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校長畢業致辭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肯定對各類致辭都很熟悉吧,致辭是指在舉行會議或某種儀式時具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講話。還在苦苦尋找優秀的致辭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清華校長畢業致辭,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清華校長畢業致辭

清華校長畢業致辭1

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親友們、來賓們:

一場小雨過後,校園格外朗潤。8日,清華大學3000多名本科生迎來畢業前的最後相聚,在畢業典禮上,清華校長邱勇鼓勵他們用一生去追尋“意義”。

畢業典禮上,校長臨別贈言。邱勇開篇即提到,在這屆畢業生入學的第二年即20xx年,學校建成全球最大的校園創客空間iCenter,如今,在清華各類創新創業教育平臺上,活躍着500多個創新創業團隊。這其中包括清華超算團隊,他們在20xx年首次包攬三大國際超算競賽冠軍,在今年已經結束的兩項國際超算賽事中,都成功衛冕。他還特別提到,“在座的李北辰、馮冠宇、謝磊、劉家昌四位同學都是今年的團隊成員。在此,讓我們把掌聲送給所有積極參與校園創新創業活動的同學們!”

此時,作爲“優秀畢業生”的李北辰正坐在清華綜合體育館一層正中,認真聆聽校長致辭,看到同級的3000多名同窗一起爲自己和團隊鼓掌,他很開心,“很自豪,說明我們還是做出了一點成績!”就在十多天前,在德國的20xx國際大學生超算競賽上,李北辰帶領清華超算團隊成功衛冕總冠軍,這已是這個清華超算團隊在國際三大大學生超算賽事中第十次奪冠。

畢業,是人生中一個特別有意義的日子。但是,很多時候“意義”並不是自然呈現的,我國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先生說:“意義發生於自覺及瞭解。”意義,成爲這“最後一課”的高頻詞,邱勇說,“我想告訴大家,在這個世界上,意義總是存在的。但是,意義需要我們持續去追尋和挖掘。”

意義,值得人用一生去追尋。具體如何實現?邱勇爲畢業生道出三條黃金法則:要從對自我的深入瞭解中去追尋意義,做內心想做的事情;要以長遠的眼光去追尋意義,選擇有價值的事業;要用“大我”的情懷去追尋意義,引領人生不斷邁上新的高度。

臺下的李北辰,聆聽之餘,也在思考,“人生的意義,不是單單幾個獎,也不僅僅是一時的成績。”大學期間,清華的“思源計劃”引導他樹立社會責任感,超算團隊的比賽歷練在提升專業知識和領導力,幾年下來,回報社會的信念變得越來越清晰。他說,“清華教會我,人生道路上只有將個人選擇與國家、社會緊密聯繫,才能收穫更大的意義。”即將去麻省理工學院讀博的他明白,未來的發展道路多種多樣,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學成之後,終將會回到祖國。

今年,清華共有3000多名本科生和7000多名研究生畢業。截至7月7日,清華大學20xx屆畢業生就業率爲95.1%;簽訂三方就業協議的畢業生中,59.6%赴京外地區就業,全校已連續6年超過半數畢業生前往京外地區就業。

以開放精神點亮人生

清華校長畢業致辭2

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親友們、來賓們:

今天,是一個特別值得銘記的日子。首先我代表學校向7000多名獲得博士、碩士學位的同學表示熱烈的祝賀!向辛勤培育你們的父母和各位老師致以衷心的感謝!

畢業是一道分割線,從此你們將開啓人生新的篇章。人文學院來自意大利的戈雅同學,畢業於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博洛尼亞大學。她來到清華學習中國語言文學,從清華畢業後又將回到博洛尼亞大學任教,傳播古老的東方文化。新聞學院來自新加坡的陳容華同學,已經在北京、新加坡和曼谷建立了個人工作室,畢業後將專心投入影視創作。學校今年的官方英文宣傳片,就是她帶領團隊歷時數月拍攝製作的,以國際學生的視角呈現了今日清華的活力與魅力。今天,有來自全球70多個國家的400多名國際研究生身着清華的學位服參加畢業典禮。“五色交輝,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終和且平。”清華因開放而更加多彩。

開放的清華,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國際學生和國際學者,也讓越來越多的清華師生走出國門。經管學院的趙闖同學,在校期間曾赴9個國家和地區參加各種交流活動。他感受到,成爲更好的自己、建設更好的世界是各國青年人共同的夢想。在個人總結中,他寫道:“國際舞臺上的青年就是國際舞臺上的中國,青年世代友好,明天就會更好。”

開放包容是清華大學的重要傳統。校歌有言,“海能卑下衆水歸”“同仁一視,泱泱大風”。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西雅圖全球創新學院、蘇世民書院、米蘭中意設計創新基地、世界和平論壇、“一帶一路”達沃斯論壇、亞洲大學聯盟,一系列成功的國際合作項目展現了清華全球戰略推進的堅實步伐。清華正在以更加開放自信的姿態走向世界,世界也聽到了更多來自清華的聲音。

大學近千年的發展是一個不斷走向開放的過程。大學提供的豐富的教育機會,吸引聚集了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學生和學者,不同的學科在大學裏協同發展,多樣的文化在大學裏相互交融。在全球化的今天,開放辦學已經成爲高等教育發展的主流趨勢,大學間的聯繫日益密切,大學在促進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上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20xx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西方有學者認爲21世紀始於中國的1978年。改革開放將豐富多彩的世界帶進了中國,也讓一個生機勃勃的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當今時代的開放性正在不斷擴大,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開放格局中,社會單元緊密聯繫,競爭與合作相伴相隨。同學們,你們正處在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歷史節點上,面對的是一個更加開放的時代。你們要努力與時代同行,以開放精神點亮人生。

