出來的糉子香氣四溢,飄滿整個房間。除了吃糉子,還要吃煮熟的大蒜,雞蛋,這幾種食物放在一起,即使不吃,看起來也很享受。

到了開飯的時間,大家聚在一起,吃着香甜的糉子,品着美味大餐,開心極了!小孩子們胸前掛着香布袋,手上、腳上戴着五色線,滿屋子跑,高興極了。

我喜歡家鄉的端午!

家鄉端午節風俗優秀作文3

端午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是一個熱鬧的節日,也是一個家人團聚的節日。在這一天裏,人們都要包糉子、掛艾草、扎香囊、煮雞蛋,還要綁五彩繩,通過這些傳統習俗來避災祈福、慶祝節日,同時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傳統風俗項目多種多樣,但我最喜歡的要數包糉子了,因爲這是一種特定節日才能品嚐到的甜美食品。

端午節當天,奶奶都會來到我們家裏,親手爲我們包糉子,這可是奶奶的拿手絕活,只見奶奶習慣的坐在板凳上,拿起一片早已浸泡好的糉子葉,雙手一交叉就將糉葉兜成一個圓錐形的小兜兜,先放一些已經浸泡的十分飽滿、白滑的江米墊底,然後放入花生仁、大棗,再用江米將其覆蓋,直到裝滿糉葉的小兜,手法絕妙的奶奶一下就把它裹成了一個“立體三角形”,再迅速用馬蓮繩將這個“立體三角形”捆綁個結實,就這樣一個小糉子就包好了。

看着奶奶微笑的臉龐和嫺熟的動作,我也迫不及待地想一試身手。於是,在奶奶的指導下,我拿起一片糉子葉,有模有樣學着奶奶的動作包了起來,兜小兜、放江米、埋大棗、扎馬蓮一板一眼,可結果還是不太理想,那糉子被我包的七扭八歪,完全看不出是“立體三角形”但那畢竟是我的親手傑作,心裏還是很高興的。

奶奶身手利落已經包好了全部的糉子,把它們放在一個大鍋裏蒸了起來。糉子需要好長時間才能蒸好,所以閒不下來的我就去幫爸爸掛艾草,爸爸個子高,負責把一束艾草懸掛到家門的上角,而我負責給爸爸遞送着工具,在我們的通力配合下,艾草很快就掛好了,看着綠綠的艾葉,希望我的家人們都能夠健健康康。

“糉子出鍋啦!”一直在忙碌的奶奶喊道,還在門外的我早已經聞到了糉子飄出來的香味,口中也早已生津,不住的嚥着口水。熱氣騰騰的糉子被擺放在媽媽已經準備好的一桌飯菜中央,勞苦功高的奶奶被請入上座。對了,好像還缺少了點什麼,賽龍舟啊!打開電視,精彩激烈龍舟比賽正如火如荼,吃着香甜的糉子,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開心幸福。

這就是我喜歡的端午節,也是我們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傳統節日,它給了我們帶來許多快樂和溫暖親情,我愛端午節!

家鄉端午節風俗優秀作文4

“五月五,是端午”。在我的記憶裏,端午節,是從婆婆端出那盤香氣撲鼻的糉子開始的。

端午節的準備,往往從一個星期以前就開始了:婆婆每次出門買菜,都不忘看看哪裏有好的糉葉、糯米以及紅豆、肉之類,提前挑選到最滿意的食材,做好充足的準備。端午節的前一天,還要淘糯米、泡糯米、醃肉、靜置,一應準備,半點馬虎不得。

去年端午那天,正好週末,在家裏閒得無聊的我突然有了一個絕妙的想法——去婆婆家學包糉子。

“你要學?怕是要把糉子做成了糯米稀飯了喲!”婆婆聽說我要來學包糉子,立馬開始打趣我。

“怎麼會呢?不有婆婆你在旁邊指導嘛。”

