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作文水平的建議

小學生入門寫作主要有兩大困難:一是“寫什麼”?二是“怎麼寫”?作爲入門應先解決第一個問題,然後才能講究寫作技巧,因爲前者是基礎,好比河水之源,如果沒有源頭,哪來涓涓細流乃至滔滔長河?三年級是小學生作文的“入門”階段。由於剛剛開始學習寫作文,往往出現這種情況:學生的組詞、造句還講得過去,但作文中的取材僅限於轉抄和編造。這樣發展下去是不妥的。其一,學不會觀察生活、表現生活;其二,一旦養成習慣,會使思維懶惰,思路狹窄,材源枯竭,影響其思維品質、智力、心理等方面的健康發展。所以我認爲應從以下幾方面着手,使學生的作文水平有所提高:

提高作文水平的建議

一、導小學生模仿寫作,提高文字表達能力

人天生是會模仿的,從嬰兒模仿大人的語言行爲,到科學家模仿鳥兒製作飛機,這些都是模仿,對於小學生而言學會模仿是寫作的基礎。要想寫出優秀的作文,首先要學會積累,模仿就是積累的過程,作爲語文教師則要注意給不同階段的學生布置不同的模仿任務,從而教會學生如何去模仿。

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模仿的重點是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意思、正確使用字詞。例如,在小學中經常出現的寫作內容就是“我的爸爸”“我的媽媽”“我的一天”這種描述性比較強的作文題目,學生只需要清楚地寫出自己父母的特點或者一天的行程便可完成。在這一階段教師可以給學生看一些較爲典型的詞句,給他們指出哪些詞語分別是什麼意思,可以用在哪些地方。比如, “我的媽媽有長長的金燦燦的頭髮。”“我今天去了動物園,看到了很多奇怪的動物。”學生可通過記憶和模仿這些句子,來完成相應的段落描寫

二、給孩子創造積累寫作材料的條件

平時,學生只能天天重複着“家中――路上――學校――路上――家中”的過程,生活的範圍有限,所以家長應利用週末和節假日,領孩子去公園、野外等見世面,領略和感受積極的、豐富多彩的社會和自然生活。但要有益於教育孩子,其中一項便是爲寫作文積累材料。例如,在暑假中,某家長帶他的女兒去野外捉蟈蟈,臨行前佈置了寫作要求,讓她注意觀察和記憶。回來後,她寫了作文《捉蟈蟈》,較生動地寫下了捉蟈蟈的過程和動作,很有情趣。

三、細心感悟生活,將情感融人寫作

在學生具備了基本寫作表達能力後,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感悟生活,並將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寫作中,寫出“真實”的美文。

首先,要做到認真觀察。小學生所經歷的事情較少,所以積攢的素材也比較少,要想寫一篇好文章,就必須經常觀察從而積攢素材。對此,語文教師應該經常對學生進行觀察訓練。例如可以要求學生在課間觀察走過班級門口的人,同時通過他們的行爲和神色進行一定的猜想。在課上,語文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剛剛在門口走過的人當中,哪個讓你印象最深刻。有的同學說看到了一個抱着很多作業的老師走過門口,面帶微笑,應該是在上節課學生做的隨堂作業,而且學生完成得很好。也有同學說看到一個急匆匆跑過去的小男孩,看着跑過去的方向是廁所,應該是喝了不少水憋了一節課吧,說完大家哈哈大笑起來。教師在這個階段不需要糾正什麼,可以讓孩子自由地觀察和想象,自然而然地積累大量的素材。

其次,要做到情感上的感同身受。好的文章都是作者有感而發的,所以要想寫出一篇好的文章,很多時候都需要作者感同身受。比如一個悲傷的`人就很難寫出讓人快樂的文章。對此教師應當讓學生們體會到人生中的喜怒哀樂,當然在體會中要照顧到孩子們的年齡,在事件的選擇上應當適當。例如教師可以利用視頻播放一段孩子找不到媽媽,站在街邊大哭的片段,讓學生們看完後講述一下:如果自己是那個孩子自己是什麼心情?有的學生說非常害怕,害怕再也看不到媽媽了,害怕有壞人把自己抓走;有的學生說再害怕也要堅強,可以去找警察叔叔幫助自己。在學生們發表意見之後,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假設有一天自己走丟了可能會發生什麼事情,從而讓學生們做到有感而發。

四、從觀察入手,使學生言之有物

觀察是瞭解周圍事物的主要技能,也是積累作文素材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是作文教學的重要環節。我經常利用課餘時間,組織觀察活動,讓學生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用文字表達出來,要求學生勤於觀察、善於觀察。如此,有計劃地指導學生用多次、多篇練筆,完整地寫某一方面的題材。

寫作是人們學習、生活和工作當中必備的技能,且需要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對此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基本寫作技能,再加強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感悟能力,爲他們的文章塑造多姿多彩的靈魂。當然不管是模仿還是感悟,其中最爲重要是大量的練習,只有練習足夠多,學生才能真正將自己的想法付諸筆端,才能寫出一篇篇令人回味無窮的經典美文。