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作文【熱門】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爲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端午節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作文【熱門】

端午節作文1

曾經,有一位叫屈原的詩人。他身爲一個楚國人,不忍看到自己的祖國被秦國攻破,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附近楚國百姓得知,紛紛前來憑弔屈原大夫的死,漁夫划起漁舟來打撈屈原大夫的真身。

一個漁民把糯米制成的飯糰拋向水中,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據說糯米可以粘住魚的嘴,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划龍舟分遊江、招魂、競渡、回舟四個程序,有一整套的鑼鼓和唱腔,其中競渡雖然熱烈,但招魂最爲感人。端午節這天,屈原故里人們主要的活動就是看龍舟,吃完早飯,便身着節日盛裝,扶老攜幼從四面八方往西陵峽“屈原沱”彙集,傾城出動,爭看競渡。端午陽的屈原沱兩岸,人山人海,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熱鬧非凡,江上七條龍舟飛渡,岸邊數萬名羣衆觀戰。場面之壯觀,氣氛之熱烈,令人驚歎。

每當這時,我不禁在心裏默唸起屈原大夫的絕作:

《懷沙》:懷沙

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

傷懷永哀兮,汩徂南土。

眴兮杳杳,孔靜幽默。

端午節作文2

端午是一個傳統節日,在五月初五。

端午的活動豐富多彩,每一樣都精彩萬分,趣味盎然。

說到端午就不得不提到一樣家喻戶曉的美食——糉子。老人們熱衷於它,早開始準備了。需要先準備箬葉,將它洗、晾;準備捆糉子的各色繩子;餡料——乾肉、豌豆、蜜棗、豆沙……多種多樣;糯米得提早泡。一種傳統的灰湯糉,還需要用稻草灰熬湯。我最喜歡吃蜜棗餡的。還未剝開,若有若無的香氣就飄了出來,縈繞在鼻間。一掀開箬葉,濃郁的香瞬間釋放。一口咬下去,粘滑的糯米,混着一絲甜味,厚實的口感令人難以忘懷。孩子們還喜歡提着一串串的糉子去串門。

端午的早上,一些家庭吃鹹鴨蛋。於是,一種名爲“撞蛋”的遊戲應運而生。簡單的規則,就是各自挑一個鴨蛋互撞。贏者高興,輸者只能悶悶吃蛋。這遊戲也爲端午添了幾分歡樂。

插艾草,它的香味可以驅蟲,插一把在門上,好看又香。此外還有賣五毒餅、衣絲等各地特有的風俗習慣。

端午那一天最精彩最令人翹首以盼的大約就屬划龍舟了。

一艘艘龍舟入水,人們早已將河道兩岸圍的水泄不通,裏三層外三層。鞭炮響起,划船的人們進入到龍舟裏。擂鼓的把鼓捶得震天響,號子喊的整齊響亮。漢子們鼓足了勁,漿漸起大大的浪花,水花飛濺。龍舟在水上飛行。看客們羣情激昂,加油聲震天動地。鑼鼓聲鞭炮聲號子聲加油聲……混成了最雄渾激烈的交響曲。爲端午這臺轟轟烈烈的大戲完成尾聲部分,落下這一天的帷幕。

在鑼鼓聲中,在歡笑中,在糉子的清香中,端午來去匆匆。

端午節作文3

今年端午節,我過得十分快樂、充實,在家裏我做了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幫忙奶奶包糉子,所以我覺得這一年的端午節十分有好處。

早上,我奇蹟般地起了一個大早,發現奶奶在包糉子,我走上前去問:“要我幫忙嗎?”奶奶笑眯眯地說:“如果你實在要幫也能夠。”我十分開心,搬了一個小椅子坐在奶奶身旁,只見奶奶很熟練地把蒸煮過的糉葉拿在手裏圍成一個半圓錐形,把淘過的糯米灌入糉葉裏,迅速地裹了起來,不一會兒一個漂亮的糉子完成了。我不禁問奶奶,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奶奶說:“包糉子、賽龍舟、做香嚢,還有喝一些黃酒啊,吃“紅”啊……”“哇!有這麼多”我大叫起來,奶奶一臉笑意地說,我再給你講講包糉子的由來吧。”