“那行,婆婆教你包。”婆婆笑着颳了一下我的鼻子,就開始手把手地教我包起了糉子。

“其實這個包糉子啊,說簡單也很簡單:把糉葉捲成一個漏斗的形狀,往裏面加上七分滿的糯米…”婆婆邊說邊做,把糉葉想裹紙筒那樣捲成了漏斗,裝上了米,再把糉葉折下來,纏上線。這兩步切記要捏緊了,不然會散架…,一個小角就出來了。把糉葉沿線折下來,另外三個角也出來了。最後纏上線,糉子完成。

看着婆婆三下兩下就包好了一個糉子,我也迫不及待地上手操練了:“這個好簡單哦,我學會了!你看……”說着就照着婆婆的樣子把糉葉捲成漏斗狀,往裏面裝上了米。正當我準備開始下一步的時候婆婆把我叫住了:“哎哎,莫忙,你看你的糉子下面有洞的嘛。”

“哦?好像是這樣,那婆婆你說啷個辦嘛。”

婆婆看了看我包的糉子,悄悄地給我說了一個小訣竅:先把糉葉往裏折了一點,再捲成漏斗的形狀,。照着婆婆給的小竅門,我把糉子拆散了重來:嘿,還真沒有洞洞了!我怎麼沒想到呢?

繼續往下:壓糉葉,纏線……雖然順利包好了,但這包的是個什麼玩意兒啊?不規則的奇形怪狀,甚至糉葉都破了。算了,再來!我就不信我包不出來。

反反覆覆,嘀嘀咕咕,吵吵鬧鬧,好不容易花了小半個小時,才包好了我第一個勉強像樣的糉子,我不禁深深地感嘆起這小糉子的製作艱難:古人是把祭祀看得有多重要?這祭品的置辦這麼費工夫!反正我是沒這個技術了,那就負責吃好了。

糉子出鍋了,我迫不及待地伸出了我的手拿了一個剛出鍋的糉子,品嚐到第一口端午節的味道。

家鄉端午節風俗優秀作文5

在家鄉的端午節中,有很多習俗,在離開家鄉的這些年裏,不經意的深深回憶起來,總覺得有種塵封的感覺!掐指一算,有近XX年沒有過個正宗的家鄉的端午節了!

在家鄉,端午節的前個晚上,各家都要備一盆水,水裏面泡上艾葉,然後放在外面,在端午節的早上,全家洗臉的水,都要從這一盆水裏面取,人多的家庭可要節省着用了,免得有人沒的水洗臉。有小孩子的人家,一大早要早早把小孩子叫起來,到外面的池塘,河裏,或者湖邊去洗澡,據說這樣可以洗去一年的晦氣,而且還有避邪的作用,爲什麼各家要用這樣的水洗臉?小孩子要到外面去洗澡呢?據說,在端午節的前晚,月宮裏的嫦娥,會讓搗了一年藥的玉兔,把藥撒向人間,讓人們洗去疾病和苦難,而且還有避邪的作用!這裏面還要插上一個小插曲就是,在月宮上面,我們總是可以看到有一棵桂花樹,樹下有個貌似人形的玉兔總是跪着作搗藥的動作,所以在小時候,晚上鬧人了,老人們總會哄小孩子說,走走走,到外面看玉兔搗藥去,小孩子們總是記得,月宮裏的玉兔搗了一年的藥,終於在5月4日的晚上悄悄的撒向了人間,所以,小孩子們在5月5的早上,總是爭着去外面洗澡,覺得用玉兔撒了藥的水來洗澡是件神聖的事情,而沒有去外面洗澡的,只有用放在屋外面的水來洗一下臉了!當然,去外面洗澡的孩子,要身體好才行,以免感冒,因爲在記憶裏,5月5那天的早上,還是很冷的,也聽在外面洗了澡的哥哥回來說,洗完,好冷。所以,我和弟弟只有在家用艾葉泡過的水洗臉,那樣的水,泡了一夜艾葉後,顏色會變的綠綠的,還伴着一股艾葉特有的香味!用這樣的水洗完了臉,心裏總是有種安全感,在想:在這一年裏,我又是健康的了!

