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由來作文【熱】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可分爲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的由來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熱】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1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讓我說給你聽聽吧!

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有位大夫叫屈原,他不僅是一位治理國家的人才,還是一位大詩人。當時,楚懷王被秦國抓走了。屈原建議楚頃襄王聯合齊國,共同去抗擊秦國,救回楚懷王。但楚頃襄王不願意。再兼之國王聽了讒言,就把屈原流放了。

後來,秦國攻進楚國的都城,楚國滅亡。屈原聽到這個消息,心如刀割、悲痛欲絕。在五月初五這天,寫下了絕筆《懷沙》之後,抱着石頭投江自殺。用生命譜寫了一曲愛國主義的樂章,投身汨羅江而死。

屈原投江後,老百姓紛紛趕到江邊,有的拿飯糰,有的拿肉食,紛紛往江裏投,祈禱魚蝦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後來,一位老醫師拿出一罈雄黃酒,倒入江中,說用酒醉倒蛟龍、魚蝦,免得讓屈原大夫受傷害。再後來,人們怕飯糰被蛟龍所食,就糉葉包米團,外面纏好彩絲,逐漸發展成了今天的糉子。

在往後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江中競賽,吃糉子來紀念屈原這位愛國詩人的傳統。這節日被稱之爲“端午”。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2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民間有吃糉子的習慣,傳說是爲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大臣屈原的。

屈原是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積極主張楚國聯合齊國,抗擊秦國,他的意見沒有被採納,反而被罷了官,發配到邊遠的地方。

楚國快要滅亡時,農曆五月五日這天,屈原投汨羅江自殺。

屈原投江後,楚國人民爲了不讓江裏的魚蝦鱉蟹吃屈原的屍體,就往江裏投好吃的食物。這樣年復一年,人民爲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每逢端午節那天,便把食物投到江裏祭祀屈原。

一天晚上,有一位老人在夢裏夢到屈原,就問他:“我們給您投去那麼多的食物,您吃到沒有?”屈原說:“你們送給我的飯,都讓那些魚蝦鱉蟹吃了。”老人問“怎樣纔不會被他們吃掉呢?”

屈原說:“你們用竹葉把飯包起來,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糉子,它們以爲是菱角就不敢搶着吃了。”

第二年的端午節,人們就照着屈原說的話,向汨羅江裏投下尖角糉子。可是,過了端午節後,屈原又給老人託了個夢,說:“謝謝你們給我送來了那麼多糉子,我吃到了。但大多數仍是被魚蝦鱉蟹吃了。”

老人問屈原:“還有什麼辦法呢?”

屈原說:“送糉子的船要打扮成龍的樣子,因爲魚蝦鱉蟹屬龍管轄,它們不敢吃龍王的東西。”

從那以後,年年端午節那天,人們划着龍船到汨羅江送糉子。這就是端午節吃糉子划龍舟的來歷。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3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我們一家人在飯廳快快樂樂的吃着糉子,作文 -端午節的由來。我突然問爸爸:“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呢?”爸爸說他也不知道,其他人也紛紛表示不知道。於是,我只好自己去翻書查找。

相傳在古代,楚國謀士—屈原深受楚懷王的重用。那些卑鄙小人就經常在楚懷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楚懷王漸漸不用他了,屈原見自己的政治抱負不能實現,悲憤不已。有一回強大的秦國派人找楚懷王議和,屈原看出這是秦王的陰謀,便去勸阻楚懷王,沒想到楚懷王不但不聽他的,還將他驅逐出都城。結果楚懷王一到秦國就被關機牢房裏,三年後因憂鬱成疾死在了秦國。楚懷王死後,楚襄王即位後,整天吃了玩,不理朝政,楚國一天一天衰弱下去。屈原多次勸說楚襄王,反而被流放到了遙遠的汨羅江邊。後來親王佔領了楚國的都城,屈原知道了這個消息後悲痛萬分,因不願做亡國奴而於農曆五月初五這天跳進了滾滾的汨羅江裏,小學三年級作文《作文 -端午節的由來》。後來百姓們爲了保全屈原的屍體而往江裏面投放糉子和雞蛋,希望江裏的魚不要吃屈原,還把船裝扮成龍的樣子在江面上劃來劃去以便驅趕水怪。從此爲了紀念屈原的愛國精神,就把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定爲端午節。

