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端午小學作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小學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薦】端午小學作文

端午小學作文1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20xx年的端午節是:20xx年6月6日。端午也稱端五。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很多。傳說是爲了紀念屈原,紀念伍子胥,紀念孝女曹娥。我們的家鄉杭州每逢端午節到來,在家門上掛艾葉用來驅蟲辟邪,每年這一天餐桌上要有五黃——黃酒、鹹蛋、黃鱔、黃瓜、黃魚,吃糉子。

我的家鄉位於杭州市拱墅區,拱墅區是一個歷史積澱深厚,區位優勢明顯的中心城區,著名的京杭大運河貫穿全境,自古以來就是商賈雲集、人文璀璨的商家重鎮,有“十里銀湖墅”之美譽。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近幾年,運河上每年都進行規模盛大的龍舟比賽,吸引了成千上萬名觀衆競相觀看,好評如潮,不僅使得拱墅區名聲大振,更使千年運河蜚聲中外。20xx年京杭大運河全國龍舟邀請賽以“千年運河,秀美拱墅”爲主題,力圖通過全國性龍舟賽事彰顯民族文化,充分展示拱墅區圍繞“秀美拱墅”三年行動計劃、“山水健身”品牌建設和城區發展日新月異的變化。百名英豪競渡的壯觀場面,也對進一步推進全民建身活動,全力推動羣衆體育事業的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我愛我的家鄉——杭州,我也愛家鄉的節日——端午節。

端午小學作文2

香噴噴的糉子熟了,黃澄澄的雄黃酒釀好了,賽龍舟的船也準備好了,端午節也就隨風而來了。

端午節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傳說就是爲了紀念大詩人屈原的。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有位著名的大臣,名叫屈原。他不僅僅詩詞寫得好,還有相當的謀略;既就是一位詩人,也就是一位政治家。屈原出身於楚國的貴族,起初頗受楚懷王的信任,曾做到左徒的高官,他主張改良內政,聯齊抗秦。但就是,楚懷王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寵妃鄭袖等人,由於受了秦國使者張儀的賄賂,不但阻止懷王理解屈原的意見,並且進讒言使懷王疏遠了屈原。結果楚懷王被秦國誘去,此時囚死在秦國。頃襄王即位後,屈原繼續受到迫害,並一再遭到放逐。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國都,屈原對前途感到絕望,就在農曆五月除五投汨羅江自盡。屈原寫了很多不朽詩篇,比如有:《離騷》、《天問》等等……

端午節還有許多別名,有:浴蘭節、女兒節、五五節、端陽節等等……

我十分喜歡端午節,因爲這其中寓含着很豐富的好處。

端午小學作文3

盼啊!盼啊!端午節終於到了。夏曆五月初五,民間在這一天包糉子、賽龍舟,紀念兩千多年前的楚國詩人屈原。

今天是星期天。我突然聽到了叮鈴鈴的電話聲,我馬上跑到電話跟前,接起電話。只聽見奶奶親切地說:“寶貝兒,端午節了,你們過來包糉子吧!”我激動地說:“好啊!好啊!”掛下電話,我催促着媽媽趕快走。

一進門,就感覺到了濃濃的節日氣氛。地上擺滿了爲包糉子準備的材料,有糉葉、棗子和糯米。只見奶奶在旁邊兩手捧着米和糉葉,全神貫注地包着糉子,媽媽連忙去洗手,急着也要包。

我仔細觀察奶奶包的糉子,發現糉子有四個角。糉子用翠綠的糉葉包裹着雪白的糯米和鮮紅的棗子。我情不自禁地下手準備包。奶奶無論如何都教不會我,我包的糉子總是三個角,奶奶不厭其煩地教着我,看着她和藹可親的樣子。我感到一種幸福。這時,我才發現奶奶的手已經被水泡成白色的了,我的淚珠差點從眼眶裏掉下來,我拼命把它忍了回去,我調整了一下情緒,故作歡笑地說:“奶奶,您真厲害啊!我怎麼學不會呢?”