其次,在5月5日的早上,各家要吃煮雞蛋和剛刨下來的新鮮的蒜!雞蛋和蒜在鍋裏煮時,水裏面也要放上艾葉!經過放了艾葉的水一煮,雞蛋和蒜都會變成另外一種顏色,煞是好看!更是有一股艾葉特有的味道!艾葉同時也是一味中藥,具體治什麼病,偶就不知道了!在吃早飯時,這些雞蛋月蒜和糉子,都要擺上飯桌了,同時在飯桌上,還要擺一樣,那就是酒壺,而酒壺裏面的酒,和以往喝的酒要有一點不同了。有什麼不同呢?那就是在酒裏面,加了一味雄黃!酒也被泡成了雄黃的顏色,喝了這樣的雄黃酒,也是爲了避邪!有小孩子的人家,還要把喝盛的雄黃酒,擦在小孩子的耳朵上面,所以,吃過飯出去玩耍時,可以看到到處都是耳朵被抹了雄黃的小孩子,這不能不說也是一種特色吧!如果細看的話,還會發現這些小孩子的身上,都會戴了一個香囊,手月腳月脖子月手指頭都會纏了五色線的,這樣的香囊裏面裝的香料同樣也是艾葉。五色線,顧名思義,就是用五種顏色的繡花線拈成的.,這樣的說法是爲了避免蛇蟲來咬,因爲蛇的顏色就象五色線。戴幾天後,把它取下來扔掉,就會變成了蛇,如果戴了幾天還不扔掉,會變成了蛇來咬人的!

在端午節這天早上,各家還要把艾葉插在門的兩天,有點象清明節時插柳枝一樣,這樣的說法也是爲了驅病避邪。走在村子裏,裊繞的炊煙中,伴着縷縷的艾葉的清香,和着露珠的清新氣息,給這樣一個早晨增添了濃濃的特有的節日氣氛.

許多年過去了,每當這天,總是能隔着時空聞到記憶裏遠遠的家鄉,在這天早晨漂來的濃濃的艾香!也總是在這天的早上,想起那盆綠綠的艾葉水小心翼翼的神聖的輕拂在臉上的絲絲涼意,也總是在這天早上,想起那胸前佩戴着的秀美的各種各樣的香囊!也總是在這天早上,想起耳朵上引以驕傲的紅紅的雄黃酒香,也總是在這天早上,想起吃着飄有艾香的雞蛋直到把肚皮撐的鼓鼓的還要在兜裏揣一個去上學!也總是在這一天,想起媽媽編的美麗的五色線與小朋友們比誰的漂亮時彼此羨慕的眼光!也總是在這一天,深深的,想起我的家門,想起我的父母!想起在家的幸福時光!

家鄉端午節風俗優秀作文6

又是一陣淡淡的糉葉氣息縈繞在我的心間,雪白的糯米在光的照耀下如清泉般的在心靈上跳舞,嫋嫋的炊煙慢慢地散開……回憶起那個糉子包裹着的溫暖,宛如梔子花在指尖上綻開了。

我的家鄉在上海奉賢,端午節裏,家家都會吃糉子。

以前,年幼的我不知道端午節是個什麼節氣,只知道每逢端午節全家都會去奶奶家吃糉子。當我漸漸長大懂事後再一次提及端午節,博學的老爸都會給我普及很多知識。還是穿越到戰國時期吧!相傳戰國時期有一位叫屈原的大人物,由於多次遭遇政敵的攻擊,被楚王流放,跳江身亡。後世爲了紀念屈原,端午節就誕生了。最初糉子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到了晉代,糉子成爲端午節食物,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