與開放的時代同行,要擁有創新的勇氣。開放和創新是當今世界最鮮明的時代特徵,開放的時代爲創新提供了無限可能。創新的道路往往是佈滿荊棘的,越是重大的創新,挑戰性越大,風險也越大。你們要勇於打破思維定勢、突破個體侷限,樂於接受新思想、接納新事物,敢於選擇有挑戰性的事業,做不畏艱辛的創新者。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飛機設計師程不時先生從清華畢業後,毅然投身於我國的航空事業。面對當時外無專家幫助、內無前人經驗的艱難局面,26歲的程不時學長勇敢地挑起了任務緊、難度大的飛機設計重擔,爲我國自行研製出首架大型噴氣式客機作出了突出貢獻。程不時學長說:“創新是人類有生以來就被賦予的一種品質,一種思維的品質,我們要捍衛起每個人心裏的創新基因。”

與開放的時代同行,要學會尊重不同的聲音。開放的時代爲每個人提供了自由發展的空間,良好的自由發展空間需要人們相互包容、相互尊重。文明因多樣而不朽,世界因融合而美麗,人生因包容而煥發光彩。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身,尊重他人才能贏得來自他人的尊重,正所謂“敬人者,人恆敬之”。我們可以“各美其美”,更鼓勵“美人之美”。只有在發自內心的尊重和相互欣賞的基礎上,纔會實現“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與開放的時代同行,要遵從內心的價值取向。開放的時代機會無限,衆多的機會帶來了多樣的選擇。但選擇越多,迷茫往往也越多。在選擇面前,不要爲外物所擾,不要爲私利所動,不要爲俗流所惑,要靜下來傾聽內心的聲音,堅守自身的道德標準和價值取向。在迷茫的時候,不要忘記自己的初心,不要放棄自己的夢想,要做真正有長遠意義的事情,始終保持人生的方向感。聽從你心,行你所行,立德立言,無問西東。

同學們,海闊天空的人生畫卷正在你們面前展開,無限光明的未來正在呼喚你們勇敢前行。“惟希望也,故進取”“惟進取也,故日新”。身處開放的時代,我希望你們始終遵從內心的選擇,永葆進取的精神和創新的激情,在包容和尊重中不斷獲取人生的力量。“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我相信你們一定能夠融入這個偉大的時代,以開放精神點亮人生,成就自我,引領未來!

今天是一個讓人眷戀的日子,我希望你們記住,清華永遠是你們溫暖的家。歡迎你們隨時回家!

清華校長畢業致辭3

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親友們、來賓們:

今天,是你們人生中陽光燦爛的一天。四年的大學生活,已變成無數難忘的畫面,從備戰國慶遊行的八天七夜,到百年校慶的志願服務;從陽光長跑的腳步與汗水,到《馬蘭花開》的淚光和歡笑與吐槽,到清芬園麻辣香鍋的排隊和回味——你們把一段終將逝去的青春,永遠定格在這裏!我和全校教職員工,有幸在你們的故事中充當配角,感受你們的激情,見證你們的成長,分享你們的收穫。

今天,也是一個感恩和慶賀的日子。我要感謝所有家長和教職員工,你們的默默付出,使同學們的青春大戲順利殺青,在更大的舞臺上開始更精彩的續集。我衷心祝賀各位受表彰的同學,你們用努力奮鬥成爲大家的榜樣,你們是清華今天的驕傲!我更想到那些曾在學業、愛情和成長中挫敗過、彷徨過的同學,你們克服了困難,經歷了磨練,戰勝了自我,取得了無法用分數記錄的進步,你們的畢業更值得祝賀,我爲你們感到自豪!

同學們,你們成長在全球化深入發展的時代,人類的命運休慼與共,各國的發展息息相關;你們成長在信息化方興未艾的時代,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知識經濟蓬勃發展;你們成長在文化交融日益加深的時代,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盪,不同文明交相輝映;你們更成長在中國快速崛起的時代,我們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顯著提升,中華民族更加自信地邁向偉大復興。與我們這一代人相比,你們的視野更寬、知識更廣、節奏更快,更自覺地開始了個性發展,更多地擁有了獨立、平等和開放的意識。今天,你們大學畢業了。無論畢業後是走向社會還是繼續讀研,你們都將置身新的環境、面對新的變化。你們的學習成長將擁有更大的自主性,生活交往將面對更復雜的社會關係,事業發展將面臨更多的機遇、更多的選擇。我想告訴你們,機遇不僅孕育着成功也伴隨着挑戰,迎接挑戰不僅需要追求卓越,也要懂得堅持,更要學會放棄。

今年1月,我們在達沃斯舉辦了一場高層圓桌會議,邀請了多位世界知名人士,請他們對清華的未來發展提出建議。當談到對年輕人的培養時,澳大利亞前總理、現在又再次擔任總理的陸克文先生對我說,年輕人在成長過程中要回答三個重要問題:你相信什麼?你爲什麼相信?你能爲你所相信的做些什麼?因爲每個人的生活和事業都不會一帆風順,總是起起伏伏,甚至會遭遇挫折和失敗。當人生處於低潮的時候,只有迴歸到最基本的價值觀,堅信自己所相信的,才能在挑戰中把握機遇,在絕望中看到希望。今天,我想結合身邊的三個故事,對同學們的未來發展談一些看法。

大家知道,清華最近啓動了蘇世民全球學者項目。在和項目捐贈人蘇世民的交往中,我們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他說起學生時代有一位田徑教練,總讓他們大冷天在停車場練衝刺和中長跑。在他們累得筋疲力盡、雙腿麻木的時候,教練還衝他們大喊:再跑一圈,再跑一圈!因爲訓練多一分付出,對抗纔多一分收穫。在一圈又一圈的奔跑中,他逐漸懂得,“再跑一圈”不僅是對身體的訓練,更是意志品質的磨練,這也成了他的價值追求和人生信條。“再跑一圈”,就是選擇努力和堅持,努力就是機遇,堅持就有希望。

第二個是關於選擇的故事。兩年前,我校新聞學院組織研究生國際實習,很多同學爭着去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但有一個女生主動提出要去埃及。那時候,埃及正處於嚴重的動盪時期,政局不穩,社會混亂,隨時面臨着各種危險。但她覺得,作爲一個未來的新聞人,應該有自己的價值判斷,應該在風險中鍛鍊成長。聽了她的故事,我很受感動,也很欣賞她對新聞事業的執著和熱愛。我相信,她的選擇不僅意味着更大的付出和努力,更折射出她的獨立人格和職業信念。

