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端午作文9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端午作文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門】端午作文9篇

端午作文 篇1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這一天,人們插艾葉、賽龍舟、包糉子……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

家裏還有蜜棗和糉葉,媽媽讓我去超市買兩斤糯米。我拿着錢跑向超市,到了超市裏,我在二樓找到了糯米,在服務員阿姨的幫助下,稱好了兩斤糯米,然後到樓下結賬。

我高高興興地買回了兩斤糯米,在媽媽的指導下,我先淘米,淘了兩遍,然後接上水,把糯米泡上。

下午,米泡好了,媽媽也把糉葉煮好了。我從冰箱裏拿出蜜棗,又拿了一把剪刀和棉線。包糉子的東西都齊全了,我開始在媽媽的指導下包糉子。

“先認清糉葉的反正面,正面要卷在裏面,然後把糉葉捲成一個漏斗形狀。”媽媽邊示範邊說,“放進去一些糯米,放一半就行了,再拿個蜜棗放到米的中間,上面再放一些糯米。”

我照着媽媽的樣子,把糉葉捲成一個小漏斗。媽媽看了看,說:“反了,方向卷反了,你看,是往外卷,不是往裏。”我只好把我剛卷好的小漏斗給拆開,再重新卷。媽媽看了說:“嗯,這次卷對了。”

我往裏面放了一半的米,又拿了一顆蜜棗放進去,上面用米給填住。媽媽說,米不能填得太多,不然就包不上了。

我照着媽媽教的,把上面的糉葉折過來,蓋住糯米,再順着三角形的形狀把糉葉纏起來。哎呀!不好!糉葉裂開了!這可怎麼辦?我連忙向媽媽求救。

媽媽說:“沒關係,再拿個糉葉把它包起來。”在媽媽的幫助下,我終於包好了一個糉子,我用棉線把它纏起來,一個糉子就完成了。

接下來,我又包了許多迷你小糉子,我還讓媽媽給我拍了照呢!我覺得小糉子比大糉子好包多了,並且還超級可愛。

在我和媽媽的共同努力下,糉子很快就包完了。我們把它們放進高壓鍋,開始煮。

我等得好着急啊!晚飯我只喝了點小米粥,媽媽問我爲什麼不吃饅頭,我說,我要留着肚子吃糉子。

終於等到糉子出鍋了。我迫不及待地盛了我自己包的小糉子,拿剪刀把纏在上面的繩子剪掉,露出了軟軟香香的糯米,我咬了一口,米的清香、糉葉的清香,蜜棗的香甜混合在一起,那味道,是誰都抵抗不了的。

端午作文 篇2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日子;這是一個意義非凡的日子;這是一個與衆不同的日子…… 划龍舟、吃糉子、掛艾草、這都是端午節重要的活動。 可是今年的端午節,我特別開心因爲可以放三天假又可以看龍舟比賽, 不過最高興的是我今天吃到了奶奶包的糉子了。

每年端午節奶奶都會包糉子給我們吃 ,今年特別早包好糉子,因爲奶奶她知道我想吃 ,所以特別先包給我吃,我真喜歡奶奶包的糉子。因爲奶奶包的糉子裏面有香菇、豬肉、蝦米等,最重要的是有我最愛吃的蛋黃。包糉子之前要準備很多材料,首先竹葉要先一片一片的洗乾淨然後晾乾 ,接着要將米炒熟再放入所有的料拌炒,然後細心的將糉葉對摺像一個漏斗,將拌炒好的料放進去,最後再將糉葉綁好拿去蒸熟就大功告成了。奶奶說等我長大後,也要教我包漂亮又好吃的糉子呢!

我一邊吃糉子一邊看書的時候, 媽媽突然問我說:“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 ? ”我說:“不知道, 我只覺得糉子很好吃。”後來媽媽就告訴我端午節的由來,聽完了媽媽說的故事讓我對端午節有了更深的認識,而奶奶包的糉子很好吃,我要說:“奶奶,謝謝您!”

端午作文 篇3

明天是端午節,我躺在牀上想到。不知不覺變睡着了。

醒來時發現我已身處異地,“啪”一個東西落在我的臉上,感覺軟軟黏黏的,我一舔,呀!是糉子!同學把我扶起來,說道:“別遲疑了,現在要開戰了!”“開戰?什麼東東?”我說道,“一年一度的糉子大戰呀!”有嗎?還沒等我思考完,同學就把我拉到了地點。我一看,好熱鬧啊!男女各分兩隊,“開戰咯!”只見主持人熱情高漲的喊道,哇塞,女生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搭起了糉子堡壘!我方拿好糉子槍,裝好糉子彈。開始建立糉子防護區和防彈衣。10分鐘後,大家都建立好了防護措施。只見對方竟然堆起了一個糉子原子彈!對方用糉子機把糉子原子彈空降到我方上空。我們使用糉子保護罩抵擋住了。哇塞!對方使出了渾身解數造出了傳說中的:無—敵—糉—子—球,我方漸漸抵擋不住,就在這興奮之際,我也漸漸甦醒。突然,對方一枚子彈擊穿了我的防彈衣,把我的頭砸出個包。我暈了過去,終於醒了過來。回想剛剛一幕,彷彿是真實的一般。

端午作文 篇4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採納,他反而被逐出宮中。屈原氣得不得了,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的漁夫得知後划着小船把竹筒裏的米撒向汨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爲糉子,把劃小船改爲賽龍舟來紀念屈原。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糉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糉子好手――我的媽咪。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糉子。媽咪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的糉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媽咪都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糉子。她在包糉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裏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糉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錐體,然後先放一個棗,接着在裏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後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糉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糉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等糉子包完後,媽咪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裏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然後就可以吃了!媽咪包的糉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糉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每當吃糉子時,我總是吃得很多!