在我的記憶裏,作爲本地人的奶奶也是最擅長包糉子的——誰讓我嘴饞呢!我總是對奶奶包的肉糉和蜜棗糉子念念不忘,記得去年的端午節,爸爸給我佈置了一項特殊任務——包糉子。於是端午當天我帶着激動和興奮的心情早早來到了奶奶家,奶奶準備好提籃帶上我,從原材料開始準備。我和奶奶兩個人去家門口的小河邊摘蘆葉,這是一大片的蘆葦地,在一片片的葉子中,我徹底迷糊了,到底什麼樣的葉子纔是最適合包糉子呢?奶奶邊摘邊告訴我,要挑選葉子上沒有黑點、沒有枯斑、甚至連一個小洞眼也不能有的新鮮翠葉。我於是跟隨奶奶的腳步,信心滿滿地開工起來。好不容易找到了幾片好葉子,可是被我摘下來的一瞬間就不小心碰壞了。奶奶轉過頭安慰我說:“阿妹,不要緊的,奶奶小時候剛開始摘蘆葉也這樣,摘多了就有經驗了。”我又嘗試了幾次,總算摘得幾片自己還算滿意的蘆葉,回頭一看奶奶已經摘滿了一籃子。我熱得滿頭大汗,脫下外套剩下短袖T恤了。

回到家中,奶奶便去廚房淘米,洗糉葉。我也就在竈臺邊,心不在焉地玩起稻草來。奶奶邊準備材料邊幫我披上脫掉的外套。

“奶奶,您材料準備好了沒有?”我焦急又無奈地喊道。“好了,快點來吧!”我興奮地蹦了過來,只見奶奶嫺熟地把一張張糉葉捲起來,做成一個小尖錐裹成三角狀,然後先放一把米墊底,再夾一個蜜棗放進糉葉裏,隨後用手抓一把米灑在餡上,再把米壓密實平整,最後就可以翻折糉葉把預留那段的糉葉蓋在米上,這樣鼓鼓的糉子就成型了。可是想把一個糉子裹起來可真不容易,奶奶騰出一隻手抽了圍兜裏的一根線,一頭用牙齒咬住,另一頭就開始在糉子上繞來繞去,還沒看明白情況,眨眼間就包好了。第一個糉子就這樣誕生了。“我也要包!”說罷,奶奶教了我一個小妙招,一卷、一放、一壓、一裹,不一會兒我就在奶奶這位“糉子專家”的指導下成功完成了包糉子的任務。

家鄉端午節風俗優秀作文7

記憶中,端午節是最令人愉悅的節日。它沒有春節“爆竹聲中一歲除”的喧囂,沒有清明“路上行人斷魂”的悲涼;也沒有中秋“月有陰晴圓缺”的悵然。

端午未至,但街角的糉子鋪早已開張,糉香縈繞,我不禁憶起了曾經的端陽……

外婆家,一個木盆,盆中盛清水,水中是碧綠的糉葉,糉葉新鮮,顏色嫩綠誘人,嫩得能掐出水來。每當我看到木盆中碧綠的糉葉,心中便是一陣清涼和滿足。

外婆麻利地取兩片糉葉又在一起,捲成一個漏斗狀,放入糯米、蜜棗、卷好,用繩子繫好。很快,一個個青翠可愛的糉子便從外婆手中完成,行雲流水,一氣呵成,外婆包糉子時,我便坐在一旁,偷偷拿一顆蜜棗丟進嘴裏,甜蜜在舌間綻開。外婆總會嗔怪我:“看你個饞蟲,蜜棗都要給你吃光咯!”我依舊往嘴中送蜜棗,我擋不住這甜蜜的滋味。

我最愛的是煮糉子,雖然很慢,但煮好後就可以聽吃糉子了,我看着糉子靜靜躺在水中,水在翻滾,氤氳的熱氣從竈臺向上爬,糉香溢出,鑽進我的鼻子中,和着糯米清香。糉葉悄悄變黃,糉香起來越濃。

好一會兒,糉子才煮熟,從水中撈出一顆糉子,剛剛剝開,糉香四溢,嘗一口糯米,軟而糯,還夾雜糉香。煮熟後蜜棗融糯米中,糉子清香甜蜜。濃濃的棗汁與清香的糯米再和着糉葉的香氣,記憶中端午的味道總是忘不掉的。

我大塊朵頤,外婆剛坐在一旁一臉滿足地看着我。滿屋糉香四溢,熱氣縈繞。我看着鍋中熱氣騰騰的糉子,恨不得一口氣全部吃進肚中。鍋中的水已微微泛綠,充斥着端午的味道。向窗外望去,家家的艾葉迎風起舞。家家的煙囪熱氣氤氳,是否都已品嚐到了可口的糉子?