還有一個是清華長期合作伙伴新加坡佳通集團的故事。集團執行董事林美金女士曾跟我說,公司最早是在印尼做輪胎,總裁林德祥先生熱心公益事業,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作了很多貢獻。由於林先生的爲人和經營之道,集團的一個子公司順利取得了菸草產業的經營執照。一般來說,大家都會認爲這是一個賺錢的好機會。但林先生對子女們說,一本萬利的生意誰都想做,但這種生意容易讓人見利忘義,對企業發展不利,對子女們的未來也不好;何況菸草不利於公衆健康,做菸草有違他的道德良知。在如此巨大的誘惑面前,他們毅然決定放棄。這麼多年來,佳通集團始終以橡膠輪胎爲主業,經過三代人的努力,終於成爲新加坡著名的跨國企業。

同學們,這三個故事揭示了同一個道理,那就是:不管你處在人生的高峯還是低谷,命運終究需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當你經過長途跋涉、身心疲憊時,只有堅持“再跑一圈”,才能衝出困境、跨越極限,迎來意想不到的新機遇,邁向人生旅程的新起點;當你面臨困難挑戰、風險危機時,只有堅持獨立思考、不隨大流,才能做出正確選擇,敢於迎難而上,超越自我,贏得尊重;當你面對巨大的壓力或者誘惑時,只有堅守最基本的價值觀,才能看淡得失、懂得放棄,獲得內心的寧靜,感受到生命的厚重。

同學們,20xx年,你們大學畢業了。100年前,建校不久的清華參加了第一屆遠東運動會,開啓了中國學校參加國際競技之先河。90年前,汪鸞翔學長創作了清華校歌,成爲我們永遠的心靈之歌。時光流逝,有些人經歷了命運的波瀾,贏得了內心的淡定和從容;有些事經過了歲月的磨洗,已成爲歷史長河中最妙曼、最獨特的風景。

今天是7月17日,是你們從過去走向未來的節點;今天,剛好也是清華老學長楊絳先生102歲生日。楊先生與清華同歲,走過了百年滄桑,歷盡了人生坎坷,卻始終保持着高貴、生動和優雅的品質,把她的溫馨、溫暖和安寧傳遞給我們。前幾天我去看她,先生特意叮囑說,學校很忙,生日時就不要來了,替她吃一碗長壽麪就行。我提議,今天我們都去吃一碗長壽麪,爲我們的老學長賀壽,也爲你們的明天祝福。祝願你們在堅持中成長、在選擇中成熟,像楊絳先生那樣生命之河長流、事業之樹長青!

謝謝大家。

清華校長畢業致辭4

親愛的同學們:

今天,是清華園一年中最爲盛大的節日,久違的藍天也爲你們回到了北京。我們在這裏隆重舉行研究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共同慶祝5180名同學順利完成學業,開啓新的人生旅程。首先,我代表學校,向獲得博士、碩士學位的各位同學表示衷心的祝賀!向悉心指導你們的老師,向堅定支持你們的親友,致以誠摯的感謝!

在座的同學,基本上都是“70後”“80後”。你們成長在一個偉大的時代,你們是思維活躍、視野開闊、知識廣博、渴望成功的一代。我相信,經過清華的培養,你們憑藉自己的智慧和才幹,一定能夠在拼搏奮鬥中書寫輝煌的人生。然而,今天我想告訴大家的是,在人的一生中,比取得成功更重要的是贏得尊重,而贏得尊重的關鍵在於堅守良知。

良知是爲人處世的根本,是社會道德的底線。當今世界,正處於快速變化之中。我們既享受着科技經濟飛速發展帶來的新奇與驚喜,又承受着社會轉型帶來的苦痛與焦慮,面臨着越來越多的不適應和越來越大的壓力,難免產生功利思想和浮躁情緒。近年來我們看到的、聽到的,食品安全、環境污染、腐化墮落、金融危機等一系列嚴重問題,一再觸碰社會良知的底線,不斷拷問着人們的心靈。可以說,堅守良知,將是你們走上社會面臨的第一個考驗,也是你們終身的考驗。

堅守良知,不需要你有過人的才華,不需要你有遠大的志向,也不需要你有超凡脫俗、不同凡響的能力,它是你做人做事的基本準則。越是受過良好教育的人,越是有抱負有能力的人,越是應該自覺主動、矢志不渝地捍衛良知。這是你作爲社會公民的基本責任,這也是你的生活和生命的意義所在。

在今年初清華舉辦的達沃斯高層圓桌會議上,一位外國企業家對我說,當前的國際金融危機,不是由“笨孩子”造成的,而是由“聰明孩子”造成的——當他們基於貪婪、而不是基於道德準則行事的時候,他們可以比任何人都危險。在座的各位都是“聰明孩子”,正因爲這樣,你們更要做社會良知的堅守者,做善良、正直、誠實、守信的人。正如一個世紀以前,梁啓超先生所說:“今日之清華學子,將來即爲社會之表率,語默作止,皆爲國民所仿效。”

清華人歷來是堅守良知的。1948年6月,北平學生掀起了反對美國扶植日本軍國主義的運動。當時,朱自清先生身患重病,無錢醫治,但他毫不猶豫地在寫着“爲表示中國人民的尊嚴和氣節,我們斷然拒絕美國具有收買靈魂性質的一切施捨物資,無論是購買的或給予的”宣言上籤下自己的名字。8月初,他病情加重,入院治療無效,12日逝世,年僅50歲。臨終前,他以微弱的聲音叮囑家人:“有件事要記住,我是在拒絕美國麪粉的文件上籤過名的,我們家以後不買國民黨配給的美國麪粉!”以朱自清先生等爲代表的老一輩清華人,以錚錚鐵骨將生死置之度外,守護的是民族的氣節和良知,他們的事蹟和精神已成爲中華民族寶貴的財富。

