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端午節的作文通用1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爲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描寫端午節的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描寫端午節的作文通用15篇

描寫端午節的作文1

端午節是我們民族的傳統節日,傳說是爲了紀念愛國大詩人屈原而來。當然端午節對於我這個既饞又貪玩的人來講,是一個日夜盼望的好日子。想聽聽原因嗎?

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會包糉子吃。你會包糉子嗎?如果你不會,那麼請我當老師吧!

首先拿一個糉葉折成鬥形,然後往裏面塞一些糯米,再放一塊醬肉,塞一些糯米,把剩餘的糉葉包上,最後繞上帶子,一個肉糉就飛快地展現在我們面前。當然糉子還有很多的包法和口味哦!

我從小特別喜歡划船。直到現在,每個週末都還要纏着媽媽去西湖划船。所以我也很喜歡端午節的賽龍舟。賽龍舟的場面非常熱烈,在一陣陣敲鑼打鼓聲中,一陣陣歡聲笑語中,還有一陣陣吶喊中,選手們身穿五顏六色的節日盛裝,齊心協力快速地往前劃。瞧,紅隊暫時領先!

綠隊也不甘示弱,奮起直追。綠隊趕上紅隊了……就這樣你追我趕,熱鬧非凡。

關於端午節還有很多習俗,比如吃“五黃”(五種黃顏色的食物,如黃魚、黃鱔、蛋黃、黃瓜、雄黃酒等等)啦,戴香袋啦。每年這時候,我都會聞到那種熟悉的氣味,奶奶說,香袋是避邪的,帶着百毒不侵。哦,不信,你試試。

我愛過端午節,我們民族的傳統節日。

描寫端午節的作文2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每到這個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吃糉子,喝雄黃酒,看龍舟比賽,用艾草洗澡……

在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是奶奶教我做糉子。我們先準備糯米、素油、蜜棗、糉葉糉繩,把糉葉糉繩放鍋裏煮開,取出後將糉葉剪去兩頭。我想:這鍋這麼燙,要用什麼方法把糉葉取出來呢?我想了許久,終於想到了。我拿起筷子,用筷子把糉葉取了出來,奶奶在一旁直誇我機靈。接着,我們把糯米洗乾淨,再加些水浸泡,過一會兒再攪拌幾次,糯米似乎是一股力量磁力緊緊吸着,攪拌起來必須咬緊牙關,還得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才攪拌了起來,然後在糯米中加入素油,蜜棗,最後,就可以開始包糉子了。我取出糉葉後,奶奶說要把光面朝裏,我很納悶:哪面是光面呢?算了,隨便點。於是,直接包了起來,奶奶看到了說:“孫子啊,你怎麼包反了?”說完,她讓我對比兩面,一摸,我就馬上認出光滑面。奶奶教我把糉葉折成漏斗的形狀,再把糯米放入漏斗裏,放完第一勺米後按壓一下,這樣包出來的糉子有棱有角。緊接着拿糉繩把糉子緊緊捆起來。就在這個時候,我把糉繩緊緊一拉,裏面的東西從縫中噴了出來,把我變成了小花臉。於是,我又重包了一次。糉子終於做好了。

要開始煮糉子啦,奶奶把所有糉子放入高壓鍋,高度不能超過三分之。煮上一小時後,我聽到了高壓鍋那“吱吱吱”的聲音,一股股糉香飄入我的鼻腔。

品嚐到了自己的勞動果實,心裏美滋滋的,我度過了一個特別的端午節。

描寫端午節的作文3

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

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着淚划着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糉子扔到江裏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糉子的來歷。

端午節還有許多有趣的活動。列如賽龍舟,掛香囊,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啊!

