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主義的教育計劃

時間過得太快,讓人猝不及防,前方等待着我們的是新的機遇和挑戰,寫一份計劃,爲接下來的工作做準備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計劃很難寫?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愛國主義的教育計劃,歡迎大家分享。

愛國主義的教育計劃

愛國主義教育計劃1

中華民族是富有愛國主義光榮傳統的偉大民族。愛國主義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鬥的一面旗幟,是推動我國社會歷史前進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傳統,對於振奮民族精神,建設社會主義宏偉事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愛國主義是提高全民族整體素質和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基礎工程,是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道德觀、價值觀的共同基礎,是學校教育的一項重要工作。

(一)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本原則:

1、愛國主義必須以鄧小平同志建設由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爲指導。

2、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是要振奮民族精神,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把小學生的愛國熱情引導到努力學習知識上來,把教師的愛國熱情引導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上來,自覺的培養學生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接班人。

3、愛國主義教育必須堅持重在教育的方針,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於各項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4、愛國主義必須突出時代特徵。現在愛國主義於社會主義本質上是一致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新時期的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題。

(二)愛國主好育的主要內容:

1、進行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教育。

2、進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3、進行黨的基本路線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成就的教育。

4、進行中國國情教育。

5、進行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教育。

6、進行團結教育。

7、進行“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的教育。

8、通過嘗尚奧運活動,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三)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措施:

1、將愛國主義教育與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相結合,將愛國主義教育寓於各科教學之中去。

2、針對學生特點,運用影視、書刊、音樂、戲劇、美術、故事會、等形式,提供豐富、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的教材。

3、參觀祖國各地的自然風光、文物古蹟、名勝景點,激發學生對祖國壯麗山河和悠久歷史文化的熱愛之情。

4、利用愛國主義教育陣地開展活動,根據學生心理特點、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結合重要節日、紀念日組織學生參觀等活動。

5、提倡必要的`禮儀,增強愛國意識。培養以國旗、國歌、國徽崇敬感的必要禮儀,增強人們的愛國熱情。

6、加強典型宣傳,發揮榜樣的示範作用。

7、學習“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爲規範”。

8、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的領導,把這一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

愛國主義教育計劃2

確定教育內容、設計教育專題時,主要考慮瞭如下四點:

一是,根據學生年齡特徵,確定教育的可接收性;

二是,根據教育內容的整體內涵,確定教育內容的序列性;

三是,在教育內容和教育對象的結合方面,確定教育內容的針對性;

四是,在教育內容的漸進和深化方面,確定教育內容的連續性。

一、 根據學齡學況,注重因材施教

根據學生年齡特徵,有針對性地安排合適的教育內容,選擇恰當的教育活動方式。小學生心底純潔,活潑好動,熱情高,但知識面窄,缺乏理性認識能力。

在愛國主義教育內容的選擇方面,重點是激發他們的主義情感,憎惡帝國主義的侵略,瞭解祖國的偉大,從行動上尊敬國旗、國徽、會唱國歌,積極向英雄人物學習,努力學習文化科學知識,長大了報效祖國。按照上述指導思想,各小學在開展“祖國在我心中”、“我是祖國的花朵”、“我要做個了不起的中國人”等專題教育活動時,形成了“九字活動系列”。

即:唱(歌頌祖國、歌頌社會主義、歌頌黨);繪(描繪祖國錦繡河山);看(革命遺蹟,歷史名勝,建設成果);讀(英雄故事、歷史故事);講(祖國變化、英雄事蹟);寫(讚美祖國、讚美英雄、抒發情懷);做(努力學習、學英雄做好事);(愛國主義知識和行爲規範);展(活動成果、報國之志)。這些活動深深地扣動了學生的心絃。

對於進入青少年時期的中學生,他們有了一定的知識和理性思考能力,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以課堂滲透教育爲主,輔以有廣度和深度的課外活動。挖掘各學科中蘊藏的愛國主義因素,把愛國主義教育要求和學科愛國主義因素有機地結合起來;在課外活動方面,主要是用講座、報告會、讀書會、知識競賽、參觀等形式,有計劃、有目的的讓學生了解中國的近代史、現代史,熟悉國情和改革開放所取得的成就,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和思考,堅定黨的基本路線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觀點。

二、設計教學專題,形成教育序列

根據愛國主義教育的整體內涵,設計教育專題,形成教育活動序列。愛國主義教育有其自身的系統和整體內涵。在實施教育時,各學校分層次,精心設計專題;在序列內容安排上充分注意其階段性和連續性。

在高一年級一般設計了“偉大中華十知道”、“祖國山河多壯麗”等專題;在高二年級安排了“偉大祖國名人多”、“悠久歷史、燦爛文化”等專題;在高三年級安排了“屈辱的歷史、奮鬥的歷史”、“愛我中華、興我中華”等專題。

在活動安排上,由參加嚴肅、隆重升旗儀式,搶答祖國基本知識,聽講革命故事、唱革命歌曲,參觀祖國名勝和革命史蹟,到較系統蒐集、編出《英雄譜》、《名人名言集》、《中華集錦》等。

我校學生在教育學習後說:“參加了‘了不起’的教育活動後,心中有一種強烈的自豪感,有一種要大聲疾呼的激情:中國了不起,中國人了不起,我要做一個了不起的中國人。”

學習階段按照學生思維日臻理性化特點,分別安排了“知我中華”、“只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騰飛的中華”等專題,系統地對學生開展了愛國主義序列教育,有的學生在演講中說道:“我們腳下是中華的熱土,身後是祖國的錦繡河山,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不能忘記自己是中國人,不能忘記祖國的興衰大業。”

三、探索教育規律,優化教育方法

在愛國主義教育過程中,各地在把握教育內容的基礎上,根據內容需要,貼切地選擇教育方法,一般都採用了調查研究、比較、典型導引和情感體驗等方法,通過調查、訪問、參觀、讀書等方式,增長學生的愛國主義知識。爲了進一步深化愛國主義教育,我們在總結各地活動經驗的同時,還有意識地定點開展這方面的實驗研究,探索愛國主義教育規律。

滲透教育法:學校是實施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陣地,學科教學是實施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渠道。學生在校大量活動和受教育是學科課堂學習,對於中學生尤爲如此。因此,研究在學科教學中如何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從學科教學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的實踐中,總結出了滲透的“六有”原則。

即:有“意”有意識地發掘學科中顯性或隱性的愛國主義教育因素;有“的”——有目的、有針對性地確定愛國主義教育主題;有“機”——有機結合學科教學,融溶於載體,做到淡化痕跡、“潤物細無聲”;有“度”——適度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內容,不沖淡學科教學本色,學生易於接受;有“序”——有步驟有秩序地實施滲透;有“效”——講求實效,克服形式主義和實用主義。

在上述原則指導下,根據不同學科和較學內容,探索出了“程序法”、“四環節法——知事、明理、動情、養成”,“聯繫比較法”等。如有的數學教師講利用正切函數值解直角三角形時,引用中國古代發明的利用稈子影長確定季節和時令的歷法作例證,利用“四環節法”學生學了知識、激發了民族自豪感。

對於歷史、地理等具有很強的顯性愛國主義因素的知識,又採用“聯繫比較法”,擴大和增強了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