今年,是我國著名的工程力學家、教育家張維先生誕辰100週年。張維先生從1947年開始一直在清華工作,曾任副校長和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名譽副主任。前不久學校專門召開了座談會,緬懷這位學術大師和仁厚長者。大家回顧了張維先生的很多往事,聽來感人至深。其中有一個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世紀40年代,張維先生和夫人在德國留學,曾居住在物理學家波爾教授家中。波爾爲人正直,堅決反對納粹。他用生平積蓄購置了0.75公斤鉑,因恐戰亂有失,在張維夫婦回國時,託付他們帶回中國保存。波爾還鄭重聲明,由於時局和今後遭遇都變化莫測,這些鉑如有遺失絕不要求賠償。張維夫婦感佩波爾教授的爲人和誠意,毅然承諾下來。由於新中國與聯邦德國長期沒有建交,張維先生回國後10多年裏,雙方通訊斷絕。1958年,民主德國的一位教授訪華,張維先生獲悉他與波爾教授相熟,就託他設法將鉑帶給波爾,同時向組織作了彙報。張維先生沒有辜負老朋友的信任和託付,但在受“極左”思潮影響的年代,他卻因此被扣上“裏通外國”的帽子受到審查,直至“文革”以後才獲得平反。也是在“文革”期間,蔣南翔校長被打成“走資派”,許多人都與他“劃清界限”,張維先生卻一如既往,仍然常去看望南翔同志。從張維先生身上,我們可以感受到堅守良知的巨大人格魅力。

同學們,今天你們告別清華,帶上了知識、能力和師生情、同窗誼,更帶着學校賦予你們的精神品格和社會良知。在你們朝氣蓬勃追尋夢想、積極主動服務公衆的過程中,對於你們而言,最重要的不只是做什麼,而是爲社會堅守什麼。我相信,你們在通常情況下都能很好地秉承“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嚴謹做事,誠信爲人,用自己的正直、善良和智慧維護社會的良知。但是,當週圍很多人都在做有悖良知的事情、你需要獨自承受巨大壓力的時候,當你面對難以抗拒的利益誘惑、甚至要以個人前途和生命作爲代價的時候,你是否還能始終不違良心、堅守良知呢?我想,這纔是對一個清華人真正的考驗。孔子說過,“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面對上述情況,希望你們不要畏懼、不要退縮、不要逃避,因爲還有許許多多的清華人、許許多多恪守良知的各界人士和你們站在一起。正如韓國總統朴槿惠女士最近在清華演講時所談到的感悟,人生再長也不過是歷史中的一個點,重要的是活得正直、真實。

各位同學,你們肩負着實現中國夢的光榮使命。堅守良知,是學校對你們的基本要求,也是社會對你們的熱切期待。我盼望着,當你們多年後重回清華園,帶回來的不只是出色的業績,更有你們堅守良知的故事,母校將因此而倍感驕傲和自豪。

謝謝大家。

  XX年7月16日

清華校長畢業致辭5

位老師、各位家長,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對於在座的每一位同學來講,今天都是一個值得特別記憶的日子。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我要向即將畢業的你們——可愛的同學、可愛的孩子們表示熱烈的祝賀,祝賀你們正自信地打開一段人生更精彩的華章!同時我也相信此時此刻你們的內心涌動着你們這個年齡最真摯的情意——對老師、父母、同學深深的感謝,“確認過眼神”,他們都是爲了你們的成長甘心奉獻和陪伴的人。

前兩天,網上有一條關於華師附中人氣飯堂的推送,引起了衆多校友和在校同學的共鳴。離開一個地方的方式不盡相同,但記憶一個地方的方式卻是如此相似。那位每天清晨準時等候你到來的班主任,那羣在失落之後給你溫暖的同窗,那場別具意義的成人禮或誓師大會,抑或是那一次次爲了省時間從教室到食堂的百米衝刺……但,青春的歲月本就不是對過往的久久相念,而應是向着未來的縱馬馳騁。

即便有着太多的話語需要表達,我和你們的老師,最希望你們在畢業過後,早日踏上人生前程,舒展人生大志,實現人生價值。因爲我們深知你們成長於華附,卻是屬於國家,屬於時代。

同學們,你們是紀元變更後,站在人類文明的歷史座標神奇C位的千禧一代,承載着千年交替的使命,延續着千載文明的希望。作爲你們的長者,在你們即將開啓新的夢想征程之際,我有兩句話想與你們共勉。

第一句,希望你們“不要拋棄學習。這是著名學者胡適在中國公學畢業典禮上說的一句話。學生的天職是學習,而學習又是一個漫長且艱難的過程,非要下真功夫、求真學問不可。篤學是求真學問的不二法門。“篤學”之道在樂於學習、勤於學習、善於學習。樂於學習,就是要培養學習的興趣,汲取知識的營養;勤於學習,就是要踏踏實實去研究、去探討、去追尋,去求索;善於學習,就是要學會自主地、自律地、創造性地學習,培養自己的洞察力、思辨力和判斷力。易卜生說:“你的最大責任是把你這塊材料鑄造成器。”學問便是鑄器的工具。拋棄了學問便是毀了你自己。唯有“篤學”,才能厚積薄發、成才成器、有所作爲。

第二句話,希望你們堅守“愛國情懷”。“器大者聲必閎,志高者意必遠”。情懷是遠行的抱負,是前行的驅動,是胸懷天下的責任和擔當。只有胸有大我,才能在奮鬥的路上獲得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也只有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國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我們的精神纔有方向,人生纔有價值,生命纔有意義。有情懷的人自帶光芒。個人溫飽以外,別無高尚理想,士當引以爲恥。對每一箇中國人來說,愛國是本分,也是職責,是心之所繫、情之所歸。對同學們來說,愛國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面對人生,要硬核,不能太佛系。苦練本領、增長才幹,以砥礪奮鬥來體現愛國情懷是你們人生的應有之義!