五月初五,在楚國即將滅亡之時,屈原就是個十他愛國的文人,見到自我的國家即將滅亡,就飲下了最後一杯酒跳入汨羅江自盡了,人們爲了紀念他把糉子扔入江中爲的就就是不讓魚蝦吃掉屈原的屍體,同時還每年在江河裏舉行隆重的賽龍舟。就這樣人們代代相傳,端午節就就是這樣傳承下來的。我聽得十分入神,然而原先端午節還有這樣一個不簡單的故事。糉子包好了,滿屋都就是糉葉的香味,今年的糉子,奶奶包了兩種口味,有紅豆蜜棗味和鹹肉味的,儘管我沒有成功的包好一個糉子,可就是我幫奶奶做了自我力所能及的事,所以當我剝開糉子,深深地聞了一下這裹着糉葉香氣的糯米糉子,咬下一口滿口香氣感到真就是好吃,因爲這個糉子裏有我勞動的一份噢!

這個端午,讓我足實長了知識,讓我真正體會了這一年的端午節就是一個“濃情搞笑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4

“浴蘭包糉念忠臣,千古不亡湘水身。當日楚王憎逆耳,隨將一國殉靈均。”就在幾天前,端午節悄然而至。這時,每家每戶都在包糉子,吃糉子,走在大街上都能聞到糉子的陣陣清香。每當我聞到這種香味,思緒就會飄回我小時候在家鄉過的那次端午。

那時的我還只是一個小男孩,聽到端午節可以回到家鄉,瞬間開心得一蹦三尺高。經過幾個小時的行程,我們終於回到了老家——湖南。我們剛到時,其他長輩已經開始做糉子了,我立馬跑過去嚷嚷着也要做。他們無奈,只好讓我跟着他們依葫蘆畫瓢捏了一個出來。原來,做糉子的步驟可不簡單,一個糉子要從糯米開始,再與餡混在一起翻炒,就連包糉子的糉葉也要挑選最好的,這些麻煩的步驟我哪會耐心去做啊,馬馬虎虎做了一個就去聽曾爺爺講故事去了。

聽故事聽了一半,曾爺爺突然要給我們介紹端午節的來歷,這個可新鮮啊,我和其他小夥伴們都瞬間來了精神,耳朵都迫不及待地豎了起來。原來,就像是開頭詩中所說的一樣,在春秋時期有一個楚國人名叫屈原,他一心爲了人民,受百姓擁戴。只不過楚國國君並不採納他提出的政策,屈原鬱郁不得志,最終跳河自殺。而當地的百姓爲了不讓屈原被魚吃掉,便用糯米做成團投進河裏餵魚,也就形成了今天的端午節的糉子。

聽完曾爺爺的故事,糉子也都快做好了,開餐!等家裏長輩們動筷之後,我便開始狼吞虎嚥,大快朵頤,碗裏的糉子瞬間被清理乾淨,此時我已經滿足地靠在椅背上了。

現在,我們什麼時候都可以吃到糉子,但是,就像春節的餃子一樣,只有端午節的糉子最香,因爲那是中國的傳統。而在每一個端午中,那次端午的糉子是我記憶中最香的。

端午節作文5

農曆五月初五的早晨,媽媽跟我說今天是端午節,我們到外婆家去吃糉子,我高興的直叫好終於可以去外婆家了,可是爲什麼要吃糉子呢我好奇的問道。媽媽說今天是爲了紀念歷史上一位偉大的名族詩人屈原。端午節是我國兩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掛艾葉,吃糉子,喝黃酒賽龍舟。賽龍舟也是爲了紀念屈原我自言的說着,這時媽媽跟我說 :“戰國時期楚國人捨不得屈原就這樣死去,於是很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在後來不知蹤跡,後來這天五月初五就賽龍舟紀念他。”

聽着媽媽說着,不知道不覺就來到了外婆家門口,外婆高興的出來抱着我說;我家寶貝長大了,見了外婆我好奇的問道:“問什麼要用糉葉來包呢 ?”外婆說道:“以前戰國時期是用竹筒盛裝糯米,然後丟在長江裏去的,爲什麼呢我說。外婆說道是那時候是爲了不要讓恐魚去吃屈原也是爲了紀念他的一種說法。”聽上去真像童話故事。在心底我默默的對自己說長大了也要當詩人。