多年已過,外婆身體欠佳,端午也不再包糉子了。我吃着買回來的糉子,仔細品味,卻怎麼也不如外婆親手包的糉子好聽懂。似乎糉葉沒有那新鮮,蜜棗沒有那麼新鮮,蜜棗沒有那麼甜,糯米沒有那麼軟,糉香也沒有那麼濃了。

端午將至,我看見糉子鋪前排滿了長隊,他們看鍋中的糉子,卻沒有了那種期待的目光。

糉香縈繞,熱氣氤氳,卻少了家和親情的味道。曾幾何時,我還能在端陽吃上外婆親手包的糉子?

又是一年端陽至,真正的糉香只悄悄地藏在我的記憶深處……

家鄉端午節風俗優秀作文8

我的家鄉有許多習俗,如過年吃餃子、清明掃墓、重陽登高,但令我印象最深的習俗還要數端午包糉子、吃糉子了!

說到端午節包糉子,還有怎麼一個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爲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把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爲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竹筒裝米,投入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糉子——“筒糉的由來。到晉代“筒糉”又被稱爲糉子也有祈福的寓意。

去年端午節我也體驗了一次包糉子的樂趣。那天我來到大姑家,一進大門就看見地上都是大大小小的盆,裏面裝着各種各樣的食材和綠綠的葉子。我好奇地問:“大姑,這些都是幹什麼的呀?”大姑笑着對我說:“今天是端午節,這些都是包糉子的原材料呀!”“我也包!我也包!”看我那興奮勁大姑便一口答應了。

只見大姑從一個大盆裏拿出了兩片糉葉,一疊就成了一個“小漩渦”,往裏面放上兩勺糯米,幾個蜜棗,又來回折了幾下,一個精緻小巧的糉子就包好了。我興致勃勃地拿了兩片糉葉照貓畫虎地包起來,左邊折一下,右邊疊一下,折來折去,終於疊成了一個歪七扭八的像是受傷了似的“小漩渦”,接着往裏面放上了兩勺糯米,幾個蜜棗,把剩餘的葉子往圓筒上一蓋,便繫上了絲線。哎?怎麼餡露出來了?白白的糯米就像淘氣的小孩子不老實地探出頭來,好像對這個“新家”不是很滿意。我使勁把糉葉往左拽拽,“小淘氣”又在右面露出來。這下可怎麼辦呢?我的糉子“露餡”了。我望着盆裏的糉葉忽然有了主意。我又拿了幾片葉子左一片,右一片的把露出來的糯米包了起來。現在小小的糉子就像穿上了一件厚厚的綠棉衣,胖胖的非常可愛。

糉子下鍋了,我指着鍋裏的一個最大,最胖的糉子故意說:“這個糉子最大,一定餡最多,一會兒誰都不許跟我搶。”開飯了,大姑打開那個最大的糉子,剝了一層又一層,邊剝邊說:“哎?這個糉子是誰包的?怎麼只有葉子沒有餡呢?”我聽了笑着對大姑說:“這個糉子是我包的,因爲老露餡,所以我又給它包了一層又一層的棕葉,但是我好像放糯米了,有可能它“逃走了。”一家子人聽了我的解釋都哈哈大笑起來。家人們圍坐在一起吃着美味的糉子心裏像吃了蜜一樣,怪不得勤勞的蜜蜂有蜜吃呢!