中山華附雖是一所年輕的學校,但從未敢鬆懈“爲國育才”的重任。翻開恢弘圖卷,是一屆屆卓越校友始終堅定向學之心、追求壯美人生的壯麗詩行,是一批批卓越師者以堅毅的奮鬥培育國家棟梁、構築教育大廈的人生華章。我更堅信,今天,同學們從中山華附畢業只是一個序幕,畢業以後的你們必將展開更加精彩的人生,必將以自己的品德和能力,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貢獻,爲人類發展作出卓越的服務。

畢業之後,萬水千山、星辰大海便是征途。有你們的地方便是中山華附人展開的氣象所在。縱使我們未能相見,但希望大家共同守護好我們今天的諾言:牢記“篤學成才”,堅守“愛國情懷”,做對國家、對人類文明有積極貢獻之人。

最後,我謹代表學校向辛勤培育20xx屆畢業生的全體老師致以崇高敬意!希望同學們在最後的複習時間裏,緊隨老師的步伐,相信“那個管你最狠的老師,纔是愛你最深。”祝願同學們在即將到來的小學畢業考、中考、高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擁有美好的未來和幸福的人生!祝各位來賓、老師和家長朋友們工作順利、身體健康!

謝謝!

清華校長畢業致辭6

親愛的同學們,各位老師,各位家長,各位來賓:

今天註定是一個難忘的日子。3400多名同學順利完成本科學業,即將踏上新的人生之路。作爲校長,我和大家一樣無比激動,在此,向你們和你們的家人表示最熱烈的祝賀!向悉心指導你們的老師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過去四年,清華見證了你們的風采。在剛剛結束不久的全國大學生籃球聯賽中,清華男籃首次打入決賽並奪得冠軍,隊長就是你們當中的康鴻超同學。今年6月,清華法學院代表隊作爲東亞地區冠軍,參加了“wto模擬法庭”全球總決賽,其中就有剛剛發言的蔡澤洲同學。去年,以計算機系20xx級同學爲主力的清華超算團隊,包攬了三大國際大學生超算競賽冠軍。有40多位在座同學參演了話劇《馬蘭花開》,其中有一位更是全部47場演出一場不落,他就是熱能系的陳志昊同學。20xx年,你們當中的不少人加入了apec志願者行列,用優異的表現把清華人的風貌展示在世界面前。你們激揚的青春已經永遠印刻在清華園的記憶中。

過去四年,你們也見證了清華新百年的發展。亞洲青年交流中心、李兆基科技大樓、圖書館北館、藝術博物館等相繼落成,師生的學習、生活和科研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人文清華”講壇的啓動、水木書榜的發佈、深度閱讀計劃的實施,營造了更加濃厚的校園人文氛圍。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和全球創新學院的創立,以及蘇世民學者項目的啓動,標誌着清華國際合作辦學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在新百年邁出的嶄新步伐,昭示着清華更加廣闊的前景、更加美好的未來。

同學們,也許你們還沒有注意到,校園裏最近增加了一批長椅。這些長椅是由校友們捐贈的,校友們希望爲學弟學妹們創造一個更好的讀書環境。老圖書館前還有一把特別的長椅,是由20xx年獲得“好讀書”獎的94位同學捐贈的。楊絳先生用她和錢鍾書先生的稿酬設立了“好讀書”獎。她曾說,“我在許多學校上過學,但最愛的是清華大學,在清華大學裏,最愛清華圖書館。”與清華同齡的她,在120xx年的人生旅程中,無論世事如何變遷,無論環境如何變化,始終不改初心,始終保持內心的平靜,超然物外,一生都在做自己喜愛的事,從容地追求自己讀書與寫作的理想。她的生活簡樸至極,但她的精神無比充實。楊先生的豁達睿智與純真優雅,心靈的豐富與生命力的強大,還有她不老的美麗容顏,讓無數人羨慕和佩服。如果你們問我清華校友誰最美?在我心目中,楊絳先生就是“最美清華校友”!

確實,楊絳先生的美好人生源於她內心篤定的追求。在你們當中,也有一位內心堅定的同學,他就是來自雲南玉溪的矣曉沅。曉沅6歲時患上了類風溼性關節炎,10歲後就再也無法站立,但他從未放棄求知好學、做一個對社會有用之人的初心。四年來,曉沅一次次帶給我們驚喜,他不僅交出了一份優異的成績單,更在20xx年獲得了特等獎學金,這是清華學生的最高榮譽。他還組隊赴雲南邊境考察中國遠征軍遺址,參加“清鋒明辯”辯論賽並獲得最佳辯手稱號。曉沅如願度過了四年精彩的大學生活,他始終洋溢的笑容感染了許多人。輪椅上的曉沅,就是清華園中一道亮麗的風景。今天曉沅也來到了畢業典禮現場,讓我們用掌聲祝福他擁有更加精彩的未來!

我相信,美好的人生是我們每一個人追求的目標。究竟什麼樣的人生是美好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考。同學們,美好的人生由你們自己定義,要靠你們自己去努力創造。

希望你們堅守初心。初心就是本心,在漫長的人生之路上,不忘初心、抵制誘惑,你們將收穫一生的平安和精神的富足。今天,你們即將踏上新的人生道路,每一個人都要認真地問一問自己,什麼是自己真正的理想?什麼才真正值得去追求?未來的路很長,只有聽從內心的召喚,才能真正創造屬於你自己的美好人生。

希望你們自強不息。追求理想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唯有自強才能前行。“勝人者力,自勝者強”,要做到自強,最重要的是始終有一種戰勝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不息,就是永不放棄、永不停息。無論面對工作還是生活,無論身處順境還是逆境,都要保持進取的心態,用剛毅堅卓的品格不斷成就人生新的輝煌。自強不息不僅寫在校訓裏,也應該是你們一生的座右銘。

希望你們懂得感恩。越有成就的人越要懂得感恩。感恩是對他人、對社會、對自然給予的感激與回饋,是一個人的道德涵養,也是一種人生哲學。法國思想家盧梭曾說,“沒有感恩就沒有真正的美德”。感恩會賦予你們健康的心態,發現自己得到的總比失去的多,始終充滿對未來的希望。感恩也會讓你們對他人多一分寬容與理解,對社會多一分責任與擔當,對自然多一分尊重與敬畏。帶着感恩的心去生活,你們即使在困境中也能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從今天起,你們就成爲了最年輕的清華校友。1934年,錢鍾書先生在給楊絳先生的臨別贈詩中寫道:明朝即長路,惜取此時心。今天我也把這兩句詩送給你們,希望各位同學在未來的日子裏不忘荷塘月色,不忘學堂書聲,更不忘對自己和母校的承諾,堅守初心,創造美好人生!