來到外婆家的廚房我看見盆裏放着好多白白的糯米,旁邊還有剛洗好綠綠的糉葉,外婆說中午我們就吃糉子,說着外婆動起手來,看見她拿着糉子捲起了一角,裝上糯米折了起來就拿出線包紮起來看上去真好玩,這時候我就跟着學起來了,外婆叫我仔細看她怎麼包的,接着 我包的時候米灑了一地,她笑着我沒關係,慢慢來就會的不要灰心。我又拿起糉葉包起來正準備放進米時看見糉葉還有洞,外婆婆笑着說道,寶貝要仔細看我咋包的才行,我又從新來過可是米還是灑了一地,我有點灰心的,這時候媽媽看見了,在旁邊說道 不要灰心慢慢來就會的,過了好久喔終於包了一個歪歪的糉子,她們都笑了。

午外婆端上熱氣騰騰香噴噴的糉子來,我忍不住馬上動起手來,這時候外婆說:“今天寶貝要吃自己包的糉子了,”拿出來看結果糉葉的一角都煮出了白白的糯米,在看看外婆包的糉子,我慚愧的說;“外婆包的糉子真好看,”她們都樂了。

端午節作文6

五月五,過端午,賽龍舟,敲鑼鼓。

所有大街小巷都沸騰起來了,有賣香囊的,賣艾草的,還有賣五色線的。俗話說的好,屋上綁艾,家家有愛。於是我家到處也都放上了艾草。媽媽還買了一些五色線,戴在了哥哥姐姐和我的手上。

今年的端午氣息,老家最旺,和一家人團團圓圓吃糉子,那才叫艾。所以我們決定去奶奶家過端午。

一路上鳥語花香,果實累累。到了,我下了車,便向家門奔去。爺爺奶奶在看電視,聽說某地又新增確診病例23例,不會吧!病例又增加了這麼多,看到這兒,我纔想起自己又忘戴口罩了。唉,我真是大馬虎!

中午,爸爸媽媽準備包糉子,我也想包一下試試,可媽媽說我還不能包糉子,因爲我太小了。爸爸比較善解人意,說:她想包就包吧,小孩子手巧,說不定能比咱們包的還好。於是我就加入了包糉子團。

首先,準備一張方形的糉子皮,然後把糯米平鋪在上面,再放幾粒花生,可花生到底放幾顆呢?我不太愛吃花生,那就不放了吧。然後再放兩顆蜜棗,這樣口感吃起來甜絲絲的更符合我的少女心。最後再放一層糯米。開始包了,先將長的那兩邊往裏包一下,再把上面短的一邊往下折,然後翻個面,用繩子固定好糉子葉。看到爸爸媽媽嫺熟的手法,我百般羨慕,可我還是第一次包。繩子一綁,一個糉子就包好了。我看着我那個有點拙態的糉子,心裏歡喜着:我會包糉子了!我屋裏屋外的跑着,看見人都指着我的糉子說:看,我自己包的糉子!人們都連忙誇讚:妞妞會包糉子了!我快樂地回了家,爸爸說:要上鍋蒸了,把糉子給爸爸好不好?我這才戀戀不捨地把糉子給了爸爸,然後去看電視。

不知不覺中,糉子蒸好了,爸爸把我包的糉子放到我的碗裏,那糉子白白的,像個白胖子,吃一口糯糯的。

真是吃在嘴裏,甜在心裏。

端午節作文7

端午節到了,老師要求我們畫端午節的畫。我想,端午節怎麼畫呢?我對媽媽說:“畫糉子吧。”媽媽說:“不能只畫糉子,艾葉也是端午節的象徵。”“那艾葉怎麼畫呢?糉子我也不會畫。”於是,媽媽打開電腦,搜了幾張艾葉和糉子的圖片,給我打印下來。我說:“這也太難了吧。”媽媽說:“你不畫怎麼知道難畫呢?”於是我畫了好多張,結果沒有一張好看的,我急得哭了。媽媽給我畫了艾葉的樣本,我照着樣本畫,結果還是慘不忍睹。我氣極了,我想,我看着糉子和艾葉畫不是能畫好嗎?於是我找來了糉子和艾葉,把糉子放在盤子裏,之後,我照着這兩個實物畫,很快畫好了。而且畫的比前幾張好了許多。