端午節除了包糉子,還有其他的風俗。如賽龍舟、帶香囊、系五彩絲線等,你應該沒想到,這個普普通通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竟隱藏着這麼多有趣的風俗吧!中國的傳統節日真是豐富多彩呀!他就像一座巨大的寶庫,還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等着我們去尋找呢!

家鄉端午節風俗優秀作文9

一年中有很多個節日,我最喜歡端午。

每年的五月初五爲端午,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賽龍舟和吃糉子是端午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爲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河裏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今年的端午又快到了,我提議咱們自己包糉子吃,媽媽一下就同意了。利用星期天,我跟着媽媽學包糉子。我學着媽媽的樣子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夾在中間,然後把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空心的圓雉形,然後在空心的圓錐形裏插個筷子,拿小勺子舀了一些糯米放在裏面,然後搖動筷子,一直把糉子包的緊緊地。不一會兒,我和媽媽就包完了糉子。上鍋蒸的任務就包給爸爸了。

打開電視,正在直播龍舟競賽,吃着自己包的香噴噴的糉子,看着賽龍舟,心理別提多高興了。

怎麼樣?我家鄉的端午有意義吧!

家鄉端午節風俗優秀作文10

端午,在我的家鄉是沒有什麼很特別的風俗的,也是那幾樣,吃糉子,插艾草,和家裏人坐在一起吃吃飯罷了。唯一一個讓我覺得有些特別的是,在端午那天每個孩子手上都要帶上五色的繩子——五色縷。

五色縷,說的通俗些,就是用五種色彩明豔的絲線編成的繩子。在端午那天系在手腕上,有着避免災禍的意思。這都是老一輩然傳下來的,深究也不知到底是從那一輩傳下來的了,彷彿是自盤古開天闢地時就有了的。

而且這五色縷還有一個講究,就是摘下的時候一定要在雨天,還一定要在有活水的地方。那時的我不明白其中的含義也就不甚在意。

直到有一次,那繩子的質量實在是太差,花花綠綠的顏色都印在了手腕上,就像一個會活動的調色盤。洗來洗去的讓我就的分外的煩,乾脆就找了個沒人的時候,解了下來,扔在了垃圾箱裏。

就在我以爲平安無事,可以解除警報的時候,它敗露了——我的外婆發現了。她將我拉到客廳裏狠狠教訓了一頓,那神態彷彿是我犯下了什麼十惡不赦、不可饒恕的罪過。瞬間,一種“都是我的錯”的感覺油然而生。最後,外婆又編了一條五色縷小心翼翼的給我戴在了手腕上。並一再囑咐,一定要等到下雨天再解下來,平時是萬萬不能解下的!

後來我才知道,在下雨天將五色縷在下雨天解下扔到活水河裏,有帶一身的病痛和災難帶走的含義。繩子順流而下,災難也會隨波而逝,在今後的一年裏就會過的幸福安康。

現在,我和外婆不住在一起了,每逢端午時,媽媽也會挑五條顏色鮮亮的繩子編成五色縷,只是她早已不記得當年的編法,只是隨便撮一撮,應應景,在過節時討個好兆頭罷了。

家鄉端午節風俗優秀作文11

在家鄉的端午中,有很多風俗,在離開家鄉的這些年裏,不經意的深深回憶起來,總覺得有種塵封的感覺!掐指一算,有近10年沒有過個正宗的家鄉的端午了!