同學們,今天是一個讓人眷念的日子。我希望你們記住,清華永遠是你們溫暖的家。歡迎你們隨時回家!

清華校長畢業致辭7

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親友們、來賓們:

同學們,你們成長在全球化深入發展的時代,人類的命運休慼與共,各國的發展息息相關;你們成長在信息化方興未艾的時代,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知識經濟蓬勃發展;你們成長在文化交融日益加深的時代,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盪,不同文明交相輝映;你們更成長在中國快速崛起的時代,我們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顯著提升,中華民族更加自信地邁向偉大復興。與我們這一代人相比,你們的視野更寬、知識更廣、節奏更快,更自覺地開始了個性發展,更多地擁有了獨立、平等和開放的意識。今天,你們大學畢業了。無論畢業後是走向社會還是繼續讀研,你們都將置身新的環境、面對新的變化。你們的學習成長將擁有更大的自主性,生活交往將面對更復雜的社會關係,事業發展將面臨更多的機遇、更多的選擇。我想告訴你們,機遇不僅孕育着成功也伴隨着挑戰,迎接挑戰不僅需要追求卓越,也要懂得堅持,更要學會放棄。

今年1月,我們在達沃斯舉辦了一場高層圓桌會議,邀請了多位世界知名人士,請他們對清華的未來發展提出建議。當談到對年輕人的培養時,澳大利亞前總理、現在又再次擔任總理的陸克文先生對我說,年輕人在成長過程中要回答三個重要問題:你相信什麼?你爲什麼相信?你能爲你所相信的做些什麼?因爲每個人的生活和事業都不會一帆風順,總是起起伏伏,甚至會遭遇挫折和失敗。當人生處於低潮的時候,只有迴歸到最基本的價值觀,堅信自己所相信的,才能在挑戰中把握機遇,在絕望中看到希望。今天,我想結合身邊的三個故事,對同學們的未來發展談一些看法。

大家知道,清華最近啓動了蘇世民全球學者項目。在和項目捐贈人蘇世民的交往中,我們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他說起學生時代有一位田徑教練,總讓他們大冷天在停車場練衝刺和中長跑。在他們累得筋疲力盡、雙腿麻木的時候,教練還衝他們大喊:再跑一圈,再跑一圈!因爲訓練多一分付出,對抗纔多一分收穫。在一圈又一圈的奔跑中,他逐漸懂得,“再跑一圈”不僅是對身體的訓練,更是意志品質的磨練,這也成了他的價值追求和人生信條。“再跑一圈”,就是選擇努力和堅持,努力就是機遇,堅持就有希望。

第二個是關於選擇的故事。兩年前,我校新聞學院組織研究生國際實習,很多同學爭着去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但有一個女生主動提出要去埃及。那時候,埃及正處於嚴重的動盪時期,政局不穩,社會混亂,隨時面臨着各種危險。但她覺得,作爲一個未來的新聞人,應該有自己的價值判斷,應該在風險中鍛鍊成長。聽了她的故事,我很受感動,也很欣賞她對新聞事業的執着和熱愛。我相信,她的選擇不僅意味着更大的付出和努力,更折射出她的獨立人格和職業信念。

還有一個是清華長期合作伙伴新加坡佳通集團的故事。集團執行董事林美金女士曾跟我說,公司最早是在印尼做輪胎,總裁林德祥先生熱心公益事業,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作了很多貢獻。由於林先生的爲人和經營之道,集團的一個子公司順利取得了菸草產業的經營執照。一般來說,大家都會認爲這是一個賺錢的好機會。但林先生對子女們說,一本萬利的生意誰都想做,但這種生意容易讓人見利忘義,對企業發展不利,對子女們的未來也不好;何況菸草不利於公衆健康,做菸草有違他的道德良知。在如此巨大的誘惑面前,他們毅然決定放棄。這麼多年來,佳通集團始終以橡膠輪胎爲主業,經過三代人的努力,終於成爲新加坡著名的跨國企業。

同學們,這三個故事揭示了同一個道理,那就是:不管你處在人生的高峯還是低谷,命運終究需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當你經過長途跋涉、身心疲憊時,只有堅持“再跑一圈”,才能衝出困境、跨越極限,迎來意想不到的新機遇,邁向人生旅程的新起點;當你面臨困難挑戰、風險危機時,只有堅持獨立思考、不隨大流,才能做出正確選擇,敢於迎難而上,超越自我,贏得尊重;當你面對巨大的壓力或者誘惑時,只有堅守最基本的價值觀,才能看淡得失、懂得放棄,獲得內心的寧靜,感受到生命的厚重。

同學們,20xx年,你們大學畢業了。100年前,建校不久的清華參加了第一屆遠東運動會,開啓了中國學校參加國際競技之先河。90年前,汪鸞翔學長創作了清華校歌,成爲我們永遠的心靈之歌。時光流逝,有些人經歷了命運的波瀾,贏得了內心的淡定和從容;有些事經過了歲月的磨洗,已成爲歷史長河中最妙曼、最獨特的風景。

今天是7月17日,是你們從過去走向未來的節點;今天,剛好也是清華老學長楊絳先生102歲生日。楊先生與清華同歲,走過了百年滄桑,歷盡了人生坎坷,卻始終保持着高貴、生動和優雅的品質,把她的溫馨、溫暖和安寧傳遞給我們。前幾天我去看她,先生特意叮囑說,學校很忙,生日時就不要來了,替她吃一碗長壽麪就行。我提議,今天我們都去吃一碗長壽麪,爲我們的老學長賀壽,也爲你們的明天祝福。祝願你們在堅持中成長、在選擇中成熟,像楊絳先生那樣生命之河長流、事業之樹長青!