糉子煮熟以後,剝開墨綠的糉葉,只見潔白的米團裏彷彿鑲嵌着幾顆深紅油亮的瑪瑙,紅、白、綠三色互相映襯,特別好看。

以前,媽媽也給我買過許多糉子。但我還是覺得奶奶包的糉子最香最甜,是因爲這裏面傾注着奶奶的愛。

奶奶臉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一看就知道,她一定很高興,看着她幸福的樣子,我臉上也露出了燦爛的笑容。我們和奶奶度過了一個美好的端午節。

端午小學作文4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來了,端午節有著一種習俗,就是要包糉子,為著就是要紀念屈原。

早晨,我看着媽媽在包糉子,不用說都知道今天肯定是端午節咯。以前,我記得在外婆那邊都是用棕枼親手包的,然後送給親朋好友。今年我也好想自已包的糉子啊。

今天媽媽帶了一些棕枼會來,還買了豬肉,綠豆,糯米,還有紅豆。媽媽說要做兩種口味的糉子,甜的和鹹的。媽媽還買了好多菜回來,像酒店裏的大廚藝様忙來忙去的。我洗完手出來,想跟媽媽一起包糉子。記得小時候都是在外婆家包糉子,包完後就煮來吃,吃起來還很有成就感的樣子,吃起來跟買的都不一樣,現在想了想都流口水了。

媽媽同意我包糉子,我拿兩三片葉子做成一個三角形似的形狀,因爲我是剛剛學包糉子,我放的走樣了,再往裏面翻四勺糯米,加三勺綠豆,再放塊豬肉最後就用繩子繞幾圈只要把它包好來就行了。媽媽的速度超快,幾分鐘就包了二十來個了,真是熟能生巧啊!包完後,媽媽就拿一些個去煮,煮了好久才熟哦,我都等的很不耐煩了。糉子終於出鍋了,我嚐了一口,哇!好香啊,好好吃啊,尤其是那塊豬肉吃下去好甘啊!

端午節能吃自已親手包的糉子,味道真的特別好!

端午小學作文5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家鄉的端午節有許多習俗,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糉子,祭神,我們在大人的陪伴下到溪岸上看賽龍舟。而在我的心中,端午節最讓我難忘的就是吃糉子了。

小時候,我住在鄉下的奶奶家,在我的記憶裏,奶奶包糉子是最拿手的,左鄰右舍都比不上她的手藝。每逢端午節前夕,奶奶總要帶着我到離家不遠的竹林裏去摘竹葉,一到竹林,看着青翠欲滴的竹葉,我特別興奮,忙前忙後地摘竹葉。

摘好竹葉回到家裏,奶奶要把竹葉洗滌乾淨、晾乾;接着準備糯米、花生等包糉子的原料;包糉子是奶奶的拿手好戲,三下五除二,一個錐形的糉子就出爐了,裏面的餡更是花樣百出,最吸引人的就是蒸糉子了,那番香味飄出來,把我們這些“小饞貓”饞得直流口水,使勁的用鼻子聞着那股糉香味。

端午節這天,我一邊吃糉子,一邊聽奶奶講一些關於端午節的故事。現在,我知道,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設立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重大傳統節日。

如今,我回到了城裏,每當端午節,我都會想起家鄉的糉子,想起了還住在鄉下的奶奶和那些小朋友,真希望今年的端午節爸爸媽媽帶我回鄉下與奶奶一起過端午節。

端午小學作文6

難忘去年的端午節,我們全家人一起去老奶奶家包糉子,到了奶奶家,奶奶已經泡好糯米。

奶奶看我們已到,把泡好的糯米端來我們開始包糉子,我自己也加入大家的隊伍裏,幫大家分擔一份勞動,我看着他們包的是三角形糉子,我也這樣包了,可是我沒發現底下有個小口像個漏斗,等我準備放棗的時候發現米沒了,我說哪兒去了呢?我發現掉在了我的褲子上,呀,我又看他們包得挺專心,沒注意我,我就把大米放到了桌子上,我說三角形的糉子太難包了,我又包了個圓形,別人的大棗才放了一兩個,而我不一樣,我放了三四個,而且我擔心米還有棗都掉出來,我又纏了好幾層絲線,還繫了死扣子,包了一個,我就快速地跑到了客廳,心裏想,哎呀媽呀,累死我了,大人們包的都有模有樣,而我卻包成了個圓,奶奶把糉子倒向熱水裏。糉子也像小孩一樣鑽到水裏像洗澡一樣,奶奶用勺子在鍋裏晃悠了一會兒,幾個小時後,啊,我聞到了糉子的清香撲鼻,糉子煮好了,我想把我的大號糉子拿過來,剛一伸手:啊,好熱啊!我看了看糉子的線很難解。我和奶奶拽了半天也沒有解開,然後奶奶在糉子的一旁剪,我又去廚房偷偷地把包完糉子剩下的大棗吃了,奶奶去廚房一看,大喊哪個小傢伙吃的?