在家鄉,端午的前個晚上,各家都要備一盆水,水裏面泡上艾葉,然後放在外面,在端午的早上,全家洗臉的水,都要從這一盆水裏面取,人多的家庭可要節省着用了,免得有人沒的水洗臉。有小孩子的人家,一大早要早早把小孩子叫起來,到外面的池塘,河裏,或者湖邊去洗澡,據說這樣可以洗去一年的晦氣,而且還有避邪的作用,爲什麼各家要用這樣的水洗臉?小孩子要到外面去洗澡呢?據說,在端午的前晚,月宮裏的嫦娥,會讓搗了一年藥的玉兔,把藥撒向人間,讓人們洗去疾病和苦難,而且還有避邪的作用!這裏面還要插上一個小插曲就是,在月宮上面,我們總是可以看到有一棵桂花樹,樹下有個貌似人形的玉兔總是跪着作搗藥的動作,所以在小時候,晚上鬧人了,老人們總會哄小孩子說,走走走,到外面看玉兔搗藥去,小孩子們總是記得,月宮裏的玉兔搗了一年的藥,終於在5、4日的晚上悄悄的撒向了人間,所以,小孩子們在5、5的早上,總是爭着去外面洗澡,覺得用玉兔撒了藥的水來洗澡是件神聖的事情,而沒有去外面洗澡的,只有用放在屋外面的水來洗一下臉了!當然,去外面洗澡的孩子,要身體好才行,以免感冒,因爲在記憶裏,5、5那天的早上,還是很冷的,也聽在外面洗了澡的哥哥回來說,洗完,好冷。所以,我和弟弟只有在家用艾葉泡過的水洗臉,那樣的水,泡了一夜艾葉後,顏色會變的綠綠的,還伴着一股艾葉特有的香味!用這樣的水洗完了臉,心裏總是有種安全感,在想:在這一年裏,我又是健康的了!

其次,在5、5日的早上,各家要吃煮雞蛋和剛刨下來的新鮮的蒜!雞蛋和蒜在鍋裏煮時,水裏面也要放上艾葉!經過放了艾葉的水一煮,雞蛋和蒜都會變成另外一種顏色,煞是好看!更是有一股艾葉特有的味道!艾葉同時也是一味中藥,具體治什麼病,偶就不知道了!在吃早飯時,這些雞蛋、蒜和糉子,都要擺上飯桌了,同時在飯桌上,還要擺一樣,那就是酒壺,而酒壺裏面的酒,和以往喝的酒要有一點不同了。有什麼不同呢?那就是在酒裏面,加了一味雄黃!酒也被泡成了雄黃的顏色,喝了這樣的雄黃酒,也是爲了避邪!有小孩子的人家,還要把喝盛的雄黃酒,擦在小孩子的耳朵上面,所以,吃過飯出去玩耍時,可以看到到處都是耳朵被抹了雄黃的小孩子,這不能不說也是一種特色吧!如果細看的話,還會發現這些小孩子的身上,都會戴了一個香囊,手、腳、脖子、手指頭都會纏了五色線的,這樣的香囊裏面裝的香料同樣也是艾葉。五色線,顧名思義,就是用五種顏色的繡花線拈成的,這樣的說法是爲了避免蛇蟲來咬,因爲蛇的顏色就象五色線。戴幾天後,把它取下來扔掉,就會變成了蛇,如果戴了幾天還不扔掉,會變成了蛇來咬人的!

在端午這天早上,各家還要把艾葉插在門的兩天,有點象清明節時插柳枝一樣,這樣的說法也是爲了驅病避邪。走在村子裏,裊繞的炊煙中,伴着縷縷的艾葉的清香,和着露珠的清新氣息,給這樣一個早晨增添了濃濃的特有的節日氣氛。

許多年過去了,每當這天,總是能隔着時空聞到記憶裏遠遠的家鄉,在這天早晨漂來的濃濃的艾香!也總是在這天的早上,想起那盆綠綠的艾葉水小心翼翼的神聖的輕拂在臉上的絲絲涼意,也總是在這天早上,想起那胸前佩戴着的秀美的各種各樣的香囊!也總是在這天早上,想起耳朵上引以驕傲的紅紅的雄黃酒香,也總是在這天早上,想起吃着飄有艾香的雞蛋直到把肚皮撐的鼓鼓的還要在兜裏揣一個去上學!也總是在這一天,想起媽媽編的美麗的五色線與小朋友們比誰的漂亮時彼此羨慕的眼光!也總是在這一天,深深的,想起我的家門,想起我的父母!想起在家的幸福時光!