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糉子,還要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賽龍舟了,幾十個水手都拿着槳,奮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士氣高昂,用力地敲着。“加油,加油!”場外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水手們聽了不得不更加使勁划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非常壯觀、熱烈。

吃糉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端午作文 篇5

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慈祥的奶奶,親愛的母親,和藹可親的幼兒園阿姨,給我們講了一個又一個有趣的民間傳說。這些民間傳說,就像一杯杯香氣撲鼻的清茶,讓我們回味無窮。下面就讓我說一個我所知道的民間傳說吧!——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有個傳說,在全國流傳很廣,是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由於秦國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心放棄自己的祖國,然而又有心無力,一氣之下,於當年的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羅河而死。

屈原死後,楚國百姓非常憂傷,紛紛涌到汨羅河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了船隻,托起他的身體滑來滑去,百姓們爲了紀念屈原,便把米飯捏成團蒸熟扔進江中,久而久之,每年的五月五日就成了我們的節日。

端午作文 篇6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來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每年的端午節,每個人的家鄉都有不同的風俗,而我的家鄉開了一場非常隆重的包糉子大賽,今年包糉子大賽是奶奶去參加,因爲奶奶包的糉子很好吃,而且動作也很快。

比賽開始了,我拼了命的爲奶奶加油,可是當時我有一種不詳的預感,那就是我看見了一位年輕人,她包的比奶奶還要快,但是我還是在爲奶奶加油,比賽結束了,奶奶拿到了第二名,不過,奶奶在賽場上包了很多糉子,我非常開心,在路上,我一邊吃糉子一邊唱起了歌,彷彿讓我想起了一首兒歌,那就是我們這學期學的一首《傳統節日》中的一句,過端午,賽龍舟,糉香艾香滿堂飄。我把這一句讀了出來,這時奶奶說,我的孫女真棒!這時,我心裏甜滋滋的。

回到家後,我吃了非常多的糉子,今天晚上我們出去吃飯,在吃飯時,我對奶奶說,奶奶,你今天真棒!今天我在老家過了一個非常,開心的端午節!收穫滿滿哦!

端午作文 篇7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節,下面,告訴你我家是怎麼過端午節的吧。

到了每年的五月五日,家家戶戶都要掛艾葉,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遊百病等活動。這種習俗是經過20xx多年的演化而形成的。五月初五作爲端午節的原因是因爲屈原就是在那天跳下汩羅江自殺的。賽龍舟的習俗也是從人划着小船去尋救屈原這種形式演化過來的。因爲沒有找到屈原的屍體,他就把竹筒裏的米撒在水裏。他認爲魚兒吃飽了就不會去吃屈原的屍體了。後來這種活動不斷演化,到現在就成了糉子。這種紀念屈原的活動漸漸變成了一種風俗。

今年的端午,我家掛上艾葉,包好糉子。等待端午節的到來,啊!終於到端午啦!我家端上一盤盤好菜,把糉子端出來。下面要做什麼呢?當然是開吃啦!你一個,我一個……大家吃的不亦樂乎。

我家的端午節就是這樣的,你家的呢?

端午作文 篇8

戰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後來,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爲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他們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譭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着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着難以抑制的憂鬱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

公無前229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鬱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楚頃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襄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佔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後,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同時拿來了糉子、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

從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划龍舟,投糉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端午亦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爲“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

迄今爲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衆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糉子都與屈原聯繫起來。俗說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爲蛟龍所食,後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糉子樣。

端午食糉

一提到端午節,人們都會馬上想到糉子。糉子又叫“角黍”、“筒糉”,前者是由於形狀有棱角、內裹粘米而得名,後者顧名思義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端午節吃糉子,在魏晉時代已經很盛行。西晉周處《岳陽風土記》中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糉,一名黍。”可見這種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兩個節日裏食用。

糉子還是一種節日往來的禮品。到了唐宋時期,糉子已極爲有名,市場上常有糉子賣。現在,我們過端午節仍然免不了要吃幾隻糉子。糉子有不少花樣,有南北之別,東西之分。南方常用紅棗、花生、鹹肉等混在糯米中製成,也多見不雜別的食品,而去品味糉葉的清香的;北方多以棗、果脯等作爲糉子的餡心。小小的糉子,似乎已經成了中國傳統的象徵,在人們心中佔據着一定的位置。

端午作文 篇9

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即使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懂得端午節的來歷嗎?!不懂得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身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着淚划着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糉子扔到江裏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糉子的來歷。

端午節還有許多有趣的活動。列如賽龍舟,掛香囊,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