我知道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

端午節到了,老師要求我們畫端午節的畫。我想,端午節怎麼畫呢?我對媽媽說:“畫糉子吧。”媽媽說:“不能只畫糉子,艾葉也是端午節的象徵。”“那艾葉怎麼畫呢?糉子我也不會畫。”於是,媽媽打開電腦,搜了幾張艾葉和糉子的圖片,給我打印下來。我說:“這也太難了吧。”媽媽說:“你不畫怎麼知道難畫呢?”於是我畫了好多張,結果沒有一張好看的,我急得哭了。媽媽給我畫了艾葉的樣本,我照着樣本畫,結果還是慘不忍睹。我氣極了,我想,我看着糉子和艾葉畫不是能畫好嗎?於是我找來了糉子和艾葉,把糉子放在盤子裏,之後,我照着這兩個實物畫,很快畫好了。而且畫的比前幾張好了許多。

我知道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端午節作文8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我家住在農村,一到這天,家家戶戶都會在門窗上方掛着大人們從山上的田埂邊拔來的艾草,艾草的味道特別大,整個村子裏都沉浸在艾草的世界裏。

奶奶悄悄的說,這是爲了驅災辟邪。她還給我胳膊腕上戴上五色線,也告訴我其中的奧祕,戴上它,可以防毒蛇呢!

在端午節這天,每家每戶都會包起糉子來,我家也不例外。媽媽去集市買來糯米、大棗、葡萄乾等材料,爺爺又去山上摘來了許多蘆葉,我們全家興高采烈的圍在一起準備包糉子哦!

媽媽可真算得上是包糉子的能手,只見她挑了兩片又大又寬的蘆葉,很熟練地捲成了喇叭形,再用小勺從泡好的糯米、大棗、葡萄乾中舀了幾勺來裝進“喇叭”裏,然後均勻地放上三顆紅棗,最後左一包,右一裹,用麻繩繫緊,一個菱形的大糉子就包好了,看得我眼花繚亂,垂涎三尺。

我便想學了,便隨手拿起一張翠綠的蘆葉,學着媽媽的樣子,捲成一個小小的“漏斗”,然後放了幾大勺糯米之後又放了幾個大大的紅棗,並用麻繩繫緊。因爲糯米放的太多,小糉子竟然成了一個“大肚子胖娃娃”,大家看了都哈哈大笑起來,在這歡聲笑語中我們度過了一個包糉子的歡樂時光。

糉子煮熟了,那誘人的清香充滿了整個屋子,這熱氣騰騰的糉子比什麼都美味。我們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糉子,心情無比快樂啊!

我們老師曾說過:過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以後人們把這一天定爲“端午節”以吃糉子的形式來紀念屈原。因此,我知道了屈原是個好人,是個忠臣,是個偉大的詩人,我要年年過端午節,牢牢記住屈原這個人,像他那樣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

這個端午節過的可真開心啊!也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現在,我度過了難忘的這一天,我更喜歡吃媽媽包的糉子。

端午節作文9

心如糯米,越粘越緊。情如糉葉,越煮越香。”又一個端午節即將來臨,每年的端午節,我都會無比思念長眠在地下的姥姥

記得小時候,每到端午節,姥姥就開始忙碌起來了,她早早起牀去購買包糉子用的艾葉。於是,整個早上全家人在姥姥的帶領下圍坐在一起,包糉子、話家常。大家一邊包糉子,一邊傾聽着姥姥爲我們講那個熟悉卻百聽不厭的故事,於是我們明白了端午節的來歷,更認識了一個偉大的人物——屈原。

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重五節,它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屈原的忌日。說是公元278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楚國大夫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並將糉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咬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吃着甜甜糯糯的糉子,品着綿長厚重的中華文化,我知道姥姥想讓我有屈原一樣的傲骨和情懷。

姥姥還有個拿手絕活——做香包。我是她的第一個孫子,她對我分外疼惜,每年都會親手給我做各式各樣的香包。在我的記憶中,似乎沒有重樣的。奶奶手非常巧,會做各種形狀,其中有馬、蛇、豬、兔子、老虎、大熊貓;太陽,月亮,星星;還有各種花形的、心型的。她無論做什麼都像什麼,每一個都是栩栩如生,可漂亮了。雖然我是男生,並不喜歡香包散發的那種味道,但因爲是姥姥親手縫的,所以我就視爲最好的禮物。