家鄉端午節風俗優秀作文12

對過節的興趣越來越淡了。春節便春節,在冰箱裏多放些東西,堅持幾天不去菜市場而已。中秋便中秋,買來月餅也不吃,做做樣子罷了。可是今年有些不同了,糉子的香味越飄越濃的時候,我們剛好學到汪曾祺先生《端午的鴨蛋》一文,平淡幽默的語言,侃侃而談中流露出對故鄉和兒時生活的眷戀,這種情愫抓緊了我,讓我也深深的陷進了對家鄉的懷戀之中。

家鄉的端午是有很多講究的。包糉子,糉葉有要求,新鮮的蘆葦葉,碧綠碧綠的,或者是槲葉,散發着淡淡的清香。端午的前一天下午一切原料準備到位,潔白的糯米浸泡在清水裏,飽滿的蜜棗,花生仁,葡萄乾,都早已泡好,勤勞的女主人用靈巧的雙手左折右疊,再用絲線層層纏繞,一個精緻的糉子便誕生了。煮糉子不能心急,小火慢慢煮,老年人愛用火爐,前一天晚上把糉子放在爐子上,能燜整整一個晚上。

第二天孩子們一起牀,揭開鍋,就是熱騰騰的糉子,屋子裏,院子裏頓時都瀰漫着蘆葦葉和糉子的香氣。除了吃糉子,還要吃煮熟的大蒜,雞蛋。這幾種食物放在一起,即使不吃只看看就是享受了,扁圓的白玉般的大蒜,肉紅色的橢圓的雞蛋,碧綠的不規則形狀的糉子,從顏色的搭配到形狀的組合,都煞是好看。薰艾蒿,我們這裏離山遠,艾蒿都是從集市上買的,在端午這天掛在門楣上,過幾天干透了,取一兩隻在屋子裏點燃薰一下,至於薰的目的是什麼,我是不很清楚,有人說是薰蚊子的,我想可能還有更多的東西,比如蜈蚣,蠍子什麼的,大概類似其他地方的薰五毒吧。帶香包,鮮豔的布料做成各種形狀的飾物,裏面放上香料,就成了孩子們心愛的飾物,掛在脖子上不時的嗅一下。系五色線,手腕腳腕都要帶。但是最讓我記憶猶新的,卻是黎明時分卻去田野裏拔“聖草”了。這裏說的聖草,加引號,是我實在想不出當時大人們怎樣說的。

長輩告訴我們,月宮裏的嫦娥,年年不停地搗藥,這些藥是要在端午前夜,灑在各種草木上,河水裏。在端午這天太陽沒出來之前,這些藥還停留在草上,如果這時拔回來,熬製成水,用這水來沐浴,可以治好百病的。小孩子當然非常相信,天矇矇亮,我們就呼朋引伴的出發了,向着蒙着神祕面紗的田野,我們要替家人完成一件神聖使命。農曆五月的黎明是美好的,空氣涼涼的,清爽滋潤,周圍都靜悄悄的,你無意的一臺眼,也許就逢上鄰家來挖野草的孩子。相視一笑裏,多少歡悅在其中。早晨的田野在這一天提前被驚醒了,那茁壯的青草上,露珠還在轉動,我們需要的草是有講究的,如貓貓眼,一摸眼就紅的那種草,今天不怕它,就採。還有車前草,節節草等,不能磨蹭,一定要在太陽出來之前採回家,這樣那些神祕的藥纔會有效啊。慌慌張張的回家去,擡頭看看天空,戰勝了太陽般的自豪。現在想來,還覺得那種神祕如格林童話中的哪一篇,太陽一出,萬物回覆原貌的神祕。

又要端午了,誰還會去野地挖草呢,給孩子洗澡,有專門的沐浴露了,糉子也懶得包了,吃不了幾個,幹嘛哪麼費勁,買幾個就好了嘛。可是,在種種過程裏藏着的細心,樂趣,也買些就可以了嗎?在能親自做的時候,不要買了吧,因爲一個簡單的“買”字,讓我們失去了多少美好的東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