我不敢說,我吃完了糉子,就去電視,哇,電視上賽龍舟的場面好激烈,雙方隊友們聽到鼓點聲奮力向前。

第二天,我們戀戀不捨離開奶奶家,我好想再過一次快樂的端午節呀,盼望今年的端午節,我還要參與大人的包糉子勞動中。

端午小學作文7

我的家鄉在東北,每年我最盼着的就是端午節了,這裏雖然沒有刺激的劃龍船遊戲,不過每逢端午,聞着各家各戶陣陣糉子的香味,再想起我們的快樂砸蛋時光,別有一番風味。

每年要到端午節的時候,一想到香噴噴的糉子,我就饞得直流口水,磨着媽媽說:“媽媽,快點讓我這隻饞貓大飽一下口服吧!”媽媽聽了哈哈大笑,說:“好啊,今天我們一起來包你的大糉子。”我學着媽媽的樣子,把糉葉鋪好,然後放糯米,可是它好像故意和我作對似的,偏不往一處攏,於是我腦袋一轉,就把糯米拿出去許多,再學着媽媽的樣子,裹啊裹,綁啊綁,終於綁上了,完成了我的第一個作品,也是最後一個作品。形狀“獨一無二”。結果媽媽居然還誇我說:“兒子真是一個聰明的孩子。居然真能包上來。”弄得我哭笑不得,臉紅着跑進屋。這時我才明白,包糉子,還真是手藝活。等到晚飯的時候,吃着香噴噴的大糉子,裏面紅紅的大棗,真是沁人心脾,回味無窮。

除了對糉子情有獨衷外,我最開心的就是和小夥伴們在端午節當天,早早地起牀,挑上自己精選的雞蛋、鴨蛋來到學校,進行我們自己舉辦的“砸蛋大比拼”。我們先兩個人進行碰撞遊戲,然後,勝利的人再互拼,比誰的更硬,成功者就會得到失敗者的雞蛋,當大家快樂的把雞蛋都成功撞破的時候,大家笑得特別開心,真是快樂無窮。

家鄉的端午節,真是給了我無數的歡樂與回憶。

端午小學作文8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又是端陽節,端午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至今全國各地都保存着賽龍舟,包糉子及插艾葉等風俗習慣。

今天,我聽見許多人都在說端午節的故事!“我告訴你們啊!屈原是楚國的大夫,還是個忠臣,但他受到奸臣的陷害,沒能保衛自己的國家。爲了表達自己的忠心,爲了喚醒楚國百姓的愛國之心,屈原就跳進汩羅江以死抗爭。傳說楚國的老百姓擔心江裏的大魚去吃屈原,爲了把大魚的嘴巴粘住,就包了許多大大的糉子吸引了大魚吃糉子。以後,人們就把這一天定爲端午節,以吃糉子的形式來紀念屈原!”當我正聽得十分入神的時候,奶奶就在門口大聲的喊叫道:“萱萱,牛牛,涵涵來吃糉子!”

今天,我們全家坐在一起吃糉子,也是爲了紀念屈原,因爲屈原是個好人,是個忠臣,是個偉大的愛國詩人,我要年年過端午節,牢牢記住屈原這個人,像他那樣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

吃完了糉子,我們就在電視上看賽龍舟。一聲聲嘻嘻哈哈的笑臉度過了今天!

端午小學作文9

夏天來了,荔枝飄香,又到了包糉子的節日了——端午節。

每到端午節,我們一家人就會很忙碌,媽媽一大早就去市場買做糉子的材料,有葦葉,有糉繩,還有米糯米,五花腩,蝦,莞香臘腸,鹹鴨蛋等等。

首先,用鹽、白糖、醬油、生粉醃製一下五花肉,把糯米清洗乾淨瀝乾,再把臘腸、鹹鴨蛋切塊……一切準備就緒,可以開始包糉子囉!我拿起兩片葦葉拼在一起,疊成漏斗形狀,再用勺子盛起一些糯米放在漏斗上面,把五花肉、蝦、臘腸放在糯米上面,然後小心翼翼把它們包了起來,最後用一根糉繩子在糉腰處紮緊打結,可以做成三角形,也可以做成長方形。做好後,馬上把糉子放在電高壓鍋上煮,看着鍋裏大小不一,形狀可愛的糉子,我開心極了。

大約30分鐘後,鍋裏飄來了濃郁的糉香味,我知道,糉子熟了!耐心地等了幾分鐘,待高壓鍋裏的氣霧慢慢散去後,便迫不急待地打開高壓鍋,把糉子從一層層葦葉裏剝了出來,糯米雜夾着葦葉和五花肉的香氣撲面而來,我吸了吸鼻子,哇,太香了!