每到端午節,姥姥總是笑盈盈地給我腰間佩戴各種香包,腕上繫上五彩絲線,說是辟邪。吃着她親手爲我剝開的散發着竹葉清香的糉子,還有糖糕、雞蛋……我的心裏別提有多美啦!大家看着我全身掛滿了各種各樣的香包,笑我臭美,我反而更得意了,還可勁地炫耀我的這些“寶貝”。

糉葉飄香,香包傳情。那一個個糉子、一串串香包都藏着姥姥濃濃的愛,就算回憶褪色,姥姥對我的愛卻是無法抹去的,她將永遠珍藏在我幼小的心底。

端午節作文10

俗話說得好:“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的確,雖然有很多節日是國內統一的,但是各個地方過節的方式不同。在我們這裏,一般在端午節這一天,家家戶戶吃糉子插艾葉。媽媽一早就插了艾葉,媽媽說艾葉除了“辟邪”,更重要的是有一定的防病作用。

端午節這天,媽媽早早的準備好了包糉子的材料,今年的端午節,我也打算露一手。開始包糉子了,媽媽幫我準備好了糉餡和葉,一步一步教我包糉子。媽媽說:“包糉子首先要把糉葉捲成你想要的糉子的大小。”媽媽一邊說一邊給我做示範。“接着在卷好的糉葉裏放上糯米,還要把糯米壓緊,這樣包出的糉子纔好吃,然後,在中間放一兩個小棗,最後把糉葉包起來用繩子紮好。”這樣,一個可愛的小糉子就包好了。

我迫不及待的拿起糉葉,把糉葉捲成了一個特別小的“窩”,然後按照媽媽教我的步驟包起了糉子。可在媽媽手裏“聽話”的糉葉,到我這裏就不“聽話”了,還沒等着我用繩子紮好,餡就全露了,一連包了好幾個,都是如此,我有些泄氣。媽媽看出了我的變化,語重心長的'對我說:“做什麼事都有困難,可不能在困難面前低頭。”聽了媽媽的話,我不好意思放棄,只好接着包。

我包的糉子終於“問世”了,和媽媽包的擺在一起,明顯敗下陣來。它雖然沒有媽媽包的那麼標準好看,但我還是很開心,因爲我終於學會包糉子了。一個上午過去了,我包了好多的糉子,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我還是蠻開心的。

端午節就這麼過去了,嘴裏吃着自己親手包的糉子,心裏美滋滋的。

端午節作文11

端午節到了,姐姐也要從學校回來了,初四下午,我和爸爸去邯鄲接姐姐。

到高鐵站,我獨自去裏面接姐姐,本來很害怕,可還是自己去了,我在出站口等了二分鐘。姐姐出來了,我走到姐姐面前,她愣了一下,說我長高,她都沒認出來,我笑了。我告訴姐姐,很多人都說我長高了,姐姐也重複好幾遍,她都沒認出我。姐姐一個勁說,她學校下雨很大,我見到姐姐反倒沒話說了,心裏特別開心。又問,咱們這下雨了沒,我說沒有。在車上,姐姐從包裏拿出一個橙子,在學校買的。

回到家,媽媽在包糉子,過會,我就把橙子吃了,真甜。六點,弟弟也回來了,一進門就叫姐姐,又迫不及待的從書包裏拿出禮物,媽媽看見說,笑霄,這也是柯柯的心意,姐姐笑了。媽媽包好糉子,讓我和姐姐去給奶奶和大姑送點,我們接了任務就走咯。晚飯後,我和姐姐弟弟看電視到十點多。

第二天早晨,姐姐起來後,問中午吃什麼,姐姐想吃熬菜,我不想吃,沒胃口,媽媽又問吃排骨行不,姐姐同意。十二點,媽媽買排骨回來,趕緊燉,一個小時後,排骨燉好了,都吃的特別香。

初七早晨,我想讓媽媽包餃子,天氣很熱,媽媽不願意包,姐姐也說別包了。弟弟說,咱們晚上吃火鍋,媽媽問姐姐,那就吃火鍋吧,姐姐也同意,把弟弟高興的,又蹦又跳。十點多媽媽回來了,說中午吃吧,媽媽已經把菜和羊肉買回來,我們說行。中午,爸爸回來,他不願意吃火鍋,我們四個人吃,姐姐又給我夾菜,夾肉,我很開心。想着明天姐姐要走,心裏還是捨不得。但我多看看姐姐,也是高興的。姐姐在家這幾天,我很珍惜時間。白天,給她拿充電器,耳機,晚上給姐姐倒水。