描寫端午節的作文4

農曆5月初5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每當到了這一天,人們都要包糉子、賽龍舟。

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大夫,他非常愛民,深受老百姓的擁護。那個時候,秦國的實力非常強大,屈原想聯合各個國家一起對抗秦國。可是卻遭到楚國貴族的強烈反對。屈原見秦國的軍隊已經快要撞開楚國城門。心想:國家已經沒有希望了,我活着還有什麼意義。於是,他在農曆5月初5這一天投江自殺。

屈原死後,老百姓紛紛把用遼葉包好的糉子投向水裏,怕水中的猛獸吃了屈原。爲了驚動魚兒不讓它們吃屈原的屍體,好尋找打撈屈原的屍體,人們還製造了一種叫“龍舟”的長船。每到端午節,人們就賽龍舟。

一直到現在,我們依舊過着端午節。端午節成爲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按規定放假一天。現在過端午節不再侷限於吃糉子和賽龍舟,有條件的可以去外地旅遊,沒條件的也可以在家鄉郊遊。

至今人們仍沒忘記屈原這位“愛國詩人”。我們一定要繼承先輩的志願,更好的建設我們的祖國。

描寫端午節的作文5

端午節的回憶我生在離成都只有八十多公里的一個小村裏,我那裏屬於丘陵地帶,從小到大,在我的印象裏我們那裏的端午節一定要喝雄黃酒,小孩還要在額頭擦一點雄黃酒。

在當天中午自家要煮吃鴨蛋,記得小時候每年我們都要吃2個,因爲我家條件不好,平時是很少有機會吃到蛋的,那時的我挺喜歡過這節,因爲不光可以吃鴨蛋,還要吃糉子,雖然從小到大我都沒有看到過我媽包糉子,但是我們姐弟倆卻從來沒有少吃一次,每年都是吃外婆送來的。

記得我家剛建完房子的那一年,由於家裏的儲蓄全用完了,還欠了不少債,父母只好從節約上出發,那一年,我婆也到小姨家去過節了,我想肯定吃不了,結果鄰居家的大媽專給我們姐弟倆送來幾個,從那以後我對糉子和鴨蛋總是百吃不大厭,甚至到了現在,我都愛吃這兩樣食品,條件好了,我也工作了,有能力購買自己喜歡吃的東西了。也就是在去年,我蘇州一個朋友結婚,去她家才真正第一次看到包糉。因爲她們那裏有一種習慣,結婚時要吃糉子。

還有一次,那是在我過生日的時候,我一個人在外地讀書,那天我特想吃糉子,就去超市裏買了幾個糉子和鴨蛋,同時請我同學吃,她們還笑我說,那有這樣過生日的人呀,太對不起自己了,同時也說我小氣,不請她們吃大餐。而今天也是我的生日,我卻不能吃到糉子,雖然有太多好吃的東西,以及禮物,但是,從內心來說我還是想吃個糉子。可是沒有會請我吃,所以我昨晚專門去買了糉子,做爲自己送給自己的生日早餐。

描寫端午節的作文6

今天,是中國一年一度的端午節。而這一天主要紀念一位戰國末期的偉大詩人——屈原。

屈平,字原,通常稱爲屈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漢族,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在戰國時,屈原雖忠於楚懷王,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屈原被流放後,仍然爲國着想,心中十分悲憤。在這期間,他寫下了許多名著,其中代表作有《離騷》《九歌》等,最終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世界文化名人, “楚辭”這種文體也是他創立的。

而端午節的由來也有許多傳說,而最著名的傳說主人公當然以屈原爲主。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現在,我聞到了一股糉子的香味。朋友,你今天吃了糉子嗎?快去吃吧!