清華校長畢業致辭8

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親友們、來賓們:

今天是你們人生中一個特別有意義的日子。但是,很多時候意義並不是自然呈現的,我國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先生說:“意義發生於自覺及瞭解。”在當今這個無限創新的時代裏,快速變化的世界、日趨激烈的競爭催促着每一個人前進的腳步,人們總是去熱情擁抱變化,但經常忘記了追問意義何在。

須臾不離的手機和互聯網時代爆炸的信息,讓生活變得饒有趣味、快捷便利的同時,也使許多原本重要的意義和價值越發支離破碎。我想告訴大家,在這個世界上,意義總是存在的。但是,意義需要我們持續去追尋和挖掘。希望大家在今後的生活中努力追尋意義,努力成就有價值的人生。

……

被譽爲“大師之師”的葉企孫先生一生致力於教育事業,培養了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和50多位院士,1999年國家表彰的23位“兩彈一星”元勳中有十位是他的`學生。我想告訴你們,100年前,葉企孫學長和你們一樣,也從這裏畢業。

被稱爲“中國天眼之父”的南仁東先生,長期從事射電天體物理與射電天文技術研究,用20年的時間打造了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我也想告訴你們,50年前,南仁東學長和你們一樣,也從這裏畢業。

兩位學長用一生去追求他們選擇的事業,實現了人生的價值。我希望你們能夠摒棄短期的功利性目標,選擇與國家、民族和人類命運緊密結合的事業,擔負起歷史和時代賦予的使命。

要用“大我”的情懷去追尋意義,引領人生不斷邁上新的高度。個體的意義往往因爲投入整體而得到放大和提升。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但真正有意義的人生一定屬於更大的整體。

季羨林先生說:“如果人生真有意義與價值的話,其意義與價值就在於對人類發展的承上啓下、承前啓後的責任感。”

在21世紀即將到來之時,馬克思被英國廣播公司評爲“千年第一思想家”。他17歲時在中學畢業論文裏就寫下了這樣的話語:“如果一個人只爲自己勞動,他也許能夠成爲著名的學者、偉大的哲人、卓越的詩人,然而他永遠不能成爲完美的、真正偉大的人物。”

馬克思正是以這種爲“人類而工作”的情懷,實現了對以往哲學家的超越,給我們留下了最有價值、最具影響力的精神財富。我希望你們始終保持強烈的責任感,自覺將個人的發展融入到人類文明進步的洪流之中,在廣闊天地裏獲得更大的人生意義。

……

我希望你們無論身處何時何地,無論境遇是好是壞,永遠不要放棄追尋意義的努力。希望你們堅守內心的價值標準,投身熱愛的事業,葆有“大我”的情懷,在追尋中讓生命不斷煥發出新的光彩。我相信,隨着對意義追尋的深入,你們對意義的感受會越發強烈,生命也會變得更加豐滿和強大。意義,值得你們用一生去追尋。

清華校長畢業致辭9

老師們、同學們:

今天,又有四千多名研究生同學圓滿完成學業,獲得博士、碩士學位。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學校,向即將畢業的各位研究生同學,表示最熱烈的祝賀!向悉心指導研究生成長成才的全體導師,以及爲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工作做出貢獻的廣大教職員工,表示衷心的感謝!向關注清華髮展建設、全力支持研究生刻苦攻讀的家長和親屬們,表示親切的問候!特別要提出的是,今天參加典禮的畢業生中有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的同學們,這生動地反映了我們在教育部、衛生部的領導和支持下,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大力發展高層次醫學教育的碩果。讓我們對這些同學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

在清華學習和生活的這段時間裏,同學們感受了“嫦娥一號”月球探測衛星和“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相繼升空的激動和振奮,經歷了全國人民萬衆一心抗擊汶川特大地震的鬥爭與震撼,感受了北京奧運會、殘奧會成功舉辦的自豪和鼓舞,也經歷了金融危機席捲全球帶來的衝擊和思考。相信這些難忘的經歷,一定會進一步激發同學們“愛國奉獻、追求卓越”的熱情,併成爲大家一生中的寶貴記憶。

同學們的學習與成長,也伴隨着學校向躋身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逐步邁進。各位研究生在研究型學習和高水平科研中勤奮進取、銳意創新,在國際和國內多樣化交流中碰撞思想、展現才華,創造了豐碩的學習和科研成果,收穫了成功的喜悅與成長的經驗,也爲學校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在此惜別之際,我向大家提出幾點期望:

第一,堅持矢志不渝的信念。溫家寶今年“五四”青年節前夕專程來到我校與畢業生座談。他指出:“青年人要把自己的命運和國家的命運連在一起”,他也談到“什麼能夠使你們的心靈永遠明亮,而不至於後悔?那就是你們的理想、信念,把自己一生獻給人民。”遠大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是我們成長和成才的基石。作爲清華的畢業生,大家要繼承我校的優良傳統,以廣闊的國際視野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將個人的發展與國家的前途緊密聯繫在一起,自覺地承擔起自己的歷史使命與社會責任,在奉獻國家和民族的過程中實現自身的價值。在這裏我特別強調一下理想信念的堅定性。因爲剛剛邁出校門,大家都會充滿熱情與期望,想要儘快做出一番事業。但道路往往是曲折的,加上社會中各種各樣的誘惑,每個人都可能會有失望,甚至迷茫的時刻。希望你們在這種時刻能夠認真清理自己的思緒,戰勝自我,堅守自己獻身人民、投身社會的理想,真正做到矢志不渝,走好自己無悔人生的堅實步伐。

第二,保持勇於創新的精神。同學們在學習和研究中培養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大家在研究生階段收穫的寶貴財富。作爲獲得博士、碩士學位的高層次人才,同學們在今後的科研或其它工作中,很可能會面對許多從未遇到過的挑戰和問題,這就需要我們保持和發揚勇於創新的精神,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和開展工作。創新需要敢於突破,大膽探索。大家要把在研究生階段培養的批判精神和創造性思維應用到今後的工作和學習中,不僅用於科學理論、技術和應用方面的研究,也用於其它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改進,用於對體制機制的思考和完善。創新同樣需要敢於堅持、執著追求,因爲創新有時不會被接受和理解,也常常具有不確定性、偶然性和一定的風險。要有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和鍥而不捨的執著追求,才能支撐大家經受住考驗和磨鍊,做出開創性的成果。