初八,我沒有吃早餐,看看姐姐,她還睡的很香,從姐姐回來後,我晚上睡覺也晚了,但我每晚睡得都很甜。

中午,姐姐吃飯時,媽媽又去超市給她買東西,十一點二十,姐姐就走了。

端午節作文12

端午節在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他在不同的地方名字也有變化,有的地方稱爲端陽節,有的稱爲龍舟節,還有的稱爲詩人節等。

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大詩人屈原而設立的,關於節日的由來,就讓我來跟大家說說吧。屈原是戰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其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強烈反對,屈原在被趕出都城流放的情況下,寫下憂國憂民的《離騷》和《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了楚國京都,屈原始終不捨自己的祖國,於五月初五在寫下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汩羅江。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汩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初五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端午節也有很多習俗哦,掛艾葉就是南方必不可少的習俗,古人用艾草代表招百福,認爲它是一種可以治百病的草藥,插在門上祛除各種毒害,可以使人身體健康。吃糉子,賽龍舟也是端午的重要習俗之一。

除此之外,端午節還有很多美食,比如糉子和五黃,糉子是家家戶戶都會包的,準備一張糉葉,先將糉葉捲一捲,成一個漏斗型,根據糉葉的大小往裏面放入糯米,然後將糉葉翻過來壓下去,兩邊收口,再剪去多餘的糉葉,最後用糉繩綁好,美味的糉子就包好啦!而五黃呢,分別是黃鱔,黃魚,黃瓜,鹹蛋黃和雄黃酒,五黃可以更好地驅毒辟邪。

這就是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你們知道了嗎?

端午節作文13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它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但它是怎麼來的呢?通過查資料,我瞭解到:原來,端午是爲了紀念屈原一樣的愛國人士的,而且,端午節有很多習俗:包糉子、賽龍舟、做香囊等。我喜歡吃糉子,這次也不例外,我和媽媽一起包糉子。

我們準備了許多材料:有糉葉、糯米、紅棗和鹹肉等。

開始包糉子了。媽媽先把糯米浸泡在水裏,再把糉葉和紅棗放入水中清洗一下,將棗核去掉;然後,把浸泡好的糯米放入鋪平的糉葉裏,包成三角狀,不封口;接着,將處理好的紅棗放進去,又在上面撒了一層糯米,封上口;最後,在糉子外面繫上腰帶。我也跟着做。很快,一個一個口味不一的小糉子做好了,它們排成一排,可愛得很!媽媽把它們放入鍋裏,用中火蒸。我開啓了等待之旅。

不大一會兒,美味的糉子就要出鍋了。那香噴噴的氣味勾引我來到了鍋前,打開鍋蓋,抓起一個糉子:“哎呀!呼呼!好燙!”我慌忙扔掉糉子,把伸出去的手又抽了回來。媽媽轉個頭來提醒我:“小心點兒,你這個小貪吃鬼!別添亂了,還是讓我來吧!”說完,媽媽拿來筷子,把糉子一個一個夾到盤子裏,端到桌上。這些三角形的糉子,像一座座小山,堆在盤子裏,真好看!我耐心等了一會兒,等糉子不燙了,拿起一個糉子,解開它的帶子,脫掉它的綠衣服,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一旁的爸爸見我吃得這麼香,笑了,說:“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像屈原一樣的愛國人士,我們可不能忘記他們。”我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爸爸說得對,絕對不能忘記這些爲國付出的人。

這次的端午節,我覺得自己又長大了一歲:作爲中國人,我定要向屈原他們學習,做一個熱愛祖國的好男兒!