描寫端午節的作文7

傳說在戰國時期有一位愛國詩人叫屈原,因楚國被秦國吞併,所以心懷不甘,抱石投入汨羅江自盡。人們感念屈原的忠誠,就向江裏扔糉子來紀念屈原。從此以後我們中華民族就有了一個傳統節日——端午節。

每年的五月初一又叫小端午,人們從這一天開始準備端午節的用品。家家戶戶都上街買紅棗糯米和綠油油的糉葉。小商小販們在街邊擺攤兒賣五色絲線和各色香囊,還有活靈活現的孫悟空人偶。叫賣聲吸引了大人孩子們的目光。大家都盼着端午節快點兒到來。

終於到了初五了,早晨媽媽把五色絲線輕輕纏在我的手腕上,我興奮地跟着媽媽一起把綠綠的艾草,結了桃子的桃枝和孫悟空放在一起用一根五色絲線紮好掛在大門口和窗口,紅紅綠綠的預示着一年都可以驅蟲避邪,平平安安。中午開始包糉子了,把幾根綠油油的糉葉捲成三角形,裏面放上白白的糯米,糉子的每個角都放上紅紅的大棗,再用長長的馬蓮草把它紮緊放入鍋中,不一會兒一鍋綠盈盈的糉子就包完了。鍋裏添滿清水,擺上紅皮兒的雞蛋,白皮的鵝蛋,綠皮的鴨蛋,一起用小火慢慢地煮。“咕嘟咕嘟……”鍋裏的湯水冒着氣泡慢慢變成黃綠色。屋裏飄散着糉葉與糯米的清香,晚上就可以吃到晶瑩軟糯的糉子了。端午節在這一刻變得又香又甜。

“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這就是端午節在我心底的樣子。它是五彩的,它是香甜的,端午節是美好快樂的日子。

描寫端午節的作文8

我的外婆住在鄉下。大部分雙休日,我和爸爸媽媽都去外婆家。

外婆很愛我們,她每天掰着手指頭算是否雙休日到了。快到雙休日時她會變着花樣做各式可口的點心,等我們去吃。在衆多的小點心中,最使我回味無窮的是外婆包的糉子。

外婆包的糉子配料可多了,有蝦米、豬肉,花生仁、香菇……糉子比在市場賣的那種小,但卻好吃多了。一口咬下去,香味四溢,又香又甜,香飄十里。

我很小的'時候,就曾聽說糉子因屈原投江而流行的故事。傳說屈原在五月初五這天,被迫投汨羅江自殺,當地人民怕他被江裏的魚蝦吃掉,就包了許多糉子投到江裏餵魚蝦,同時用龍舟和鑼鼓驅趕江裏的魚蝦,想方設法救屈原。每當吃着糉子,我便自然地想起這個故事,在爲屈原打抱不平的同時也爲村民的純樸和善良所感動。

過去只有在端午節時才能吃到糉子,現在我幾乎想什麼時候吃就能吃到。每天大街小巷都有小販吆喝“賣糉子”的聲音,小販的糉子與外婆的糉子有着天壤之別。他們的糉子除了必需的糯米之外,就只有幾米花生仁和一小塊肥豬肉,沒什麼味道,外婆包的糉子不僅味道鮮美,而且蘊含着她對我們無限的愛。

每當我嚼着外婆包的糉子,總會回味着那濃濃的親情。

描寫端午節的作文9

“五月五,過端午,賽龍舟,吃糉子,家家戶戶掛艾蒿。”端午節來臨之際,家家都忙着包糉子,我家也不例外。

奶奶提前一天把糉葉和糯米浸泡在水裏,端午節的早上,奶奶把要包入糉子裏的佐料:鹹鴨蛋黃,醃製好的五花肉準備就緒。

接下來就是奶奶大顯身手的時刻了,她先拿出兩張糉葉,重合在一起,擰成圓錐形。然後用手抓一小把米墊底,接着把蛋黃和五花肉鋪在上面,再抓一大把米覆蓋,直到放滿爲止。接着奶奶用糉葉緊緊的裹住錐體,最後用繩子層層纏繞,很快,一個精緻完美的糉子“誕生”了。

我看着奶奶包得那麼好,我也躍躍欲試,按奶奶的方法包了幾個,但結果糉子不是“缺胳膊少腿”,就是把糉葉給戳破,最後還是在奶奶的幫助下,我包的糉子才得以“出世”。

接下來就是煮糉子了,大約有2個小時後,屋裏開始瀰漫清香。糉子煮熟了,奶奶把糉子撈出來涼卻,我迫不及待地拿出一個糉子,輕輕解開繩子,剝開糉葉,哇,咬上一口,滿嘴都充滿了糉葉與糯米的清香,別有一番滋味。