第三,發揚腳踏實地的作風。矢志不渝的信念和志向、開創性的思想和事業,需要付出腳踏實地的努力。腳踏實地,一方面意味着肯於從基層崗位或基礎性工作做起,這也正是你們當中很多同學的選擇。我要提醒大家的是,具體工作往往是不起眼的,甚至是瑣碎的,而且即使最基礎的工作也可能碰到預想之外的情況和困難,對此必須要有思想準備,保持良好的心態,善於從小事做起,不斷學習和實踐,持續積累和提高;另一方面,腳踏實地還意味着保持嚴謹的作風,不浮躁、不急功近利,尊重科學、求真務實,一生做到“嚴謹爲學、誠信爲人”。希望同學們能夠像剛剛發言的劉國治校友那樣,從自身所從事的工作做起,從所在工作單位的崗位做起,從所承擔的任務做起,使理想信念和創新精神融入實際工作。

同學們,今天你們即將從這裏揚帆起航,在新的環境中接受風浪的考驗,在實踐中砥礪人生。你們前進的道路上會有各種艱難險阻,但在清華學習和生活的經歷會使你們信念更加執著、本領更加過硬、心態更加平和、腳步更加堅定。衷心祝願大家在今後的道路上不斷取得新的成績,創造清華人新的輝煌,爲國家和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再過不到兩年的時間,將迎來清華大學百年校慶,那時學校的各方面工作又將站在一個新的起點。衷心期望和歡迎同學們屆時回到學校,共慶母校百年華誕!

謝謝大家!

清華校長畢業致辭10

親愛的同學們,各位老師,各位家長,各位來賓:

今天,是一個特別值得銘記的日子。首先我代表學校向6000多名獲得博士、碩士學位的同學表示熱烈的祝賀!向辛勤培育你們的父母和各位老師致以衷心的感謝!

畢業是離別的時刻,也是人生旅途新的開始。100年前的1916年,周詒春校長在清華的畢業典禮上說:“自今日畢業之後,諸生對於清華,形式上似已脫離,而於精神上之關係,正是方興未艾。”我相信,清華園會是你們一生都牽掛的地方,不僅僅是因爲校園自身的美麗,更因爲這裏有你們留下的足跡、迸發的激情和難忘的青春記憶。

20xx年成立的清華大學學生創客空間協會,以“動手造萬物,人人皆創客”爲口號,搭建了一個綜合性的創新平臺,你們之中的畢瀅同學就是創始人之一。目前協會已擁有1000多名會員,項目涉及教育、環保、藝術等多個領域,涌現出了“紫晶立方3D打印”等一批成功的創業團隊。現在,學校已經擁有了全球最大的校園創客空間,越來越多的同學在這裏揮灑創意、展示才華。

20xx年校研究生會創辦的微沙龍平臺,讓跨學科的學術交流成爲你們的一種生活方式。你們在線上自由發佈學術話題,尋找學術夥伴,在咖啡館裏享用學校贈送的免費咖啡的同時,切磋交流,相互激發思想火花。在這裏,我要祝賀你們,兩年多的時間裏,你們喝了4萬多杯咖啡。我希望你們的師弟師妹今後比你們喝得更多!

20xx年,工業工程系的法國留學生文森特和化工系的中國學生仇祿,與來自美國、瑞典、波蘭、希臘等國家的8個同學共同發起了“思想者俱樂部”。每週三晚上7點,大家都會相約在一起,按照事先準備好的主題進行深入的交流討論,從巴黎暴恐事件到轉基因食品,從科學與倫理的關係到人生規劃與事業選擇,大家在辯論中相互啓迪,在彼此欣賞中共同進步。今天,文森特與仇祿也和大家一起畢業。跨文化交流合作越來越重要,你們之中,60%以上的博士生都有出國訪學或海外研修的經歷,校園裏各種活動中也有越來越多留學生的身影。這些形式多樣的交流拓展了你們的視野,讓大家懂得了尊重他人觀點的重要性,學會了從不同角度看問題。

經過幾年的校園生活,我相信你們已經做好準備,去擁抱這個充滿無限機會的創新時代。我希望你們做勇敢的創造者,積極投入到創新的實踐中。我更希望你們努力做創新時代的引領者,成就有價值、有意義的人生。

做創新時代的引領者,要有寬廣的視野。視野決定創新的格局。拓展視野的過程就是打破邊界的過程,要敢於走出個人熟悉的領域,邁向陌生的領域,探索未知的世界,這樣纔能有更多機會去捕獲靈感、抓住機遇,實現創新和突破。要獲得寬廣的視野,還須置身於高峯之上。“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登高才能望遠,才能看見天之廣、地之大、山之高、海之深,才能形成與衆不同的眼光,才能在創新中保持領先的地位。

做創新時代的引領者,要有敢冒風險的勇氣。越是重大的創新,挑戰性也越大,風險也越大。人類歷史上所有重大的突破,最初都被認爲是不可能實現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創始人馬斯克是一個偉大的創新者,也是一個偉大的冒險家。他選擇動力反推垂直下降方案來進行火箭回收,這是一個大膽但被認爲是近乎瘋狂的構想。經過多次失敗後,在陸地和海上火箭回收都取得成功。這兩次回收都是歷史上的第一次,人類進入太空的成本可望大大降低,星際旅行變得不再遙遠。馬斯克認爲,對人類有重要意義的事情就值得去冒險;冒險就有失敗的可能性,如果你失敗得不夠多,說明你還不夠創新。

做創新時代的引領者,要有追求卓越的精神。追求卓越是一種人生態度,更是引領創新的內在動力。對卓越的追求源於對內心夢想的執著,追求卓越的過程就是永不滿足的過程。清華人永遠用最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20xx年,朱鎔基學長回到母校,他對師生們說,在清華的學習經歷讓他感到清華的精神就是“追求完美,要做到最好”。作爲清華人,無論做什麼,都要做到第一等,要在實幹中不斷超越自我,在行勝於言的努力中不斷邁向新的高度。

我相信,你們的未來充滿無限可能。創新之路一定是不平坦的,但最燦爛的人生一定屬於引領時代發展的偉大創新者。

鵬程九萬里,惜在離別時。今天是一個讓人眷念的日子,我希望你們記住,清華永遠是你們溫暖的家。歡迎你們隨時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