喔,原來端午節是這樣來的。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4

農曆的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呢?這就要從很久很久以前說起。

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有一個大夫叫屈原,他不但是一個治理國家的優秀人才,還是一個偉大的詩人。當時,秦國把楚懷王抓走了,屈原建議楚懷王的兒子楚頃襄王把大王救回來,但楚頃襄王怕打不過秦國,猶豫不決。有一個壞人不想讓屈原受寵,就在楚頃襄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楚頃襄王信了那個人的話,就把屈原的封地沒收了,把他流放到汩羅江那裏了。終於,楚國被秦國滅掉了。因爲屈原是一個很愛國的詩人,他心如刀割,就寫了一首《天問》的詩,決心和國家共存亡,就抱着一塊石頭跳進了汩羅江,結束了他悲壯的一生。當時,許多人爲了救屈原,就駕着船,向江裏投飯糰和肉丸,並向江裏倒雄黃酒,防止魚蝦咬傷屈原的身體。後來,人們爲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屈原,就把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定爲端午節,並在這天,舉行賽龍舟活動,幷包糉子、喝雄黃酒。

我一定要像屈原那樣做一個愛國的小學生。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5

端午節,爲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爲“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等。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爲古代百越地區(長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帶)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戰國時期的楚國(今湖北)詩人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統治者爲樹立忠君愛國標籤將端午作爲紀念屈原的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爲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

自古以來端午節便有划龍舟及食糉等節日活動。自20xx年起,端午節被列爲國家法定節假日。20xx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xx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並批准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爲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6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端午節前夕,我哼着兒歌正在散步,突發奇想:端午節的由來是什麼?

於是我上網查資料,發現竟然有多種說法:有的說是爲了紀念龍神;有的說是爲了紀念伍子胥;而流傳最多最被大家認可的是爲了紀念屈願投江的故事

屈願是春秋時楚國的大夫(一種官),他剛正不阿,執法如山,深受老百姓愛戴,但也由此得罪了許多貴族豪強。秦國入侵楚國,楚王軟弱膽小,一意孤行地想獻地求和(古代一種投降服軟的方式,給對方一塊土地,對方不再攻打自己),屈原和老大臣們堅決反對。楚王下令誰也不許提這事,違者斬!屈原一連上了十道同樣的奏章要求抵抗,觸怒了楚王,就在楚王要殺屈原時,老臣們集體求情,楚王才放過他。但死罪已免,活罪難逃,屈原被革職並趕出京城,從此生活又窮又苦,只能用寫詩來表達悲哀。

秦軍攻破都城,楚王被俘,屈原不願意眼睜睜看着國家滅亡,抱石投江,老百姓爲了保護屈原不被水裏的魚蝦蛟蟹吃掉,有的向水裏扔飯糰子希望餵飽魚蝦蛟蟹,有的向水裏投放雄黃企圖毒死它們。這就是糉子和香囊的由來。

知道了端午節的由來,我很高興自己又增添了知識,同時也很感動,屈原真是一位有氣節的愛國詩人!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7

端午節,吃糉子,憶屈原,插艾葉,賽龍舟。關於端午節的來歷: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到汨羅江,百姓們十分尊重他,爲了不讓魚蝦咬蝕他的屍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還划着像龍一樣的小舟驅趕着河裏的魚蝦,人們爲了紀念他,把五月五日這一天稱爲端午節。

2、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

端午節爲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爲吃糉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

3、端午節的由來和傳說

端午節的由來。其實是紀念屈原的,屈原是一位愛國者,他想讓自己的國家,強大起來,就常常跟國王提意見,可是國王不喜歡聽,就把他趕出了國都。有一次秦國來打楚國,楚國很快就被打敗了,國家就快沒有了,屈原更加傷心,這一年的五月初五,他搬着一塊大石頭投江了自盡了。人們知道後,非常悲傷,爲了不讓魚吃了屈原,就把竹筒裏面裝着糉子,扔到河裏,希望魚吃飽了就不會吃屈原了,糉子也就是這樣來的。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8

包糉子,是端午節的一個傳統風俗習慣。關於包糉子的由來,較爲流行的說法是爲了紀念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相傳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屈原投入汩羅江殉難後,楚國百姓每年五月初五這天,大家都駛着船把飯裝到逐筒裏,投到江中祭奠屈原。到了東漢光武帝劉秀建武年間,長沙有一個名叫歐回的人,說他白天見到一個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人對他說:“你們每年祭我的竹筒米都被蛟龍吞了。今後你們可以用艾葉塞在竹筒口上,再用五色絲線捆牢,因爲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說完人便不見了。後來,歐回把此事告訴大家照辦。據說,人們包糉子,就是從這時開始的。