描寫端午節的作文10

星期天的早上,我就看見媽媽坐在客廳邊哼着小曲邊在包糉子,我想端午節還沒到媽媽就開始包糉子了,頓時我嘴巴了的口水都快流出來了,肚子也情不自禁地敲起鼓來了。媽媽笑着說:肚子餓了吧!我狼狽地說:嗯,是的。看着媽媽包糉子,我趕忙動手幫忙,先把糉子的粗莖剪掉,再把剪好的葉子一片一片整齊地疊放在一邊。媽媽把總也捲成個圓錐形,往裏面抓上一把米,用筷子捅了兩下,往裏面放了一顆紅棗,在抓些米,用手按緊,合上蓋子後用糉繩把它紮了起來。就這樣一個青綠色的糉子大功告成了,包好了一個挨一個,就像一串綠色的爆竹,又像一串綠色的辣椒,真是惹人喜愛呀!

我也拿起一片葉子開始學着媽媽的樣子包了起來,可怎麼也包不好,媽媽不耐煩地吼道:別幫倒忙了,這可是吃的東西呀,弄髒了還吃得了嗎,快回房間看書去。我放下做不好的糉子,噘起嘴巴,小聲說:哼,真小氣,別人包一個也不行。

媽媽包的糉子又好看又好吃,翠綠的外套裏面包藏着健康米和幸運棗加愛心。

描寫端午節的作文11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是中國的民間的傳統節日,又能稱端陽節、重五節。端五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有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足踝上,稱爲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賽龍舟、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爲了撈救投汩羅河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國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每逢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裏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

學都聞一多先生認爲,端午節是有龍舟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

端午節流行於漢、壯、布依、侗、土家、吃佬等民族地區。

關於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描寫端午節的作文12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端午節’是每年五月初五的這一天,傳說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產生的。聽媽媽講,有的地方過端午還會賽龍舟呢!我們這裏雖然沒有這項活動,但是吃雞蛋包糉子插艾草帶香包卻是每年都要做的事情,端午節這一天正好放假,媽媽早一天就把香噴噴的糉子包好了,有蜜棗的鹹肉的豆餡的還有我最愛的豆沙的。

起牀後,洗刷完就趕緊跑去廚房找糉子。看到媽媽包的糉子我就像小貓見了魚一樣迫不及待的找到豆沙餡的就剝了起來,邊剝邊發現糉子不方不圓,微綠的糉葉包着白白的糯米還有紅紅的豆沙夾在中間,白裏透着紅,一邊觀察嘴裏還時不時的有口水在打轉。慢慢咬上一口,閉上眼睛,讓香甜的糯米味在嘴裏慢慢的散發,真是太香了。吃完糉子,媽媽還給我和弟弟帶上了她天不亮就縫好的香包,說是會給我們帶來吉祥。各種花布縫在一起,裏面再裝上艾葉硃砂和桃葉,聞一聞還有淡淡的香味。更是一種漂亮的飾品。我爲了瞭解一下屈原,特意讓媽媽幫我找到了他的有關資料。屈原是戰國時期的一位愛國大臣,他的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我們一定發揚這種精神,傳承我們的民俗文化和民族傳統。

我喜歡端午節。

描寫端午節的作文13

在我們記憶中,端午給人印象除了玩就是吃。在端午節期間,我們除了可以吃上香噴噴鴨蛋,還有讓人記憶深刻糉子呢?