人們爲什麼要在端午節吃糉子呢?原來,吃糉子是爲了懷念偉大愛國詩人出屈原,在這一天,人們都會通過吃糉子來祭奠他,表示對愛國英雄的懷念和崇敬。

端午小學作文10

端午節是我國“三節”中的一個傳統節日。

端午節的早上,我一邊吃糉子,一邊看電視,正巧,我看到有一個節目是賽龍舟。這時,媽媽走過來對我說:“你知道賽龍舟,吃糉子的來歷嗎?”我說:“我知道呀!相傳賽龍舟競賽是爲了撈救投進汨羅江而死的愛國大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蝦、蟹吃飯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媽媽聽了,高興地說:“我女兒懂得真多。”

奶奶見我們談得這麼開心,湊上來說:“你們知道嗎?端午節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聯繫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裸上,成爲長命縷。各家要插“無端”營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這倒蠻好玩的”。我和媽媽一起說道。

吃過晚飯,爸爸、媽媽和我去散步。一路上,我念着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糉子

,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念着念着,爸爸媽媽也加入了其中。

啊!端午節的學問真多。

端午小學作文11

中國有許多的傳統節日,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我最喜歡的就是農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因爲在這個節日裏,我可以嚐到香甜的糉子,看到精彩的龍舟競渡。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有紀念屈原、伍子胥、曹娥的,還有吳月民族圖騰祭等等,其中流傳最廣泛的是紀念屈原的說法。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屈原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強烈反對,被趕出都城。公元前278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抱石投汩羅江身死。傳說屈原投江後,楚國民衆紛紛爭先恐後划着船去拯救,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爲避免江裏的魚蝦蟹咬食屈原的身體,人們就拿出準備好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投入江裏。慢慢就演變成端午節吃糉子、賽龍舟的習俗。

今年端午節的早上,外婆和媽媽在家裏包糉子,我看見了跑過去說:“媽媽教我包糉子好嗎?”媽媽說:“好啊。”媽媽手把手教我,我拿來一片竹葉把它捲成牛角狀,挖一勺米放進去,再把葉子捲起來,用繩子把糉子綁緊,一個糉子就包好了。看着自己包的糉子,雖然不漂亮,但我甜甜地笑了。現在糉子的口味很多,有綠豆餡的,有肉餡的,還有板栗餡的……讓人聽了口水直流。

原來,我們的端午節有這個悠久有趣的傳說啊!我喜歡端午節。

端午小學作文12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也是糉子節,相傳是爲了紀念大詩人屈原的節日。每到端午節我的姥姥都會包很多糉子。

包糉子前姥姥會提前泡一大盆糯米,還有花生、紅棗、蜜棗、葡萄乾。之後把糉葉煮好備用。每次姥姥包糉子的時候我都會來湊熱鬧,一定要自己試着包幾個糉子。我先把糉葉折成一個小漏斗的形狀,然後把糯米和大棗放入其中,最後封口再用繩子他綁好。說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可就難了。糉子像個不聽話的小淘氣,我總是綁不好它,最後還是要姥姥來幫忙。雖然我包的糉子有點兒醜,但我對它的味道還是很期待的。

經過幾個小時的煮制,這時滿屋都已經飄滿了清甜的糉香。香噴噴的糉子要出鍋啦!我趕緊讓姥姥先把那幾只小丑糉子挑出來,看看怎麼樣?看到他們醜醜的樣子有點兒可愛,我和姥姥都笑了。姥姥包的糉子都圓滾滾的.,很飽滿,而我的小丑好像穿上了緊身衣,擠出了白白的糯米肚皮。

不過沒關係,包糉子讓我體會到了勞動的快樂,也讓我學到了中國傳統文化,有收穫就好,不是嗎?端午節真是一個有意義的節日。

端午小學作文13

衆所周知,端午節的習俗有賽龍舟和吃糉子。但你知道它們的由來嗎?這要從戰國時期一位叫屈原的愛國詩人說起,因爲屈原的國家要滅亡了,他很傷心就選擇投江殉國了。人們爲了找屈原的屍體,就劃了很多船去打撈,這就是塞龍舟的由來。可是沒撈到屍體,爲了讓魚不吃屈原的屍體,人們把米、米糉丟入河中餵魚,這就是吃糉子的由來。