此外,在我國雲南傣族羣衆中還流傳着端午節包糉子由來的另一個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有一對傣族男女青年,從小一起長大,青梅竹馬,深深相愛。可雙方家長硬是不贊成這門親事。五月端午這天,他們便一塊跳進了老丙大龍潭。爲了紀念這對青年,每年五月初五,傣族人們便聚集在元陽縣烏河灣壩老丙大龍潭邊,讓青年們自己選擇理想的情人。青年男女圍成一個大圓圈,唱歌跳舞。跳完歌舞后,小夥子將事先包好的糉子丟給看中的姑娘。如果姑娘對小夥子有意,則拾起糉子。然後手拉手,分散到綠樹下,去傾訴衷情。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9

1、端午節的由來簡介

端午節,吃糉子,憶屈原,插艾葉,賽龍舟。關於端午節的來歷: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到汨羅江,百姓們十分他,爲了不讓魚蝦咬蝕他的屍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還划着像龍一樣的小舟驅趕着河裏的魚蝦,人們爲了紀念他,把五月五日這一天稱爲端午節。

2、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

端午節爲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爲吃糉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

3、端午節的由來和傳說

端午節的由來。其實是紀念屈原的,屈原是一位愛國者,他想讓的國家,強大起來,就常常跟國王提意見,可是國王不喜歡聽,就把他趕出了國都。有一次秦國來打楚國,楚國很快就被打敗了,國家就快沒有了,屈原更加傷心,這一年的五月初五,他搬着一塊大石頭投江了自盡了。人們知道後,非常悲傷,爲了不讓魚吃了屈原,就把竹筒裏面裝着糉子,扔到河裏,魚吃飽了就不會吃屈原了,糉子也就是這樣來的。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10

農曆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沒月有處五、十五,二十五三個五日,“端”是開始將每月第一個五日稱爲端五。端午節也可以稱爲“浴蘭節”和“地臘節”。

從古至今,一般端午節人們多要包糉子,並摘許多的葛藤掛在門口的兩旁。今天,奶奶買了許多糉子回來,說今天的午餐就吃糉子了!吃午餐是,每人拿到了一條糉子,這糉子是三角體的,外面是用幾片葦葉包成的,外形十分精緻,還用幾條繩子綁了起來,爲了不讓葦葉掉下來。聞着看噴噴糯米味,讓人垂涎三尺。我迫不及待地打開糉子,趕緊用筷子夾了一塊,啊,味道還真不賴!

但是,在吃糉子的同時,也不能忘記在公元278年前的愛國的偉大詩人——屈原。楚國在秦國在舉進攻中慘敗,秦國一舉攻進成都,大肆燒殺和搶奪,頃見大勢已去,便於五月五日抱着一塊石頭投入汩羅江。楚國人民聽到這個消息,從四面八方趕到汩羅江邊,紛紛駕舟尋救,但還是未能找到他們心目中的愛國詩人——屈原,人民爲了使讓他們尊敬的屈原的遺體不被惡吞食,人們就自發地做好糉子投入灑中供魚兒食用。

這還是我這麼正式地過端午節哩!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11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又名重午、端五、蒲節,時在農曆五月初五。端有“初”的意思,故稱初五爲端五。夏曆(農曆)的正月建寅,按地支順序,五月恰好是午月,加上古人常把五日稱作午日,因而端五又稱重午。端午節傳遍全國各地,主要分佈於廣大漢族地區,壯侗土家、仡佬等少數民族也過此節。

端午節的起源有許多傳說,如紀念屈原投江、始於五月五日毒日的禁忌、越王勾踐訓練水師、紀念伍子胥投錢塘江和曹娥救父等等,這些說法經過歷代加工,與端午的民俗活動結合在一起,從而形成中華民族的一個節日。

端午節的主要活動有:1、紀念歷史人物;2、划龍舟;3、吃糉子;4、各種防五毒習術(貼端午符剪紙、掛艾草菖蒲、佩戴香包等避邪物、蘭湯沐浴);5、遊戲,如玩鬥草、擊球、射柳等。與端午節相關的主要器具、製品有龍舟、糉子、五毒圖、艾草菖蒲、鍾馗畫、張天師畫、屈原像等。

端午節起源於民間習俗,其中有不少活動都是健康向上的。隨着社會的進步,端午節漸漸發展成爲內容豐富的傳統節日,有較強的生命力。端午節對研究民間習俗的發展有重大價值,由於它是多民族共享的節日且包含跨國習俗,因此對研究民族文化往來、國際間文化交流、傳統體育競技、飲食文化等均有重要價值。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12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又稱端午,下午天的電影節,五一節,艾節,結束5重午,午和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的節日習俗的人是一樣的。端午節是二千年歷史的國家的習俗,每一天,家家戶戶掛菖蒲葉,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你知道端午節的起源嗎?我不知道!那就讓我告訴你!你還記得楚國愛國將領屈原嗎?讓我談談他!