包糉子也是端午保留節目之一。媽媽與阿姨總會買了好多糉葉,用水少泡着,洗乾淨碼好。糉子餡一般是糯米,配上綠豆、紅棗等,煮熟。然後在媽媽與阿姨一陣靈巧忙碌之後,我們小孩便饞貓般圍着蒸籠轉,等待糉子出籠時刻到來……

長大了唸書才知道,包糉子習俗與我國曆史上愛國詩人屈原有關呢?據說屈原跳入汨羅江後,羣衆爲了不讓水裏魚咬着詩人身體便做了好多糉子,扔到水裏。這樣魚兒有吃就不會傷害到詩人了。於是,爲了保護並紀念這位偉大愛國詩人,後來有了更爲熱鬧“賽龍舟”。

我們村裏沒有賽龍舟,但在黃石每年都會有這樣熱鬧非凡場面出現:

在木蘭溪畔,人們早早地圍在岸邊,鑼鼓震天鞭炮齊鳴。水面,數支整齊龍舟隊伍,衣裳鮮豔隨風飄揚,小夥子們激情澎湃躍躍欲試。隨着一聲鑼響,各支隊伍爭相競發,大家齊心協力,奮力爭先。這一刻,鼓聲、鞭炮聲人們吶喊聲……湊成一片熱鬧非凡畫面。

描寫端午節的作文14

傳統節日有很多種,有春節、中秋節、清明節、重陽節等,但我最瞭解的節日還是端午節。

每當到了端午節,我一回到家,就看見桌上擺着一排排棕子,每個棕子都散發出陣陣清香,我想“一定很好吃!”過了一會兒,棕子蒸好了,我看着一個個棕子,饞得口水直流,我咬了一口,“果然很好吃!”我說。

端午節還有一個習俗,就是賽龍舟。到了端午節人們就會在九龍淵進行一場盛大的龍舟比賽,連有的美國人都會來參加划龍舟比賽呢!龍舟比賽開始了,划龍舟的隊員都兩手緊緊握住雙槳,使出最大的力氣,飛快地搖動船槳,此時,每個隊員都希望船能劃得更快,還能更快地劃到終點就好了。

這些習俗是怎麼來的呢?原來,吃棕子和賽龍舟是爲了紀念一個古代非常有名的詩人,就是屈原。據說,屈原於五月五日自投汩羅江,死後因蛟龍所困,世人哀知,每於此日投五色絲棕子於水中,以驅蛟龍,慢慢演化,才變成了吃棕子。

那爲什麼要賽龍舟呢?原來,屈原死後人們划船去打撈屈原的屍體,卻始終不見他的屍體,人們就划龍舟來驅趕小魚,讓它們不吃屈原的屍體。

描寫端午節的作文15

每年端午節我都要和爸爸媽媽到鄉下爺爺家過。

早上時,我們就一起去集市買艾草,據說他可以驅蚊除蟲,驅災辟邪;我們把買來的艾草放在門口,掛在窗戶上,整個村子在這一天都洋溢在艾草的清香中。從空中看去,就像一個綠色的海洋,漂亮極了。

到了正午十二點時,家裏的長輩就要給晚輩掛五色繩。它有青、白、紅、黑、黃,這五種顏色分別代表木、金、火、水、土。五色繩也有各種各樣的類型:長命繩、避邪繩、快樂繩……戴了它,你就會強身健體,長命百歲。

到了下午兩點,孩子們身上都有着“濃郁”的汗臭喂。所以家長總是要給孩子們泡洗澡水洗澡;這洗澡水是由艾草、魚腥草、毛苦草等十餘種草泡成的水,洗了這種水,身上就不會長東西了。

晚飯時,餐桌上的菜也各有予以:魚代表年年有餘,豆腐代表清清白白,湯圓代表團圓……

到了晚上,是我們小孩子最開心的時候,因爲父母要帶我們出來買香包。集市上的香包形態各異,有的香包是圓形的,有的是心形的,有的是長方形的,還有一些我們叫都叫不出是什麼形狀的。香包也有些大小不一的,大的比臉盆還大,小的卻只有指甲蓋那麼大。奶奶告訴我,香包的寓意是鳥語花香,萬事如意。向暴力的香囊有時是好吃的糖果,有時是小小的豆豆,有時是一些好玩的玩具。

一天過去了,這別具特色的端午節可真令人難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