我們家是怎麼過端午節的呢?爺爺去買艾草和菖蒲,把菖蒲做成寶劍形和艾草一起掛在門口。奶奶這一天是全家最忙的,因爲她忙着做糉子呢!糉子怎麼做呢?做糉子需要選擇上好的糯米和糉葉。先把糉葉折成冰激淋筒形狀,上面留出一個較長的三角形葉,再在筒中放一半的米,接着放餡,然後用米繼續填滿,把三角形葉片折下來包住米和餡,最後用繩子綁好,糉子就包好了。包好的糉子就可以一起上鍋煮了。

過不了多久,糉子就熟了,有的是鮮肉糉,有的是豆沙糉,還有的是梅乾菜扣肉糉。你喜歡什麼口味就在裏面包什麼口味。一個個糉子香氣撲鼻,讓人直流口水。

我們一邊吃糉子,一邊聽爸爸講爲什麼門口要掛艾草和菖蒲。原因是夏天的蟲子很多,艾草和菖蒲可以驅除蚊蟲。菖蒲做成寶劍也是爲了紀念屈原。菖蒲劍代表勇敢正義,它可以驅除污穢,讓人生活平安。

糉子的由來讓我感動,糉子的美味讓我回味,我愛這個紀念愛國詩人的節日。

端午小學作文14

相信大家都過過端午節吧,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端午節的習俗分別是:吃糉子、賽龍舟、喝雄黃酒、在屋檐上插艾葉等等,今天,我們家可熱鬧了呢。

今天一大早,我就嚷嚷着要和媽媽去買糉子,媽媽受不住我的百般央求,只好答應了。到了超市,我迫不及待的打開冰櫃,哇,有眼福了,好多種餡呀。我連忙拿了以下:蜜棗餡的、豬肉餡的、桂花香餡的等等,每個都拿了5個。付了錢,到了家裏,我急忙拿出了全部,讓媽媽給我蒸了蒸。媽媽有事先出去了一趟,我呢,就在家裏好好享受着美味,我先拿了一個蜜棗餡的,把它給剝開,好黏啊,裏面的珍珠數不盡,我把‘’珍珠‘’吃完後,開始吃裏面的蜜棗,紅紅的,軟軟的,又甜甜的,一直甜到心裏。吃完這個糉子後,真是讓人吃了還想吃,於是,我有偷偷地又拿了一個,就這樣,家裏的糉子被我‘’打掃‘’地乾乾淨淨了。媽媽回來了,當然,一看垃圾桶裏就知道怎麼回事了,我呢,也少不了一頓臭罵了,不過,經過這件事情,我再也不敢這樣做了,這一天,我也幹過不少事情。比如,等等。

哎呀,門鈴響了,好像是媽媽回來了,讓她看見我在玩電腦,我就沒有好事發生了,我也不跟你囉嗦了。

端午小學作文15

端午節到了,我們家裏非常熱鬧。原來奶奶和媽媽正在包糉子呢。

我湊上前去一看,包糉子的材料可真多呀!有翠綠翠綠的竹葉,有細長細長的草繩子,還有雪白雪白的糯米,香噴噴的鳥蛋和香菇,有熱氣騰騰的臘腸,還有令人口水直流的豬肉……

再來看看奶奶和媽媽的包糉子PK賽吧。只見奶奶那靈巧的雙手左捏捏,右按按,再把竹葉包緊,繩子一紮,一個糉子就誕生了。不一會兒,一大串糉子就包好了。媽媽也不敢怠慢,只見她加快速度,一串糉子也快要包好了。眼看媽媽就快趕上奶奶了,情急之下,奶奶也加快了速度,把媽媽甩在了後面。結果您不用猜,就知道誰贏了?

糉子包好了,奶奶拿去蒸。三十分鐘後,香噴噴的糉子就新鮮出爐了。我們一家人圍在一起開開心心的地吃起糉子,就連黑騎士也興奮地躥來躥去。

爸爸邊吃糉子還邊給我們講起了端午節的傳說:春秋時期,有一個叫屈原的人,由於自己的國家受到侵略,非常傷心,便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江自盡。人們爲了不讓魚蝦去吃屈原的屍體,便駕着龍舟,往河裏扔糉子。魚蝦吃飽後就不會去咬屈原了。所以,端午節就成了人們紀念屈原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