屈原是戰國時期的本地人,知識淵博。他在楚王的正式結束自己國家的富強貢獻力量的形象。昏君楚王卻聽信忠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放逐。流亡中,屈原聽說楚國的首都被敵人佔領,人民深感悲痛。五月五日,他來到密羅河,抱着一塊石頭跳進了密羅河。出國的人聽到屈原的消息一河,很傷心。他們含着眼淚划着船打撈屈原,把糉子扔進河裏餵魚,希望魚不會傷到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包在端陽的餃子的起源。

端午節,還有很多有趣的活動。划艇比賽,掛香囊,硃砂,雄黃,香藥,絲綢外香包,香,然後扣入一個綵綢串連接電纜,適用於各種不同的形狀,從而形成一個字符串,形形色色,玲瓏搶眼。有掛葉子,虹膜習慣。

端午節有很多活動!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13

“五月五,是端陽節。插艾葉,帶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當人們唱起這首歌的時候,我便想起了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是一位楚國著名的大詩人,是一位愛國的忠臣。有一次,楚國國王中了秦王的圈套,被秦王抓住了。隨後,秦王就佔領了整個楚國。愛國詩人屈原爲了不背叛自己的國家,不去投奔秦王的隊伍。屈原萬般無奈,只好來到汨羅江邊,抱起石頭投汨羅江自盡了。

人們知道這件事後,都不禁失聲痛哭。他們爲了紀念投江自盡的屈原,就把家裏的米飯等東西拿來紀尊給屈原。可是,一天晚上,有人卻夢到屈原的臉瘦了許多。這個消息在楚國傳開了,人們紛紛議論着,爲什麼丟進河裏那麼多東西,屈大人的臉還會瘦呢?後來人們才知道是被河裏的魚蛟蝦蟹吃了。這時,村民們就用竹筒包上飯,丟到汨羅江中去,這就是後來我們所說的糉子。是爲了不讓魚蛟蝦蟹去吃屈原的遺體,要保護他的遺體。

就這樣,每年的五月五日,人們都將糉子投到汨羅江裏,以寄託對屈原的哀思。從此,人們就將每年的五月五日定爲“端午節”,也從此成了民間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14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來到了。

今天我一大早就起牀了,我打開房門發現媽媽和奶奶都在包糉子呢!

我開心地走過去,問道:“奶奶我能包糉子嗎?”奶奶一如往常慈祥地說:“可以,來試一試吧!”我擼起袖子,先拿一片糉葉,再挖兩勺米放在糉葉上,接着用筷子夾一塊又細又長並且肥瘦相間的臘肉放在米上面。哈哈,這樣一看,這臘肉就像是剛出生的小嬰兒,那糯米啊彷彿是張軟乎乎的公主牀呢!“小寶寶彆着急,姐姐給你蓋上白花花的棉被。”於是我用勺子挖一勺米把臘肉給蓋住。最後用三根又細又細的長的繩子把糉子捆起來,哈哈!一個糉子就包好了。

這一會兒的工夫,我和奶奶就包了這麼多的糉子,一大盆誘人的糉子擺在眼前,真讓人垂涎欲滴。“一、二、三......”我數了數,我一共包了十三個糉子呢!太有成就感了!

奶奶馬不停蹄去煮糉子了,我等了好久,圍在廚房團團轉,終於聽到奶奶叫道:“吃糉子了!”我趕緊跑過去,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呀!這是我自己包的糉子,我聞了聞,好香呀!令我直流口水。我咬了一口,香甜軟糯的糯米,肥瘦相間的臘肉,這簡直是人間美味!好好吃!我也不顧形象了,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心想:我下次還要包糉子!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是爲了紀念我國屈原詩人,不僅意義重大,而且還能吃上如此美味的糉子。我愛端午!希望這樣的傳統節日可以永遠流傳下去。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15

說到端午節,大家一定會覺得這個節日很熟悉吧,接下來,就來聽聽端午節的由來吧!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xx多年曆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這個故事是源於紀念孝女曹娥端午節的傳說,是爲紀念東漢(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

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爲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爲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傳曹娥碑爲晉王義所書。後人爲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爲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爲曹娥江。

這個故事你們聽說過嗎?聽了這個故事,真讓我們感動啊!孝女曹娥的故事你們覺得怎麼樣啊?還有很多故事也是關於端午節的由來,比如源於紀念伍子胥的由來;比如源於紀念伍子胥的由來;比如源於古越民族圖騰祭的由來……可多了!希望大家對我的這篇作文多多指教,投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