端午節作文14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撒白糖……”端午的清晨在小孩子們歡快清亮的曲調中到來,脆生生的歌聲喚醒了寧靜祥和的村莊。

外婆踏著一地細碎的露珠,在清涼的晨風中喚我起牀。起初我捨不得柔軟的被窩,但端午的香氣已從廚房飄出,瞌睡便隨着這芳香散去了。

最先跑出來的端午的香,便是糉葉的香。修長的葉片暈染了一片青綠,散發着艾草的清香。外婆將幾片糉葉鋪開放在鐵盆裏,再澆一壺滾燙的熱水。絲絲縷縷的清香被嫋嫋水霧攜着,彌散在小院上空,樹梢的鳥兒似乎都被香氣吸引,忘記了歌唱,探頭探腦地向院裏窺視。

外婆再將那一顆顆雪白透亮的糯米放入淘籮,糯米們你擠我我擠你,歡快地“咯咯”笑着,在清水中愜意地游來游去。

我最着迷的是外婆包糉子的過程。外婆將三片糉葉錯落着搭好,輕輕抹平,然後,變魔術一般,雙手隨意一彎,便折出一個小小的漏斗來。再將那鼓鼓囊囊的糯米添一些在尖角里,捏幾顆紅棗蓋在米上,最後把另一撮米壓在紅棗上。外婆不會讓紅棗露出米外,這樣,紅棗香香甜甜的汁液全部浸在米中,不放糖,卻更加甜蜜。外婆緊緊捏着盛滿餡兒的糉葉,將糉葉往下一折,隨手拽過繩緊緊纏兩圈,便將糉葉裹住,最後打上一個精巧的結,一個精緻的三角糉子就製作完工啦。我趕緊接過糉子,滿心滿眼的喜歡。

糉子在鍋裏咕嘟咕嘟地唱着歌,應和着端午的歌謠,香氣從廚房中爭先恐後地跑出,和在窗外扒望的我撞了個滿懷。我不住地吸着鼻子,吞嚥着口水,恨不得把香氣全部吃進肚子裏。外婆看我這饞樣,笑道:“不急,外婆的糉子啊,越煮越香。”

終於,糉子出鍋了,我顧不得燙,一把拉開繩子,三片糉葉便應勢而開,露出裏面微黃透亮的糉子。我迫不及待咬下一大口,脣齒間立即溢滿了端午的氣息,這是葉的清香,米的軟糯,棗的甜蜜,更是幾千年來人們對自己身邊親人們喜樂安康的祝願。

端午節作文15

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如期而至,這是我最喜歡的節日啦!不僅如此,端午節的習俗也有很多。比如:吃糉子、賽龍舟、掛艾草、做香袋、喝雄黃酒……我漸漸長大了,懂得越來越多。我知道了屈原的故事,這樣一個忠貞愛國的詩人,在我心中愈發高大起來!那麼,今年我想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對他的仰慕和追思。

那就動手包糉子吧!一大早,我就迫不及待地催促姥姥準備做糉子的材料。姥姥笑眯眯地說:“準備好了,瞧,在那裏呢!”我跑到廚房一看:“啊!泡了一晚上的紅小豆,雪白的江米,醃製好的肉塊兒,碧綠的糉子葉,暗紅色蜜棗……我好像聞到了糉子的香味了!”

姥姥先把糉子葉放在開水裏煮了大約五分鐘,馬上把它們從熱水裏撈出來,放到冷水裏冷卻。姥姥從冷水中撈出兩片葉子,將它們一上一下地排好,沾上水,雙手抓住葉子,向後對摺成漏斗形,左手托住卷好的糉子葉,右手拿勺倒入三分之一的米。在姥姥指導下,我在“餡”裏放入甜絲絲的大蜜棗,蓋上一層江米後,右手抓起糉子葉的上半部,左手拍打糉子葉的底部。聽姥姥說這麼做是爲了讓糉子的“漏斗”裝得更多些。咦!包糉子,還有這麼多“學問”啊!

最後,我和姥姥用多餘的葉子蓋上頂部,再用馬蓮捆綁結實,在糉子上系一個蝴蝶結。哈哈,大功告成啦!

過了一會兒,將包好的糉子全都倒進了鍋裏,蓋上鍋蓋,大火燒十分鐘後,高壓鍋發出“噝噝”聲,再蓋上閥門,改換成小火,這時,滿屋就已經開始飄動着糉子的香味兒,真讓人垂涎欲滴啊!一個小時後,一個個充滿清香的糉子新鮮出爐了!我一邊品嚐着糉,一邊想着老百姓用這個形式來祭奠屈原的故事,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賽龍舟的盛況,掛艾草的風俗,讓端午節變得熱鬧而生動起來。我想,端午節,我們吃的不僅僅是糉子,更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精神食糧——滋養我們的心靈,啓迪我們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